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44)
- 2023(14695)
- 2022(12723)
- 2021(11605)
- 2020(9915)
- 2019(22639)
- 2018(22551)
- 2017(44184)
- 2016(23652)
- 2015(26481)
- 2014(26623)
- 2013(26631)
- 2012(24546)
- 2011(22439)
- 2010(22701)
- 2009(21138)
- 2008(20541)
- 2007(18289)
- 2006(16397)
- 2005(14864)
- 学科
- 济(116389)
- 经济(116258)
- 管理(74330)
- 业(67390)
- 企(57886)
- 企业(57886)
- 方法(44957)
- 数学(38445)
- 数学方法(38082)
- 财(26524)
- 中国(26107)
- 地方(25849)
- 农(25672)
- 业经(25229)
- 学(23474)
- 制(22827)
- 体(17161)
- 农业(16833)
- 和(16653)
- 技术(16474)
- 理论(16462)
- 贸(16437)
- 贸易(16428)
- 环境(16304)
- 务(16091)
- 财务(16022)
- 地方经济(16008)
- 财务管理(15990)
- 易(15848)
- 融(15497)
- 机构
- 大学(350862)
- 学院(348084)
- 济(150706)
- 经济(147646)
- 管理(138597)
- 研究(119677)
- 理学(119573)
- 理学院(118265)
- 管理学(116527)
- 管理学院(115888)
- 中国(87453)
- 京(74478)
- 科学(70796)
- 财(68792)
- 所(59566)
- 财经(54591)
- 研究所(53834)
- 中心(52512)
- 江(51173)
- 农(50652)
- 经(49340)
- 业大(48530)
- 北京(47257)
- 经济学(46342)
- 范(44752)
- 师范(44367)
- 院(43156)
- 经济学院(41398)
- 州(40921)
- 财经大学(40380)
- 基金
- 项目(232471)
- 科学(183785)
- 研究(172449)
- 基金(169585)
- 家(146251)
- 国家(145090)
- 科学基金(125279)
- 社会(110878)
- 社会科(105282)
- 社会科学(105255)
- 基金项目(90031)
- 省(89971)
- 自然(79360)
- 教育(77702)
- 自然科(77428)
- 自然科学(77413)
- 自然科学基金(76060)
- 划(74823)
- 资助(69685)
- 编号(69394)
- 成果(57288)
- 部(51752)
- 重点(51662)
- 发(50339)
- 创(48299)
- 课题(47702)
- 国家社会(45862)
- 制(45355)
- 创新(45142)
- 教育部(44935)
- 期刊
- 济(173800)
- 经济(173800)
- 研究(108961)
- 中国(64718)
- 管理(53527)
- 财(52462)
- 学报(51057)
- 科学(48475)
- 农(46297)
- 大学(39360)
- 学学(37121)
- 教育(34358)
- 农业(31614)
- 技术(30309)
- 融(29934)
- 金融(29934)
- 经济研究(28127)
- 财经(27943)
- 业经(26273)
- 经(24035)
- 问题(22270)
- 技术经济(18795)
- 理论(17473)
- 图书(16829)
- 科技(16532)
- 现代(16482)
- 贸(15620)
- 实践(15553)
- 践(15553)
- 业(15378)
共检索到5191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鲁传一 李子奈
本文探讨了知识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机制。阐述了知识经济使产业结构调整的频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速知识经济到来的观点;讨论了科技进步、需求结构、结构调整、经济增长和知识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了科技进步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增长的动力
关键词:
科技进步,结构调整,经济增长,知识经济
[期刊] 第二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杨岳喜 孙科
本文从知识经济的兴起对推动全球产业结构的非物质化、智能化和产业发展的国际化趋势,分析了知识经济的兴起给陕西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挑战。论述了陕西以实施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为核心的产业结构调整,并从制定和调整产业发展战略、发展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高技术产业群、构建开放型产业结构、建立创新体系、增强创新能力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秦永良 张满银 姜秀谦
(一)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及特点 从历史上看,发达国家的工业化经历了产业革命、重工业化、高加工度化、后工业化(高技术化)等阶段。产业结构的演进和高度化都是由于产业技术进步推动的,新技术产业取代了传统产业而居主导地位。我国的工业化仍处于初级阶段,正向工业化的中级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承丽,周国华
1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影响湖南经济快速发展的突出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经济得到了较快增长,但除第三产业增长速度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其他各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表1)。湖南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由1978年的5.87%下降到1996年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琳
知识经济的兴起,给我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契机。湖南作为我国的一个发展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但科技实力相对雄厚,成为发展知识经济的首要条件。本文认为,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应成为湖南发展知识经济的切入点,并提出了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
关键词:
知识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湖南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蔡飞
在我国特别是在资源型地区,由于市场机制调节产业结构的机制存在要素自由流动不畅、利益机制传导受阻、核心技术缺乏等问题,使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受到较大影响,导致这些地区往往存在严重的产业结构失衡与产业升级较慢等问题。当前,资源性经济景气下降,诸如山西这样资源型地区的"寒号鸟"们再次感受到了冬天的寒冷,又到了市场倒逼机制开始发挥作用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需抓住我国深入市场化改革的机遇,破除阻碍市场调节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的多重障碍,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激活国企利益机制功能和创新科研机制确立核心技术研发主体等措施,完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秋山 赵倩 李宏亮
当今时代,知识、科技以前所未有的广度、深度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知识经济的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在知识经济的新形势下,就业结构和就业形式都发生了重要的改变。本文探讨了知识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演变带来的就业结构的变化,介绍了一种新兴的就业形式——非正规就业,认为其是新时期适应知识经济需要的重要就业形式。
关键词:
知识经济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就业形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建伟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国新 李勃 陈遥
知识经济时代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时代之后人类社会的一个崭新阶段,它不同于以往任何一种经济形态。传统的农业经济社会是以众多的农田和丰富的劳动力为基础的;工业经济时代是以富有的自然资源和矿藏的冶炼、加工和制造为基础,以大量消耗资源为特征的;而知识经济是以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利用为基础的一种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新经济形态。知识经济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个新阶段,它将给人类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带来一场革命。在一些发达国家,知识经济已开始代替工业经济,如目前经济与科技最发达的美国,近年来保持了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1997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为3.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建清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宏岳 陈然
随着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全球气候变化促使低碳经济走上世人面前。中国产业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二氧化碳减排压力,但同时全球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也给中国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发展低碳经济意味着中国能够避免走西方国家的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化发展道路,走出一条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低碳经济为依托助推产业结构升级,中国将转向更为高效的制造业和低碳产业结构,这有利于中国保持国际贸易领域的持久竞争力,同时可以避免国外的碳关税而有利于出口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市统计局联合课题组 姜再勇 魏小真
第三产业发达是首都经济的显著特征。根据北京市第二次经济普查发布的《地区生产总值历史数据修订结果的公告》,2008年北京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高达75.4%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正明 赵晶 王为东
利用我国30个省份2003—2015年的面板数据,分析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环境规制影响产业结构的传导路径。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不仅会对产业结构产生直接的促进作用,还会通过中介变量的传导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间接影响,科技发展水平、产业规模和创新能力会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但是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起抑制作用。规范非正式环境规制的发展,推动技术创新的投入发展,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