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29)
2023(13314)
2022(10817)
2021(9760)
2020(7713)
2019(17427)
2018(17345)
2017(32336)
2016(17129)
2015(19416)
2014(19521)
2013(19442)
2012(18456)
2011(17415)
2010(17592)
2009(16259)
2008(15858)
2007(14102)
2006(13254)
2005(12593)
作者
(50994)
(42459)
(42267)
(40399)
(27547)
(20090)
(19066)
(16458)
(16403)
(15001)
(14763)
(14092)
(13757)
(13718)
(13253)
(13187)
(12617)
(12266)
(12204)
(11707)
(11010)
(10302)
(10262)
(9905)
(9640)
(9607)
(9335)
(9153)
(8550)
(8450)
学科
(100488)
经济(100399)
管理(44297)
(40197)
中国(33562)
方法(29626)
(29218)
企业(29218)
地方(28105)
数学(25490)
数学方法(25358)
(23635)
业经(21085)
(17991)
(16780)
贸易(16764)
地方经济(16356)
农业(16286)
(16172)
(16164)
(15464)
(14949)
金融(14949)
(14684)
银行(14671)
环境(14602)
(14402)
(14343)
产业(12434)
(12280)
机构
大学(261019)
学院(258609)
(124545)
经济(122204)
研究(103774)
管理(92853)
中国(79291)
理学(77657)
理学院(76624)
管理学(75617)
管理学院(75107)
(58173)
科学(57897)
(53206)
(52402)
研究所(47046)
中心(44751)
财经(41656)
经济学(40836)
(39410)
(38716)
北京(38204)
(37948)
(37355)
师范(37072)
(36914)
经济学院(36446)
业大(31708)
(31568)
科学院(31417)
基金
项目(162562)
科学(129958)
研究(122530)
基金(119625)
(103704)
国家(102887)
科学基金(87719)
社会(83171)
社会科(79057)
社会科学(79042)
基金项目(62058)
(60024)
教育(54075)
(51400)
自然(51367)
自然科(50204)
自然科学(50193)
自然科学基金(49326)
资助(48017)
编号(47771)
(41825)
成果(40172)
重点(37028)
(36780)
国家社会(36417)
发展(34871)
(34327)
课题(34134)
(33172)
中国(32655)
期刊
(151305)
经济(151305)
研究(92395)
中国(59344)
(37605)
(37584)
管理(37554)
科学(36539)
学报(35097)
(28716)
金融(28716)
教育(28646)
大学(27500)
农业(25879)
经济研究(25728)
学学(25353)
技术(22324)
业经(22120)
财经(22092)
问题(21111)
(19451)
(17335)
世界(16953)
国际(16226)
技术经济(14501)
(14496)
图书(13175)
现代(12886)
经济问题(12375)
(12203)
共检索到4243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祝影  
从知识经济时代城市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出发 ,结合中国人口现状及其对中国城市化发展压力的阐述 ,本文认为 2 1世纪中国城市化理念选择必须优先确立人的转型 ,并探讨了其实现的具体措施 ,分析了其主要基础理论。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郑宝银  
中国城市化发展受到城市规划、农村社区建设、城乡产业结构、居民生活方式、体制改革等经济、政治、文化、人口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是一个制度变迁的渐进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采取了“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发展方针,推动了80年代以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当前,中国已经进入城市化稳定发展阶段,是否继续实行这一方针,出现了不同的意见,认为不能继续沿用控制大城市规模的指导思想,而应根据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及城市化的趋势,把城市化的指导思想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冯健  赵兵  
文章由总结前知识经济时代人文地理学发展特点入手,分析了知识经济时代中国人文地理学学科发展困境;知识经济向人文地理学学科建设提出了信息化、综合化、决策化和持续化的要求;最后重点展望了知识经济时代中国人文地理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趋向。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家强  刘昌宇  唐代盛  
我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期,2000年后社会转型特征明显。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口始终是我国追求发展全过程中需要面对的基本国情,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核心要素。人口科学的本质是把握社会科学研究对象最基本的特征和趋势性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快完善包括人口学在内的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社会形态变迁引致我国人口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表明对我国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远  焦中方  王雪梅  
文章在阐述知识经济产生的历史背景、基本内容与特征的基础上,提出调整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设想:必须把加速科技进步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调整投资模式和投资方向,投资重点由有形资产向无形资产倾斜;加速发展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大规模调整从业人员结构;大力发展知识经济载体的信息产业;加速高技术产品的产业化,利用高技术武装服务业、改造传统产业;改革传统管理观念和管理体制;建立科学的创新体系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平宇  
城市再生是城市化深化的必然结果。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城市开发概念经历了5次变化,即城市重建、城市振兴、城市更新、城市再开发和城市再生。每一概念都包含丰富的时代内涵,并具有连续性。我国大规模的城市更新改造是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的,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开发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在实践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在理论上引借了“城市有机更新论”。21世纪我国大城市都不可避免地要踏上城市再生之路,城市再生是新世纪内涵式、质量型城市化政策的必然选择。我国城市再生在实践和理论上面临的5个方面的重要问题,即“逆工业化”和“第三产业化”、“郊区化”与“中产阶层化”、城市社区建设与就业、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以及城市再生的法制建设、规划和管理。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魏后凯  
面向21世纪的中国城市化战略*魏后凯1978年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工业化的迅速推进,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开始加速。城市化一方面孕育了城市现代文明,促进了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并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生活观念;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大量的城市垃圾,造成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宏霞  
21世纪之初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正面临一些新形势 ,必须重新定位城市化战略。本文指出加快城市化步伐 ,重视发展大城市 ,促进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 ,有重点地发展小城市 ,是未来中国城市化战略的正确选择
[期刊] 第二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马鹤年  
经济越发达,气象科技的趋利避害效益越明显。预计21世纪初还将有一些重大气象高科技项目取得重大突破。那时,不仅气象服务的宏观经济效益将随之明显提高,通过市场转化气象科技生产力,专业气象服务所产生的微观经济效益也将以更快的速度上升。气象产业将成为未来知识经济的重要成员。本文进而分析了中国气象产业面临的机遇和严峻的考验,并在此基础上引发了关于21世纪气象产业发展战略的思考。其要点是:应将"力争在20~30年内成为中国知识经济产业中的重要成员"作为中国气象产业的战略目标。为此应重点建立以下五个新体系:气象科技创新体系、新一代气象基本业务体系、气象科技市场体系、新型气象产业结构体系以及气象产业管理体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齐冰  
知识经济将叩开21世纪的大门,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机遇和挑战,同时也给与我国市场经济相依相伴来到中国大陆的公共关系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公共关系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和社会职业,继本世纪五、六十年传入我国港台地区,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东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发曾  
21世纪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必然向深层次发展。文章分析了21世纪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必然趋势,指出城市的区域化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是城市化深层次发展的两条主要途径,重点论述了这两种发展形式的意义、基础和主要策略。在城市数目、规模、地域扩展的基础上,深层次发展的群体形态——区域化发展,应以城市体系调控为主要策略;深层次发展的个体形态——个性化发展,应以城市更新为主要策略。文章还以河南省城市体系、深圳市、上海市、吉隆坡市等为案例,对区域化发展和个性化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庞中英  
“全球化”是当今国际经济界和学者经常提到的一个述语。最近十几年来,不少学者认为,今天的世界经济,其基础和结构早在二战后经济恢复时期结束、日本等作为经济大国出现后就已经开始了变化。这些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不仅使经济活动变得日益国际化,而且更加重要的是,日益全球化。其结果是,国家经济与国际经济转向全球经济的时代,它改变了世界经济的面目和国际关系格局,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本文仅对此作一初步分析。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付剑华  孙耀吾  
产业经济学研究产业活动和产业发展的规律性。“产业组织理论”、“产业联系理论”和“产业结构理论”被认为是它的主体。当今 ,日益走近我们的知识经济也将成为面向 2 1世纪产业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但针对我国的产业发展特征和现实条件 ,在相当长时期内 ,中国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重点仍然是第二产业。中国迎接知识经济的科学态度是既积极争取某些前沿领域的领先地位 ,同时把当前的重点放在全面改善和培育创新的基础和条件 :(1 )狠抓教育产业 ,全面提高国民素质 ;(2 )创新经济、科技和行政体制 ,为科学技术发挥第一生产力作用清除障碍 ;(3)从传统产业的改造入手 ,培育知识经济的产业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