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93)
- 2023(7525)
- 2022(6382)
- 2021(6153)
- 2020(5272)
- 2019(11881)
- 2018(11977)
- 2017(22928)
- 2016(12099)
- 2015(13475)
- 2014(12646)
- 2013(12001)
- 2012(10724)
- 2011(9666)
- 2010(10046)
- 2009(9113)
- 2008(8772)
- 2007(7868)
- 2006(6807)
- 2005(5830)
- 学科
- 济(46503)
- 经济(46455)
- 管理(44040)
- 业(41507)
- 企(37819)
- 企业(37819)
- 方法(24225)
- 数学(20943)
- 数学方法(20427)
- 技术(17098)
- 技术管理(12989)
- 财(11883)
- 中国(11818)
- 业经(11539)
- 农(10750)
- 理论(10604)
- 学(8816)
- 划(8101)
- 制(8052)
- 人事(7608)
- 人事管理(7607)
- 策(7486)
- 地方(7473)
- 和(7300)
- 贸(7298)
- 贸易(7290)
- 农业(7283)
- 银(7230)
- 银行(7223)
- 易(7082)
- 机构
- 学院(164219)
- 大学(163297)
- 管理(72654)
- 济(66210)
- 经济(64912)
- 理学(63959)
- 理学院(63335)
- 管理学(61957)
- 管理学院(61649)
- 研究(47632)
- 中国(36027)
- 京(33132)
- 科学(28740)
- 财(28446)
- 江(24075)
- 财经(23056)
- 业大(22934)
- 中心(22533)
- 所(22211)
- 农(21764)
- 经(20985)
- 范(20330)
- 北京(20291)
- 研究所(20235)
- 师范(20131)
- 商学(19403)
- 州(19392)
- 经济学(19345)
- 商学院(19201)
- 经济管理(18407)
- 基金
- 项目(114962)
- 科学(94016)
- 基金(85162)
- 研究(84475)
- 家(73714)
- 国家(73121)
- 科学基金(65678)
- 社会(54911)
- 社会科(52177)
- 社会科学(52163)
- 省(46584)
- 基金项目(45330)
- 自然(43441)
- 自然科(42692)
- 自然科学(42687)
- 自然科学基金(41987)
- 教育(40533)
- 划(38342)
- 资助(34192)
- 编号(34107)
- 创(30552)
- 创新(27431)
- 成果(26408)
- 重点(25307)
- 部(24874)
- 发(23573)
- 课题(22975)
- 国家社会(22701)
- 教育部(22133)
- 项目编号(21922)
共检索到2337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袁凌 蒋新玲
从知识共享接收者视角,探索不同类型人际关系中知识距离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员工间较大的知识距离会抑制员工向同事的知识寻求进而抑制员工创新行为;员工与上级间较大的知识距离会抑制员工向上级的知识寻求继而抑制员工创新行为;同事信任在员工间知识距离与向同事知识寻求的行为关系中起负向调节作用,领导-成员交换在员工同上级的知识距离与向上级知识寻求的关系中起负向调节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海花 杜梅 孙芹 李玉
信息化与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成为个体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之一。以中国情境下上海319位企业成员为调查样本,基于资源依赖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考察任务互依性、目标互依性、奖励互依性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机制路径,检验知识获取的中介作用和任务冲突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任务互依性、目标互依性、奖励互依性对知识获取有显著正向作用;知识获取对员工创新行为有显著正向作用;知识获取在任务互依性、目标互依性、奖励互依性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任务冲突在目标互依性与知识获取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任务冲突调节知识获取在目标互依性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在高任务冲突情境下,该中介作用更显著。研究结果拓展了中国情境下员工创新行为理论体系,能够为企业管理者寻求更多管理策略提供指导。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刚 肖诗海
平台型领导作为新时代的领导风格,如何激发知识型员工进行突破性创新是产学两界的重要问题。基于情感事件理论和特质激活理论,探讨平台型领导对知识型员工突破性创新行为的作用路径与边界条件,构建一个有调节的链式中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平台型领导显著正向影响知识型员工突破性创新行为;工作繁荣与和谐型创新激情在平台型领导与知识型员工突破性创新行为之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差错管理文化通过增强知识型员工和谐型创新激情对其突破性创新行为的正向影响,对链式中介作用发挥调节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毅 黄福华
引入积极情绪、供给需求匹配作为中间变量,建立支持型组织责任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支持型组织责任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其效用受到供给需求匹配的调节;人际支持完全通过个体积极情绪来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组织支持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部分受到个体积极情绪的中介;积极情绪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受到供给需求匹配的调节,研究结论有效地解释了以往研究的分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贤传 张磊
以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价值观为基础,选取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获取了411份一手数据,实证研究了员工中庸价值取向对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员工中庸价值取向对创新行为有正向影响;薪资满意度在中庸价值取向与创新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员工—组织匹配在"员工中庸价值取向—薪资满意度—创新行为"的前半路径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即员工—组织匹配越高,中庸价值取向对薪资满意度的正向影响越强。这些研究对基于中国文化情境下的组织管理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向阳 赵英鑫 刘成明
在对FDI知识溢出和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系进行剖析的基础上,以吸收能力为中介变量,以技术差距为调节变量,构建有中介的调节变量模型,并以我国高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规范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FDI知识溢出对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效应,吸收能力在知识溢出影响创新能力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中介作用,而技术差距正向调节知识溢出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关系。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苏伟琳 林新奇
本文主要探讨服务型领导对员工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并以组织认同为中介变量和领导组织化身为调节变量,构建并验证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以阐释服务型领导对员工知识共享行为的内在影响机制及边界条件。通过对两阶段所收集到的356份样本数据统计分析发现:服务型领导对员工的知识共享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组织认同在服务型领导影响员工知识共享行为的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领导组织化身不仅能够调节服务型领导对员工组织认同的影响,还能够调节组织认同在服务型领导与员工知识共享行为关系间的中介作用,即领导组织化身水平越高,服务型领导对员工组织认同的正向影响越强,且组织认同在服务型领导与员工知识共享行为关系间的中介效应越显著。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晓艳 高良谋
以皮格马利翁理论为基础,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以探讨用户创新期望如何影响员工创新行为,以及员工创造力角色认同和个人认同在其中的作用。基于服务外包行业一手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用户创新期望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造力角色认同在其中起到了的部分中介作用。个人认同正向调节用户创新期望与创造力角色认同之间的关系,还进一步调节用户创新期望通过创造力角色认同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整个中介机制。对于个人认同水平高的员工来说,用户创新期望的作用在整个中介过程中更为明显。本研究将员工创新的社会情境因素拓展到了组织外部的用户层面,丰富了对员工创新情境的研究和认识,是对当前创新研究的有益补充。同时,从用户角度探究期望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也拓展了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员工创新领域的研究范围。通过对员工创造力角色认同中介效应和个人认同调节作用的验证,本研究补充并拓展了皮格马利翁理论。本文研究发现有利于充分了解用户创新期望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为运用期望效应激发员工创新行为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启示。
[期刊] 预测
[作者]
卢俊婷 张喆 贾明
本研究基于社会信息处理理论和情绪一致性记忆效应,探讨公仆型领导如何影响员工创新行为。基于351份员工问卷和81份领导问卷,研究发现:(1)公仆型领导通过激发员工亲社会角色期望来促进员工创新行为;(2)团队积极情绪氛围增强了公仆型领导与员工亲社会角色期望之间的正向相关关系;(3)团队积极情绪氛围对公仆型领导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的调节作用,以员工亲社会角色期望为中介。上述研究结果不仅为未来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对企业管理实践也具有潜在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文巧甜 郭蓉 夏健明
现有对团队变革型领导力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单层次或跨层次的纵向垂直分析,而缺乏跨边界的横向协同研究。本研究通过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对跨界团队中变革型领导、知识共享和权力距离如何影响协同创新的作用机制进行探究。利用2017—2018年对169个金融科技企业项目团队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跨界团队中变革型领导对团队协同创新绩效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2)变革型领导通过推动跨界团队成员间的知识共享程度而提高团队协同创新绩效;(3)跨界团队内的权力距离越小,将越增强变革型领导对成员间知识共享行为的推动作用;(4)团队内权力距离越小,知识共享在变革型领导与跨界团队协同创新之间所发挥的中介作用越强。研究结论为中国情境下跨界团队中领导力对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也为新经济下组织有效地提高适应性协作能力提供理论依据与启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杜鹏程 杜雪 王俊贝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组织必须通过不断创新来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本文通过建立雇员敌意、差错沟通、情绪管理和员工创新行为的模型来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雇员敌意对员工创新行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差错沟通在雇员敌意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过程起着中介作用;情绪管理正向调节雇员敌意与员工创新行为的负向关系,情绪管理通过抑制雇员敌意对差错沟通的负向效应进而弱化雇员敌意对员工创新行为的负向效应。因此,为促进员工创新行为,企业应重视增强员工的自我情绪管理能力、加强引导,并积极营造正向的差错管理氛围。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丁刚 李珲
员工创新行为是工作情境因素和个性特征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以中国企业员工为对象,通过引入组织情境与个性特征——组织创新氛围与员工创新效能感,深入探讨了工作特征与员工创新行为的权变关系及作用机制。通过对近300名企业员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回归分析处理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工作特征显著正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组织创新氛围显著调节工作特征与员工创新行为间关系:组织创新氛围有利于创新时,工作特征正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且影响较大;组织创新氛围不利于创新时,工作特征负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但影响较小。组织创新氛围的调节效应部分通过创新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实现。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杜鹏程 杜雪 王俊贝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组织必须通过不断创新来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本文通过建立雇员敌意、差错沟通、情绪管理和员工创新行为的模型来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雇员敌意对员工创新行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差错沟通在雇员敌意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过程起着中介作用;情绪管理正向调节雇员敌意与员工创新行为的负向关系,情绪管理通过抑制雇员敌意对差错沟通的负向效应进而弱化雇员敌意对员工创新行为的负向效应。因此,为促进员工创新行为,企业应重视增强员工的自我情绪管理能力、加强引导,并积极营造正向的差错管理氛围。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崔煜雯 郭丽芳
责任式创新因被视为解决科技治理难题的新方式而备受关注,是新型研发机构提高创新发展质量的强有力保障。将责任式创新拓展至员工层面,聚焦于新型研发机构员工责任式创新行为,对于推动机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员工韧性作为机构应对创新困境的精神支撑,是影响员工责任式创新行为的关键要素。基于此,依据心理资源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探究员工韧性对责任式创新行为的影响过程,并分析员工情感承诺和变革型领导在其中的作用机制。通过分析445份调查问卷发现,员工韧性对其责任式创新行为具有积极影响,员工情感承诺在这一关系中发挥显著中介作用,变革型领导显著调节员工情感承诺与其责任式创新行为间关系。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弘钰 邹纯龙 崔智淞
越轨创新作为一种相对隐蔽却影响组织创新绩效的行为,在倡导万众创新的时代逐渐受到学者和管理者的重视。因此,探索员工越轨创新行为的形成机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并引导该行为。通过对331名员工的有效问卷调查发现,领导差序式管理会诱发员工越轨创新行为,员工心理特权感在该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认知冲突不仅正向调节员工心理特权与员工越轨创新之间的关系,而且正向调节差序式领导—心理特权—越轨创新这一中介机制。
关键词:
差序式领导 心理特权 越轨创新 影响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