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43)
2023(7835)
2022(6881)
2021(6574)
2020(5853)
2019(13754)
2018(13780)
2017(26377)
2016(14774)
2015(16928)
2014(17163)
2013(17239)
2012(16275)
2011(14537)
2010(14605)
2009(13493)
2008(13934)
2007(12476)
2006(10463)
2005(9197)
作者
(42403)
(35667)
(35402)
(33910)
(22520)
(17184)
(16495)
(13957)
(13203)
(12748)
(11896)
(11832)
(11373)
(11141)
(11132)
(11131)
(10979)
(10354)
(10246)
(10224)
(8950)
(8713)
(8612)
(8114)
(8079)
(8044)
(7948)
(7863)
(7197)
(7187)
学科
(58810)
经济(58762)
管理(47367)
(43403)
(36852)
企业(36852)
(30431)
方法(28358)
数学(24856)
数学方法(24623)
(16615)
(16255)
财务(16237)
财务管理(16183)
企业财务(15327)
中国(14294)
地方(14226)
(13936)
(13796)
财政(12855)
业经(11684)
农业(10643)
(10335)
(9969)
贸易(9965)
(9809)
(9610)
理论(9606)
(9352)
(8888)
机构
大学(208997)
学院(207629)
(81550)
经济(79605)
管理(78651)
研究(67649)
理学(67422)
理学院(66639)
管理学(65544)
管理学院(65157)
中国(52412)
(46933)
(44306)
科学(43535)
(36777)
(35459)
财经(33363)
(32722)
中心(32422)
业大(31827)
研究所(31813)
(29925)
农业(29230)
(27677)
师范(27406)
北京(27378)
(25614)
经济学(25078)
财经大学(24262)
(23537)
基金
项目(134648)
科学(104225)
研究(98315)
基金(95969)
(83153)
国家(82440)
科学基金(69905)
社会(60040)
社会科(56728)
社会科学(56709)
(53790)
基金项目(52282)
自然(45777)
教育(45513)
(44792)
自然科(44641)
自然科学(44628)
自然科学基金(43783)
编号(41721)
资助(38845)
成果(35185)
重点(30200)
(29990)
(28284)
(27738)
课题(27709)
科研(26483)
创新(25975)
大学(25611)
项目编号(25439)
期刊
(90283)
经济(90283)
研究(60693)
(44127)
中国(40287)
学报(33636)
(32047)
科学(29402)
管理(25373)
大学(24623)
学学(23051)
农业(21239)
教育(19726)
技术(17243)
(17021)
金融(17021)
财经(16992)
(14503)
经济研究(14383)
业经(13929)
财会(12834)
问题(12733)
会计(12083)
(12046)
图书(11594)
(11198)
理论(10582)
技术经济(10319)
实践(9654)
(9654)
共检索到3098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文喜  
当代知识财产权面临诸多挑战。从法的关注焦点置换到哲学分析的起点,尚有若干突出问题亟待澄清。将知识财产视为一种权利如何获得正当性解释,乃是一个关键性问题。马克思哲学是从一种称作知识创造、人的自由和现实的思想出发来追问该问题的。在著作权领域,马克思曾多次指控拉萨尔剽窃。若作为一个事实的简单判断来看,它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确的。但梅林、巴枯宁等人以自己的理论立场,在知识财产权的理解方面引入误解的主体相互意识理论,对此案做一种貌似更有公平感的解释。他们错误地把称之为仿效者作为著作权利的原始创作者,作为所谓的同马克思并列而无愧者。实质上,这折射着一段相互进行思想斗争的国际工人政党运动史。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淑梅  
马克思早期法哲学视域下的财产权批判思想经历了由资本主义架构内的批判到超越资本主义视野批判的演变过程。马克思起初为贫民捡拾枯树枝的权利作辩护,指责富人的“先占权”;揭露官僚政治是导致葡萄种植者贫困、财产权遭受损害的原因。马克思继而批判了黑格尔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思想,揭露了国家最高统治结构是私有财产的结构,提出了建立真正民主制的构想。他进而区分了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揭露了市民社会的私有财产权是少数人独占的、自利的权利,提出了否定私有财产、实现社会的普遍财产权的人的解放的路径。马克思财产权批判思想的进路和启示性在于,他对底层民众内涵和历史作用的理解越来越具体、丰富;由从历史中寻找财产权根据转变为要求社会人权的全面恢复;从建构理性伦理共同体到建立人与人直接联系的社会共同体;为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刘灿  
从经济思想史角度看,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构成了西方财产权思想的来源及哲学基础。近代欧洲社会确立私人财产权利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这一进程体现了人类历史的进步。但是,私人财产权不是永恒的而是一个历史范畴。马克思用历史唯物主义和生产关系分析方法揭示了资本主义私人财产权制度的进步意义与内在矛盾。用马克思的财产权思想和方法剖析当代资本主义财产权结构和财富差距时我们看到,资本主义财产权的核心实质是资本强权,分配的不公源于财产权占有的不平等。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评和对未来社会公有制的构想中,包含了他深刻的财产权思想:一是财产权的正义公平,二是财产权与人的发展,三是社会和谐与利益均衡...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林  
通过对"财产权"的思想史溯源,引出蒲鲁东的"财产权"思想;进而在对蒲鲁东与马克思的比较分析中,梳理马克思对"财产权"概念的批判性反思。研究表明,根植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逻辑,马克思完成了对"财产权"与"自由"问题的回应与解答。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林  
通过对"财产权"的思想史溯源,引出蒲鲁东的"财产权"思想;进而在对蒲鲁东与马克思的比较分析中,梳理马克思对"财产权"概念的批判性反思。研究表明,根植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逻辑,马克思完成了对"财产权"与"自由"问题的回应与解答。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毛菲  孙熙国  
作为马克思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财产权批判理论引发了学界的广泛关注。进一步深化马克思财产权批判理论研究,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从马克思对生产关系的剖析来理解财产权概念的实质;二是将马克思财产权批判理论置于马克思思想发展的核心逻辑中进行考察;三是对关涉马克思财产权批判思想的重要文本进行整合研究,以进一步剖析马克思财产权批判的理论实质,挖掘其思想价值。
[期刊]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作者] 房宝金  
2017年8月,作者有幸获得学校"青年骨干教师短期海外进修访学"项目的资助,前往新加坡拉萨尔艺术学院图书馆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短期访学,并参观学习了新加坡其他大学和公共图书馆。本文简要分享访学前期准备、访学执行过程、访学所见所思,供同仁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卫国  程承坪  
对所有权、财产权和产权三个概念进行全新的辨析,同时,还讨论了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与现代产权理论的异同及其互补性问题。
[期刊] 求索  [作者] 周嘉昕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传播和研究的历史演进,特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研究中所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中方法论自觉的重要性。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自觉,将文本研究、理论阐释和现实关切内在统一于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实践",既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应有之义,也是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倪受彬  黄宇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虽然《民法典》第1133条在涵盖《继承法》第16条的基础上,增设第四款"自然人可以依法设立遗嘱信托",使信托出现在《民法典》的条文当中,但纵观全典,其不仅对遗嘱信托与继承法的衔接未继续予以细化规定,而且未在更为基础的物权编、合同编,抑或是总则编对信托进行吸收。因此,我国目前在法律制度上可谓采取了一种将信托作为民事特别法、单行法的立法模式。无法回避的现状是,我国信托法制发展至今,信托的基础理论研究始终未能取得重大突破,尤其在信托财产归属、财产权结构、信托财产独立性的解释上仍存较大争议。如何引进信托制度是大陆法系国家共同面临的难题,我国《信托法》已实施20年,信托基础理论的争议始终与实践遭遇的各种法律障碍密切相关。如何构建起能凝聚共识的信托法财产权结构,如何衔接《信托法》与正式颁布的《民法典》,是否需要对我国《信托法》进行更新和完善,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尝试通过对已有信托财产权学说进行分析,并运用所有权权能理论进行探究,最终得出如何在一物一权的前提下理解信托财产权及其独立性的思路,并对信托财产权与物权法定原则的冲突提出较为妥善的选择方案。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俊峰  马乔恩  
"柯尔施问题"对于21世纪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来说,仍然是一个值得认真对待的问题。在全球化的现代进程中,只有坚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批判性和革命性,才能避免它蜕变成依附理论和殖民理论,否则,这不仅不能从理论上,而且不能在实践上颠覆资本主义制度,更是无法实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消灭哲学"意愿,也就无法把握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表达的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因此,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只有全面理解了马克思主义,才能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正确性,才能更好地理解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才能正确理解习近平提出打造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艳  刘同舫  
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成为其否定现存世界、建构理想社会的重要环节。这一批判体现了从量的积累到阶段性质变再到整体性飞跃的动态过程,是一次有限度的批判与两次质的飞跃的统一。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前,马克思的批判是囿于黑格尔理论框架内的有限度的表达;以该文本为转折点,马克思运用历史发生学的方法解构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历史观,建立了新的科学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实现了对黑格尔批判的第一次质的飞跃;《资本论》的完成体现了马克思在生存论意义上对黑格尔概念辩证法的超越,这是第二次质的飞跃,也是以实现人类自由解放为宗旨的彻底意义上的超越。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张泽一  
马克思认为产权是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产权具有统一性和分离性,产权的形式、结构和演变是由生产力决定的,并对生产力起一定的反作用。只有"以深入历史事物的宏伟逻辑的眼光来领会"马克思的产权思想,才能够把握其精髓,指导我国企业产权改革的实践。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杨继国  黄文义  
西方产权理论对产权概念范畴的界定并不完整,仅仅将其界定为法权上的权利束,忽视了不同产权主体之间背后的权力对等关系。这一不清楚的产权概念界定随西方产权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末传入中国后被用于中国国企改革,使得改革中所谓的"产权清晰"成了一个"不清晰"的"清晰"。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故意将产权混同为所有权,把所有权定义为依法享有的对自己财产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把产权定义为包括财产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一组权力束权利,二者都是权利束,且没有了差别。这样,建立在混乱的产权范畴基础上的所谓"产权清晰"就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尤根·罗扬  赵玉兰  
本文在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及摘录笔记的出版和研究情况进行简要介绍后,着重以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史研究所保存的原始文献为依据,对《手稿》及摘录笔记的文献学信息作了详细的描述,从而在此基础上对《手稿》及摘录笔记的诞生次序做了极为严格的、文献学的考证研究,还原了其诞生过程。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第二手稿"很可能是《穆勒摘要》的结尾;《手稿》可能并不是马克思在其"序言"中提到的那部著作;不能把《手稿》同摘录笔记割裂开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