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68)
- 2023(12637)
- 2022(10940)
- 2021(10162)
- 2020(8456)
- 2019(19370)
- 2018(19268)
- 2017(37347)
- 2016(19795)
- 2015(22286)
- 2014(22337)
- 2013(22280)
- 2012(20396)
- 2011(18577)
- 2010(18583)
- 2009(17051)
- 2008(16080)
- 2007(13869)
- 2006(12340)
- 2005(10785)
- 学科
- 济(98908)
- 经济(98813)
- 管理(58750)
- 业(52750)
- 企(44675)
- 企业(44675)
- 方法(38916)
- 数学(33349)
- 数学方法(33026)
- 地方(23115)
- 中国(21812)
- 农(20779)
- 学(20303)
- 业经(20178)
- 财(18970)
- 地方经济(14473)
- 和(14463)
- 农业(14275)
- 理论(14247)
- 制(13976)
- 贸(13794)
- 贸易(13783)
- 环境(13730)
- 易(13264)
- 技术(13240)
- 划(11955)
- 融(11865)
- 金融(11864)
- 务(11542)
- 财务(11482)
- 机构
- 大学(288680)
- 学院(286059)
- 济(122147)
- 经济(119664)
- 管理(116585)
- 理学(101400)
- 理学院(100279)
- 管理学(98776)
- 管理学院(98261)
- 研究(96994)
- 中国(69577)
- 京(60447)
- 科学(58528)
- 财(52585)
- 所(47694)
- 研究所(43524)
- 财经(42834)
- 中心(42759)
- 农(40622)
- 业大(40402)
- 江(39996)
- 经(38943)
- 北京(38246)
- 范(38186)
- 师范(37912)
- 经济学(37226)
- 院(35080)
- 经济学院(33271)
- 州(32815)
- 财经大学(31964)
- 基金
- 项目(196972)
- 科学(155484)
- 研究(146584)
- 基金(143357)
- 家(123626)
- 国家(122618)
- 科学基金(105998)
- 社会(93537)
- 社会科(88696)
- 社会科学(88673)
- 基金项目(76614)
- 省(76240)
- 自然(67535)
- 教育(66124)
- 自然科(65932)
- 自然科学(65920)
- 自然科学基金(64727)
- 划(63518)
- 编号(59742)
- 资助(58193)
- 成果(48468)
- 部(43467)
- 重点(43451)
- 发(42534)
- 创(40975)
- 课题(40245)
- 国家社会(38410)
- 创新(38140)
- 教育部(37828)
- 人文(37341)
- 期刊
- 济(137616)
- 经济(137616)
- 研究(87862)
- 中国(49480)
- 管理(43425)
- 学报(42147)
- 科学(39917)
- 财(38226)
- 农(36816)
- 大学(32006)
- 学学(30042)
- 教育(30021)
- 农业(25729)
- 技术(25001)
- 经济研究(22710)
- 融(22093)
- 金融(22093)
- 财经(21195)
- 业经(20883)
- 经(18194)
- 问题(17375)
- 图书(16041)
- 技术经济(15520)
- 理论(14700)
- 科技(13826)
- 现代(13366)
- 实践(13305)
- 践(13305)
- 商业(12801)
- 业(12760)
共检索到4163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肖勇
本文认为当前对知识经济的报道与探讨较为混乱 ,其原因在于将不同体系的知识经济理论混为一谈。知识经济理论体系的不同在于对它研究的视角不同。本文将分别从经济学、创新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对知识经济予以深入的理论探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汪澄清
知识经济已经引起了当今世界的普遍关注。正确认识其特征,对于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要认识其特征,就不能不考察其生产、分配、消费和就业的本质。1生产特征:创意成为生产的主要内容从生产投入来看,创意的生产主要依靠知识的投入。在农业社会及其...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卢现祥
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对我国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的改革实践也为我国理论界对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土壤。本文认为 ,我国制度经济学研究中有四大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一是制度是自然演化的结果还是人为设计的结果。我们应该重视自然演化这种制度创新方式。二是正式约束与非正式约束的关系。我们应该注意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非正式约束建立的滞后对我国改革的制约。三是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关系。在我国市场化的过程中 ,扩大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范围越来越重要。四是制度设置与制度实施机制的问题。我们在注重制度创新的同时更要注意实施机制的建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田珺 冉忠明
交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国内外学者对交通运输于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缺乏深入研究。从区域差异化的视角入手,分别考察总货运交通,细分为公路、铁路、水路三种货运交通运输方式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建立固定效应计量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得出结论为:货运交通能给城市经济发展带来显著性影响;不同的货运交通运输方式,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各地区的货运交通运输方式差异明显,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不一致;同时全国及四大区域的货运交通对城市经济均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作用,且空间溢出作用随空间距离的增加而减弱。并通过了空间GMM模型和改变时间区间的稳健性检验。并针对当前的货运交通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琦 唐少清 于湾
通过梳理我国四大经济圈人力资源发展现状,结合经济发展调查数据对劳动力市场空间格局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总结我国劳动力市场空间布局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劳动力市场空间布局,不仅要强化顶层设计、共同提升城乡人力资本水平,还要增强创业带动就业能力,进一步强化劳动力市场空间融合。对四大经济圈劳动力市场空间格局的对比研究不仅有利于刻画我国人力资本市场空间格局现状,而且对于促进劳动力市场均衡发展、提升就业质量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高新梓 孙艳阳
“国际四大”在世界范围内资本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全面理解“国际四大”的审计行为、审计行为的影响机制以及审计行为产生的经济后果,有助于合理引导“四大”在中国本土化转制后成长为其他国家审计监管部门认可的、高质量的中国会计师事务所。本文按照“影响因素——审计行为——经济后果”的思路,对国内外关于“四大”审计行为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与总结:微观层面梳理“四大”审计供给与需求,中观层面总结审计市场结构与竞争对“四大”审计行为的影响,宏观层面述评制度环境如何作用于四大审计行为,最后概括总结“四大”审计行为的经济后果。通过述评与展望,理论方面发掘潜在的研究机会,实务方面为优化“四大”审计监管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嘉蓓 郭化林
基于国家统计局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大经济地带的分类方式,从地方生均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状况、地方政府对教育财政投入增长状况、地方落实《教育法》规定的"三个增长"情况、地方经济发展水平、高等学校相关影响因素五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采用Cloud model对四大经济地带31个省份2001-2017年的8959个样本数据进行分析,量化地方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强度及其等级状态,并提出完善地方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强度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少平 黄念诚
CC是Cowles基金会下设的委员会Cowles Commission的英文缩写。自计量经济学诞生至70年代,这门学科经历了诞生、发展、形成的阶段。其间,由于该基金会以雄厚的资金资助了大量知名计量经济学家的研究工作,还由于它的委员会CowlesCommission曾先后由最杰出的计量经济学家所组成。特别地,由Haavelmo和他的同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姚枝仲
今天的世界经济,正面临四大挑战:历史上最高的研发支出水平却伴随着二战以来发达经济体最低的长期增长率;依靠收入累进税和再分配政策已经无法遏制不平等的扩大趋势;管理全球化失灵,应该更多地求助于国内经济政策的调整,反全球化方向的对外经济政策调整反而被认为是对受损群体更加负责的方式;经济系统中缺乏一种对非金融部门债务进行有效约束的机制,全球债务水平持续上升,也许最终只能通过下一轮危机来实现自动调整。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于永达
日本经济在1986年12月至1991年11月出现了58个月连续增长的“奇迹”。日本经济白书阐明,通过这次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平成景气”,日本已经进入国民生活多样化、产业发展信息化和知识技术集约化、经济运行全球化、国内外资产规模巨大化阶段。但是,正当日本人为之陶醉,全世界都为之瞩目之时,日本经济却逐渐出现了许多难点。这些难点不断扩大,最后终于在1992年初影响了日本经济的继续增长。研究日本经济的这些难点及其对策,对于认清日本经济及世界经济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一、日美贸易关系越来越紧张日美贸易摩擦由来已久,但一直没有对日本产生多大影响。1991年末,由于日美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