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28)
- 2023(15588)
- 2022(13487)
- 2021(12758)
- 2020(10728)
- 2019(24420)
- 2018(24266)
- 2017(45922)
- 2016(24773)
- 2015(27565)
- 2014(26805)
- 2013(26277)
- 2012(23599)
- 2011(21161)
- 2010(21300)
- 2009(19756)
- 2008(18947)
- 2007(16721)
- 2006(14705)
- 2005(12757)
- 学科
- 济(89926)
- 经济(89827)
- 管理(82801)
- 业(74920)
- 企(66574)
- 企业(66574)
- 方法(39880)
- 数学(32656)
- 数学方法(32220)
- 财(26372)
- 中国(24985)
- 农(23540)
- 业经(22697)
- 技术(20872)
- 学(20232)
- 理论(18758)
- 制(18386)
- 地方(17954)
- 务(17512)
- 财务(17429)
- 财务管理(17394)
- 企业财务(16458)
- 和(16084)
- 贸(16074)
- 贸易(16059)
- 农业(15661)
- 易(15560)
- 银(15457)
- 银行(15417)
- 划(15404)
- 机构
- 大学(333569)
- 学院(331984)
- 管理(137980)
- 济(127129)
- 经济(124109)
- 理学(117954)
- 理学院(116693)
- 管理学(114790)
- 管理学院(114145)
- 研究(106137)
- 中国(81205)
- 京(71377)
- 科学(65317)
- 财(61303)
- 所(51558)
- 江(49893)
- 中心(49189)
- 农(47893)
- 财经(47845)
- 业大(47100)
- 研究所(46677)
- 北京(44829)
- 范(44729)
- 师范(44376)
- 经(43452)
- 州(40664)
- 院(39166)
- 农业(37115)
- 经济学(36680)
- 技术(35850)
- 基金
- 项目(226939)
- 科学(179390)
- 研究(170518)
- 基金(163475)
- 家(141144)
- 国家(139922)
- 科学基金(121535)
- 社会(106377)
- 社会科(100766)
- 社会科学(100742)
- 省(89597)
- 基金项目(87015)
- 教育(78752)
- 自然(78296)
- 自然科(76489)
- 自然科学(76474)
- 自然科学基金(75091)
- 划(74754)
- 编号(70768)
- 资助(65548)
- 成果(57637)
- 创(51102)
- 重点(50259)
- 部(49307)
- 课题(48256)
- 发(47683)
- 创新(46884)
- 项目编号(44677)
- 国家社会(43058)
- 教育部(42911)
- 期刊
- 济(142841)
- 经济(142841)
- 研究(99107)
- 中国(69235)
- 管理(55131)
- 学报(49157)
- 财(49133)
- 科学(46441)
- 教育(44384)
- 农(42961)
- 大学(37823)
- 学学(34867)
- 技术(30879)
- 农业(29683)
- 融(28944)
- 金融(28944)
- 业经(24244)
- 财经(23015)
- 经济研究(22211)
- 图书(21132)
- 经(19741)
- 科技(17829)
- 业(17543)
- 问题(17397)
- 技术经济(16794)
- 理论(16434)
- 现代(15565)
- 实践(15169)
- 践(15169)
- 版(14783)
共检索到4973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卉 孙海法
企业R&D团队、高校交叉学科研究团队是创新团队的典型代表。在现有对团队创新的研究中,学者常采用同一般团队绩效研究一样或类似的方法,往往忽视对中介过程和各控制、调节变量的考虑,忽略创新团队作为知识密集型组织、以知识技术产出为创新绩效的本质。文章在已有理论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对团队创新进行研究,探讨知识管理行为在团队创新过程中的中介作用,为构建完整的团队创新研究模型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团队创新 知识管理 中介过程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久平 姜大鹏 王涛
界定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知识整合内涵及特点,构造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知识整合理论框架,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知识整合运行过程、支持系统和运行机制。
关键词:
产学研合作 协同创新 知识整合
[期刊]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作者]
张培 杨迎
知识共创已经成为企业在服务创新中整合多边资源的关键路径。本文分析了服务创新过程中知识共创的内涵、特征和多主体参与趋势,将其他利益相关者纳入知识共创过程,构建了多主体参与知识共创过程的整合分析框架,阐述了各参与主体在知识共创过程各阶段中的角色、地位,从多个视角对不同阶段的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指出了本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
知识共创 多主体参与 服务创新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周立军 何自力
关于创新或技术创新,大多数学者从范围、类型和特征等来界定其涵义,很少涉及到创新本质的研究。本文认为经济主体的认知模式和累积知识是创新产生的主要动因和本质所在,并提出了一个综合性的分析框架。
关键词:
认知 知识 学习 知识转化 创新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袁国方 张钢
本文以高科技企业的知识团队为研究样本,主要考察了时间框架效应、时间个性差异对知识团队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时间个性差异对知识团队创新的影响不同,时间认知特征差异与知识团队创新程度正相关,时间情感特征差异与知识团队创新程度负相关,两者都与知识团队创新速度负相关;时间框架效应能够对时间个性差异影响知识团队创新程度的关系产生调节作用,但对时间个性差异影响知识团队创新速度的调节作用则不明显。研究结果为知识团队设计和实施以时间框架转换为基本思路的时间管理策略提供了初步理论支持。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承耀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把中国建设成一个"创新型国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也是创新的主体,可以预见,创新,将是未来企业管理活动中一个分量越来越重的关键词。在新的政策和市场条件下,企业内在的创新动力将会越来越强,需要加强研究和努力的是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孙彪 刘益
从技术创新联盟的特定情境出发,分析并强调了联盟双元学习能力对创新绩效的正向作用。基于多重理论视角,识别并分析了三对合作悖论对于建立联盟双元学习能力的挑战,并提出两种组合来管理这种挑战。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柳洲
基于"社会-认知-能力"视角,UIIT包含"团队认知"和"团队情感"两个相互耦合的子系统,具有社会和认知双重属性。UIIT是一个具有适应能力和竞争力的"认知-情感"知识创新系统,从能力角度看,UIIT的成长是一个团队智商和团队情商以及两者匹配度不断提高的过程,影响其成长性的关键因素,是建立在团队智商和情商耦合基础上的团队选择力与优化力。
关键词:
跨学科 团队 成长性 认知 情感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保胜
知识源、学习和创新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是技术学习向创新转换的前提,内部条件的支持和外部条件的保证是这种转换的基础。从技术学习到创新的转换需要经过外部知识的学习、内部知识的积累和新知识的产生、依赖型创新以及自主创新四个阶段。前两个阶段是技术学习与创新能力的积累过程,后两个阶段则是在创新能力提高基础上的依赖型工艺的创新、隐性知识的外显化以及独立创新能力的形成过程。
关键词:
技术学习 创新 转换模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白景坤
在综合分析组织存续理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阐述了组织与技术环境和制度环境的本质关系,认为组织在与环境的良性互动中能获得技术溢出收益和制度溢出收益,"创新—效率—惰性—再创新"循环是组织存续的内在规律,组织变革与创新时机和方式的选择直接决定着组织存续。
关键词:
创新 效率 惰性 存续机理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樊秀峰
商业组织创新是一项有计划的系统工程 ,且是一个动态的历史发展过程。其发展变革将循着怎样的趋势进行 ?这是确定每一个发展阶段特定商业组织创新内容与方向的依据。本文将商业组织这个多变量系统放在商业特定的内外部环境的多因素中去分析 ,从而构建了商业组织创新的内容与方向研究的一般分析框架。
关键词:
商业组织创新 内容与方向 一般分析框架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樊秀峰
商业组织创新是一项有计划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动态的渐进变革过程。其发展变革的趋势是确定每一个发展阶段特定商业组织创新内容和方向的依据。文章认为,生产组织特征与商业组织特征的历史互动,决定着商业组织创新的技术方向;消费需求特征及其变动趋势与商业组织的性质、特征的历史互动,决定着商业组织创新的任务;历史环境特征及其演变趋势对商业组织创新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影响;商业组织自身的性质和特征决定了商业组织创新与其他类型企业的异质性。由于这四个因素的不断变化,决定了商业组织变革是一个持久性的课题,商业企业只有紧紧把握这四个因素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才能始终把握住组织变革的正确方向。
关键词:
商业组织 创新 内容与方向 分析框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伟光 张钟元 侯军利
中国正值经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创新是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换的重要驱动力。现实中,不同企业的创新难度和创新效率存在巨大差异,探寻差异根源有助于企业选择合适的创新发展模式。重构创新价值链定义,将其细分为3个模块,并进一步划分为短链、中链、长链结构,以此构建理论模型。研究发现:长链结构创新难度最大,具有知识优势、投资劣势,短链结构相反,中链结构介于两者之间;创新活动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产出等特征,创新效率高的企业更适合采用较长的价值链结构;企业在体系化能力和企业家决策共同作用下,形成了通用性创新模式和差异性创新成长路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森
把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传统企业改造成为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兼容的现代企业,这是当代中国改革的重要课题。企业重组的内涵不仅是破产、兼并等方式,更重要的内容是通过产权责任清晰,重构投资主体。实现企业重组遇到的最大障碍是历史遗留的债务包袱。对帐面债务的化解,可以通过专业银行的商业化处理;而对非帐面债务,可通过设立养老、失业、医疗等基金,构建社会性保险机构来解决。国有企业改革与整个金融体制的改革紧密相关。金融创新不仅是金融工具的创新,也包括金融制度的创新。企业制度与金融制度存在严格的对应关系
关键词:
企业重组,金融创新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万亮 郑桥桥 方文培 王成园 王善勇
如何通过企业绿色创新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质量兼顾,是一个紧迫且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研究主题.因此,对企业绿色创新行为进行系统的分析论证,不仅是经济学界关注的重点议题,其结论还具有较强的政策启示.区别于以往企业绿色创新的相关文献,本文从同群效应这一新的研究视角出发,以企业绿色创新行为研究的历史演进脉络为切入点,对影响企业绿色创新行为同群效应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以及同群演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评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整合性的理论分析框架,并给出了未来的相关研究方向.研究成果有助于拓宽企业绿色创新行为研究视角,揭示企业开展绿色创新活动的"黑箱",也可以进一步地丰富企业绿色创新的理论与方法,同时为当前开展企业绿色创新行为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绿色创新 创新行为 同群效应 作用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