- 年份
- 2024(9356)
- 2023(12758)
- 2022(10590)
- 2021(9603)
- 2020(8290)
- 2019(18470)
- 2018(18372)
- 2017(35753)
- 2016(18991)
- 2015(21138)
- 2014(21034)
- 2013(21069)
- 2012(19120)
- 2011(17123)
- 2010(17446)
- 2009(16601)
- 2008(16779)
- 2007(15519)
- 2006(13786)
- 2005(12629)
- 学科
- 业(94197)
- 企(87852)
- 企业(87852)
- 济(86633)
- 经济(86506)
- 管理(82913)
- 方法(40687)
- 财(32596)
- 数学(31896)
- 数学方法(31728)
- 业经(30141)
- 农(26234)
- 技术(23867)
- 务(23462)
- 财务(23421)
- 财务管理(23384)
- 制(23339)
- 企业财务(22244)
- 中国(19659)
- 农业(18861)
- 体(17516)
- 划(16553)
- 策(15885)
- 理论(15696)
- 体制(15502)
- 和(15226)
- 技术管理(15212)
- 贸(14188)
- 贸易(14178)
- 易(13777)
- 机构
- 学院(281070)
- 大学(277209)
- 济(122344)
- 经济(120094)
- 管理(119721)
- 理学(102798)
- 理学院(101953)
- 管理学(100974)
- 管理学院(100422)
- 研究(82733)
- 中国(67936)
- 财(61678)
- 京(56480)
- 财经(47873)
- 科学(45679)
- 江(44354)
- 经(43433)
- 农(42610)
- 所(39707)
- 中心(39547)
- 业大(37837)
- 经济学(36959)
- 财经大学(35204)
- 北京(34965)
- 研究所(34901)
- 商学(34385)
- 州(34288)
- 商学院(34098)
- 经济学院(33469)
- 农业(33164)
- 基金
- 项目(179565)
- 科学(145030)
- 研究(135692)
- 基金(133214)
- 家(113143)
- 国家(112151)
- 科学基金(99933)
- 社会(89783)
- 社会科(85420)
- 社会科学(85401)
- 省(71027)
- 基金项目(70476)
- 自然(62809)
- 教育(62121)
- 自然科(61461)
- 自然科学(61448)
- 自然科学基金(60488)
- 划(57480)
- 编号(53843)
- 资助(53466)
- 创(44092)
- 成果(43329)
- 部(41024)
- 制(40262)
- 创新(40222)
- 业(39895)
- 重点(39266)
- 国家社会(37598)
- 发(37561)
- 教育部(36411)
- 期刊
- 济(138761)
- 经济(138761)
- 研究(82997)
- 中国(57214)
- 财(53978)
- 管理(52000)
- 农(39878)
- 科学(35790)
- 学报(35266)
- 技术(28855)
- 大学(28797)
- 融(28568)
- 金融(28568)
- 学学(27294)
- 农业(26944)
- 财经(25399)
- 教育(25345)
- 业经(24147)
- 经(21825)
- 经济研究(21519)
- 技术经济(17973)
- 问题(17685)
- 业(17258)
- 财会(15622)
- 科技(14740)
- 商业(14242)
- 现代(14172)
- 贸(14079)
- 会计(13653)
- 世界(12947)
共检索到4277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马双 邹琳
以往研究着重探讨重叠/非重叠知识在技术并购中的创新效应,然而在测度知识重叠时仅关注到数量属性而忽略了质量评估。因此,构建一个新的理论框架,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2008-2018年专利授权数据,分析217家中国机械制造企业352次国内技术并购案例,探索知识库中重叠、非重叠知识数量和质量属性对并购后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质量重叠知识对并购后的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而高质量非重叠知识则有负向影响。同时,探讨知识数量对并购后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强调了知识重叠对企业获取外部知识的重要性,对企业技术并购实践具有借鉴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峥 高明明 王红倩
通过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对中国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20022014年的并购创新绩效进行研究,模拟企业并购双方的相对知识规模对并购后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知识规模的增加不利于企业创新绩效;相对知识规模对新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没有显著影响,而对专利数目有比较明显的影响。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茅迪 施建军 陈效林
随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通过技术并购方式获取核心技术和知识能力。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上市公司2010-2016年技术并购数据,利用负二项回归模型,探讨并购双方知识相关性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技术并购情境下:知识相似性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存在倒U型关系;知识互补性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同样存在倒U型关系;而且二者存在协同作用,知识相似性水平提升能够放大知识互补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宗军 张静 赵丹 毛磊
本文探索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建立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模糊层次评价模型。以机械制造行业为例,对我国16家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并针对这16家企业所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如研发资金投入强度较低、抗风险能力较弱等提出了改善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若干条政策建议及对策措施。
关键词:
机械制造 自主创新 模糊层次分析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华 宋常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方法,以我国普通机械制造业沪深股市发行的A股上市高新技术公司为研究对象,以2008~2010年为研究时间序列,实证分析了上市高新技术公司所得税税率优惠与技术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考察、证明了2008年实施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优惠对高新技术企业及其技术创新投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郭国庆 吴剑峰
如何提高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中国管理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采用权变观点来分析企业技术探索广度、知识库特征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企业技术探索的强度会直接影响创新绩效,同时,技术探索对创新绩效的作用受到现有知识库(深度、广度和潜在开发机会)的调节。本文对141家美国大型电子医疗设备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和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其结论对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企业知识库 技术探索 创新绩效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樊春 胡胜蓉 魏江
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作为知识的生产者和传播者,通过与制造企业进行知识转移和互动,促进了制造业的创新。本文从互动强度和互动时间两个维度,提出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与制造企业互动创新的3类界面——销售式界面、咨询式界面和联盟式界面,剖析了三类界面中的知识转移分析框架,提炼出7个影响互动创新绩效的主要因素,进而分析了不同界面下这些因素对互动创新绩效影响的机制,并通过实证研究对影响机理进行了验证。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赵剑波 吕铁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通过跨国技术并购实现创新发展,并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呈现"逆向"特征,吸收能力能够保证先进技术知识从"弱"到"强"的有效转移。吸收能力是企业识别外部知识价值,吸收、同化和运用外部知识来提升创新绩效的能力,吸收能力提升了跨国并购过程中知识转移的效率。知识基础、知识一致性、市场轨道稳定性是实现从"逆向并购"到"逆向吸收"的三个重要因素,也是决定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成败的前提条件。经过长期的发展,中国企业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和市场优势,在一些领域拥有良好的知识基础。但企业跨国并购战略的实施依旧处于"追赶"情境下,国内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创造出"中国机会"概念,那些拥有...
关键词:
跨国并购 逆向并购 吸收能力 知识转移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吴愿愿 纪晓丽
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归纳了知识特性和知识转移的概念,根据知识特征与知识转移路径的作用关系,提出了知识转移内部机制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模型,并根据此模型提出了相应的理论假设。通过对重庆市中小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了中小企业知识特性、知识转移路径与创新绩效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提高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
知识特性 知识转移 创新绩效 中小企业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何有世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宛秋 高雅 王芳
高技术企业在生产链中的位置差异决定技术创新模式差异,而技术并购作为主要外源性创新资源渠道,对于生产链上不同位置高技术企业的影响不同。从微观层面研究高技术制造企业生产链位置与技术并购创新绩效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处于较高生产链位置的主并企业能够通过技术并购促进创新绩效提升,技术基础宽度在其中起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在非跨界技术并购且主并企业位于东部地区的技术并购事件中,上述关系更加显著。结论可丰富企业生产链位置研究,为处于不同生产链位置的高技术企业通过技术并购提高创新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徐玲
技术创新过程知识的学习可以企业为边界分为两种方式:外部学习、内部学习(个体学习与团队学习)。知识学习的环境(基础环境、组织环境)、内部学习、外部学习都会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产生影响,通过指标体系设计及评价模型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不同行业的知识学习条件存在差异,从而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绩效。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内部知识 外部知识 知识学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洁 刘沙沙 盛永祥 王建刚 刘鹏 施琴芬
技术并购是企业实现知识获取的重要途径,研究不同技术并购模式下知识基础和知识整合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对促进企业知识的有效积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技术并购后企业创新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企业并购创新绩效模型,探究技术并购后企业知识广度和知识深度以及知识整合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技术并购后的知识基础的两个维度会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知识深度对创新绩效存在正向影响关系,而知识广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②不同并购模式对知识基础的影响具有差异,从而导致不同的知识整合时间调整策略:在加强型技术并购模式下,企业增加了知识深度,此时在阈值内增加知识整合时间能提高企业创新绩效;在互补型技术并购模式下,企业增加了知识广度,企业降低知识整合时间并增加知识应用时间能提升创新绩效;在混合型技术并购模式下,企业的知识广度和知识深度都增加,但知识广度对知识整合的影响起主导作用,当知识整合时间随知识广度增加以递减方式调整时,创新绩效提升效果明显。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黄浩岚 温素彬
随着MTO模式被较为广泛地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专门承接受托加工业务的订单工厂。BSC是战略绩效管理的有力手段,也体现出一种综合考虑投资者、顾客、员工对组织影响力的管理思想。本文以采用MTO模式的农用机械零配件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以BSC为绩效工具构建MTO企业整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若干实施建议。
关键词:
MTO 绩效评价 BSC 指标体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国军 杨建君
聚焦中国企业的创新活动,研究了企业间知识转移对知识接收企业突变式创新绩效的影响。同时,探索企业知识库的中介作用,并引入企业间竞争作为调节变量,构建了理论模型。之后,运用251家企业的调研数据进行模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间知识转移有助于知识接收企业突变式创新绩效的提高。企业间知识转移既有助于知识接收企业知识宽度的提升,也有助于知识深度的提升。知识接收企业知识宽度在企业间知识转移和突变式创新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企业间竞争在企业间知识转移与知识接收企业知识宽度间起着负向调节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