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6)
2023(1611)
2022(1301)
2021(1232)
2020(1057)
2019(2300)
2018(2410)
2017(3896)
2016(2033)
2015(2338)
2014(2351)
2013(2461)
2012(2360)
2011(2554)
2010(2367)
2009(2102)
2008(2005)
2007(1826)
2006(1853)
2005(1805)
作者
(6705)
(5455)
(5395)
(5278)
(3641)
(2674)
(2555)
(2154)
(2132)
(2077)
(2073)
(1895)
(1819)
(1817)
(1809)
(1756)
(1656)
(1648)
(1633)
(1541)
(1485)
(1439)
(1383)
(1293)
(1262)
(1218)
(1213)
(1211)
(1173)
(1160)
学科
图书(10236)
书馆(9756)
图书馆(9756)
管理(7164)
工作(5713)
(4867)
企业(4867)
(4734)
(4614)
(4125)
经济(4121)
读者(3904)
(2927)
技术(2801)
(2655)
网络(2655)
(2622)
中国(2543)
自动(2351)
自动化(2349)
图书馆学(2341)
网络化(2314)
技术管理(2270)
业经(1924)
理论(1885)
科学(1813)
方法(1793)
组织(1643)
电子(1558)
建设(1539)
机构
大学(34766)
学院(28396)
图书(20134)
书馆(19651)
图书馆(19650)
管理(13671)
理学(10843)
理学院(10691)
管理学(10539)
管理学院(10431)
大学图书馆(8787)
研究(8204)
(7481)
(6876)
信息(6652)
经济(6503)
(6441)
师范(6405)
科学(6160)
中国(5802)
(5510)
(5487)
师范大学(4988)
北京(4544)
中心(4181)
业大(4066)
(4027)
研究所(3783)
信息管理(3619)
技术(3603)
基金
项目(19838)
研究(16140)
科学(14956)
基金(13667)
(11966)
国家(11857)
科学基金(9955)
成果(9656)
社会(9448)
编号(9371)
社会科(9001)
社会科学(9000)
项目编号(7724)
基金项目(7540)
(7461)
(6812)
研究成果(6399)
教育(6287)
之一(6224)
(5955)
自然(5528)
自然科(5432)
自然科学(5431)
自然科学基金(5336)
资助(4475)
(4207)
国家社会(4204)
图书(4156)
书馆(3974)
图书馆(3974)
期刊
图书(28012)
书馆(22474)
图书馆(22474)
情报(8422)
学报(7909)
中国(6211)
(6055)
经济(6055)
(5814)
论坛(5814)
研究(5318)
大学(5308)
图书馆学(4718)
建设(4359)
工作(4152)
情报工作(3813)
科学(3752)
管理(3738)
(3644)
(3644)
杂志(3644)
教育(3315)
理论(2679)
实践(2626)
(2626)
大学图书馆(2592)
学学(2571)
科技(2129)
技术(2044)
(1904)
共检索到555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焦艳鹏  刘葳  
图书馆的运行机理中蕴含着人类知识获取的基本逻辑:良性的知识获取活动应具有自主性、系统性和准确性等特征。这些特征既是科学的客观性体现,也是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形成的自由、平等等人文价值在图书馆领域的体现。我们可以将上述基本逻辑与精神价值归结为"图书馆精神"。我们遗憾地看到,近年来方兴未艾的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知识获取方式,正在摧毁"图书馆精神"。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知识获取具有强烈的供给特征,使得人类在知识获取上表现出明显的颗粒化、分散性、他主性、个体性等特征,使阅读者出现了严重的茧房效应,不仅打破了人类获取知识的内在科学逻辑,而且降低了知识所蕴含的人文价值和知识获取过程中的充实感。降低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知识获取所形成的不利影响,需要国家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知识获取领域建立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技术标准;继续加强资源配置,为在图书馆的真实或网络场景中的阅读和知识获取建立完善的支撑保障体系。参考文献16。
[期刊] 图书与情报  [作者] 吴建中  
文章从人工智能发展的技术环境、人工智能与信息组织以及人工智能在图书馆的应用三个方面,探讨了人工智能对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影响。文章认为:图书馆在人工智能的应用方面要转变观念,人工智能既是一门工具,也是人类的朋友;图书馆要以更积极的姿态拥抱人工智能,并善于与之一起,共同为激活图书馆的交流功能和服务效能做出贡献。
[期刊] 图书与情报  [作者] 王世伟  
大智能时代的来临,既为图书馆服务的转型孕育了发展新动能,也让图书馆的服务面临倒逼重塑的挑战和机遇。文章从图书馆服务的视角,分别论述了人工智能带来的变革浪潮与图书馆服务重塑、人工智能与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重塑、人工智能与图书馆人力资源的重塑、人工智能与读者用户的重塑、人工智能与图书馆服务空间的重塑、人工智能与图书馆服务项目的重塑等问题,指出人工智能服务重塑是图书馆迈向新时代的新征程。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王世伟  
[目的/意义]通过对人工智能与图书馆更新命题的深化分析研究,试图对这一命题所涉略的概念理解、价值追求以及后全面小康社会等维度进行解析。[研究设计/方法]设计了三个向度的分析研究,包括人工智能与图书馆更新是顺势而为的演化进程、应秉持"向善至善"的价值追求、为"后全面小康"谋篇布局,并基于国内外的理论与实践的最近进展进行了论述。[结论/发现]人工智能与图书馆更新将赋予图书馆生长有机体以全新的生命活力,开创数智化服务的新时代;应秉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和智能向善的价值追求;在后全面小康阶段,应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与图书馆更新,实现更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图书馆学教育改革。[创新/价值]对人工智能与图书馆更新进行多层次的解析,对图书馆领域智能科技向善至善提出了初步构想,对人工智能在后全面小康阶段的谋篇布局提出了创新思路。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赵云亭  
获取知识与信息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保障公民的这一基本权利有利于图书馆发挥促进科技创新、保障人们终身学习和满足休闲娱乐需要的社会职能。捍卫公民的这一权利是图书馆的职责。高校图书馆应当向社会开放。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高跃新  金更达  
信息场景变迁和用户焦虑是知识获取环境改变的主要原因。可以营造良好的知识获取环境来解决:通过信息素质教育消除技术焦虑;创造图书馆数字文化,消除图书馆焦虑。参考文献8。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任真  
介绍了开放获取的定义、类型和优势,归纳分析了开放获取对图书馆采访、期刊服务带来的影响,以及使图书馆角色可能发生的一些变化,并探讨了图书馆为了支持这种新兴的学术交流模式而参与开放获取的各种做法。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秦晓珠  
本文从服务的价值实现特性入手,讨论了从读者满意获取图书馆服务价值,提出了提高图书馆读者满意度的对策。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储节旺   罗怡帆  
[目的/意义]AIGC拥有强大的内容生成能力,对知识服务领域具有变革作用。研究AIGC赋能图书馆知识服务的路径,对提高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效率、提升图书馆在知识服务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模因复制与传播为研究视角,从AIGC拓展图书馆知识服务的要素、参与知识服务的过程、提升知识服务的框架三方面,分析AIGC赋能图书馆知识服务的路径,并提出相应建议。[结果/结论]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本质是模因的复制与传播;在AIGC的影响下,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参与主体由图书馆、AIGC和用户组成;AIGC能有效融入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每一个阶段;图书馆应从战略决策、战术筹备和流程设计三部分做出调整。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蔺丽英  
为不断满足用户各种新的需求以及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图书馆需要采取不同知识获取模式从外部吸收新知识进行服务创新。不同服务知识获取模式会给图书馆带来不同的服务创新绩效,该过程受到图书馆信息处理能力的较大影响。通过文献回顾和分析发现,目前图书馆服务知识获取模式主要有三种:即共同合作模式、服务技术引进模式和外部信息利用模式。以信息处理能力作为调节变量,从变量间理论命题设计出发,通过建立图书馆服务知识获取模式对图书馆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模型,给出相关分析和结论,为促进图书馆服务创新提供有益理论参考。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储节旺  陈梦蕾  
人工智能的发展促进经济数字化、社会网络化和生活智能化,并在加速驱动图书馆变革,从图书馆构成要素分析,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加速替代馆员,图书馆管理少人乃至无人化;促进馆藏资源数字化、资源组织智能化;实现用户服务的个性化、精准化;催生馆舍智能化、阅读学习场景化和空间虚拟化。通过增强型变革、解构型变革和新生型变革,将传统图书馆变革成为具有无人化、数字化、个性化、场景化和智能化五大特征的新型图书馆。文章尝试构建了人工智能对经济社会影响的"I"模型和人工智能对不同岗位人力的替代作用模型。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孙博阳  王琼  
分析指出当今开放获取已获得广泛的民意支持,大学、科研机构等学术和管理部门纷纷出台开放获取政策,甚至将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开放获取出版规模也迅速壮大,网络环境下传统商业学术出版面临挑战;开放获取顺应学术交流体系变革的需求,是不可逆转的发展方向。认为学术交流体系的巨变将会给大学图书馆带来革命性影响,大学图书馆应顺应历史潮流,将开放获取提升为事关未来发展的关键议题,在未来开拓全新的服务领域,深度参与校园学术活动,实现图书馆的战略性转变。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麻思蓓  
介绍了国内外开放获取最新进展。通过对比分析开放获取资源和印刷型期刊及数据库的特点和优劣势,阐述了开放获取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战略、馆藏结构、组织揭示和共建共享所带来的影响。从我国情况看,今后一段时间,开放资源、数字化印本资源、数据库将同时作为馆藏共存,亟需探索和研究适合远程数字型网络资源的组织规范,信息资源的开放和共享是大势所趋。
[期刊]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作者] 董岳珂  
本文以互联网"去中心"、"平民化"所导致的信息获取障碍为起点,结合互联网思维、网络习惯以及社会素养探讨了图书馆中心价值的再现。图书馆资源的深度揭示、公共空间的建立、行动素养和认知素养的培养使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仍然具备信息中心的核心地位。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肖冬梅  
分析了目前图书馆信息资源公共获取的现状、面临的障碍及障碍发展的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图书馆信息公共获取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