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16)
2023(15347)
2022(13364)
2021(12311)
2020(10445)
2019(23840)
2018(23434)
2017(44994)
2016(24773)
2015(27685)
2014(27410)
2013(27113)
2012(24617)
2011(22467)
2010(22214)
2009(20611)
2008(20180)
2007(17704)
2006(15630)
2005(13827)
作者
(74618)
(62020)
(61819)
(58437)
(39356)
(29941)
(27936)
(24315)
(23657)
(21985)
(21098)
(20984)
(19904)
(19470)
(19182)
(19004)
(18961)
(18503)
(17754)
(17746)
(15692)
(15128)
(14968)
(14069)
(13912)
(13828)
(13799)
(13645)
(12563)
(12388)
学科
(93915)
经济(93773)
管理(76531)
(70717)
(60434)
企业(60434)
方法(43871)
数学(37247)
数学方法(36836)
(26341)
(25527)
中国(23530)
(23115)
业经(22983)
(21430)
(18035)
贸易(18028)
(17528)
地方(17172)
农业(16828)
理论(16714)
技术(16645)
(16620)
财务(16549)
财务管理(16519)
(15752)
企业财务(15669)
环境(15311)
(15066)
(14800)
机构
大学(360092)
学院(355567)
管理(140739)
(136467)
经济(133462)
理学(122640)
理学院(121253)
管理学(119150)
研究(118623)
管理学院(118509)
中国(85704)
科学(76895)
(76418)
(64892)
(63732)
(60505)
业大(58881)
研究所(55520)
中心(53224)
(51760)
农业(51388)
财经(51228)
北京(47537)
(46575)
(46135)
师范(45548)
(42679)
(41487)
经济学(40575)
财经大学(38287)
基金
项目(249701)
科学(195427)
基金(181598)
研究(176599)
(161004)
国家(159712)
科学基金(136130)
社会(111178)
社会科(105303)
社会科学(105277)
(97659)
基金项目(97092)
自然(90997)
自然科(88866)
自然科学(88840)
自然科学基金(87264)
(82966)
教育(81064)
资助(73940)
编号(70946)
成果(57411)
重点(55972)
(54413)
(52474)
(51844)
创新(49019)
课题(48579)
科研(48201)
计划(46817)
(46255)
期刊
(146085)
经济(146085)
研究(100648)
中国(67111)
学报(65544)
(58493)
科学(56811)
管理(50868)
大学(48542)
(48302)
学学(45802)
农业(39775)
教育(38129)
技术(28485)
(27532)
金融(27532)
财经(24964)
业经(24357)
经济研究(22999)
(21261)
(20106)
图书(19883)
问题(19200)
科技(19114)
(18377)
业大(17560)
理论(17223)
技术经济(16491)
实践(15794)
(15794)
共检索到5085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涛  顾新  
采用前因变量和后果变量的模式,对知识网络中相互信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类概括,以满足博弈论推断出的相互信任建立前提条件为出发点,从影响因素着手,推断出知识网络中组织之间相互信任的四类建立机制,并构建出对应的模型图,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对文中观点加以检验。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思颖  顾新  王涛  
本文采用前置因素和后果变量的模式,概括了企业创新网络中组织成员间相互信任的影响因素,并建立了相应的概念模型,为企业创新网络成员间信任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林健  李焕荣  
相互信任可以减少组织间的交易成本、提高网络运行效率、有效降低网络风险和促进隐含知识的共享。但从信息经济学角度看,战略网络内部存在逆向选择带来的“逆向选择”信任风险和败德行为带来的“败德行为”信任风险。因此,如何认识战略网络内部信用风险,并建立有效的相互信用机制来防范风险,成为战略网络管理的关键问题之一。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孟宪海  
一、信任和信任的种类在工程项目中,信任是指一个参与方愿意相信另一个参与方的能力、动机、行为以及行为的结果。一般来说,信任可以分为如下三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顾新  李久平  
相互信任对于知识链的成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培养知识链成员间的相互信任是知识链管理的重要环节。本文在界定信任的基础上, 分析知识链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的含义、行为和类型, 阐释知识链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的作用、提出培育知识链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的途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贵川  张澜  王涛  
公私合作技术创新网络(PPTIN)是近年来在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新型的合作技术创新网络组织形式,在推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效。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探索PPTIN中异质合作主体间相互信任对知识转移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PPTIN中异质合作主体间的相互信任与知识转移机会、意愿和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知识转移机会在相互信任与知识转移行为之间发挥直接中介作用,而知识转移能力具有制约性作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梁清华  刘天罡  
论文通过声誉模型在信任风险控制中的应用推导,试图通过该理论说明对合作方是否值得信任的判别,以及通过某一量化的参数来确定某一合作方的诚信问题。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俞建海  谭德庆  
通过分析政府和企业相互信任系统的信念临界点和稳定性条件,得出了政府和企业的最优跨期契约,并指出政府提高政策的稳定性,有助于相互信任系统实现的可能性,可提高政府和企业的收益。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许成磊  赵陈芳  司慧迎  
基于众创团队簇多阶段信任关联中存在的主体地位差异性、信任情景不确定等问题,以网络信任惯例为切入点,系统提出了团队簇协作能力互信机制分析框架。以网络信任惯例研究的复杂节点信任行为、循环交互信任模式和拓展演化信任路径为分析维度,从多团队协作互信存在的多主体、多阶段、动态性信任情景出发,总结了协作能力互信机制的概念,并梳理出机制研究关注的多元信任对象、动态信任基础以及信任机制的长效稳定性导向。借助和谐主题辨析的EOL模型,归纳出多团队协作创新在初创期、发展期和转型期面临的知识位势、角色互惠以及能力跃迁要求下的协作能力互信主题,构建了包括面向初创期认知信任、发展期结构信任以及转型期情感信任在内的互信机制,拓展了网络惯例内涵的应用范围,解构了团队簇协作能力互信的概念特征和问题导向,基于和谐主题辨析方法,丰富了协作信任效应的研究思路,对建立完善复杂动态竞争环境中的多团队间创新信任协作机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蔷  
Strategic alliance is the most critical organizational form of enterprise strategy emerged during these years,as well as one of hottest topics in the field of management theory.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 mutual trust among members of strategic alliance in the course of organizing and ope...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蔷  
战略联盟是近年来企业发展战略中极为重要的一种组织形式 ,也是管理理论界探讨的热门话题之一。本文探讨了战略联盟内部成员企业在组建和运转过程中的相互信任问题 ,剖析了战略联盟内部相互信任的定义、作用及其形式 ,并提出了建立相互信任的各种措施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贺艳春  周磊  
营销渠道战略联盟中的相互信任问题是企业界和理论界共同关心的话题。本文从营销渠道战略联盟中相互信任问题的前置因素和后果变量两个方面 ,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归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营销渠道战略联盟中相互信任问题的理论模型和相关命题。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永锋  司春林  
本文回顾了企业声誉、共享价值观、合作创新与信任的有关文献。分析了企业声誉、共享价值观对信任的影响,以及信任对绩效、承诺、长期关系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声誉、共享价值观和相互信任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随后,通过实地的问卷调研对上述概念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企业声誉、共享价值观与信任以及信任与合作效果的结构关系。最后,论述了这些研究结果的实际意义与启示。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金玉芳  董大海  刘瑞明  
诚信危机是现代企业面临的严峻问题,而营销领域关于消费者对品牌信任建立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还很匮乏。笔者在访谈和文献基础上,将相关领域的机制性研究与前因性研究两种方法相结合,提出了消费者品牌信任建立的三种机制(经验机制、计算机制和转移机制),并探查出能够反映每种机制的五个变量(感知质量、顾客满意、感知风险、经济价值和品牌声誉)。通过在化妆品行业收集的数据,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经验机制和计算机制对建立品牌信任起作用,其中经验机制的作用最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