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93)
2023(7387)
2022(6172)
2021(5757)
2020(4515)
2019(9820)
2018(9827)
2017(17598)
2016(9663)
2015(10563)
2014(9939)
2013(9325)
2012(8397)
2011(7802)
2010(8094)
2009(7334)
2008(6960)
2007(6018)
2006(5341)
2005(4736)
作者
(26507)
(22225)
(22075)
(20808)
(14092)
(10541)
(9995)
(8480)
(8413)
(7845)
(7651)
(7638)
(6990)
(6957)
(6861)
(6837)
(6739)
(6645)
(6577)
(6293)
(5631)
(5553)
(5317)
(5223)
(5002)
(4991)
(4965)
(4882)
(4516)
(4465)
学科
(35889)
经济(35847)
管理(25179)
(20203)
(16875)
企业(16875)
方法(12178)
地方(11499)
(10054)
(9841)
中国(9818)
数学(9689)
数学方法(9499)
业经(8652)
理论(8358)
地方经济(7217)
农业(6875)
(6773)
(6446)
环境(6438)
教育(6325)
技术(6093)
(6010)
贸易(6005)
教学(5829)
(5750)
(5702)
(5636)
(5473)
金融(5471)
机构
学院(130479)
大学(128307)
管理(46479)
(45748)
研究(44982)
经济(44554)
理学(39947)
理学院(39380)
管理学(38453)
管理学院(38215)
中国(32380)
科学(29945)
(26937)
(22801)
(21380)
师范(21165)
(21073)
研究所(21049)
(20695)
中心(20459)
(20444)
业大(18485)
(17109)
师范大学(17063)
技术(16668)
(16599)
北京(16307)
农业(16298)
财经(16286)
(14647)
基金
项目(90982)
科学(71940)
研究(69076)
基金(63901)
(56284)
国家(55823)
科学基金(47509)
社会(42334)
社会科(40010)
社会科学(40003)
(37402)
基金项目(33740)
教育(33071)
(31386)
编号(30132)
自然(29839)
自然科(29124)
自然科学(29113)
自然科学基金(28559)
成果(24975)
资助(24391)
重点(21476)
课题(21126)
(20824)
(19907)
(19035)
创新(18568)
项目编号(18253)
(18170)
国家社会(17482)
期刊
(53165)
经济(53165)
研究(36229)
中国(27366)
教育(22703)
学报(20562)
科学(19926)
(19392)
管理(16934)
大学(15015)
(14529)
学学(13831)
农业(13773)
技术(12878)
业经(10017)
(9594)
金融(9594)
图书(9344)
经济研究(8554)
职业(7826)
财经(7250)
(7109)
(6945)
资源(6875)
科技(6804)
(6762)
论坛(6762)
书馆(6364)
图书馆(6364)
(6306)
共检索到1923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洪宇  胡佳新  
在实践育人中,知识既是内容也是目的。实践育人是对知识的解读和建构,是对能力的塑造。基于知识视域下的教与学关系、知识创生模式与系统,总结出教学与学习活动中的价值性、情境性和过程性,概括出实践育人的智性、实用理性与主体悟性三个特征。从外到内的通感体验、从小到大的整体行动、从知到行的"意蕴"生成,是知识视域下实践育人的意义向度。融合知识与教育、实践与育人是教育改革之应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郭元祥  伍远岳  
实践属性是学习的基本属性,价值性、情境性和过程性是学习的实践属性之特征。人作为实践的创造者,亦是不断追寻着意义的个体,由于学习实践属性的存在,学习乃至整个教学活动则成为学生不断追寻与创造意义的特殊实践活动。个体主体性的确立、意义感的获得和自我觉悟的提升,是学习实践属性的意义向度。提升课堂教学的发展性品质,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诉求。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崔宇  石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师知识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个体成长经验与文化差异共存于课堂中;教师需要从知识层面做出微观公平向度的转变,为学生提供更公平的学习机会。教师知识的演进正在察觉并观照学生的社会属性。教师的社会学知识这一概念,正是在这一实践领域与学理层面的双重指向的基础上带给我们的有益思考。具备社会学知识的教师要将教学作为一种社会行动而重新设计;要将师生关系作为一种社会关系而重新生成;要将自身作为行动者而重新反思。教师的社会学知识正是朝向公平而有质量发展的教育事业所需要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贾迅  周利  彭容容  
文章分析了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背景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中应用的必要性,进一步提出应在积极心理学理论与真实性评价法的指导下,从学校主导和学生自组两个层面来具体实施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最后指出高校应注意实践育人活动中的反馈、评价、对个体与团体进行辅导等三方面工作,以期更好地解决高校在实践育人工作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提升实践育人的教学效果。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岚  
高职院校在新形势下,尤其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围绕"三全育人",充分挖掘各部门育人功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后勤部门也应积极发挥服务育人功能,寓教育于服务之中。文章主要基于"三全育人"理念,从高职院校服务育人的角度出发,指出"三全育人"与后勤服务的关系,分析后勤服务的功能和育人策略,并结合本校实际,阐述了后勤服务育人的实践成果及其展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劲平  
职业学校学生素养培育重要而迫切。"实践育人"契合职业学校学生素养培育的内在要求,能够有效增强培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实践育人"理念关照学生素养培育,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构建"四我·五位·7S"育人模式,取得了较好实效。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学基  解佳  孙九霞  
川藏公路旅行有别于强调旅途舒适与效率及目的地体验的大众旅游,成为国内近年来备受追捧的旅行方式。本文聚焦于这一新兴的特殊旅游流动实践,运用自我民族志与流动民族志方法,分析道路旅行者群体特征及其流动实践,进而解读道路旅行之于旅行者个体的多元意义。研究发现,道路旅行者以追求道路空间中的流动体验为核心特征,其旅行过程融合了审美、朝圣与苦行等多元流动实践。同时,旅行者借由道路旅行获得了双重意义:就工具性意义而言,道路旅行成为其区隔建构与反抗日常的工具;就自目的性而言,道路旅行帮助其实现对自由的体验与完成对自我的构建。本文有助于深化对道路旅行者的整体性认知,拓展对旅游者特定亚型的关注,推动旅游研究进一步关注旅游通道的重要价值。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波  刘世民  
教学学术理论创造性地把教学纳入学术范畴,丰富与拓展了学术内涵,赋予了大学教学新的生命意义,对重新认识教学、提高教学地位与改善教学具有积极意义。教学学术作为一种全新的学术范式与学术形态,极大地拓展了大学教学的品性,使大学教学具有了问题意识、探究能力、生命情怀、开放胸襟、批判精神与超越自我等品性。它丰富了大学教学的意蕴,使大学教学的性质由单一的教育性拓展为教育性与学术性的交互融合,使教学主体由单向控制走向生命交互生成,促使教学发展从价值自发走向价值自觉,实现了教学管理由遵循行政逻辑走向遵循学术逻辑与教育逻辑的有机统一。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蕊竹  李晨  
校企双元育人既体现了产教融合的本质,又是校企合作机制的重要内容,是职业教育育人方式改革的逻辑主线。借鉴教育生态学的研究视角、理论与方法,构建校企双元育人生态系统模型,深入剖析校企双元育人的逻辑结构、层次功能及育人机制,并基于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与内在属性提出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以构建校内治理共同体为实践起点,向内构建需求导向的育人共同体,向外辐射多方融合的校外发展共同体,最终形成多主体互利共生的有机整体。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钱吉奎  
高职院校建设特色文化,实施特色文化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行业企业人才素质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存在价值认识不足、双元文化育人机制不够完善、文化育人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对此,应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拓展双元主体协同机制,建设三类文化育人平台,实施四大文化育人路径,打造五大文化育人载体,全面提升文化育人质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涛  吉智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走出了一条与区域经济产业紧密互动、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学徒制育人实践创新之路。基于徐州重大装备制造产业,介绍了通过共建"产业学院、实践载体、育人队伍、教学资源"和打造"1地多点、1点多师、1徒多岗、1业多评"的"1+N"模式,实现"三转变、三融合、三提升"的工作经验和做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胥青  
新时期,实践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新常态下,高校必须开拓创新,通过实践育人活动的主题化设计、基地化运作、项目化管理、品牌化推广、制度化保障以构建实践育人新体系,使实践育人工作成为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徐继存  
教育学是一门高度实践性的学科,它并不只是由一些普遍性的概念、命题和判断构成,而是需要大量的"实践理性"和"技艺",需要许多难以言表、难以交流和共享的知识。教育学既是一种可以言说的知识,一套自恰、不矛盾的命题,一套可以演绎成篇的逻辑,也很可能是教育学者种种认识迷误叠加的结果。相对于复杂的教育实践,教育学知识永远是不足的,教育学者个体所拥有的教育学知识是极其有限的,甚至可以说是无知的。因此,教育学者要认识到自己只是"建议者",而不是"决策者"。恪守这一界限,不仅有利于削减试图用理性的教育学知识改造和影响教育的致命的自负,克服唯理性主义的迷误,葆有对教育的一份敬畏和谦卑之心,也有助于教育学者自觉地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孙晓雨  
在我国经济腾飞、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个方面都在逐渐地走向前列的时代大背景下,卢卡奇理论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发展市场经济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卢卡奇在青年时就已经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提到过了物化理论,物化理论的含义是人自己的活动,人自己的劳动,作为某种客观的东西,某种异于人的东西,反过来统治人。在正式出版《1844年经济学和哲学手稿》之前,卢卡奇就意识到了物质化现象、阶级意识以及历史整体性的辩证法,他的代表作《历史和阶级意识》同时也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圣经》,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中起着重要作用。他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商品拜物教现象,卢卡奇指出,在资本主义的物质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具有了一种物的属性,指出这种现象其实是一种人的主体地位的丧失。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也被后来的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所尊崇,即使是在今天也仍有其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