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76)
2023(7185)
2022(5632)
2021(5328)
2020(4512)
2019(10814)
2018(11008)
2017(19679)
2016(10752)
2015(11992)
2014(12004)
2013(11052)
2012(9833)
2011(9070)
2010(9216)
2009(8647)
2008(8579)
2007(7947)
2006(7420)
2005(6448)
作者
(28075)
(23230)
(23182)
(22285)
(14713)
(11149)
(10786)
(9034)
(8887)
(8567)
(8005)
(7869)
(7589)
(7270)
(7143)
(7108)
(6905)
(6892)
(6778)
(6695)
(6120)
(5656)
(5620)
(5468)
(5459)
(5317)
(5274)
(5237)
(4826)
(4598)
学科
(38094)
经济(38056)
管理(29741)
(21738)
(20564)
企业(20564)
中国(12747)
方法(12180)
业经(11002)
(10286)
地方(9528)
数学(9526)
(9523)
数学方法(9293)
理论(9170)
教育(8967)
(8494)
(7938)
(7752)
(7563)
教学(7515)
技术(7245)
工作(6474)
(6272)
体制(6185)
(6041)
银行(6038)
农业(5920)
(5846)
(5832)
机构
大学(139230)
学院(135165)
管理(51339)
(49036)
研究(48374)
经济(47687)
理学(42429)
理学院(41937)
管理学(41005)
管理学院(40722)
中国(36076)
(31293)
科学(28882)
(25555)
(23438)
(23295)
(22906)
师范(22773)
中心(22093)
研究所(20887)
北京(20281)
(18642)
(18622)
(18233)
师范大学(18050)
财经(17977)
业大(17662)
教育(16846)
技术(16807)
(16215)
基金
项目(86822)
研究(70108)
科学(68215)
基金(58514)
(49884)
国家(49439)
科学基金(42853)
社会(41854)
社会科(39422)
社会科学(39405)
(35557)
教育(34689)
编号(31117)
基金项目(30373)
(29415)
成果(28369)
自然(25710)
自然科(25121)
自然科学(25115)
自然科学基金(24630)
资助(22943)
课题(22789)
项目编号(19738)
重点(19676)
(19212)
(18682)
(18582)
(18565)
规划(17312)
创新(17243)
期刊
(61278)
经济(61278)
研究(46210)
中国(41894)
教育(33778)
管理(21325)
(20551)
学报(18318)
科学(16739)
(16311)
图书(16033)
技术(15235)
大学(14976)
学学(12073)
(11825)
金融(11825)
书馆(11495)
图书馆(11495)
农业(10887)
业经(9746)
经济研究(9340)
职业(9040)
财经(8774)
情报(8702)
(8362)
论坛(8362)
(7738)
科技(7469)
问题(6829)
技术经济(6702)
共检索到2310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小强  蒋喜锋  
近年来,吉林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先后发布了网络科研成果认定办法,在科研成果的形式、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等方面"严重"突破了高校传统的科研评价办法,这在深层次上契合了当前知识转型时代科研评价改革的需要。知识转型让科研成果的形式从学术论文走向"科研产品",让科研评价标准从一元的创新性走向多元的影响力,让科研评价主体从学术同行走向广泛的社会"阅听人"。当前,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顺应知识转型的要求,高校科研评价必须改革:一是要树立"科研产品"的思维,重视非论文的其他形式的科研成果;二是要坚持服务导向,提倡多元的影响力评价标准;三是要打破单一的"同行评议",引入社会各方评价主体。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刘斐  张玲  
科研评价快报是现阶段高校图书馆科研评价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调研42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官方网站及其2018年移动端发布情况,筛选各图书馆科研评价快报服务内容。现阶段,科研评价快报服务包含机构及学科竞争力分析、科研素养提升、图书馆服务动态宣传、学者学术影响力宣传4大类选题,具有针对性强、原创度高、形式多样、品牌已见雏形、网页端和移动端联合发布等特点。结合当前业务实践,为深化完善我国高校图书馆科研评价快报服务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林成华  周红坊  
本文基于响应式建构主义视角,提出了"双一流"建设科研成效评价要以学科分类为前提,明确"双一流"科研成效评价标准;以国家需求为导向,探索多学科交叉研究评价体制机制;以信息技术为抓手,建立"双一流"科研成效评价数据库;以多元价值为起点,建立"双一流"特色研究保护机制等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文华  江昕意  孙凌峰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教育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及化阶段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结合"双一流"建设评价的重点,构建科研投入和科研产出两个一级指标及17个三级指标的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完成对指标的赋值,使用TOPSIS模型测度S大学17个科研项目的效益水平。研究显示,不同项目间的科研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个别项目存在科研资源投入产出不匹配、科研成果市场化程度低等问题,科研效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注重跨学科和学院间的交流、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与质量、协调完善高校科研投入、强化产学研合作、引进人才资源等是提高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绩效的有效手段。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江哲  刘益  陈晓菲  
利用2008—2016年高等院校层面和省区层面的高校科技统计数据、知识产权保护等数据,引入知识产权保护作为门槛变量,实证探究产学研合作对中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影响的"沉睡荒漠"和"专利沼泽"困境。结果表明,产学研合作有利于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存在单一门槛效应,产学研合作与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间存在双重知识产权保护门槛效应。研究结果为当前中国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和高校科研管理体制改革,以及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程博  
科学研究是高校三大职能之一,不仅可以服务经济转型升级,而且可以提升高校办学实力,是高校进行可持续发展和培养核心竞争力的必要路径。如何推动、引导高校做好科研工作,是各级科研管理部门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从科研成果质量测度评价视角对其进行探究,借鉴ICEM模型框架,构建了科研成果质量评价指数体系,对高校、基金资助单位、政府等职能部门的科研管理机构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张芳   高阳  
科研成果评价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文章从科研成果评价流程的视角详细探讨了图书馆在科研成果评价指标遴选、工具选择、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与处理、评价结果报告出具的全流程中提供的支持服务。针对高校图书馆在科研成果评价支持服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完善科研评价支持服务机制;提升科研评价支持馆员能力和素质;拓展科研评价支持服务内容和范围。嵌入科研成果评价全流程的图书馆支持服务能够有效提升高校图书馆的科研支持服务水平和质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钢  
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CI)自从1990年代初自国外引入中国以来,对我国的科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科研投入力度的增加,人们对SCI的追捧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目前高等学校所采用的科研评价存在着相当大的管理误区,其原因之一便是过度依赖研究人员的文章是否进入SCI的检索系统。这从两个方面导致我国科研管理系统的偏差,一是管理层面的简单化;二是迫使科研人员来使他们的工作被SCI收录。本文希望从信息哲学方面提供一种比较合理的解释。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莉  朱莉  刘念才  
提升科研水平是"双一流"建设的五大任务之一,科研评价在推动高校创新转型中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高校教师科研评价政策改革尤为重要。目标群体对政策的认同程度直接影响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选择2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开展问卷调查,从目标群体的视角探究高校教师科研评价政策的认同程度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教师对科研评价政策内容的认同程度普遍较高,对科研评价政策执行的认同程度普遍较低;科研评价政策的内容认同与执行认同程度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学科领域之间的差异不明显;政策的稳定性及其内容的合理性、政策在高校与院系的执行情况、教师在学术发展方面的获益情况及其在政策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是影响认同程度的主要因素。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林慧芝  刘振天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改进高校教师科研评价进行了系统规划。有效推进高校教师科研评价改革,在评价内容上,要注重"分类"评价和"贡献"引领;在评价手段上,要着力建设负责任的同行评议制度;在评价实施上,要做到积极稳妥、分步到位,引领高校教师提高科研水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彦华  张月婷  牛蕾  
文章以中国"双一流"高校为研究对象,应用DEA和Malmquist模型测度2014—2017年科研效率。结果发现:被选取的高校科研效率较高,但之间存有差距;通过投影研究非DEA有效高校科研投入冗余及产出不足;科研全要素生产率随技术进步指标的变化,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崔月升  连建新  
高校的科研使命,在外部功能上,通过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服务,促进区域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在内部功能上,大量的科研项目,带来了充足的科研活动经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服务于社会,可为高校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学术资源;科研成果可以不断充实和更新高校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为学位点、重点学科的设置创造条件。因此,对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冉嘉睿  琚春华  俞立平  
为探究“双一流”建设政策对我国高校科研力与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将“双一流”建设政策制定与实施视作一项准自然实验,构建资源与功能研究框架,基于2015—2018年的相关数据,从投入产出视角,运用双重差分法评估“双一流”建设政策对我国106所高校科研力的影响,并研究政策对不同地域及不同类型高校影响的异质性。结果发现:政策实施促使高校综合竞争力与科研成果产出显著提升,但对成果转化与科研奖励的影响不显著;对东部高校综合竞争力、科研成果产出具有正向作用,对中西部高校的科研能力提升作用不显著;对综合类、理工类高校的综合竞争力、科研成果产出具有正向显著影响。为此,提出政府在后续的相关政策制定中,要同时关注发展优势显著和具有发展潜力的高校,进一步调整优化教育经费结构和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合作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