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02)
- 2023(8694)
- 2022(7453)
- 2021(6709)
- 2020(5681)
- 2019(12961)
- 2018(12963)
- 2017(24876)
- 2016(13194)
- 2015(15056)
- 2014(14891)
- 2013(14800)
- 2012(13984)
- 2011(13010)
- 2010(13171)
- 2009(12205)
- 2008(11420)
- 2007(10193)
- 2006(9300)
- 2005(8088)
- 学科
- 济(82685)
- 经济(82533)
- 管理(36421)
- 方法(30293)
- 业(28532)
- 数学(25342)
- 数学方法(24959)
- 企(24501)
- 企业(24501)
- 地方(22221)
- 中国(19444)
- 业经(15539)
- 农(14657)
- 学(14563)
- 地方经济(13663)
- 理论(12375)
- 和(11832)
- 财(10569)
- 环境(10519)
- 农业(9843)
- 制(9174)
- 经济学(8443)
- 发(8391)
- 划(8148)
- 技术(7858)
- 融(7812)
- 金融(7807)
- 策(7720)
- 贸(7556)
- 贸易(7550)
- 机构
- 大学(193679)
- 学院(193450)
- 济(86858)
- 经济(85011)
- 管理(74141)
- 研究(67628)
- 理学(63929)
- 理学院(63092)
- 管理学(61747)
- 管理学院(61353)
- 中国(48815)
- 京(40636)
- 科学(39930)
- 财(36255)
- 所(32777)
- 中心(30600)
- 研究所(29602)
- 财经(29098)
- 江(28984)
- 范(27491)
- 经济学(27451)
- 师范(27333)
- 经(26134)
- 农(25405)
- 北京(25307)
- 业大(25053)
- 经济学院(24254)
- 院(24150)
- 州(23399)
- 师范大学(22135)
- 基金
- 项目(128766)
- 科学(102897)
- 研究(95245)
- 基金(94001)
- 家(80333)
- 国家(79680)
- 科学基金(69753)
- 社会(64642)
- 社会科(60362)
- 社会科学(60343)
- 省(50660)
- 基金项目(49991)
- 教育(43646)
- 自然(43286)
- 自然科(42316)
- 自然科学(42312)
- 划(41817)
- 自然科学基金(41484)
- 编号(38547)
- 资助(37987)
- 成果(31578)
- 重点(28419)
- 发(28406)
- 部(27810)
- 课题(26569)
- 国家社会(26561)
- 创(26142)
- 教育部(24554)
- 创新(24413)
- 人文(24219)
共检索到2939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沈道权 王娅
在应对知识经济发展的大潮流下,阐述了世界城市圈中心城市的新模式。针对武汉城市圈的现状,提出了知识经济推动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模型基础及条件,并基于世界大城市圈的发展经验,对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建设提出了若干意见。
关键词:
知识经济 武汉城市圈 “两型社会”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传江 冯碧梅
低碳经济是发达国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强调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的经济产出。目前它正成为一种新的国际潮流,影响着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武汉城市圈在建设"两型社会"的过程中,面临着特定的制约因素,需要建设性地降低碳的排放。文章通过介绍低碳经济的经济学内涵,指出低碳经济实质上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在低碳经济兴起的背景下,工业化中期以重化工业为主的重工业结构对武汉城市圈资源环境产生了巨大压力。文章通过分析武汉市的生态足迹赤字和脱钩(节能减排)发展情况...
关键词:
低碳经济 武汉城市圈 两型社会 节能减排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操小娟 李和中
通过政策模型分析法,可以发现政策中的问题,探求政策创新的路径和策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和城市低碳发展激励政策的模型分析,应当以创新与扩散模型为基础,同时考虑政策系统中的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等因素。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和低碳经济发展激励政策还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在对城市圈政府及政府部门、企业和公众的激励方面有所创新。
关键词:
两型社会 低碳经济 激励政策 决策模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俊峰 董捷
以获批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对象,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目标,综合考虑土地集约利用的环境、社会、经济效应,阐述了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依据投入-产出等理论,构建了武汉城市圈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利用数据包络分析(简称DEA)法,对武汉城市圈土地集约利用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武汉城市圈中仅有武汉、仙桃、天门三个城市是DEA有效的,DEA无效的6个城市DEA有效性从高到低分别是为黄冈、孝感、潜江、咸宁、鄂州、黄石;②影响武汉城市圈中城市DEA无效的因素是多样的,但主要集中在固定资产投资和单位GDP能耗等投入过多,GDP、社会商品销售额、财政收入、就业人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传宝
产业集聚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促进产业集聚有利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有利于武汉城市圈圈域经济协调发展,为此,要加强基于产业集聚的"两型社会"建设支撑体系构建。最后,文章前瞻性地提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促进产业集聚的对策。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两型社会” 产业集聚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余光英 员开奇
生态文明建设是应对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举措,研究基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视角,参考已有研究建立了城市圈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对武汉城市圈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武汉城市圈各城市间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差异显著,武汉市是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最高的城市,评分为0.145,其次是鄂州市,评分为0.136,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最低的地区是黄石市,评分仅为0.013,与武汉等城市差距较大。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不仅可以得到评价对象的整体情况,还可以发现其发展中的优势和不足,是处理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问题较为有效的方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曹骥赟 吴老二
针对我国目前正在兴起的建设城市圈的热潮,本文讨论了城市圈形成的一个模型,运用空间计量以及面板数据的方法对我国已经发展较成熟的珠三角城市圈以及正在建设的武汉城市圈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城市圈的可接近性能显著地促进位于城市圈内的城市的经济增长水平。本文还提出了发展边缘城市、实施组团式发展的城市圈发展策略。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梁本哲 王占岐
从"两型社会"的视角构建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常用的德尔菲咨询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的主客观组合赋权法计算指标权重,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武汉城市圈2000—2015年的土地利用进行定量评价,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并对其趋势发展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内部各城市间发展的差异性较明显,9个城市正经历4种土地利用阶段;受区位条件和地形地貌条件的影响,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具有典型的圈层效应和带状分布的特点;基于"两型社会"特征的建设成效显著,土地集约利用和土地生态环境效益均取得了较大的正向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浩 王秋彬
武汉城市圈产业集群目前存在着诸多问题,通过实施产业集群治理,进行合理产业空间布局,建立核心和支柱产业等途径,可以促进产业集群的合理演进,以推动"两型社会"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两型社会 产业集群 演进路径 武汉城市圈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雪松 夏怡冰
"两型社会"建设是武汉城市圈建设的理性选择,是落实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两型社会"建设绩效评级指标体系,对武汉城市圈2006~2010年"两型社会"建设的绩效进行实证研究,数据分析显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成效显著,不仅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区域资源利用和环境质量的总体水平也明显提高;但也存在资源节约建设力度不大、社会发展水平不高和城市圈内部各城市"两型社会"建设不均衡等问题,需要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快社会发展进度、发挥武汉市向外辐射作用、创新体制机制建设等对策加以完善。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梁本哲 王占岐
从"两型社会"的视角构建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常用的德尔菲咨询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的主客观组合赋权法计算指标权重,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武汉城市圈2000—2015年的土地利用进行定量评价,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并对其趋势发展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内部各城市间发展的差异性较明显,9个城市正经历4种土地利用阶段;受区位条件和地形地貌条件的影响,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具有典型的圈层效应和带状分布的特点;基于"两型社会"特征的建设成效显著,土地集约利用和土地生态环境效益均取得了较大的正向发展,但是城市圈内部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差异性趋向扩大化;预测结果表明,城市圈整体在2030年左右才能实现武汉市2015年的土地利用水平。针对研究结果,以提升土地利用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目标,提出了运用科技手段提高科学用地水平、加强环境治理力度以及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以形成可持续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安娥 杨青
文章基于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系统理论,构建"两型社会"协调发展评价模型。选取武汉城市圈作为典型样本,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评价指标进行客观赋权,对各个子系统发展状况,复合系统综合发展状况和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
关键词:
协调发展 评价 两型社会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宗成
武汉城市圈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自主创新的活跃期,拉动着金融改革创新。金融改革与创新,是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开发开放的强大动力。要抓住机遇,用改革创新的办法,创建与中部经济中心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探索并解决市场发展的深层次体制问题,加强微观金融基础建设,破除金融业体制和机制障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彭汉庆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地处湖北省孝感市。孝感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是武汉城市圈的"后花园"。围绕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孝感市提出了着力打造工业协作配套、科技成果转化、商贸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熊威 聂柳
本文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对象,从金融生态环境、金融总体实力和风险管理水平等角度,探讨了制约金融创新服务"两型社会"建设的各种因素,最后提出了武汉城市圈金融体系"立体创新战略",并给出了加快金融创新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实现路径和对策思路。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两型社会 金融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