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19)
2023(9378)
2022(8362)
2021(8061)
2020(6745)
2019(15800)
2018(15871)
2017(30651)
2016(16710)
2015(18873)
2014(18936)
2013(18610)
2012(16864)
2011(15119)
2010(14946)
2009(13442)
2008(13023)
2007(11179)
2006(9603)
2005(8170)
作者
(47982)
(39476)
(39152)
(37154)
(25228)
(18869)
(17919)
(15682)
(14999)
(14033)
(13690)
(13059)
(12374)
(12329)
(12153)
(11971)
(11860)
(11782)
(11198)
(11129)
(9746)
(9596)
(9473)
(8955)
(8879)
(8797)
(8725)
(8680)
(7910)
(7864)
学科
(63715)
经济(63648)
管理(49720)
(45686)
(39629)
企业(39629)
方法(32611)
数学(27771)
数学方法(27366)
(15610)
(15600)
(15273)
中国(15035)
业经(14424)
理论(12697)
地方(12449)
技术(11750)
(11468)
(10732)
贸易(10727)
农业(10524)
(10386)
(10382)
财务(10320)
财务管理(10302)
环境(9983)
(9855)
企业财务(9722)
(9669)
教育(9373)
机构
大学(234533)
学院(232423)
管理(97985)
理学(85757)
(85374)
理学院(84850)
管理学(83303)
经济(83288)
管理学院(82899)
研究(73263)
中国(52661)
(50611)
科学(47983)
(37913)
(36173)
业大(35734)
(34607)
研究所(33324)
中心(33300)
(32007)
北京(31781)
财经(31251)
(31236)
师范(30978)
(28379)
农业(27199)
(27032)
(26877)
技术(25267)
师范大学(25171)
基金
项目(165740)
科学(129570)
研究(121821)
基金(119188)
(103359)
国家(102498)
科学基金(88502)
社会(73843)
社会科(69936)
社会科学(69918)
(64978)
基金项目(64394)
自然(58976)
自然科(57571)
自然科学(57559)
自然科学基金(56493)
教育(55759)
(54565)
编号(50994)
资助(49231)
成果(41137)
重点(36244)
(35888)
(34555)
(34203)
课题(34102)
项目编号(32121)
创新(32083)
科研(31744)
大学(30937)
期刊
(89229)
经济(89229)
研究(64807)
中国(39605)
学报(36701)
管理(34761)
科学(34002)
(30484)
教育(27902)
(27746)
大学(27428)
学学(25541)
农业(22034)
技术(21506)
图书(16150)
(15264)
金融(15264)
业经(14771)
财经(13971)
经济研究(13525)
理论(12827)
科技(12463)
情报(12299)
实践(12151)
(12151)
(11701)
技术经济(11624)
问题(11407)
(11004)
现代(10497)
共检索到3226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吴庆海  
[目的/意义]知识萃取是将知识菁华酿造出来的过程,是提升知识质量的必经之路。掌握知识萃取的方法和技术,对于知识工作者而言,是提升其职场综合素质的必备能力。[方法/过程]在知识萃取实践案例基础上,提炼知识萃取应用框架(KEAF)模型,其横向代表知识萃取的操作执行流程,纵向代表知识萃取的内容创造过程。基于企业不同的知识应用场景,各类知识工作者们就能够进行实际操作和应用。[结果/结论]知识萃取应用框架KEAF模型具有极佳的实战价值,能够让企业知识工作者快速上手,学习掌握萃取知识的精髓,提升知识创造的效率和质量。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王锡昌  陈俊卿  
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microextraction,SPME)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样品分析预处理的新方法,该技术集采样、萃取、浓缩和进样于一体,简便、快速、经济安全、无溶剂、选择性好、且灵敏度高。文章介绍了固相微萃取的装置、原理、操作及萃取方法,着重论述了其工作条件选择,包括不同涂层的萃取头、萃取时间、萃取温度、搅拌方法、萃取方式、离子强度等因素对固相微萃取的萃取效率的影响,此外文章还指出固相微萃取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医药、环境、食品等生活领域。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健  
科研项目知识是军工单位的核心知识来源之一,在科研项目进行过程中存在着一部分未被科研人员察觉的隐性知识流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研成果的产出质量和速度。因而研究科研项目隐性知识显性化模式尤为必要,知识萃取可推进知识的传承与复用,对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效率意义深远。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丁明珍  汤昱  彭璟  王鼎成  
将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技术应用到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仪对酱油中4种尼泊金酯(尼泊金甲酯、乙酯、丙酯和丁酯)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同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该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有机溶剂使用量少,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探索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仁才  欧阳建文  成智涛  王辉宪  熊兴耀  
超临界流体萃取(SFE)具有安全、无毒、不污染环境等特点,可以选择性提取天然香精油、色素、不饱和脂肪酸油脂、黄酮类化合物等不同功效成分,且功效成分破坏少、纯度高,能保持原有食品风味,所以SFE已成为一种新型天然产物提取分离技术,并得到迅速发展.综述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原理、特点、实验技术及其在果实功效成分提取方面的应用与最新研究成果,展望了SFE在果实综合利用方面的应用前景.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胡亿明  谢碧霞  余江帆  
研究了漆油溶剂萃取法中提取温度、时间和漆籽仁过筛情况等对漆油萃取得率的影响,正交试验得出漆油的较优萃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随着提取温度的升高萃取得率增大,但在52~57℃之间增幅较小;随着萃取时间的增加萃取得率增大,超过120min后萃取得率的增加趋势不明显;过0.5 mm筛较优;漆油的较优萃取工艺条件为:过0.5 mm筛,提取温度为57℃,提取时间为120min;该条件下,漆油的萃取得率为26.53%.优选的工艺稳定可行.能为漆油的生产、开发与利用提供试验依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晓萍  倪德江  郭大勇  舒思美  
以茶叶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讨微波萃取茶叶有效成分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优工艺组合为料液比1∶20、微波萃取时间3min、微波萃取次数2次。微波萃取茶叶有效成分具有萃取时间短,溶剂用量少,产品提取率高的优点,为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有效方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秦为辉  陈新  张晓琳  郭伟群  李丽  李能威  
【目的】研究多杀菌素的最佳提取和萃取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发酵液不同pH(6,7,8,9,10,11)、放置时间(2,4,8,16,24,32,48,72 h)和温度(20,30,40,50,60,70℃)对发酵液中多杀菌素提取效果及稳定性的影响,同时,从乙酸乙酯、石油醚、二氯甲烷和乙醚中筛选最适萃取试剂,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萃取次数(1,2,3次)和萃取试剂体积对多杀菌素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在发酵液pH为10时,多杀菌素提取效果较好;放置2~72 h,多杀菌素质量浓度不会发生显著变化;在20~70℃多杀菌素能稳定存在;乙酸乙酯为最适萃取试剂,最佳萃取次数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明志  
研究了影响CO2超临界流体萃取白芨组分的各种因素,获得了CO2流体萃取白芨组分的最佳工艺。以干粉减少量,萃取物质量和薄层层析(TLC)对萜类的检测作为萃取指标,以压力,温度,夹带剂种类和萃取时间作为影响因子,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正交设计实验,研究超临界萃取的优化实验条件。结果表明,单因素实验的适宜萃取温度为55℃,压力为25 MPa,夹带剂为无水乙醇,多因素正交实验表明,萃取温度为55℃,压力为20 MPa,萃取时间为1.5 h,夹带剂乙醇用量为干粉的1.5倍(g/mL比值)为最佳萃取工艺流程,在该条件下的萃取率为0.77%。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钱学仁  李坚  
在半连续实验装置上 ,运用非等温动态萃取技术 ,进行了木材亚 超临界乙醇 (有或无水 )萃取特性的研究 ,主要考察了压力和水对木材亚 超临界乙醇萃取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木材主要萃取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 1阶段温度范围为 2 0 0℃~ 2 80℃ ,在 2 5 0℃左右萃取物生成速率有极大值 ;第 2阶段温度范围为 2 80℃~ 380℃ ,在 35 0℃左右萃取物生成速率有极大值 ,该阶段同时生成大量气体。提高压力或增加混合溶剂中水的摩尔分数均能使木材转化率和萃取物产率增加 ,气体产率降低。压力效应主要体现在 2 5 0℃以后 ,而水效应主要体现在 30 0℃以前。通过温度、...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青山  赵丽薇  
离子液体在金属离子萃取分离方向的研究是目前热点之一。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并总结各试验结果,可以让读者熟悉该领域研究的进展与困境,并为后续研究者提出新假设与研究理念提供了依据。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兴的绿色溶剂,在金属离子萃取分离方面,它较传统的有机溶剂表现出显著优势。本文概述了离子液体的组成、分类及特性,系统地总结了使用咪唑类、吡啶、吡咯类和四烷基铵、四烷基膦类离子液体萃取各类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比较了它们取得的萃取、反萃取效果的异同。总结发现,该领域中,对咪唑类离子液体的研究最为普遍,且对金属离子的萃取表现出较理想的效果。其中含有羧基、硫脲基、氨基、硫醇等官能团的咪唑类离子液体对一些二价、三价金属离子及碱金属的萃取率均达90%以上;在普通烷基咪唑类离子液体中,加入某种螯合剂,也能对一些金属离子的萃取及反萃取达到理想效果,但相对一些功能化离子液体来说,操作较复杂。吡啶、吡咯类离子液体在金属萃取方面的应用相对较少,但也有学者进行研究,通过使用特定螯合剂与其结合,也会有一定的效果。四烷基铵、四烷基膦类离子液体大多将其溶在煤油或甲苯中,来研究对金属离子的萃取,得到较好效果。同时,功能化铵盐与膦盐对三价金属离子萃取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最后对离子液体在萃取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谢斯扬  凌定勋  王平  曹家骥  罗思远  吴虹萍  
【目的】研究螯合剂PASP和植物激素NAA在单独施加和组配施加时对生物质高粱萃取镉效果的影响。【方法】1)以不同浓度的PASP和NAA对生物质高梁盆栽进行处理,PASP在播种时以溶液的形式向土壤中淋入,浓度分别为1、3、5、7、9 g·L~(-1),NAA在5叶期时以叶面喷施的方式进行施加,浓度分别为5、10、15、20 mg·L~(-1),播种30 d后,采集生物质高粱全株,测定各部位干质量及镉含量。2)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镉积累量为选取标准,选取各自具有代表性的浓度进行组配试验,测定全生育期干质量及镉含量。【结果】两种物质在单独施用时,对生物质高粱的生物量和镉富集能力都产生了显著性影响(P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蒋德敏  陈书鸿  李廷真  方荣美  张立志  郑文  
基于环保背景和柔和"资源再生,循环经济"的理念,设计了化工工艺综合实验——萃取流程对二壬基萘磺酸(DNNSA)反胶团萃取镁效率的影响。以DNNSA为萃取剂、磺化煤油为稀释剂组成的反胶团有机相,以冶金废水为含镁原料,首先测定冶金废水中镁离子含量,通过DNNSA对废水中镁萃取后测定萃余液镁离子含量,由萃取前后镁离子浓度计算得到萃取率。考察了单级萃取、多级错流萃取、多级逆流萃取、连续接触逆流萃取等工艺流程对萃取镁效率的影响。该实验具有较好的设计性,拓展了学生的工程应用视野,培养了学生探索问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春华  包斌  陈山乔  沈晶晶  潘镜  陶宁萍  吴文惠  
为优化罗非鱼头油的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选择超临界CO2萃取罗非鱼头油的单因素水平,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临界CO2萃取罗非鱼头油的工艺条件,分析了罗非鱼头油的品质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技术萃取罗非鱼头油的最优工艺条件是压力36 MPa、温度41℃和时间3.1 h,超临界CO2流体技术优于蒸煮法、碱水解法和酶解法;罗非鱼头油的最大提取率是79.5%,其碘值、过氧化值和酸值分别是(5.36±0.15)mg/kg、(4.27±0.33)mmol/kg、(139.0±8.9)g/100g;罗非鱼头油的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