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01)
- 2023(9918)
- 2022(8143)
- 2021(7442)
- 2020(6053)
- 2019(13911)
- 2018(14139)
- 2017(27698)
- 2016(14455)
- 2015(16710)
- 2014(16930)
- 2013(17179)
- 2012(16601)
- 2011(15625)
- 2010(16291)
- 2009(15378)
- 2008(14937)
- 2007(13518)
- 2006(12836)
- 2005(12100)
- 学科
- 济(85793)
- 经济(85722)
- 管理(39089)
- 业(36702)
- 企(27494)
- 企业(27494)
- 中国(26233)
- 地方(25040)
- 方法(24683)
- 数学(21093)
- 数学方法(20970)
- 农(20276)
- 业经(18044)
- 地方经济(15783)
- 制(14993)
- 学(14409)
- 银(14143)
- 银行(14132)
- 行(13842)
- 融(13732)
- 金融(13731)
- 农业(13613)
- 贸(13470)
- 贸易(13455)
- 财(12943)
- 易(12931)
- 发(12723)
- 技术(11325)
- 环境(11301)
- 和(11113)
- 机构
- 学院(226039)
- 大学(224042)
- 济(105070)
- 经济(102881)
- 研究(83154)
- 管理(81991)
- 理学(67887)
- 理学院(67100)
- 管理学(66279)
- 管理学院(65850)
- 中国(64913)
- 京(48588)
- 财(48339)
- 科学(46060)
- 所(42501)
- 研究所(37601)
- 财经(37045)
- 中心(36373)
- 江(35578)
- 经(33234)
- 经济学(33233)
- 北京(32252)
- 农(31613)
- 范(31599)
- 师范(31349)
- 经济学院(29488)
- 州(29136)
- 院(29011)
- 财经大学(26978)
- 业大(26636)
- 基金
- 项目(130584)
- 研究(102353)
- 科学(101862)
- 基金(91054)
- 家(77347)
- 国家(76654)
- 社会(65391)
- 科学基金(64460)
- 社会科(62057)
- 社会科学(62041)
- 省(51618)
- 基金项目(47395)
- 教育(46290)
- 编号(43339)
- 划(42671)
- 成果(37399)
- 资助(37319)
- 自然(36522)
- 自然科(35562)
- 自然科学(35553)
- 发(35140)
- 自然科学基金(34887)
- 课题(30743)
- 重点(29398)
- 发展(29213)
- 部(28861)
- 展(28734)
- 创(27332)
- 国家社会(26867)
- 项目编号(26107)
- 期刊
- 济(134543)
- 经济(134543)
- 研究(79507)
- 中国(51058)
- 财(34396)
- 管理(33944)
- 农(30859)
- 教育(28654)
- 科学(27623)
- 学报(27296)
- 融(27287)
- 金融(27287)
- 经济研究(22659)
- 技术(22072)
- 业经(21646)
- 大学(21437)
- 农业(20984)
- 学学(19763)
- 财经(19271)
- 问题(17741)
- 经(16786)
- 贸(14311)
- 技术经济(13155)
- 国际(12825)
- 商业(12642)
- 图书(11919)
- 理论(11821)
- 世界(11775)
- 经济问题(11279)
- 现代(11077)
共检索到3737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袁冬梅 廖进中
文章认为,中西部在经济综合实力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落后,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知识经济的出现与发展,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实现经济的跳跃式发展提供了机遇。为此,文章提出了中西部地区发展知识经济的对策:1.发挥政府的领导、规划和协调功能;2.建立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强化企业知识经济主体意识;3.加大科技和教育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5.加快科技工业园区建设,加速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步伐。6.加大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力度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谷书堂 刘迎秋
总结我国经济发展中经济增长率变动的历史经验,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明我国经济的适度增长及其跳跃式发展,这是颇具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事情。一、对我国经济增长轨迹的实证描述与评价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彭川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立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覃成林
一、知识经济兴起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知识经济的兴起,正在以革命性的方式,改变着人们关于经济发展的观念和对未来经济形势变化的判断;正在引发世界范围内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竞争方式、经济发展道路等的一系列变化。知识经济的作用和影响是当今任何一个地区所无...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志澄
加快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路刘志澄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于地理条件、资源愿赋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同,其经济发展总是沿着不发达──欠发达──发达三个阶段不断推向前进。而经济发达与欠发达和不发达又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竞争而发展。我国建国40多年来,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强,侯廷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尤晓
本文就垂直产业迁移理论研究了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迁出的方向与必然趋势和亚洲四小龙接受产业迁移移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经济腾飞的成功经验,分析了我国中西部不发达地区接受产业迁移的优、劣势,并据此对该地区接受产业迁移推动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陶培荣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毕正华
我国中西部地区民营经济是其经济发展的活力所在,也是其壮大国民经济、改善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本文分析了当前中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态势,对中西部民营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市场准入、融资、创新、社会认同、有效监督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促进中西部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崔慧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了区域间经济不平衡发展模式,取得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在一个国家区域内,各地区经济不平衡发展同样是必然的阶段。根据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我国区域经济良性运行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共同富裕问题。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发展不平衡 资本积累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孙曰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年平
来自一个跳跃式发展企业的调查陈年平湖北京联汽车部件厂是生产"东风"系列车厢和各式部件的专业工厂,位于洪湖市万全镇。现有职工584人,工厂占地面积59810平方米,各类生产设备250多台(套),固定资产原值1174万元.流动资金1674万元。建厂六年来...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新建
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正处在加快实现工业化的特殊历史阶段:一是工业化与我国所处的工业化阶段;二是中国工业化的特殊路径;三是发展乡镇企业是实现农村与全国工业化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
工业化,特殊路径,基本途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任军
增长极理论认为非均衡发展是区域经济由落后状态向某种发达状态过渡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形式,而平衡发展则主要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要求和所达到的结果。为解决非均衡发展所造成的区域差距悬殊的问题,增长极理论主张用战略性区域政策促进落后地区发展,即在落后的边缘区域构建新的“诱导性”增长极。许多国家正是运用增长极理论这一政策主张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在加快落后地区开发方面取得了成功经验,对我国解决中、西部与东部的区域差距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国当前应加快区域发展战略重点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从战略高度统筹中、西部发展,按着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原则,分区域确定东北、中部、西北、西南四大增长极作为中、西部区域增长极...
关键词:
增长极理论 非均衡发展 中西部 增长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