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81)
2023(4737)
2022(3942)
2021(3403)
2020(2901)
2019(6272)
2018(6217)
2017(11429)
2016(6020)
2015(6879)
2014(7061)
2013(7223)
2012(7177)
2011(6985)
2010(7485)
2009(7121)
2008(6776)
2007(6264)
2006(6170)
2005(5912)
作者
(18941)
(15945)
(15929)
(15395)
(10319)
(7464)
(7167)
(6137)
(6067)
(5716)
(5671)
(5296)
(5273)
(5246)
(5013)
(4976)
(4674)
(4664)
(4604)
(4435)
(4217)
(3840)
(3837)
(3795)
(3698)
(3657)
(3498)
(3427)
(3270)
(3135)
学科
(52353)
经济(52312)
管理(19274)
地方(15496)
(13831)
方法(12888)
地方经济(11825)
(11787)
企业(11787)
数学(10949)
数学方法(10863)
中国(10349)
(9775)
业经(9007)
(7307)
(7100)
经济学(6617)
(6094)
(5881)
金融(5881)
环境(5833)
(5785)
(5727)
(5601)
银行(5598)
(5464)
(5454)
(5373)
理论(5143)
农业(5095)
机构
大学(101696)
学院(99659)
(53312)
经济(52283)
研究(38881)
管理(36393)
中国(29933)
理学(29790)
理学院(29461)
管理学(29126)
管理学院(28925)
(23133)
(21096)
科学(20030)
(19341)
经济学(17727)
财经(17659)
中心(17598)
(17366)
研究所(17025)
(15749)
经济学院(15481)
(13941)
师范(13867)
北京(13732)
(13410)
(13293)
财经大学(12693)
(12042)
(11575)
基金
项目(56168)
科学(44817)
研究(43549)
基金(41284)
(34702)
国家(34424)
社会(30464)
科学基金(29621)
社会科(28995)
社会科学(28990)
(20937)
基金项目(20809)
教育(19120)
编号(17230)
(16973)
资助(16963)
自然(16129)
成果(15786)
自然科(15747)
自然科学(15743)
自然科学基金(15455)
(13435)
国家社会(13327)
(12505)
(12421)
重点(12336)
经济(12304)
课题(11936)
发展(11622)
(11468)
期刊
(71180)
经济(71180)
研究(38905)
中国(21820)
(17554)
管理(15990)
经济研究(12158)
(12052)
金融(12052)
科学(11769)
学报(11761)
(11025)
财经(10234)
教育(10085)
技术(9500)
大学(9417)
(9067)
问题(8962)
业经(8615)
学学(8517)
技术经济(7243)
图书(6847)
农业(6732)
(6612)
世界(6145)
统计(6019)
国际(5883)
经济问题(5839)
经济管理(5456)
理论(5342)
共检索到1750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吴江  
尽管知识经济的概念出现较晚 ,但经济思想史上对它的论述则早已有之且相当丰富。从 16~ 17世纪弗兰西斯·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论断到 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 ,知识经济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 :(1)知识在生产中的应用。马克思、恩格斯对此进行了详尽的、全面的分析 ,为知识经济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2 )知识经济思想的形成。丹尼尔·贝尔、阿尔文·托夫勒、施赖贝尔、奈斯比特、屋太一分别从“后工业社会”、“未来社会”、“信息社会”、和“知识价值社会”的角度论述了知识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提出了丰富的知识经济的思想。 (3)知识经济理论的确立。马克卢...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田中景  
安倍经济学基本方针包含3个方面,即"三支令箭"。其中,前两支箭——大胆的金融政策和机动的财政扩张政策,从政策内容表面来看与80年前的高桥财政并无多大区别,但从吸取高桥财政的深刻教训角度来看,两者存在着较大差别,而第三支箭即增长战略也缺乏新意。要想使日本经济真正步入回升轨道,确立经济好转的良性循环机制,根本出路还在于尽快与中韩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卢亮  
通过文献考察,在对主要经济学观点中的人力资本思想进行评析的基础上,对经济学中人力资本理论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行了梳理,提出人力资本虚无论、存在论、增值论、投资论、运营论等五个阶段的划分,以期对人力资本理论历史的研究有所助益。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志高  尹贻梅  
经济地理学发展不仅与人文地理的其他分支交互发展,并从包括经济学在内的社会科学内吸收营养。文章通过历史性地考察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学关系,尝试探索经济地理学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考察发现:古典经济地理学时期,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学相互交织、彼此影响;1930、1940时代到1970、1980年代,经济学引领经济地理发展,而经济地理学者没有对主流经济学产生重大影响;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期,经济地理学吸收经济学相关理论,实现了文化、制度和关系的转向,同时主流经济学则出现了地理化趋势,出现了新经济地理学运动。1980年代以来,演化思想在经济学界逐渐兴盛起来,演化经济学理论已得到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的重视,在20世纪90年代,经济地理学家接受了演化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开始尝试构建演化经济地理学理论框架。演化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和经济学的下一个交叉点。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由  
冷战后西方国际关系主流思想中的国际机制理论经历了从现实主义一统天下到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三足鼎立"的演变。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和主导思想的嬗变导致冷战后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经历了阶段性发展,中美两国成为当前全球经济治理机制中的核心角色。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作为分水岭,两国的国际金融地位发生了相反方向的变化,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有关全球经济治理的美国方案和中国方案。以"共生、共享、共治"理念为基础,中国在既有制度框架下努力"改制",同时在不对抗现有通用规则的前提下积极"建制",中国方案必将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变革,中美两国之间新旧方案的较量将对未来的国际经济治理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春学  
中国经济学的形成源于对西方经济学的引进和学习,其后的发展也与西方经济学的引进和传播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西方经济学本身在不断地发展和拓展,另一方面,引进和学习西方经济学的重点也因体制和时代主题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且态度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波动。为救亡图强,学者们对西方经济学说的主流态度,从晚清时期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走向民国时期的"体用一致",其所学和宣传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新中国成立的前30年间,出于体制和意识形态等原因,除英国古典经济学之外的其他西方经济学理论和学说遭到了全面的批判和排斥。最近40年,市场化改革促使各界在争论中逐渐接受和运用西方经济学中市场经济的一般理论和分析方法。但是,如何剔除其中的意识形态因素,始终是一个争议很大的问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宋旭光  
新中国经济统计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建国之初,服务于计划经济的苏联经济统计体系被引入中国。此后,中国经济统计实践在探索中发展,其间遇到了很多困难与挑战,也曾有长期的停顿与争论。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统计逐渐回归到市场经济的框架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回顾这一历程,有很多经验和启示值得总结。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师求恩  
在美国,从国家独立到走向繁荣的进程中,股份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股份经济最早产生于17世纪初,它从英国移植而来,为美国提供了现成的企业组织形式。18世纪中后期,一些州政府对有限责任的许可,推动了美国股份经济的初步发展,19世纪30年代到南北战争前发生的以铁路建设大发展为标志的交通运输业革命,导致了美国历史上股份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它为南北战争后美国经济迈入世界工业化强国奠定了基础。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克  刘云珍  
本文在比较半个世纪经来中国同世界在原子、空间和计算机三大技术领域发展过程中,得出后较前两者发展本来有可能并驾齐趋却大大落后结论,并就可能找到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必经之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由国家组织的类似美国原子“曼哈顿工程”、空间“阿波罗登月计划”类似的发展电脑的宏伟计划,才可能在未来的新世纪中,将知识经济跻身世界强国之林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曹雷  卢根鑫  
就笔者所知,知识经济的概念直接滥觞于1996年经合组织提出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但实际上,在发展经济学中,早在30多年前就有索洛等人提出了知识或技术要素在现代经济增长中起主要的或决定作用的观点。现在国外经济学中所称的信息经济或数字化经济概念类似于...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林雅琴  
解放前,少数民族百姓及其政治上的代表军阀政权,通过开荒种地、利用农业科学技术、兴修水利、植树造林、改进畜牧业,对西北农业经济开发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虽然,广大少数民族百姓通过开发所获得的利益相对较少。但在此基础上,西北农业经济开始了早期现代化的第一步。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程晓燕  何西雷  
韩国在李承晚统治下始终不重视经济发展,朴正熙上台后,韩国经济开始起飞。本文的主要观点是,美国以冷战为轴心的援助政策是韩国经济起飞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动力:第一,美援政策的调整是韩国走向自立的开端;第二,美援的实施直接启动了韩国经济的起飞;第三,在美援管理下,韩国确立了一个科学化、理性化的发展平台。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汪海波  
陈云关于发展新中国经济的思想包含了极丰富的内容,在许多时期都起过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一点,不仅已经成为国内许多人士的共识,而且受到了国际史学界的赞扬。比如,在国际史学界享有盛誉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论到5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政策选择时就曾指出:“陈云的政策性建议可以说是50年代中国国内提出的最合理化的发展选择。”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刘相平  
自1980年代以来,学术界关于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讨论一直持续着,提出了相当多的构想。1992年后,关于两岸经贸合作机制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中华经济圈、中华经济体、两岸自由贸易区(FTA)、两岸共同市场、两岸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及其类似安排、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CECA)、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等模式上。同时期,两岸经济一体化趋势加速度性的前进,则使得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越发突出。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胡振  刘华  师晓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经历了由单一投资主体向多元投资主体、二元产品形态向三元产品形态的演变过程,这两次结构转型都极大地促进了建筑业的经济增长,前者为建筑业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促进了建筑业的繁荣;后者则为建筑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了建筑业产品结构升级。我国建筑业及其企业的发展必须适应这一产业变化的规律,实施新的发展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