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55)
- 2023(9464)
- 2022(7704)
- 2021(7413)
- 2020(5678)
- 2019(12817)
- 2018(12726)
- 2017(22428)
- 2016(12764)
- 2015(14017)
- 2014(13584)
- 2013(12180)
- 2012(10697)
- 2011(9885)
- 2010(9967)
- 2009(9133)
- 2008(8591)
- 2007(7402)
- 2006(6821)
- 2005(6033)
- 学科
- 济(36536)
- 经济(36483)
- 管理(33981)
- 业(28863)
- 企(25533)
- 企业(25533)
- 中国(16615)
- 农(13329)
- 理论(12997)
- 业经(12300)
- 制(11889)
- 教育(11761)
- 财(10867)
- 方法(10743)
- 教学(9828)
- 体(8924)
- 学(8845)
- 技术(8625)
- 农业(8493)
- 银(7843)
- 银行(7832)
- 行(7566)
- 融(7427)
- 金融(7424)
- 数学(7381)
- 体制(7352)
- 和(7222)
- 地方(7205)
- 数学方法(7202)
- 贸(7084)
- 机构
- 学院(163424)
- 大学(158323)
- 济(57419)
- 经济(55949)
- 管理(55884)
- 研究(54170)
- 理学(46939)
- 理学院(46405)
- 管理学(45554)
- 管理学院(45208)
- 中国(38011)
- 京(32802)
- 科学(31030)
- 财(30784)
- 范(27891)
- 师范(27707)
- 江(26611)
- 所(26234)
- 中心(24013)
- 研究所(23431)
- 财经(23299)
- 技术(23188)
- 教育(23077)
- 职业(22778)
- 师范大学(21644)
- 州(21334)
- 农(21226)
- 经(21026)
- 北京(20578)
- 院(19684)
- 基金
- 项目(103516)
- 研究(87956)
- 科学(82212)
- 基金(69810)
- 家(59186)
- 国家(58518)
- 社会(52990)
- 科学基金(50050)
- 社会科(49906)
- 社会科学(49894)
- 教育(45609)
- 省(43438)
- 编号(40315)
- 划(36605)
- 基金项目(35770)
- 成果(34637)
- 课题(29787)
- 自然(27949)
- 自然科(27281)
- 自然科学(27276)
- 自然科学基金(26745)
- 年(26520)
- 资助(25774)
- 项目编号(24579)
- 重点(24433)
- 发(23786)
- 创(23475)
- 规划(23037)
- 性(23006)
- 部(22836)
- 期刊
- 济(71770)
- 经济(71770)
- 研究(53768)
- 教育(43781)
- 中国(41745)
- 财(24794)
- 学报(22244)
- 管理(22224)
- 农(21450)
- 科学(20148)
- 技术(20093)
- 大学(17727)
- 职业(17061)
- 学学(15787)
- 融(14290)
- 金融(14290)
- 农业(14289)
- 业经(13653)
- 财经(12578)
- 技术教育(11489)
- 职业技术(11489)
- 职业技术教育(11489)
- 经济研究(11216)
- 经(11086)
- 坛(10530)
- 论坛(10530)
- 图书(10326)
- 问题(8806)
- 版(7807)
- 发(7423)
共检索到2571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魏伟 加鹏飞 王傲冰
人才培养定位是区别不同办学主体差异化办学任务的重要依据,是统筹规划人才培养活动的基础和前提,而知识变革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产生着重要影响。职业本科教育“以何为高”“凭何而高”的问题尚无定论,回答这个问题需从知识论视角出发,以人才的知识需求为起点,厘定职业本科人才培养定位。智能时代的技术知识呈现边界模糊化、精细化和综合化的特征,构成了职业本科人才培养定位的内在逻辑。遵循此逻辑,职业本科应着力培养工程型、复合型、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并按照“规模适中”的原则科学控制培养规格。在此培养定位之下,应变革理念,将“全人”理念贯穿职业本科人才培养全过程;变革教学模式,以数字化知识推动职业本科学科建设;变革课程知识,以复杂性知识为核心构建职业本科课程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温金祥 王中兴 巩有奎 李鹏
职教本科教育在我国的实践层面已经破题,但职业教育学科体系化、系统化、专业化的研究基础构建尚不完善。适应岗位是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教育适应岗位发展,应从岗位能力、岗位发展、岗位知识等基本要素开始,逐步形成自下而上的职教本科逻辑范畴研究实践体系,更好地推动职教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桂云 王明明
地方本科高校应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以内融外协为导向,革新培养模式;以能力与素养融合发展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以双创能力与专业能力融会贯通为导向,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以双聘双岗、交融互动为导向建设师资队伍,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
关键词:
地方本科高校 应用型人才 应用能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马建荣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规格要求和生源特点决定了其课程内容设计既要保证本科人才的知识系统性和学科前沿性要求,又要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特性。设计思路以学科逻辑为主线,梳理出课程教学的知识群(树);以阶段性教学目标(知识单元)为依据,设计基于项目或问题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科逻辑向问题逻辑的有机转化与融合。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课程设计 学科逻辑 问题逻辑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崔淑淇 姚聪莉 张磊
探索以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为突破口,遵循一体化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一体化设计各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专业教学标准体系的基本逻辑,衔接贯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面对专业人才贯通培养方案开发路径不清晰、课程体系衔接不到位、实践教学体系对接不紧密的问题,需要实践深入进行基于类型教育的人才需求调研、创新与类型教育相适应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类型教育相衔接的专业课程体系、完善紧密对接类型教育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及组建结构化“双师型”高水平专业教师团队的职业本科专业人才贯通培养方案开发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毓
职业本科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定位应凸显"职业"特点,以专业为核心,明确具体的专业设置标准、专业教学标准、职业人才能力标准;其实施路径应系统设计,将院校资源和外部环境因素整体考虑,在根本上保证职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职业本科 人才培养定位 标准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常进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快,对技能型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是助推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关键支撑,还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提升职教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具体而言,技能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以培养技艺精湛的“职业人”为起点逻辑,以培养爱岗敬业的“社会人”为层进逻辑,以培养综合拔尖的“创新人”为集成逻辑。基于此,应通过建立“多元分类”的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个性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包容开放”的人才评价体系等助推技能型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玉静
经过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政府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推进的改革。供给侧包含两个基本方面:一方面是生产要素投入,包括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土地资源投入等;另一方面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由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等三方面决定,其中,要素升级即生产要素质量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胡叶容
高技能人才是建设技能型社会的中坚力量,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作为一种高层次的职业教育类型,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具有逻辑适切性,对产业升级、建设技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然其在实践探索中仍存在高技能人才供需链条尚未形成动态反馈、课程体系对实践知识缺乏系统关照、师资团队胜任力不足、校企合作尚未深度协同等诸多问题。因此,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应尽快优化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路径,以产业为向导,建立科学动态的人才供给机制;优化课程体系,对接培育高技能人才的实践取向;吸纳社会资源,提升师资团队的胜任力;深化校企合作,构建具有内生性的培养系统。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南旭光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记录人类社会活动和行为实践的大数据与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必将驱动现代职业教育发生巨大变革,主要表现为变革教育理念及模式、助力教学改革与创新、优化教学诊断与评价、优化培养结构与质素等,这正是大数据驱动人才培养的价值逻辑。职业院校应遵循这些逻辑,围绕构建互联互通的大数据集成共享机制、设计大数据支撑的人才培养框架体系、实施常态化全视域的大数据监测评估、开展数据驱动的学习行为分析与干预、推进基于大数据的专业交叉融合创新、提升运用大数据驱动院校治理的能力等方面,设计大数据驱动人才培养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建锋
目前,我国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遭遇各方面困境,具体表现为职业教育与非职业教育的选择困境、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量度困境、人文社科与理工学科转型不同步的困境。研究认为,以体验论与建构论相结合的认识论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理论基础,而项目教学法则以反对"科目"形态为本位,提倡"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强调社会介入的教学过程,契合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应该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方法与路径选择。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韩通 郄海霞
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开发亟需提上日程。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开发关系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核心问题,有利于适配“工业4.0”人力资源需求变革的需要,使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工作有标准可依。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开发,需要立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原则,着眼“工业4.0”技术知识建构,并致力于职业性和教育性的有机耦合。因此,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推动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科学规范研制和修订;调动利益相关者参与度,激活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建设主体动力;衔接职业技能等级与资格证书制度,促进技能人才培养标准落地。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余闯 施星君
人才培养定位是现阶段我国职业本科教育的研究热点,但学术界与实践界均存在不少认知差异。从动力机制视角看,职业本科发展的外驱力源于需求侧经济发展与产业变革引发的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变化,同时职业教育自身及受体具有主动提升适应性和社会认可度的内生动力。从价值取向维度看,职业本科蕴含其独特性、深层化的价值诉求,能够以更为广纳博采的进取态度与更为包容审慎的柔性形态实现一定的多元取向调和。从语义逻辑分析,职业本科更深刻诠释了高层次的内涵以及技术与技能的有机统一。针对当前关于职业本科的主流争议,文章认为:发展职业本科的必要性已不言而喻,主要面向确需长学制培养的产业和岗位人才需求;职业院校应密切关注专业面向的产业发展动向,推动职业本科与职业专科、应用本科差异化、协调性发展。
关键词:
职业本科 人才培养定位 职业教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顾剑秀 罗英姿
博士生培养受学术逻辑与市场逻辑的影响。学术逻辑要求博士生培养以学术为本,市场逻辑要求博士生培养适应市场需求。随着大学外部环境的变化,大学学术内涵本身及知识生产方式的改变使得博士生培养的学术逻辑也发生了变化。变化后的学术逻辑与市场逻辑有交叉也有分离,且二者在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实现了博士生培养模式变革的逻辑平衡。由于学术逻辑是博士生培养的内生逻辑,其对博士生培养的影响和控制力度要大于外生的市场逻辑。因此,为了实现并保持博士生培养学术逻辑与市场逻辑的平衡,需要对博士生培养进行劳动力市场校准,以实现博士生培养在博士数量和质量上的劳动力市场校准目标。
关键词:
博士生培养模式 变革 学术逻辑 市场逻辑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薛勇
依据学生就业质量的质量标准来评价高职院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办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实现高质量的就业,为社会服务。以学生的就业质量为导向,建立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绩效评价体系。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过程中,社会急需大量的高素质职业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职能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来源,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关系到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的战略问题。国家教育主管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