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46)
2023(6256)
2022(5405)
2021(5154)
2020(4284)
2019(9320)
2018(9532)
2017(17721)
2016(9327)
2015(10211)
2014(9358)
2013(8772)
2012(7816)
2011(6899)
2010(6685)
2009(6233)
2008(5559)
2007(4648)
2006(4050)
2005(3399)
作者
(22941)
(19068)
(18851)
(17988)
(12159)
(9251)
(8753)
(7375)
(7310)
(6613)
(6564)
(6214)
(5963)
(5869)
(5817)
(5673)
(5617)
(5543)
(5538)
(5433)
(4701)
(4551)
(4378)
(4348)
(4347)
(4275)
(4207)
(4130)
(3996)
(3785)
学科
(29218)
经济(29185)
管理(25646)
(22758)
(19631)
企业(19631)
方法(10309)
(9678)
数学(8151)
数学方法(8016)
(8006)
业经(7822)
地方(7638)
中国(7604)
理论(7413)
(7057)
农业(6504)
(6121)
技术(5915)
(5704)
贸易(5699)
(5564)
(5484)
(4987)
环境(4829)
教育(4806)
(4636)
(4630)
财务(4620)
财务管理(4614)
机构
学院(114982)
大学(111903)
管理(42979)
(39071)
经济(38026)
理学(37026)
理学院(36581)
管理学(35849)
管理学院(35632)
研究(35251)
中国(26840)
(23408)
科学(23106)
(18292)
(17629)
中心(17588)
师范(17452)
(17438)
(16993)
(16545)
业大(16494)
研究所(15112)
财经(14495)
(14446)
技术(13833)
北京(13830)
师范大学(13822)
农业(13366)
(13201)
(13015)
基金
项目(80822)
科学(63678)
研究(61872)
基金(56949)
(49204)
国家(48758)
科学基金(42442)
社会(38109)
社会科(35912)
社会科学(35907)
(33271)
基金项目(31041)
教育(28582)
编号(27942)
(27530)
自然(27294)
自然科(26671)
自然科学(26663)
自然科学基金(26155)
成果(22361)
资助(21602)
课题(18171)
重点(17818)
(17619)
(17611)
项目编号(17537)
(16475)
(16336)
创新(16323)
科研(15403)
期刊
(45920)
经济(45920)
研究(31532)
中国(22350)
学报(16701)
教育(16530)
(16010)
科学(15878)
管理(15328)
(14931)
大学(12401)
学学(11409)
农业(11205)
技术(9820)
业经(9575)
图书(9245)
(8939)
金融(8939)
经济研究(7688)
财经(6344)
情报(6251)
书馆(6162)
图书馆(6162)
(5970)
科技(5875)
(5835)
(5719)
问题(5682)
资源(5659)
(5476)
共检索到1667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晟添  
人类科技发展促进文明变迁,不同的文明时期形成了不同的占主导优势的媒介,在不同的媒介形态下,知识被承载与传播,人们对知识的感受与看法形成了不同的知识观。从媒介技术发展的文明史视角,梳理知识观的变迁,对当下电子文明时期知识观的重塑与传播研究尤为重要。短视频作为当下最为活跃、显著的新兴传播媒介,在对知识的科普传播上,形成了自身的传播现象与视听微叙事规律。知识短视频存在叙事框架的“递进模式”:视角框架、话语框架、结构框架、语法框架,且在叙事传播中重塑着知识观。新知识观在短视频媒介的传播下被重塑,并在知识范围的流动、知识的编码与接收、知识的口头传统、知识的媒介习得环境、知识的媒介文化等方面形成变化。
[期刊] 求索  [作者] 于德山  
高校网络视频公开课是媒介融合时代大学知识社会化传播的典型,其流行引发知识的技术塑形、知识传播模式、跨文化传播的诸多变化,促进我国当代媒介融合语境中大学知识的社会化传播与可视化转型。我们应该以高校网络视频公开课为先导,增强中国特色的民族话语体系建构与文化自信,整体提升当代中国知识水平与视觉文化传播的影响力。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哲   何飞   程励  
短视频正深刻影响公众对高校形象的认知。如何利用以抖音平台为代表的短视频构建和传播正面形象,成为高校在公共管理与社会治理语境下的重要课题。通过对国内10所高校抖音平台官方账号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高校在抖音平台上的官方账号普遍存在传播目标不明确、视频内容不聚焦、形象建构定位不清晰等问题,影响了高校形象在互联网主阵地上传播与管理的成效。因此,高校应根据抖音平台用户群体特征来制定传播策略和内容生产,通过充分利用抖音平台提供的UGC+PUGC内容生产模式,增强与抖音用户的情感纽带,实现高校形象的差异化与精细化传播,从而占据高校对外宣传的主阵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何方  
在新媒体时代下,通过短视频的制作与发布达到传播信息的目地,已成为各大媒体平台发布消息的方式之一。发布一条便民资讯内容的短视频所带来的影响力是巨大的,现如今,很多新闻媒体都采用短视频的方式发布资讯,相比传统图文形式的新闻稿而言,由多个画面衔接组成的短视频带给人们的冲击力度更大,传播信息的效果更好,由此可见,短视频更符合当下媒体的发展需求。由吴航华,李华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于2019年出版的《短视频编辑与制作》一书共分为几个部分,第一部分详细为读者介绍短视频的概念以及存在类型,讲述了短视频的发展历程,指出目前短视频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对此提出解决策略。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沈洪洲   朱佳   黄仕靖   袁勤俭  
[目的/意义]探讨不同类型发布端的应急知识短视频特征差异,以及这些差异与视频传播效果间的潜在关系,以促进政府应急管理部门更加有效地利用短视频传播应急知识。[方法/过程]采用Logistic回归识别不同类型发布端的应急知识短视频间存在较大差异的基本特征,并讨论差异与视频传播效果的关联;基于视频内容文本展开内容特征分析,探讨不同发布端应急知识短视频在主题和情感倾向上的差异及视频传播效果分布。[结果/结论]不同类型发布端的应急知识短视频在背景音乐、发布时间、视频形式、内容主题分布等特征上均有显著差异,并且这些差异与视频传播效果关联密切;在视频内容的总体情感倾向上并无不同,积极情感均多于消极情感,但持消极情感的应急知识短视频的传播效果更好。[局限]研究选取的应急知识短视频仅限于以洪涝为代表的自然灾害,未来可拓展至其他类型事件的应急知识,以增强研究结论的普适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可  许可  吴佳霖  徐亚楠  李可心  
短视频网红宣传对旅游地知名度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文章综合信源吸引力模型、信源可靠性理论和心流理论,探究短视频传播的网红特质对受众观看短视频时的专注度、快乐度、身临其境感和心流体验的作用,以及对受众想要去短视频宣传地的旅游态度的影响。通过问卷调研,收集558份有效样本,并构建了网红个人魅力影响受众心流体验和旅游态度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行路径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研究发现:网红包括吸引力、可信度和受欢迎度在内的个人特质显著影响受众观看短视频的快乐度、专注度和身临其境感,促使受众产生心流体验,继而影响受众对网红相关地区的旅游态度。该研究对于借力短视频、网红经济等数字媒介环境下的新兴传播形式开发旅游资源,提升旅游知名度具有一定实践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齐爱荣  杨康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关注中国,他们积极融入中国互联网平台,将自己在中国的生活状态和所见所想制作成短视频,发布在互联网平台上,并积累了许多粉丝,成为网民口中的"洋网红"。"洋网红"短视频聚焦中外文化差异,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同时使中国人在他者视角下更加客观地认识中国。文章将运用理论与案例,分析新形势下"洋网红"短视频的内容传播、价值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芳芳  彭涛  陈月异  
该文以禾木村为案例地,以抖音平台上的视频为研究样本,采用ROST CM 6.0进行词频分析,采用德尔菲法与文本分析的思路建立分类范畴,分析游客对禾木村的意象感知与情感属性,并探讨视频接收者的情感属性及其对游客传播的禾木村形象感知与接收;同时,运用ArcGIS空间技术对抖音上有关禾木村的视频进行空间信息处理和表达,分析游客感知形象的空间性和游客居住地的空间性.研究结果表明:1)自然风光和建筑风情构成游客与广大网民凝视下禾木村的主体意象元素;2)游客主要来自于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地区,去禾木村旅游主要是为了休闲娱乐;3)抖音视频对禾木村形象传播影响了广大网民对禾木村形象的认知和态度,也激发其去禾木村旅游的愿望,但其对禾木村形象的展现呈现强观光性,弱文化性,未触及深层次的传统村落文化传播.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李若前  
随着移动社交媒体的兴起,媒介生态构成要素不断丰富,企业品牌塑造传播必须转变传统观念,充分考量受众心理,利用移动社交媒体传播企业品牌信息,维护企业形象。因此,研究企业品牌传播规律和问题,并依此制定新的传播策略变得颇为重要。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婧文  
短视频平台凭借其可视化、移动化、碎片化的优势,近年来实现了迅速发展,受众数量逐年攀升。在视频社交化、资讯视频化和信息移动化的背景下,短视频平台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其中,也产生了大量的优质英语短视频。文章分析了短视频的传播策略与营销模式,探讨短视频平台中英语短视频类的传播策略。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彭金金  
互联网的广泛普及迫使传统影视剧寻求新的生存空间,应运而生的网络剧则凭借其草根智慧的创造精神、包容开放的个性化表达与网络交互式的大众传播视角,成为媒介融合时代新媒体革命中的重要一环。跨媒介传播成为网络剧打造核心竞争力、满足受众个性化需求、拓展营销渠道的必然趋势。文章通过网络剧与传统影视剧的对比研究,解读其在传播环境、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与传播效果的跨媒介传播特征。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吴凡  
短视频这一媒介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新的阅读推广方式,对推动全民阅读有着其独特的价值。文章探究了短视频社会化阅读推广蓬勃发展的发展动因,分析了短视频社会化阅读推广的传播价值,也对短视频社会化阅读推广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反思。最后,文章据此提出了短视频社会化阅读推广的优化路径,以期为当前的阅读推广人和机构提供借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成鹏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媒介传播形式日益多样化。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载体,通过其独特的沉浸式体验和交互方式,引领了信息传播的新趋势。短视频不仅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满足用户的娱乐需求,更能通过身临其境的沉浸式浏览和参与感强的交互形式,吸引并锁定用户的注意力,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基于短视频这种新型媒介的这些独特优势,它正在重塑人们的传播行为,推动信息传播的变革与创新。基于此,文章分析了信息时代短视频的沉浸传播与交互形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武胜良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和短视频平台的流量加持下,一大批农村居民通过“三农”短视频推广乡土文化、宣传农村风貌并销售特色农产品,“三农”短视频的传播价值日益突显。文章以“三农”短视频价值传播-传播困境-优化路径为研究脉络,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对“三农”短视频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拓展了短视频价值传播理论,对如何利用短视频赋能乡村振兴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郑颖莉  
近年来,短视频传播已经成为乡村旅游产业重要的营销手段。本研究基于乡村旅游营销视角,构建短视频传播、游客认同度、品牌社区支持与游客行为的关系模型,通过数据分析得到以下研究结论:游客认同感在传播主体专业性、内容丰富度和讲解详实度对乡村旅游意向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品牌社区支持在传播主体专业性、内容丰富度和讲解详实度对乡村旅游意向的影响中发挥调节作用。特别是当游客具有较高的品牌社区支持时,传播主体专业性、内容丰富度和讲解详实度对乡村旅游意向的影响较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