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78)
2023(12111)
2022(10067)
2021(9369)
2020(7645)
2019(17444)
2018(17070)
2017(32080)
2016(16611)
2015(18796)
2014(18272)
2013(18068)
2012(16636)
2011(15349)
2010(15579)
2009(14783)
2008(14098)
2007(12371)
2006(11380)
2005(10496)
作者
(45634)
(37891)
(37853)
(36335)
(24298)
(17922)
(16994)
(14701)
(14383)
(13447)
(13275)
(12520)
(12098)
(12045)
(11878)
(11840)
(11166)
(10805)
(10805)
(10545)
(9760)
(9090)
(9010)
(8846)
(8601)
(8517)
(8230)
(8102)
(7624)
(7325)
学科
(89074)
经济(88990)
管理(45466)
(41441)
(32655)
企业(32655)
方法(30603)
数学(25964)
数学方法(25751)
中国(24507)
(21062)
地方(19635)
业经(18080)
(17263)
贸易(17252)
(16808)
(16027)
(15936)
农业(14403)
(14210)
地方经济(13398)
理论(13218)
(12486)
银行(12479)
(12475)
金融(12473)
(12094)
(11895)
环境(11640)
(10860)
机构
学院(242863)
大学(242200)
(115812)
经济(113773)
管理(89926)
研究(86896)
理学(76504)
理学院(75672)
管理学(74617)
管理学院(74164)
中国(68093)
(51394)
(50542)
科学(47053)
(42357)
财经(40562)
中心(38330)
经济学(38301)
研究所(38013)
(36948)
(34959)
经济学院(34167)
(33021)
师范(32774)
北京(32543)
(31249)
(30715)
财经大学(29952)
(28130)
业大(27892)
基金
项目(153096)
科学(122124)
研究(118302)
基金(112642)
(96685)
国家(95933)
科学基金(82487)
社会(79233)
社会科(75278)
社会科学(75263)
基金项目(57856)
(56849)
教育(54482)
自然(48033)
编号(47973)
(47758)
自然科(46949)
自然科学(46939)
自然科学基金(46133)
资助(45816)
成果(40233)
(35285)
(34825)
重点(34632)
国家社会(34479)
课题(33077)
(32249)
教育部(31386)
中国(30665)
人文(30293)
期刊
(136048)
经济(136048)
研究(80665)
中国(50021)
(38897)
管理(35730)
科学(31164)
学报(30242)
(30115)
教育(28497)
经济研究(24330)
(24110)
金融(24110)
大学(24074)
学学(22394)
财经(21609)
技术(21581)
农业(20696)
业经(19858)
(18949)
问题(17210)
(16639)
世界(14816)
国际(14491)
技术经济(13186)
(11524)
统计(11433)
商业(11297)
图书(11008)
经济问题(10702)
共检索到3791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余呈先  郭东强  
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方式也发生了嬗变。文章首先梳理传统增长极理论的演进,即增长极理论的提出、发展与批评。然后,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传统增长极理论进行反思,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与困境。接着提出在知识经济阈境下需要进行增长极范式的转换,并在新范式中提出知识发展极的概念,论述其内涵、特点与作用。文章最后基于前面的讨论,提出建立和评价知识发展极的对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茜  
增长极理论是建立在现代系统科学和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非均衡发展理论。创新是增长极的主要功能。我国必然要经历由产业增长极和区域增长极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过程 ,必须正确选择和培育我国知识经济的产业增长极和城市增长极。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颜鹏飞  邵秋芬  
经济增长极理论是 2 0世纪 40年代末 5 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关于一国经济平衡增长抑或不平衡增长大论战的产物。狭义经济增长极有三种类型。一是产业增长极 ,二是城市增长极 ,三是潜在的经济增长极。广义经济增长极 ,意谓凡能促进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和生长点 ,其中包括制度创新点、对外开放度、消费热点等等。经济增长极具有相对性和变异性。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均衡 (2 0世纪 5 0— 70年代 )—非均衡 (80年代 )—非均衡协调 (90年代 )的动态发展过程。典型的发展中大国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这一国情和区情 ,决定了我们应该采用以增长极理论为基础的非均衡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晓宇  曾德超  
我国区域经济的划分主要有传统区域划分、指标划分和地理划分三种方法。在指标划分研究领域,对三维指标创建的研究比较不足。本文从增长极理论出发,采用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对我国31个省份经济增长需求面的消费、投资和出口的产出需求弹性进行估计,并分别构建一维和三维指标对我国区域经济进行划分。研究表明:以四大直辖市为代表的地区、中西部地区大部分省或自治区和沿海沿江地区绝大部分省或自治区分别被划分到以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为相对极性的区域。未来研究将深入探讨在"三驾马车"中具有相对极性的省份极性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趋势。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晓  丁一兵  
世界经济目前面临着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的"三低"状态,并正在陷入长期增长乏力、低迷的困境。究其原因,短期内自然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及其所导致的世界经济供给和需求结构的变化,但从长期来看,世界经济增长结构的历史性变化发挥着更为根本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开启的美国经济金融化进程,是近五、六百年来全球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大结构性变化,它一方面使得美国经济超越了16世纪以来形成的"地理·实体经济空间",开辟了另外一个新的"电子·金融经济空间",成为一个典型的依靠发达的金融服务业和资本自由流动来掠夺全球资源的"金融国家";另一方面,它在美国国内外形成了双重的"中心—外围"结构,在国内造成贫富两极分化、中产阶层破产,在国际上则形成了"金融国家"与"贸易国家"之间的分工、竞争格局,导致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发达国家和以BRICS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阻力巨大。世界经济增长低迷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存之间存在着重要的相互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必将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产生一定影响,而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以及中国对全球经济治理、"一带一路"建设和区域经济合作等各个层面国际经济协调的积极参与,也将为世界经济的长期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晓  丁一兵  
世界经济目前面临着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的"三低"状态,并正在陷入长期增长乏力、低迷的困境。究其原因,短期内自然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及其所导致的世界经济供给和需求结构的变化,但从长期来看,世界经济增长结构的历史性变化发挥着更为根本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开启的美国经济金融化进程,是近五、六百年来全球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大结构性变化,它一方面使得美国经济超越了16世纪以来形成的"地理·实体经济空间",开辟了另外一个新的"电子·金融经济空间",成为一个典型的依靠发达的金融服务业和资本自由流动来掠夺全球资源的"金融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沈坤荣  田伟  
2008年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极为不利的外部环境,导致传统增长模式下中国经济发展的两难困境日渐凸显。如何应对危机,破解中国经济发展的两难困境,促使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地增长,不仅需要一系列提振经济的短期应急之策,更需要构建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赖平耀  
本文运用增长账户模型方法对中国实际GDP增长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经历的显著趋势性下滑进行了系统分析。我们得到的主要结论是:(1)中国自2008年以来实际GDP增长的下降几乎完全来自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下降;(2)市场化改革的滞后导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下滑,扩大投资则进一步加速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下滑进程;(3)当前,中国经济已滑入索罗下行通道。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可能需要经历一个有管理的硬着陆,即一次伴随着大规模"去投资"(资本形成率及固定资产投资率的大幅下降)和大规模就业调整的实质性再平衡与市场化改革,从而来推动经济重新进入一个可持续的有效的增长轨道。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曾德超  
增长极理论是建立在经济学和系统科学基础上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 我们应以增长极理论基本原理来研究现阶段我国区域经济的特点,以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指标来确 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设想。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沈尤佳  张孝德  
尽管当前中国经济的困境往往被归因于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外部环境的不利因素,本文指出中国的问题是自身增长模式的转型危机。这种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外部的资本和技术完成财富和生产力的原始积累,如果等到引进的增长效应出现边际递减的情况下才开始启动建立内生增长模式的话,那么从导入增长模式向内生增长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个模式转型衔接的断层,具体表现为外资对内资的导入控制、导入挤压、导入抑制、导入摩擦、导入风险。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姜太碧  
根据经济增长极理论 ,影响经济增长极形成的因素可归纳为资金、技术和人才、制度。本文详细分析了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这三个因素对农村城镇增长极形成的作用 ,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贾贵浩  
河南省西峡县是我国内陆地区的深山县,既无工业基础,又无区位优势,该县坚持不懈发展生产,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已逐步发展成为豫西南地区的经济增长极。西峡经验充分说明,在运用增长级理论指导县域经济发展实践中,应当结合当地实际正确选择推进型产业,依托当地优势和创新能力形成推进型产业;并且县域经济完全可以通过资源禀赋企业这个纽带实现"极化作用"和"扩散作用"的统一,依托集聚——扩散效应,在龙头产业带动下,加快劳动力转移,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石少春  
文章认为,要想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明确该地区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做好定位,完善该地区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其增长方式,按照发展的实际情况与需求促进路径的转化。西部地区已经迎来了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文章认为,此阶段的重点任务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根据西部地区的优势,重点发展特色产业;利用核心区域经济增长的示范作用,使西部地区的不同区域能够协同一致,共同建设并完善该地区的发展机制,共同推动该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勇  
<正>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不及预期,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明显放缓。根据2023年7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23年和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均为3%,低于2010~2019年的年均增长率(3.7%),处于历史较低水平。而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复苏步伐不一且差距拉大,导致全球宏观经济政策难以协调。在这种背景下,拉美地区经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关键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鑫罡  
中央决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同西部大开发相提并论,东北的战略意义再度凸显。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目标是把东北建成中国乃至世界的装备制造、重化工业和原料工业基地,东北将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京三角”之后中国内地经济增长第四极,并将开创一个“新东北时代”。而振兴东北还有艰巨和复杂性,它远不是从一张白纸开始。转型中诸多问题,在东北都是需要破解的绳结。哪些问题该解则解,哪些问题当断则断,这考验着变革者的能力和勇气。但,一个优良的市场和信用环境,让远者来,近者悦,对于东北的复兴至关重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