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30)
2023(6943)
2022(5622)
2021(5181)
2020(4228)
2019(9761)
2018(9512)
2017(18113)
2016(9108)
2015(10548)
2014(10392)
2013(10784)
2012(10486)
2011(9966)
2010(9875)
2009(9346)
2008(8834)
2007(7725)
2006(7274)
2005(6862)
作者
(26901)
(22653)
(22598)
(21725)
(14604)
(10634)
(10121)
(8828)
(8666)
(8178)
(7811)
(7417)
(7345)
(7324)
(7260)
(7027)
(6688)
(6460)
(6411)
(5962)
(5822)
(5411)
(5334)
(5247)
(5195)
(5158)
(4814)
(4564)
(4527)
(4447)
学科
(69303)
经济(69260)
管理(24866)
方法(22949)
(21144)
数学(20782)
数学方法(20720)
中国(17266)
地方(15841)
(15471)
企业(15471)
地方经济(12217)
(11864)
(11670)
贸易(11662)
(11367)
(11086)
业经(11014)
(9085)
环境(8741)
(8592)
农业(8310)
(8242)
金融(8242)
(7954)
(7815)
关系(7795)
(7694)
银行(7689)
(7536)
机构
大学(149624)
学院(145961)
(84383)
经济(83336)
研究(59792)
管理(54176)
中国(46510)
理学(46023)
理学院(45511)
管理学(45142)
管理学院(44855)
(34251)
(31564)
科学(30446)
(29545)
经济学(29365)
财经(27582)
研究所(26677)
经济学院(26249)
(25343)
中心(24961)
北京(20747)
(20717)
财经大学(20518)
(19702)
科学院(18757)
(18377)
(18062)
师范(17963)
社会(17467)
基金
项目(91544)
科学(74244)
基金(71309)
研究(68448)
(61801)
国家(61419)
科学基金(52494)
社会(49801)
社会科(47599)
社会科学(47592)
基金项目(36463)
(30390)
自然(29802)
资助(29504)
教育(29336)
自然科(29145)
自然科学(29137)
自然科学基金(28685)
(26296)
编号(24584)
国家社会(23292)
(22558)
中国(22073)
(21419)
成果(20918)
重点(20515)
教育部(20077)
(19251)
经济(19097)
人文(19008)
期刊
(96384)
经济(96384)
研究(52783)
中国(27833)
(24717)
管理(21901)
科学(19438)
学报(18088)
经济研究(17965)
(16849)
财经(15548)
(14505)
金融(14505)
大学(14404)
(13718)
学学(13620)
问题(12965)
(12943)
世界(12235)
国际(11833)
农业(11721)
技术(11689)
业经(10871)
技术经济(9872)
统计(8610)
教育(8266)
经济问题(8002)
(7281)
(7026)
经济管理(6988)
共检索到2339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隋映辉  
本文依据中国知识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世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分析了科技进步所形成的知识经济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影响,阐释了知识经济作为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新要素的重要地位,并对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刘自强   沈毅  
一、引言 谈到分配与增长,较为著名的是刘易斯的两部门经济模型。刘易斯注意到了新古典经济学中劳动力有限供给的假设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不符,如果直接将新古典的增长模型用于发展中国家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他从假设有无限劳动力供给的古典框架中建立了两部门经济模型,重新分析了分配、积累与增长的关系。由于这一模型最终得出了“不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令人不快的结论,因此在理论上和实证上都招致了诸多非议。尽管至今还无人能将其完全否定,我们还是必须注意到,这一模型的假设是传统的工业时代的。在新的时期中,特别是面临着知识经济和全体一体化大潮的今天,这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张炳功  
知识经济的内涵及特点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不仅指科学技术,还包括经营管理、文化和思想意识等方面的内容。知识经济是区别于以前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信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基础。具有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业群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具有高素质并会运用高科技手段处理信息的各类人才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关键。 知识经济在配置上以人力资本、无形资产为第一要素。知识经济的消费或使用,主要以高技术产品和通过信息产生的新知识为主。知识经济是一种在充分知识化的社会中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知识经济有其显著特点:一是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化。二是资产投入的无形化。三是经济决策的知识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吉川洋  
1994年3月29~3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于北京举办了第五次中日经济学术讨论会,30多位中日经济学家围绕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这一总题目,结合日本经济发展的经验和中国的经济现实,进行了热烈、深入的讨论。会议代表的论文将在本刊和《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94年第6、7期陆续摘要发表。 本刊在此集中刊登三篇日本学者就经济增长、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社会收入分配方面的中日比较研究成果,以飨读者。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舒元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开辟了我国经济增长的新时期。40多年来,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经济增长的实绩究竟如何?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目前的经济实力为多大?经济发展水平为多高?从国际经验看我国经济增长的模式有什么特点?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总结我国经济增长的历程,学习、贯彻和落实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进一步明确赶超的目标、树立信心、奋发努力、不失时机地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对有关我国经济增长的大量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并对上述问题作出简要的分析和说明。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京文  龚飞鸿  明安书  
一、中国经济增长分析(1953-1995) 新中国建立之后,经过3年经济恢复,整治了由于长期战争和半殖民、半封建统治带来的经济不发达,在1952年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1%,农业就业人员占83.5%的典型农业国基础上,在当时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援下,从1953年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个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楼远  
中国经济增长与投资楼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与此同时投资也一直维持在高水平上。这种状况在传统的中国经济体制中不可能出现。它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内在机制产生了某种重要的变化。本文目的在于探索这种变化,并从投资角度解释中国经济增长的轨迹。一、高速...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沈坤荣  
中国经济增长绩效分析沈坤荣经济增长理论的最新发展揭示了这样一个规律: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或源泉是知识、人力资本积累和制度这样一些内生因素,而不是资源数量和人口数量这样一些外生因素。也就是说,长期经济增长率的大部分不是来自劳动和物质资本数量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沈坤荣  汪建  
本文在现有文献基础上就利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 ;运用 1 978- 1 998年的数据 ,对实际利率水平、利率传导机制与中国经济增长进行经济计量检验 ;并针对当前的实际利率水平和宏观经济背景 ,提出相关的政策措施。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康继军  张宗益  傅蕴英  
本文从4个方面、以19个指标为基础构造了衡量中国经济转型(即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的制度变量——市场化相对指数,从该指数的数据特征和图形分析的结果看,新构建的指数较好地描绘了中国经济体制的市场化进程。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该市场化指数作为制度变量,运用协整理论和动态建模方法建立了一个经济增长的动态分析模型,实证研究的结果证实了1978~2003年间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确实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同时也证实了资本和劳动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该模型较好地模拟了市场化改革影响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变化规律。虽然将经济制度视为外生因素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对于丰富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体现经济转型对增长的影...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晓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1978年到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不足200美元增加到1 700美元,城市化水平从17.9%上升到43%,国家财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村贫困发生率由30.7%迅速下降到2.5%。面对这巨大的经济成就,国内外许多专家试图作出解释,其中有些人士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统计数据有捏造成分,是一种假象,存在巨大的泡沫,在泡沫破灭后会很快出现长期下滑。真是这样吗?凡是到过中国的任何外国人看看从南到北、从东到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惠珍  崔大沪  欧阳欢子  
外资的大幅度增长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本文就外商对华投资的基本态势及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多层次的分析,指出目前我国利用外资存在的差距,提出在开放中利用外商直接和间接投资,全面推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新战略构想。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海峰  卢仁山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存在着替代关系。然而,中国经济在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同时就业压力有增无减。论文首先分析奥肯定律适用的前提条件;随后结合中国国情,探讨这种经济现象的具体原因。最后提出要反思偏向重工业化战略,并给出相关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慧民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中GrangerCausality因果关系检验法和回归分析法对中国经济增长与教育投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与教育投入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双向因果关系;1952-2002年间,教育投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24.23%,表明教育投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