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49)
- 2023(8501)
- 2022(7287)
- 2021(6641)
- 2020(6063)
- 2019(14321)
- 2018(14006)
- 2017(27907)
- 2016(14955)
- 2015(17150)
- 2014(17230)
- 2013(17578)
- 2012(16607)
- 2011(15364)
- 2010(15627)
- 2009(14596)
- 2008(14723)
- 2007(13380)
- 2006(11689)
- 2005(10369)
- 学科
- 济(71726)
- 经济(71655)
- 管理(46412)
- 业(43223)
- 方法(37484)
- 企(35663)
- 企业(35663)
- 数学(33316)
- 数学方法(33039)
- 财(17860)
- 农(17282)
- 中国(16769)
- 学(14964)
- 业经(13028)
- 地方(12983)
- 贸(12774)
- 贸易(12769)
- 易(12361)
- 制(11726)
- 和(11578)
- 农业(11570)
- 务(11325)
- 财务(11300)
- 财务管理(11268)
- 企业财务(10765)
- 理论(10428)
- 技术(10174)
- 融(9692)
- 金融(9690)
- 环境(9451)
- 机构
- 大学(231019)
- 学院(225847)
- 济(95880)
- 经济(93918)
- 管理(90055)
- 理学(77604)
- 理学院(76797)
- 研究(75686)
- 管理学(75598)
- 管理学院(75162)
- 中国(57204)
- 京(48725)
- 科学(45694)
- 财(44600)
- 所(38792)
- 农(38172)
- 财经(35895)
- 中心(35584)
- 研究所(35121)
- 江(34508)
- 业大(33235)
- 经(32580)
- 北京(30691)
- 农业(30119)
- 经济学(30089)
- 范(29917)
- 师范(29629)
- 经济学院(27475)
- 州(27173)
- 财经大学(26697)
- 基金
- 项目(149590)
- 科学(117966)
- 基金(110165)
- 研究(108218)
- 家(95843)
- 国家(95113)
- 科学基金(81410)
- 社会(69408)
- 社会科(65977)
- 社会科学(65954)
- 基金项目(58287)
- 省(56894)
- 自然(52575)
- 自然科(51189)
- 自然科学(51170)
- 教育(50545)
- 自然科学基金(50287)
- 划(48365)
- 资助(46218)
- 编号(44189)
- 成果(36814)
- 部(34794)
- 重点(33651)
- 发(31530)
- 创(30570)
- 教育部(29982)
- 国家社会(29315)
- 课题(29235)
- 科研(29107)
- 人文(28748)
- 期刊
- 济(100630)
- 经济(100630)
- 研究(64450)
- 中国(43410)
- 学报(36776)
- 财(35368)
- 科学(33042)
- 农(32691)
- 管理(30701)
- 大学(27002)
- 学学(24888)
- 教育(22135)
- 农业(21528)
- 融(19813)
- 金融(19813)
- 技术(19214)
- 财经(18548)
- 经济研究(16370)
- 经(15901)
- 业经(15462)
- 图书(14702)
- 问题(14106)
- 业(12569)
- 技术经济(12417)
- 贸(12066)
- 统计(12023)
- 理论(11754)
- 资源(11275)
- 策(10922)
- 实践(10677)
共检索到3337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贾小玫 杨永辉
自然资源的过度使用导致资源短缺、生态失衡和环境污染。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寻找新的资源替代自然资源,这种替代意味着对现有的生产、消费模式以及相应的市场组织结构进行彻底的变革。本文认为,在众多资源替代模式中,知识资源替对自然资源的替代将是一种现实的和长远的模式选择。文章通过构建知识资源替代自然资源的模型,在对我国及东西部代表省份陕西和浙江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可行性结论:我国知识资源对自然资源的替代系数较大,知识资源替代自然资源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对替代主体—企业及产业组织进行了深入剖析,对替代途径和替代机制进行了系统阐述。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何雄浪 姜泽林
文章构建了一个包含自然资源存量和劳动力结构因素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型,探索劳动力结构是否是引起"资源诅咒"或"资源福音"的一个原因。理论研究发现,在不同限制条件下,自然资源开发部门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同,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对缓解"资源诅咒"效应而言始终是一个有利因素。实证研究进一步表明:从总体上讲,我国省域层面的"资源诅咒"现象是存在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并非没有逆转的可能,避免"资源诅咒"问题的发生,使丰裕的自然资源成为地区发展的"福音",关键在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因为资源开发部门劳动力数量的增加所起的作用有限;分地区讲,"资源诅咒"效应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存在差异,而劳动力结构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云彦 徐映梅 向书坚
从 2 0 0 0年人口普查取得的资料看 ,2 0世纪 90年代我国中部出现连片就业萎缩地区 ,劳动力持续外流。与中部地区就业紧缩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沿海地区工业部门就业规模的迅速扩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外商直接投资部门不断扩展 ,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得到充分体现 ,以劳动密集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制造业发展迅速 ,这些地区正在以一种反梯度模式进行着其特殊的“再工业化”过程 ,并形成对内地国有部门和传统工业地区的刚性就业替代 ,地区差距在就业机会方面的表现十分突出。非农就业机会在地区间的转移、替代和重新分配 ,是解释我国转型时期劳动力跨地区流动的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关键词:
就业 人口普查 劳动力流动 地区差距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房林 邹卫星
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不仅关系到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且与一系列社会问题紧密相联。通过构建资源约束框架下的增长模型,可以分析自然资源和社会地位对经济系统均衡条件、动态转移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消费资本比足够大或消费足够多、且资本与消费的边际替代率足够小,是经济系统存在鞍点均衡的必要条件;当资源消耗足够多时,消费资本比会显著下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姜泽林
本文将腐败与腐败规制行为考虑到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分析了腐败如何强化资源诅咒效应,随之运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静态面板、动态面板以及面板分位数回归估计方法,对理论命题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资源诅咒"命题在省际层面上是成立的,进行腐败规制是破解"资源诅咒"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在"资源诅咒"现象比较严重的地区施加腐败规制,利好效果更加明显。
关键词:
自然资源 腐败规制 经济增长 分位数回归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丁宁宁
战略人力资源实证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关于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的实证结论,但相应的实证研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只能解释某一个层面人力资源与企业绩效指标之间的关系。为此,提供一种思路,来整合实证中获得的已有结论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实证研究中的已有基本关系,文章从因果关系解释特征来分析不同实证理论模式的区别。认为不同研究在分析两者因果关系时隐藏的层次和范围不同,因此产生了不同的因果关系的解释角度。文章将从因果关系解释的维度分为内部/外部维度,短期/长期维度,并据此提出了一个整合模型来分析不同实证研究
关键词:
战略人力资源 实证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黄惠春 陶敏
在生产组织形式创新背景下,从社会资本视角剖析农村抵押替代融资模式演进逻辑。研究发现:农户社会资本内生于农村社会和农业生产关系,其内涵和形式随着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创新而变化;社会资本的可抵押性不断增强,其成为抵押替代融资模式演进重要的供给因素;抵押替代融资模式演进是以诱致性制度变迁为主导,并辅以政府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创新过程。研究表明:由于供给和需求创新要素的内生性与自发性,抵押替代融资模式具有强大的创新动力与发展潜力;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来看,全产业链融资将成为抵押替代融资最优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社会资本 抵押替代融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计小青 曹啸
基于在标准的投资者保护制度和替代性投资者保护制度之间做出的区分,本文提出了一个概念性分析框架,并对国有股权的制度安排在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的解释。标准的投资者保护制度——市场、法律和管制——固然重要,但是对于转轨国家而言,由于缺乏支撑标准的投资者保护制度运转的制度资源,利用替代性的投资者保护制度对于股票市场的早期发展就是至关重要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冉景亮 杨晓宇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背景下,区域人力资源战略在区域战略体系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文章融合人力资源价值链、制度经济学"结构—行为—绩效"等基本理论,提出了区域人力资源战略的分析框架,并从四个方面对框架的进行深入讨论。
关键词:
区域人力资源战略 价值链 分析框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崔满红 郭威
(一)关于金融发展理论麦金农和肖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金融抑制"理论和"金融深化"理论,具有广泛的影响,七八十年代以来,一些拉美国家与东南亚国家进行了"金融深化"的改革,使该理论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 1.金融抑制理论。金融抑制理论系统分析了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贺书霞
中国高等教育在实施"精英"教育到"平民"化教育的转变,同时社会的发展和转型对大学输出人才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升。因此本文建议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用无边界高等教育的理念增强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通过促进社会、学校、社会团体和个人的积极参与,构建突破常规教育方式和教育学习界限的资源供给形式,形成社会、学校、社会团体和个人等多元参与,学习形式灵活高效的高等教育资源多元供给体系,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和增值。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邱立成 刘文军
近几年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诞生了一个新的研究分支,即战略国际人力资源管理(SIHRM),它全面考察了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来源于又作用于跨国公司国际关注的问题和战略活动,本文对这一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分支作一介绍,首先简单回顾了SIHRM的发展,给出 SIHRM的定义,然后重点阐述了SIHRM的分析框架。
关键词:
战略国际人力资源管理 分析框架 跨国公司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卢福财 何炜
企业新的经营环境孕育了网络组织的产生。对于这一介于科层制与市场之间的新兴组织,其管理必然有独特之处。因而,对网络组织中关键资源—人力资源的管理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在分析了网络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的基础上,分别从人力资本优势和人力过程优势两方面构建了一个关于网络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分析框架,从而为有效管理网络组织的人力资源提供了思路。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分棉 林汉川
国际品牌界定是中国加快发展国际品牌的基础性理论问题。迄今为止,理论界对国际品牌的界定标准尚无定论。本文基于企业层面新视角,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构建国际品牌概念框架,以《全球品牌100强》的国际品牌为样本,对构建的国际品牌概念新框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国际品牌基本以母区域市场为基础,逐步向"三极市场"扩张,但在东道区域市场的渗透能力较弱;持续创新是国际品牌成长的关键;新技术和新产业领域的企业有潜力和实力在较短时间内成长为国际品牌。这个研究结论为我国企业发展国际品牌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国际品牌 “三极市场” 市场渗透能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柳建平 闫鹏鹏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结构转型进程持续推进,农民工群体内部分化也在不断强化。本文依据韦伯的社会阶层分化理论,结合中国农民工实际,提出了一个关于农民工内部分化的分析框架。本文认为:中国农民工内部分化是"基于市场竞争力的分化"、"基于劳动收入的分化"和"基于家庭禀赋的分化",这三个方面相互关联、渐次递进。并在这一分析框架下,根据社会调查资料,运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农民工群体内部在从事职业、技术水平、经济收入及城市消费等关联方面已呈现出明显的差序格局。
关键词:
农民工 内部分化 分析框架 聚类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