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72)
2023(10317)
2022(8156)
2021(7486)
2020(6062)
2019(13706)
2018(13792)
2017(26172)
2016(13662)
2015(16037)
2014(16099)
2013(15802)
2012(14470)
2011(13505)
2010(13532)
2009(12570)
2008(12215)
2007(10792)
2006(10084)
2005(9483)
作者
(39300)
(32738)
(32716)
(31304)
(20998)
(15404)
(14676)
(12715)
(12541)
(11497)
(11473)
(10818)
(10706)
(10562)
(10270)
(10111)
(9801)
(9455)
(9298)
(8886)
(8570)
(7915)
(7897)
(7505)
(7497)
(7348)
(7136)
(6936)
(6543)
(6505)
学科
(82997)
经济(82929)
管理(37119)
(33489)
方法(25933)
(25790)
企业(25790)
中国(23713)
数学(22506)
数学方法(22390)
地方(19614)
(18449)
业经(17255)
(14005)
贸易(13993)
(13863)
(13600)
地方经济(13042)
(12588)
农业(12226)
(11596)
(11554)
(10824)
金融(10823)
(10614)
银行(10608)
环境(10466)
(10332)
(10156)
产业(10129)
机构
大学(207946)
学院(207326)
(103335)
经济(101670)
研究(78203)
管理(75888)
理学(64139)
理学院(63430)
管理学(62621)
管理学院(62238)
中国(60286)
(44331)
(43109)
科学(42271)
(38684)
研究所(34927)
经济学(34585)
财经(34453)
中心(33522)
(31442)
经济学院(30885)
(30068)
北京(28799)
(28156)
(27544)
(27411)
师范(27342)
财经大学(25390)
业大(24282)
科学院(23856)
基金
项目(130272)
科学(103998)
研究(99688)
基金(96179)
(83061)
国家(82453)
科学基金(70469)
社会(67601)
社会科(64279)
社会科学(64262)
基金项目(49702)
(47644)
教育(44950)
自然(40612)
(40223)
自然科(39723)
自然科学(39713)
编号(39436)
自然科学基金(39046)
资助(38939)
成果(33018)
(30512)
(30131)
国家社会(29966)
重点(29600)
课题(27543)
中国(27432)
(27117)
教育部(26551)
发展(25791)
期刊
(122011)
经济(122011)
研究(70169)
中国(43645)
(31426)
管理(31185)
科学(27653)
(27541)
学报(26731)
教育(22652)
经济研究(21744)
大学(21348)
(20443)
金融(20443)
学学(19781)
技术(19524)
农业(19036)
财经(18813)
业经(17082)
(16575)
问题(16118)
(14518)
世界(14077)
国际(13323)
技术经济(12118)
(11146)
经济问题(9969)
图书(9825)
统计(9813)
现代(9762)
共检索到3272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袁康  
知识经济的出现既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又是现代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发展知识经济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但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只能是中国式的现代化。从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国发展知识经济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一是要科学理解知识经济,避免理论上的误解;二是要加快改革,创造出适合知识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三是要从国情出发,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徐丽英  
本文通过分析知识经济的特征,认为实现现代化是步入知识经济的前提,没有实现现代化的中国要借知识经济的萌动发展,采取积极的策略发展知识经济加速现代化进程。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薛安伟   林嘉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新时代的文化繁荣。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本文从中国经济现代化与西方经济现代化的比较出发,研究文化因素在不同现代化模式中的异同,以此深化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研究认为,从生产角度看,文化因素在中国经济现代化与西方经济现代化中具有相似作用机制,都致力于促进经济发展;从分配角度看,西方现代化难免走向两极分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是共同富裕。本文提出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深刻理解文化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繁荣新时代文化助力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于玉林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单玉丽  刘克辉  
论述了知识经济影响下 ,现代农业的内涵和特征。包括知识武装农业 ;生产要素智能化 ;经济活动信息化 ;农业产品高级化 ;资源和资本高效利用 ;环境与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农业、农民、农村“三位一体”;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农民知识化“四化”联动 ;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统一等。提出 2 1世纪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战略任务是 :走现代集约持续农业的路子 ,大力发展知识农业 ;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增进农民福利 ;创新农业管理体制以及加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甘泗群  
数字经济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动能。以我国2013—2022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验证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且在沿海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省份,数字经济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中介作用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可通过新型工业化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因此,应筑牢数字经济发展底座、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因地制宜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甘泗群  
数字经济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动能。以我国2013—2022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验证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且在沿海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省份,数字经济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中介作用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可通过新型工业化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因此,应筑牢数字经济发展底座、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因地制宜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伟  
党的二十大是在我国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重大创新。下面就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国经济学问题谈一点认识。第一个问题,不断提高中国式现代化的自觉。为什么这么讲?因为现代化概念近代以来进入中国的时候,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胡乐明  胡怀国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基于西方现代化历史经验总结抽象出来的西方现代化理论无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科学解析。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既是生产力的现代化又是生产关系的现代化,既是经济基础的现代化又是上层建筑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迭代升级的历史过程,是社会主义生产力不断进步和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的历史过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亚军  
作为传统生产力的跃迁,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新引擎与新动能。选取我国2015—2022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分析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可显著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中介效应表明,经济双循环在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发挥中介效应,且国内经济循环是核心驱动力。门槛效应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间存在新质生产力的单一门槛效应和经济双循环的双重门槛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赋能效应在东部地区更强。基于此,提出构建新质生产力多元化形成机制、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渠道以及实施差异化新质生产力推进方针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助益。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洪银兴  
本文从经济维度考察中国式现代化思想的提出、目标、道路、新征程的开启和制度基础,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探索经验与远景展望。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符合现代化的一般特征,更要体现中国国情和进入新时代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最终目标定位是赶超发达国家。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中国的独特创造,不仅需要准确把握这“四化”在新时代的新内容,还要按照共同富裕的要求,关注农村和后发展地区现代化的跨越,建立彰显优势联动的现代化区域协调发展体系。高质量开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路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指导原则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脚点在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体要求:一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二是以创新作为引领现代化的第一动力;三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式现代化以制度现代化为前提,需要推进市场现代化和政府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指导中国现代化新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也将得到世界认同。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文  施炫伶  
在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式现代化与数字经济发展密不可分。从历史纵向维度看,数字经济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力量。从横向对比维度看,发展数字经济是超越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突破口。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考察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主要包括:一是创新驱动的数字经济发展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的协调性;二是系统观念的数字经济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体系性;三是人本逻辑的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性;四是制度保障的数字经济发展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优越性;五是和平发展的数字经济发展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基于此,笔者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上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健全平衡保护与共享的数据产权政策、兼顾公平与活力的数字平台竞争政策、统筹安全与发展的数字经济监管政策。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张开  陈琦  陈洋毅  雷鸣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1))党和人民历经艰辛探索,“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2))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简称《决议》)深刻指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