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28)
- 2023(9888)
- 2022(8809)
- 2021(8305)
- 2020(6956)
- 2019(16249)
- 2018(16336)
- 2017(31722)
- 2016(17065)
- 2015(19191)
- 2014(19085)
- 2013(18943)
- 2012(17072)
- 2011(15482)
- 2010(15226)
- 2009(13761)
- 2008(13191)
- 2007(11305)
- 2006(9772)
- 2005(8465)
- 学科
- 济(66821)
- 经济(66749)
- 管理(50474)
- 业(48293)
- 企(40858)
- 企业(40858)
- 方法(32715)
- 数学(27598)
- 数学方法(27277)
- 农(17678)
- 中国(16987)
- 学(16138)
- 业经(15814)
- 财(15021)
- 地方(13478)
- 理论(12916)
- 农业(12407)
- 技术(12377)
- 和(12017)
- 贸(11777)
- 贸易(11773)
- 易(11422)
- 环境(10327)
- 制(10244)
- 务(10006)
- 财务(9943)
- 划(9931)
- 财务管理(9929)
- 教育(9875)
- 企业财务(9414)
- 机构
- 大学(243754)
- 学院(239730)
- 管理(102289)
- 济(91627)
- 理学(89730)
- 经济(89552)
- 理学院(88768)
- 管理学(87292)
- 管理学院(86872)
- 研究(76666)
- 中国(54179)
- 京(51934)
- 科学(49069)
- 财(39459)
- 所(37400)
- 业大(36020)
- 农(34716)
- 中心(34557)
- 研究所(34485)
- 范(33161)
- 师范(32914)
- 财经(32802)
- 江(32760)
- 北京(32644)
- 经(29881)
- 院(27868)
- 州(27286)
- 农业(27123)
- 师范大学(26901)
- 经济学(26204)
- 基金
- 项目(171550)
- 科学(135778)
- 研究(125952)
- 基金(125292)
- 家(108441)
- 国家(107575)
- 科学基金(93676)
- 社会(78539)
- 社会科(74392)
- 社会科学(74374)
- 基金项目(67933)
- 省(66525)
- 自然(62187)
- 自然科(60777)
- 自然科学(60764)
- 自然科学基金(59651)
- 教育(57424)
- 划(56107)
- 编号(52143)
- 资助(51002)
- 成果(41847)
- 重点(37513)
- 部(37423)
- 创(36166)
- 发(35615)
- 课题(34545)
- 创新(33582)
- 项目编号(32840)
- 科研(32697)
- 教育部(32335)
- 期刊
- 济(96097)
- 经济(96097)
- 研究(68350)
- 中国(40799)
- 学报(37341)
- 管理(36279)
- 科学(35128)
- 农(30889)
- 教育(28269)
- 大学(28069)
- 财(27410)
- 学学(25971)
- 农业(22191)
- 技术(20823)
- 图书(17485)
- 业经(16080)
- 融(15562)
- 金融(15562)
- 经济研究(14845)
- 财经(14739)
- 理论(13205)
- 科技(12963)
- 情报(12703)
- 经(12402)
- 实践(12320)
- 践(12320)
- 问题(12159)
- 技术经济(11848)
- 书馆(11403)
- 图书馆(11403)
共检索到3329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昆 汪涛
明确知识网络形成演化的驱动力,对于促进企业间形成良好的知识网络结构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对其相关研究大致集中在交易费用、资源互补和知识创造三个方面,而在国外"临近"视角是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在对国内外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基础上,提出其贡献和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总结了进一步研究的理论和技术方法。最后提出国内研究与国外临近因子研究相结合的可能方法,期望对丰富我国知识网络相关理论有所裨益。
关键词:
知识网络 动力机制 临近 研究综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贺灿飞 李文韬
分析中国国际科研合作的时空演化特征与机制。研究显示:科研合作国家分布呈集聚特征,空间分布为核心边缘结构,合作国家根据学科结构划分为5大组团;地理距离和制度距离具有阻抗作用,社会邻近具有积极效应,认知邻近有利于科研合作,但存在“认知锁定”现象,邻近性机制具有学科异质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戴靓 丁子军 曹湛 吴康 王瑞霖
【目的】新经济时代,积极融入区域创新网络成为城市获取外部创新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采用网络视角揭示长三角地区协同创新的时空格局与演化机制,提出区域创新空间优化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方法】基于发明专利联合申请数据,构建2010—2020年6个时段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之间的协同创新网络;通过网络描述性分析,挖掘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的演化特征;利用动态指数随机图模型,探讨创新网络演变的内生和外生驱动力。【结果】(1)长三角协同创新网络呈现出等级与组团、跳跃与邻近并存的格局。上海、杭州、南京一直稳居创新合作的前3名,沪宁杭合甬创新通道日益凸显。区域合作组团与行政区划高度耦合,逐渐演化为三个以省界为边界、高能级城市为核心的江苏—上海组团、浙江组团和安徽组团。除合肥外,安徽城市的发展较为本地化、边缘化。(2)网络规模和强度逐年提升,网络演化稳中有变,当前网络与其前一期网络整体上的结构相似性超过80%。等级结构趋向收敛,集聚特征不断强化,网络朝多核联动的均衡化、社群化发展。(3)除城市自身的创新禀赋外,网络演化主要受到时间依赖、结构依赖、省界效应和地理邻近的驱动。【结论】长三角区内协同创新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需进一步促进创新资源的高效流动,以高密度小尺度的精细化合作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加强探索和鼓励城际技术合作新模式与新机制,突破路径依赖以及行政等级和省界壁垒。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国旗 金凤君 刘思婧
物流枢纽是城市群及更大空间尺度的物流设施网络运行与组织的核心。在回顾国内外物流枢纽概念形成基础上,从概念演变、构成要素角度,界定了物流枢纽作为具有密切业务联系的设施群的内涵与特征。将物流枢纽的形成归结于区域空间组织形式与产业组织形态的变迁、交通与物流组织方式的革新。从节点的集聚与扩散效应、通道的时空压缩效应两方面,分析了物流设施群的形成过程。运用"轴—辐"空间组织模式,揭示了区域性、全国性和全球性物流枢纽的演变过程。最后,指出物流枢纽作为一类新型复合型物流节点,应充分考虑所在地区的自然、交通、物流区位条件,经济辐射与影响力,物流业发展水平与质量,进行科学布局,突出场所概念,注重与产业、交通、资源开发的协同融合。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静
现代供应链条件下零售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简单的业务往来关系转变为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合作关系,他们之间的知识合作对于实现企业优势互补、降低成本和增强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零售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知识合作受到零售企业组织能力、零售企业与供应商合作网络、经济利益等要素的共同驱动。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张斌 李亚婷
知识网络演化模型可用于探讨和发现知识发展脉络的关键特征,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统计物理、计算机、图书情报等领域。本文对网络模型经典理论进行回顾,从引证网络和合作网络两个方面对具有代表性的演化模型进行梳理,介绍网络演化模型评价的一些进展,最后提供了一个相对清晰的研究框架。研究发现:针对这方面的研究近年来有成为图书情报学领域研究热点的趋势;已有引证网络和合作网络的研究大多利用BA模型及其改进模型来研究演化机理;未来的研究应结合网络的局部结构特征和节点的外部属性信息来建立混合择优模型;众多知识网络演化模型在解释真实网络演化时,依然存在着不小差距,利用链路预测的原理来设计和评价演化模型有望成为一个新的研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蔺卿,罗格平,陈曦
驱动力研究是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的核心问题。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模型是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原因和结果的有力工具.模型通过情景分析可为土地利用规划与决策提供依据。基于不同理论的驱动力研究方法很多.论文选取了几种国内外应用较多的LUCC驱动力模型进行综述,分析了每个模型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最后得出结论:1)基于过程的动态模型更适于研究复杂的土地利用系统。2)基于经验的统计模型能弥补基于过程的动态模型的不足。3)基于不同学科背景的模型进一步集成将是LUCC驱动力模型未来的发展趋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汪涌 蔡运龙 蒙吉军
驱动力研究是土地利用变化机制研究中的核心研究内容。加强耕地资源变化的驱动力与驱动机制研究,准确找出导致耕地数量减少与质量退化的驱动因子并了解各因子内部关系及动态规律,对于合理利用耕地资源、调整用地结构、保护耕地、维护耕地质与量的动态平衡、制定调控政策与措施、合理进行经济发展布局、促进耕地资源持续利用等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总结了中国耕地流转驱动力研究现状,提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现今中国耕地流转驱动力研究中,不同的研究者、不同的时空尺度、不同口径的数据、不同的研究方法,所选取的驱动因子存在较大差异,所得出的结论相去较远,存在着统一性、连续性和可对比性较差等问题。如何进一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秦丹 李远航
知识共享是在线实践共同体中个体间交互的主要载体,也是知识在其中循环流动和创新升华的驱动系统。以在线实践共同体中知识共享为主体,利用系统文献综述方法对国内外共146篇文献进行梳理和系统研究,发现:(1)在线实践共同体中的知识共享研究呈现四个阶段发展历程,集中在商业与消费、教育与学习、知识与技术以及医疗四个领域,并形成了“确定研究问题—选择理论基础—建立理论模型—实证检验模型”的主流研究范式;(2)基于技术学、社会学与心理学的三大研究视角分别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驱动力量体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松 张小雷 李寿山 杜宏茹
绿洲城市土地利用景观是城市系统主要组成部分,新疆城市是绿洲城市典型代表,其土地利用景观演变过程有其独特的规律性,将1995—2010年新疆18个绿洲城市作为研究序列和研究对象,构建城市土地利用景观多样性指标、均匀性指标、优势性指标,分别反映城市土地利用的多元度、复杂度、稳定度、垄断度;并从21个影响土地利用景观演变的因素中,通过统计相关性筛选出4个主导因素。得出以下结论:①15年间新疆绿洲城市土地利用景观多样性呈现上升趋势,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复杂、多变态势;土地利用景观均匀性演变过程呈现螺旋性上升,城市间差异较大;城市土地景观分异性依然存在,但趋于下降。②新疆绿洲城市土地利用景观演变过程影响因素复杂、多元,同时南北疆各城市由于受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政策环境的影响,差异性较大,城市空间扩张和生态退化对土地利用景观的变化呈现双向递推模式发展,同时受城市空间外部扩展的挤压和生态退化的内部侵蚀的作用。③城市土地产出效益,土地经济投入效益和城市扩张成为影响新疆绿洲城市土地利用景观演变主要因素,表明人文因素成为绿洲城市土地利用景观多样性、均匀性和优势性演变的主导动力。
关键词:
绿洲城市 土地利用 景观多样性 新疆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迎新 李存刚 李焰
文章系统回顾了网络组织治理的研究现状,从网络组织定义与产生,网络组织治理机制,网络组织治理绩效与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述评,并指出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
网络组织 交易费用 社会机制 信任 声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梦晓 高良谋
基于网络位置的"双刃剑"特性,从驱动机制和阻碍机制着手构建网络位置影响知识转移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和灵敏度分析。结果显示:知识转移受到网络位置驱动与阻碍的双重影响;当企业占据较高的网络中心度与较少的网络结构洞时,协同效应最显著,知识转移量最大。该研究揭示了网络位置对知识转移的影响机制,也可为企业选择合适的网络占位提供借鉴与依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道平 宁静 杨岑
文章分析影响敏捷供应链知识服务网络演化的主要因素,即转移媒介、转移情境、知识特性和人力资本等;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研究知识服务网络演化的因果关系,得出其因果关系图;构建了知识服务网络演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揭示了知识服务网络演化的过程,对于研究敏捷供应链中知识服务网络演化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石乘齐 党兴华
本文针对创新网络中存在、却未受关注的权力现象,结合知识为关键资源的网络特性,将知识权力的概念引入创新网络,分析其在网络中的理论基础及形成路径;并以知识权力为视角、以知识权力的形成路径为线索,从不同网络层次将创新网络的演化动力归纳为四种:内生推动力、内生调控力、结构制约力和外生拉动力;最后,结合案例总结分析四种动力对创新网络演化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创新网络的演化动力机制及作用机理奠定基础。
关键词:
创新网络 网络演化 知识权力 演化动力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洁 林新奇
本研究对组织的创新过程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从组织创新战略到激发个体创新行为以及个体创新行为产生组织创新绩效的过程中应该存在两次自上而下(分)和两次自下而上(合)的四个过程。并基于该过程提炼出三元融合动态目标的概念,探索个体如何通过建立新的三元融合动态目标,有效的将组织战略转化为个体创新行为,再转化为组织创新绩效,对组织层面的创新战略和员工个体层面的创新行为进行了跨层次的理论构建。
关键词:
知识创新 目标融合 知识型员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