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08)
2023(4298)
2022(3219)
2021(3109)
2020(2560)
2019(5933)
2018(5776)
2017(9880)
2016(5999)
2015(6971)
2014(6884)
2013(6104)
2012(5283)
2011(4931)
2010(4915)
2009(4389)
2008(4142)
2007(3988)
2006(3513)
2005(2948)
作者
(14988)
(12506)
(12383)
(11884)
(7823)
(6005)
(5772)
(4966)
(4667)
(4556)
(4304)
(4123)
(4109)
(3866)
(3754)
(3665)
(3625)
(3564)
(3527)
(3508)
(3237)
(3163)
(3043)
(2911)
(2855)
(2821)
(2767)
(2723)
(2603)
(2594)
学科
(17383)
经济(17367)
管理(16748)
(13240)
(11181)
企业(11181)
方法(7050)
中国(6194)
理论(6128)
教学(5888)
数学(5746)
数学方法(5621)
(5596)
教育(5554)
业经(5431)
技术(4753)
(4397)
工作(4309)
农业(4306)
研究(4119)
地方(4100)
(4023)
学法(3920)
教学法(3920)
(3602)
学校(3426)
(3320)
学理(3272)
学理论(3272)
科学(3191)
机构
大学(76839)
学院(74759)
管理(28561)
理学(24144)
理学院(23885)
(23595)
管理学(23334)
管理学院(23204)
研究(23079)
经济(22817)
(16103)
中国(15942)
科学(14743)
(13474)
师范(13400)
(12177)
中心(10832)
(10821)
(10746)
业大(10571)
师范大学(10256)
(10170)
技术(9955)
北京(9923)
研究所(9849)
(9757)
教育(9720)
(8758)
职业(8350)
财经(8215)
基金
项目(51208)
研究(42899)
科学(39720)
基金(32605)
(27036)
国家(26742)
社会(24612)
科学基金(23356)
社会科(23259)
社会科学(23248)
(22747)
教育(22045)
编号(20008)
成果(18170)
(18078)
基金项目(17390)
课题(14487)
自然(13262)
自然科(12964)
自然科学(12960)
项目编号(12827)
(12716)
自然科学基金(12701)
资助(12380)
(11589)
重点(11433)
(10977)
规划(10909)
高校(10716)
创新(10633)
期刊
(26331)
经济(26331)
研究(22200)
教育(22022)
中国(21784)
管理(10074)
图书(9617)
学报(9339)
技术(8740)
科学(8727)
(8684)
(8353)
大学(7847)
书馆(6566)
图书馆(6566)
农业(6026)
学学(6005)
职业(5963)
情报(5682)
科技(5027)
(4845)
论坛(4845)
高等(4817)
业经(4700)
(4107)
金融(4107)
技术经济(3979)
(3958)
高等教育(3898)
(3862)
共检索到1149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佳乐  高耀  
高深知识是科研工作的逻辑起点,当下高校科研人才评价出现的评价标准SCI/SSCI至上、评价方式一刀切、评价口径限于学科和评价方法崇尚量化的现实困境需要回归知识本源探寻破解之道。伴随知识评价标准从全球转向本土、知识生产方式从同质转向异质、知识学科边界从清晰转向模糊、知识增长动力从完全理性转向有限理性,高校科研人才评价制度也亟待重构。改革方向包括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研人才评价标准、细化科研人才分类评价方式、探索交叉学科科研人才评价以及遵循规律综合评价科研人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袁景蒂  
高校科研人才评价关系到国家科研创新与科技发展。理论上,高校科研人才评价具有工具理性与对话理性的双重内涵,且对话理性作为高校科研人才评价的基础,应先于工具理性。现实中,高校科研人才评价存在工具理性僭越、对话理性式微的结构化矛盾。究其根源在于:时空抽离下的系统整合加剧工具理性膨胀,行为惯例导致被评价者话语意识缺失,基于“绩效”逻辑的评价结构巩固基于工具理性的评价者中心、外部评价为主、以评为中心的结构性原则。重构高校科研人才评价机制需建构基于对话、协商的评价理解范式,促进多元评价主体权利再分配,推动评价规范再生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洪雁  王端旭  
科研团队知识转移有助于团队绩效和知识创造,但同时使得科研人员角色压力过大,损害科研团队长期的生存能力,此外还会造成科研团队知识过剩。针对此困境,文章从团队绩效、知识创造、角色压力和知识过剩四个方面分析了知识转移对科研团队的影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曦琳  
教师学术增值评价被认为更符合学术研究规律和知识生产创新要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唯论文”、脱域化等不科学倾向所导致的“学术泡沫”,故而在新时代高等教育评价实践改革中受到推崇。但是由于学术增值评价的理念认知偏差、学科壁垒尚未打破、育人反哺价值难以凸显等,导致教师学术增值评价变革陷入重重困境。未来应从理念认知、知识分类、功能重塑等方面进行变革,以改变学术生态、促使教师产生持续性学术创新动能。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雪艳  
推进一体化教学,实现理论教育和实践教学的融合,是化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问题的应然要求。然而,目前高校在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评价体系亟待完善、评价过程受到忽视以及评价缺乏有效监控等一系列评价困境。为保障一体化教学的有序开展,高校还需基于实用主义教育观,健全教学评价体系,优化教学评价过程,完善评价监控制度。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许寒梅  
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体现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转型”的核心是建立起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社会服务能力。目前,应用型人才社会服务能力的培养仍然面临一些困境,亟需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创新应用型人才社会服务能力培养的路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阚维   施克灿   杜瑞军  
当前高校师德师风评价的主要困境在于评价指标缺乏整体性、过程简单化和人文性不足。其原因包括对师德师风内涵的研究不够充分、对综合评价指标的研究有待提高等。基于一系列有关高校师德建设工作的文件,确定高校师德师风综合评价指标。该综合评价指标提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需要具备的“要素”性指标,即包括“结构性要素”“能动性要素”“连接性要素”和“文化性要素”,弥补以往高校师德评价指标借用政策性文件内容未能起到价值引领和科学评价的不足。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柯乐乐  
德育评价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但一直以来德育评价存在的评价分数化、单一化等问题也是社会各界争论的话题。在政策导向如此明确的当前,德育评价的实施为何还如此步履维艰?由任少波编写,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校德育体系新认知——共同体的实践》一书,对高校德育共同体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中国大学与西方大学本质的区别就在于除了都是学习共同体外,中国大学更是一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德育共同体,通过德育共同体的视角为当前德育评价范式的再造提供思路,这对于新时代高校德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段作章  
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评价改革遭遇难以自拔的困境:呈愈演愈烈之势的应试教育,评价目标的多元性与考试功能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课程评价改革目标的理想化与现实教育条件相脱离等等,致使课程评价改革层层衰减,改革方案难以贯彻落实到实处。要使课程评价改革走出困境,教育行政部门必须正确认识并积极采取措施遏制应试教育的泛滥,为学校推进课程评价改革“减压”“松绑”;进一步推进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发挥考试对课程评价改革的导向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工作者的主体作用,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黄世忠  
作为中美两国最大的网约车平台,滴滴和优步的业绩孰优孰劣?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潜藏着诸多可比性问题。本文以滴滴和优步2018~2020年财务报告为基础,首先介绍这两大网约车平台的经营业绩和财务业绩,其次分析商业模式和监管环境差异导致它们采用迥异的收入确认方法,最后指出收入确认差异对滴滴和优步业绩评价带来的困难和挑战。本文的分析表明,经营业绩指标因披露口径缺乏规范难以直接进行横向比较,而财务业绩指标深受收入确认方法的干扰导致可比性问题十分突出,不考虑收入确认方法差异的影响直接进行横向对比将形成误导性结论。此外,现行会计准则对研发支出和股票期权的不合理规定导致这两家网约车平台的财务业绩被严重低估,非公认会计原则的业绩指标比公认会计原则的业绩指标更能反映滴滴和优步的真实盈利能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小强  蒋喜锋  
近年来,吉林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先后发布了网络科研成果认定办法,在科研成果的形式、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等方面"严重"突破了高校传统的科研评价办法,这在深层次上契合了当前知识转型时代科研评价改革的需要。知识转型让科研成果的形式从学术论文走向"科研产品",让科研评价标准从一元的创新性走向多元的影响力,让科研评价主体从学术同行走向广泛的社会"阅听人"。当前,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顺应知识转型的要求,高校科研评价必须改革:一是要树立"科研产品"的思维,重视非论文的其他形式的科研成果;二是要坚持服务导向,提倡多元的影响力评价标准;三是要打破单一的"同行评议",引入社会各方评价主体。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郑若玲  陈斌  
近年来,我国部分高校进行了招生综合评价录取改革的大胆尝试。调查发现,招生综合评价录取改革遭遇了不少困境,诸如建立科学客观的评价标准较为困难,综合评价录取政策宣传不足,面试环节遭遇人情质疑,城乡学生录取比例明显失调,招生录取成本显著加大。为更有效地推进改革,需转变政府职能,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坚持统一考试,逐步推进多元录取;注重特色发展,切实提升自主自律;逐步转变观念,真正实现综合评价;正视城乡差异,合理设定招生比例。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庾光蓉  
简要分析了高校跨学科研究的现状及原因,透过跨学科的视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王淼  
高校图书馆的科研水平不仅是高校图书馆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也是高校图书馆开展服务尤其是助力高校学术科研服务的重要基础,本文以近十年高校图书馆的科研水平为研究内容,从论文发表、项目申请、学术会议三个方面概览高校图书馆的科研状况,同时通过人员结构、科研能力、管理制度等内容分析高校图书馆目前的科研困境,并提出了高校图书馆科研提升的思路与办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