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24)
- 2023(12259)
- 2022(10298)
- 2021(9546)
- 2020(8102)
- 2019(18401)
- 2018(18495)
- 2017(36921)
- 2016(19456)
- 2015(21889)
- 2014(21903)
- 2013(21628)
- 2012(19782)
- 2011(18260)
- 2010(19049)
- 2009(18256)
- 2008(17414)
- 2007(15730)
- 2006(14439)
- 2005(13270)
- 学科
- 济(99295)
- 经济(99224)
- 管理(56474)
- 业(51466)
- 企(41020)
- 企业(41020)
- 方法(37935)
- 数学(33988)
- 数学方法(33376)
- 中国(25567)
- 农(23884)
- 地方(21701)
- 财(19778)
- 业经(19007)
- 制(17817)
- 贸(16825)
- 贸易(16814)
- 学(16747)
- 易(16319)
- 农业(15537)
- 银(14868)
- 银行(14857)
- 策(14346)
- 行(14333)
- 地方经济(14051)
- 理论(13645)
- 融(13595)
- 金融(13593)
- 和(12577)
- 环境(12522)
- 机构
- 学院(286037)
- 大学(282084)
- 济(129198)
- 经济(126537)
- 管理(109846)
- 研究(95553)
- 理学(93398)
- 理学院(92474)
- 管理学(90781)
- 管理学院(90258)
- 中国(74932)
- 财(60687)
- 京(58353)
- 科学(53463)
- 所(47358)
- 财经(46992)
- 江(43615)
- 中心(43229)
- 经(42388)
- 研究所(42081)
- 经济学(40241)
- 农(38284)
- 北京(37389)
- 范(36643)
- 师范(36378)
- 经济学院(35822)
- 业大(35312)
- 州(34873)
- 财经大学(34435)
- 院(33905)
- 基金
- 项目(174927)
- 科学(138339)
- 研究(133357)
- 基金(125823)
- 家(106973)
- 国家(106110)
- 科学基金(91525)
- 社会(85470)
- 社会科(81185)
- 社会科学(81168)
- 省(68483)
- 基金项目(64401)
- 教育(62282)
- 划(56703)
- 编号(56301)
- 自然(56088)
- 自然科(54806)
- 自然科学(54793)
- 自然科学基金(53767)
- 资助(53385)
- 成果(47244)
- 发(39103)
- 部(38928)
- 重点(38903)
- 课题(38895)
- 创(36182)
- 国家社会(34867)
- 项目编号(34515)
- 教育部(34159)
- 创新(33839)
- 期刊
- 济(153600)
- 经济(153600)
- 研究(92457)
- 中国(54651)
- 财(44810)
- 管理(43511)
- 农(35788)
- 科学(34523)
- 学报(34242)
- 教育(31786)
- 融(30859)
- 金融(30859)
- 技术(27525)
- 大学(27184)
- 经济研究(26694)
- 学学(25549)
- 业经(24623)
- 农业(24173)
- 财经(23671)
- 经(20502)
- 问题(19502)
- 统计(17005)
- 贸(16969)
- 技术经济(16362)
- 策(15262)
- 国际(14695)
- 商业(14586)
- 理论(14312)
- 决策(13793)
- 现代(13346)
共检索到4440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乾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丁和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我们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等问题,不进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经济将难以继续保持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此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经济增长方式 环境污染 难点 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高连和
中国经济增长是一种粗放式增长,知识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非常低。创新是中国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创新应该从观念、政策、教育、科技、制度、管理、产业和途径等八个方面展开,以此克服知识短缺,丰富知识资源,扩大知识产业,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
知识经济 经济增长 创新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迟福林
在我国,全面、深入地讨论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最近一二年的事。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已经开始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在某些认识方面并不一致。 到目前为止,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积累了相当多的经济矛盾和经济风险。我认为,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冉蓉
国有企业改革是目前改革的攻坚战。及早转变其经济增长方式,构建我国国有企业新的增长方式,通过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三维创新体系的建立,改变原有的旧的增长模式,实现国有企业集约化经营之路正是本文所要探讨和研究的
关键词:
国有企业 经济增长方式 模式 三维创新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化民 李角奇
一直以来,我国没有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制度环境和长效机制。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以经济发展为目的,与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调整相结合,重在机制化建设。
关键词:
中国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实证分析 机制化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问题》课题组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1.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要求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理论分析和国际经验告诉我们,经济高速增长的核心在于增长效率提高的推动作用,这个时期的经济增长率中,一般有4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爱明 廖祥
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及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实践,揭示了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在于提高经济发展各层面,尤其是提高投资实效和外延扩大再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一是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二是通过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提升。从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入手,调动社会各方面,尤其是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的积极性,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产权制度、分配制度、企业法人治理、知识产权保护及相关政策等方面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制度保证体系。
关键词: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技术创新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焦必方 王庆新 王培先
我国经济在过去20年中持续增长,年均增长率达10%左右,但这种增长主要是粗放型的增长。在我国,真正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要向集约型转变,并付诸实施则是进入90年代以后的事。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克莎
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对外开放的新局面和体制改革的新时期均要求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尽快改变片面数量扩张的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较快上升。在“九五”期间,要重点推选三项经济政策:一是控制经济增长速度,使年平均增长率不超过8~9%;二是调整投资重点,增加内涵型和质量型投资;三是优化产业结构,以提高产业结构水平来促进结构协调。同时,要通过加快改革开放,提高非国有企业的发展层次,扭转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状况,加强市场机制对企业转变增长方式的调节作用,推动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战略转变,并提高宏观调控机制对增长方式转变的调控能力。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邹彦林
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历史依据邹彦林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历了长期的认识和实践过程。在建国初期,面临的是十分严重的经济短缺,为快速增加社会物质财富,必须大规模推进工业化进程。相对于传统的农业社会而言,工业化就是高效率,就是对资源的集约化开发和利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倪建彬
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未来15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长期以来,我国一方面经济增长速度较快,而另一方面却是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值此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中央及时指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为我们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指明了方向。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已无庸讳言,笔者认为目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谢涛
“两个转变”的决策,既重视制度前提,又重视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益,充分肯定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理顺了“两个转变”相互作用的关系,极具科学性与战略眼光。从改革制度缺陷入手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求经济体制的转变。经济体制的转变定能使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转变。 一、制度缺陷、技术滞后:我国粗放式经济增长的原因 1.制度缺陷是我国粗放式经济增长的主要成因 我国在建国之礼,曾面临如何在缺少外援和贸易条件下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历史选择。以当时的客观环境和主观认识出发,中国选择了以优先发展重工业来带动整个经济建设,实现赶超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即实现经济增长的高速度。为筹集发展重工业的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书茂 李通屏
通过建国后人口对经济增长方式影响的历史考察和现实分析,指出了实现这一转变的主要困难,并提出了从中国人口国情出发,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原则思考和路径选择
关键词:
人口 经济增长方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吴春明
我国经济还没有完全转变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深化国企改革,完善市场体系,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和投资管理体制;调整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以科技进步和人才资本为依托,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型。
关键词:
经济增长方式 国企改革 产业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