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91)
- 2023(7646)
- 2022(6548)
- 2021(6353)
- 2020(4979)
- 2019(11136)
- 2018(10904)
- 2017(19983)
- 2016(11099)
- 2015(12604)
- 2014(12292)
- 2013(11196)
- 2012(9934)
- 2011(9059)
- 2010(9281)
- 2009(8122)
- 2008(7342)
- 2007(6681)
- 2006(5821)
- 2005(4985)
- 学科
- 济(32487)
- 经济(32452)
- 管理(31512)
- 业(25989)
- 企(23540)
- 企业(23540)
- 理论(12400)
- 中国(11532)
- 方法(11128)
- 教学(9918)
- 业经(9807)
- 教育(9381)
- 农(9341)
- 财(9107)
- 学(8502)
- 技术(8476)
- 数学(7841)
- 数学方法(7624)
- 贸(7521)
- 贸易(7516)
- 制(7262)
- 易(7246)
- 和(6726)
- 地方(6660)
- 学法(6486)
- 教学法(6486)
- 农业(5993)
- 体(5934)
- 银(5845)
- 银行(5843)
- 机构
- 学院(147671)
- 大学(139005)
- 管理(51064)
- 济(48719)
- 经济(47488)
- 理学(43209)
- 理学院(42692)
- 研究(42630)
- 管理学(41914)
- 管理学院(41606)
- 中国(29596)
- 京(28065)
- 科学(25573)
- 财(25008)
- 范(24718)
- 师范(24529)
- 职业(23806)
- 技术(23772)
- 江(23358)
- 所(20236)
- 中心(20018)
- 州(19746)
- 财经(19707)
- 师范大学(19334)
- 教育(18414)
- 研究所(18161)
- 经(17708)
- 技术学院(17191)
- 业大(16925)
- 职业技术(16912)
- 基金
- 项目(94495)
- 研究(79405)
- 科学(74822)
- 基金(63425)
- 家(53196)
- 国家(52637)
- 社会(46843)
- 科学基金(46116)
- 社会科(44242)
- 社会科学(44232)
- 教育(41838)
- 省(40947)
- 编号(37500)
- 划(33392)
- 基金项目(33239)
- 成果(31800)
- 自然(26997)
- 课题(26961)
- 自然科(26424)
- 自然科学(26418)
- 自然科学基金(25920)
- 年(24359)
- 资助(23914)
- 项目编号(22979)
- 重点(22019)
- 创(21248)
- 规划(20759)
- 发(20688)
- 性(20349)
- 部(20275)
共检索到2182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余韵 徐国庆
专业群建设是"双高计划"的重点,完善高职学校专业群平台课程建设是专业群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步。当前,高职学校专业群平台课程构建面临的难点有:难以摆脱三段式课程模式,难以突破"高"水平,难以形成"科研"助推力。从知识论的角度出发,必须抓住技术知识,摆脱学科逻辑;抓住"先做而知",摆脱"先知而做";抓住核心能力,摆脱理论说教。据此,高职专业群平台课程的构建思路是:以技术知识为课程载体,开发核心课程;使工作过程贯穿始终,优化平台课程建设;打造教师科研合作平台,发挥育人合力。
关键词:
高职学校 专业群 平台课程 知识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硕硕 江春华 宋子齐
高职院校专业群是适应和引领现代职业教育变革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型学习平台和组织模式。共生理论为研究专业群建设提供了新的依据、视角和范式。从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模式三个视角建构了高职院校专业群共生体系的要素,并从共生单元异化、共生环境困扰、共生模式失调、共生界面阻碍四个方面深入剖析了高职院校专业群共生发展的现实困境。未来高职院校专业群协同创新的共生路径为:提高共生单元的合作效能;营造相互促进的共生环境;深化互惠共生的共生模式;创新开放协同的共生界面。
关键词:
共生理论 高职院校 专业群 共生体系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益成 王萍 王美月 张卫东
[目的/意义]从信息运动视角分析内容智能分发平台“信息茧房”问题,提出突破“信息茧房”策略,为平台转型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调研等定性方法分析平台信息运动效率的影响因素以及“信息茧房”形成机理,从信息资源组织方式、用户行为与信息运动方式3方面对平台信息运动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平台情境特殊性与信息运动规律特殊性对“信息茧房”形成机理进行探索。[结果/结论]突破“信息茧房”在于提高平台信息运动效率等,从信息资源组织方式、信息用户行为与信息运动方式三方面提出策略。[局限]未对用户行为偏好以及平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韦大宇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关键所在,对推动高职教育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文章从对接产业程度、产教融合程度、教学标准、高素质"双师"结构教学创新团队及人才培养质量五个方面概括了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本质内涵,认为组群逻辑不清晰、产教融合深度不够、"双师型"教师队伍水平不高、教学标准不完善以及专业群发展保障不健全等是制约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瓶颈,并对应地提出了科学组群、校企合作育人、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学团队、开发教学标准和健全发展保障机制等突破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炳烛 范继业
从“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到“双高”建设,高职院校项目制治理模式促进了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专业群项目制治理作为高职院校项目制治理的核心子项目,具有项目制治理特征和体系化价值。但是,目前专业群项目制治理还存在逻辑、效用和评价等三重限度,即逻辑层面存在事本逻辑、择优逻辑和管控逻辑等限度,效用层面存在资源依赖、运作经费和项目时限等限度,评价层面存在目标导向异化、第三方评价缺位和过度重视评价结果等限度。据此,高职院校专业群项目制治理的突破路径为:逻辑规避方面,应强化专业群项目的系统性治理、完善中标机制和优化政策执行体系;效用突破方面,应强化项目目标管理、完善经费管理机制和把握长效发展规律;评价优化方面,应完善专业群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构型数字化全过程评价系统和构建第三方评价体系。
关键词:
项目制治理 高职院校 专业群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包忠明
构建"共享、分立、互选"的平台式课程体系是高职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的有效方式。高职专业群平台式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坚持对接专业群服务面向、柔性构建、共性与差异性相结合、行业和企业参与共建等原则,通过分析专业群服务面向、面向的岗位群和技能要求,确立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梳理岗位群对应的课程群和职业技能,构建由共享技能课程平台、分立技能课程平台和互选技能课程平台构成的平台式课程体系。
关键词:
课程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 专业群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封云 黄宏晖 刘石柱
伴随高等教育课程研究体系日益完善,教师相关课程研究课题逐渐增多,而这一系列课题研究的关键在于了解教师的课程权力。教师的课程权力大小与高校的课程教学水平存在紧密联系,唯有不断强化教师的课程权力,才能持续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然而,基于课程场域视角来看,目前高校课程权力面临着诸多困境,包括课程惯习使得教师忽视了课程权力发挥,资本积累不足制约了教师课程权力发挥,以及课程机制不完善阻碍了教师课程权力发挥。为此,高校应当改善教师课程惯习机制,丰富课程实践形式,促进资本积累,优化课程体制。
关键词:
课程场域 高校教师 课程权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国庆
课程建设是"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建设的核心内容。在"双高计划"建设阶段,高职院校课程建设要以什么为内容?如果说自国家示范校建设以来,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一直把重心放在课程结构改革上,那么"双高计划"阶段高职院校课程建设就要以知识开发为核心。技术知识开发模型包括三个维度,即知识需求、知识层级和知识载体。明确技术知识的需求定位可解决哪里需要技术知识的问题,明确技术知识的层级结构可解决需要什么样的技术知识的问题,明确技术知识的存在载体可解决哪里能够获得技术知识的问题。高职院校技术知识开发的重要抓手是教学内容标准开发、教材开发与应用技术学科建设。
关键词:
双高计划 高职院校 课程建设 知识开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胡德鑫 金子
科学的评价机制作为推进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有效载体,在专业结构调整、课程教学优化和多方协同育人等关键环节都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从目前实践看,专业群评价需要着重解决理念、管理和技术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是理念建构,即宏观层面解决"根据什么来评"的问题,主要在于树立科学的专业群评价理念;二是管理机制,即中观层面解决"应该由谁来评"的问题,核心在于评价权力的分配与运行;三是技术设计,即微观层面解决"具体怎么来评"的问题,关键在于设计合理有效的评价指标。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健
课程整合是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对课程进行门类归并、内容统整、教法革新的系统集成和重构的过程。当下高职课程整合面临课程观念陈旧,整合能力欠缺,内容整合难产,教材整合滞后等诸多困境;但我们没有理由拒斥整合,因为整合是具有多元价值和正能量的事物,即课程整合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整合是教育改革的关键,课程整合是内涵发展的根本,课程整合是特色建构的抓手,课程整合是教育创新的纽带,课程整合是学生生涯发展的基础,课程整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石;课程整合困境突破、价值赋予的路径是,培养课程整合的意识与思维,提升课程整合的方法与能力,实现课程整合教材的突破与创新。
关键词:
高职 课程整合 困境 整合的价值 突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阳
当前,职业院校知识生产从知识生产模式Ⅰ逐渐向知识生产模式Ⅱ转型,需要推动技术知识在前沿和交叉领域生成新的课程体系。在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高职专业群课程体系在内容、载体、目标方面均受到深刻影响。高职专业群的未来走向是重构课程知识网络,开辟新的知识空间,进而实现知识整合。因此,需要解构知识体系助推专业群课程体系逻辑转向,建构课程体系实现专业群课程体系融合样态,重构课程组织指明专业群课程体系生成路向。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钱莹
深化研究高校思想政治课改革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必由之路,而以生命教育为视角突破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难点是一种新思路。思想政治理论课蕴涵了丰富的生命教育元素:理论与实践、感性与理性、现实与梦想的相互交融。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元素,充分开发其大学生生命教育功能,尽力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营造成师生生命交融共同成长的生命化之园。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小波
文章从课程的目的、内容和评价三个方面介绍了国际中学的一门课程《知识论》在九十年代的新进展。八十年代课程内容结构松散 ,而九十年代《知识论》课程的目标、内容结构更为合理、系统 ,它围绕其核心———对知识的追问和反思 ,集中于认识者、认识方式、知识领域和相关问题几个主题来确立课程目标 ,形成和谐优美的课程结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正勇 柳兴国 吴娟
针对传统以专业为单位招生录取、组织教学存在的不足,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将全校专业整合为8大专业集群,合理定位专业群中各专业的培养方向;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借鉴国际工程教育资格互认的"悉尼协议",科学设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通专融合的专业群"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成果导向 通专融合 专业群 课程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侯振江 牟兆新 李红岩 王凤玲 马国杰 胡希俊
本文介绍了网络教学资源库平台构建的意义、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库构建的原则及如何从学历教育、在线功能和社会服务模块构建与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