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60)
- 2023(10684)
- 2022(9575)
- 2021(9159)
- 2020(7731)
- 2019(17982)
- 2018(18089)
- 2017(34382)
- 2016(18968)
- 2015(21503)
- 2014(21363)
- 2013(21268)
- 2012(19105)
- 2011(17214)
- 2010(17170)
- 2009(15732)
- 2008(15539)
- 2007(13762)
- 2006(12288)
- 2005(10509)
- 学科
- 济(70477)
- 经济(70305)
- 管理(65367)
- 业(55723)
- 企(50052)
- 企业(50052)
- 方法(34652)
- 数学(27625)
- 数学方法(27320)
- 财(20300)
- 农(18817)
- 学(17936)
- 业经(17884)
- 中国(17793)
- 和(15688)
- 理论(15474)
- 地方(14466)
- 环境(14434)
- 务(13957)
- 财务(13885)
- 财务管理(13858)
- 划(13461)
- 企业财务(13155)
- 制(13024)
- 技术(12340)
- 农业(12290)
- 贸(10907)
- 贸易(10902)
- 策(10847)
- 教育(10702)
- 机构
- 大学(264214)
- 学院(261641)
- 管理(111960)
- 济(96624)
- 理学(95743)
- 理学院(94671)
- 经济(94131)
- 管理学(93181)
- 管理学院(92676)
- 研究(82894)
- 中国(62383)
- 京(57282)
- 科学(53568)
- 财(46198)
- 所(41084)
- 业大(39067)
- 农(38906)
- 江(38548)
- 中心(38323)
- 研究所(37532)
- 财经(36436)
- 北京(36276)
- 范(35571)
- 师范(35306)
- 经(32980)
- 州(31771)
- 院(30190)
- 农业(30127)
- 师范大学(28566)
- 商学(27894)
- 基金
- 项目(180980)
- 科学(141980)
- 研究(133849)
- 基金(130499)
- 家(112648)
- 国家(111678)
- 科学基金(96647)
- 社会(83339)
- 社会科(78066)
- 社会科学(78036)
- 省(70835)
- 基金项目(70685)
- 自然(63538)
- 自然科(61948)
- 自然科学(61936)
- 教育(60992)
- 自然科学基金(60800)
- 划(59402)
- 编号(55846)
- 资助(52983)
- 成果(45307)
- 重点(39712)
- 部(39338)
- 创(37473)
- 课题(37367)
- 发(37281)
- 项目编号(34834)
- 创新(34771)
- 科研(34411)
- 教育部(33757)
- 期刊
- 济(109945)
- 经济(109945)
- 研究(75328)
- 中国(50260)
- 管理(42751)
- 学报(40808)
- 科学(38530)
- 财(36383)
- 农(34622)
- 教育(31109)
- 大学(30875)
- 学学(28667)
- 农业(24367)
- 技术(22744)
- 融(19892)
- 金融(19892)
- 业经(17958)
- 图书(17452)
- 财经(17239)
- 经济研究(15251)
- 经(14573)
- 理论(13939)
- 业(13891)
- 科技(13746)
- 问题(13535)
- 实践(13035)
- 践(13035)
- 资源(13025)
- 技术经济(12756)
- 现代(12700)
共检索到3829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詹湘东
提出知识管理社会生态概念,强调知识管理与社会生态环境相互协调和共生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由社会个体、社会群落、社会网络和社会文化4个要素构成的知识管理社会生态模型,并探讨4要素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关键词:
知识管理 社会生态 理论研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方涛
社会生产方式主要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处理的好坏对社会经济发展有深刻的影响。当代有些学者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运用于生态城市建设的研究,形成了社会生产方式的生态边界研究。我们认为,对绿色GDP的追求、对低碳经济的向往和开发与修复并举的理念都是社会生产方式的生态边界,都是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的。
关键词:
社会生产方式 生态边界 边界研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宏伟 张民省
社会保障管理创新是世界各国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总趋势。文章基于社会生态环境视角,指出我国社会保障管理的生态环境主要受资源、组织成员、伦理观念、人类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社会保障管理的创新动因以及创新路径。通过建立服务型政府、推进社保制度改革、完善公共决策机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创新绩效考评机制等多方面的制度设计,以促进我国社会保障管理创新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瑞波 边志强
科技人才被视为战略资源和提升竞争力的核心因素从而成为各地区争夺的对象。吸引和留住科技人才的关键,在于提供一个有助于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良好社会生态环境。本文通过分析科技人才所需的共有环境和个性环境,构建了科技人才社会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包括科技发展环境、科技自身环境、开放系统环境、保障和谐环境以及生存空间环境。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例,首先使用灰色关联度方法考察了科技人才与所构建评价体系指标的关联程度,结果显示各评价指标对蓝色经济区科技人才都有显著的影响,这证实了所构建评价体系的准确性与合理性。其中,良好的科技发展环境与科技自身环境是吸引和留住科技人才的最重要选项,政府应在努力营造良好的保障和谐环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周忠伟 周煜川
企业污染已上升演变成社会问题。企业污染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从社会生态安全角度而言,会直接引发群体性事件、诱发网上群体事件、对百姓生活构成直接威胁、使企业遭遇"双刃剑"、造成居民严重心理恐慌等。在倡导科学发展和生态、环保理念中,我们不应回避由于企业污染所引发的社会"次生矛盾"——社会生态安全。企业经营者不仅要有市场理念,还必须有安全稳定的社会责任观念。
关键词:
企业污染 生态安全 研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田楠
优化人才生态整体环境,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生态环境,对提高人才供给、推动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设计构建自然生态环境、区域经济环境、人才保障环境3个基础子系统,以及具有产业属性的人才成长环境、符合专业特性的人才流动环境2个特征子系统,形成完整的技术技能人才生态环境评价分析框架。再利用非整秩次加权秩和比评价法(WRSE)对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4座京津冀中心城市2008—2017年的面板数据进行纵向分析和横向比较,明确经济发展环境对于技术技能人才社会生态环境具有基础性影响作用,在京津冀产业转移过程中人才成长环境是核心影响因素,人才保障环境和流动环境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而特定区域内不同城市间的自然生态环境不具备显著差异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继玉 王瑞霞
通过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测试和学生背景资料遴选出58名心理韧性水平相近的社会生态不利环境下的艺术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成员只对他们进行物质资助,实验组成员不仅给予物质资助,还进行为期半年的心理培训和辅导。半年后仍用心理韧性量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对照组成员心理韧性水平几乎没有变化,实验组成员心理韧性水平则显著提高。这说明积极的心理援助对处在不利社会生态环境下的艺术生心理韧性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社会生态环境 艺术生 心理韧性 心理援助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学广
作为计划经济时代政治、经济和社会体制的基石,单位制度对我国当前的社会体制转轨和社会经济转型产生了极为广泛和深刻的影响。而"单位制"城市空间生产方式构成了我国当前城市空间转型的基底,有别于理论形态的"社会主义空间生产"的规则。对"单位制"城市空间生产的研究,既是对既有城市发展路径的反思,又是对城市未来发展模式的探索,是我国城市空间转型研究的重要内容。从"空间生产"理论出发,从政治经济空间组织、计划经济资源配置方式、公有制的土地制度和重工业导向的城市经济发展路径等方面概括了"单位制"空间生产的政治经济基础,揭示出"单位制"城市空间生产方式在组织单元、政治经济功能、生产主体和功能单元、生产内容和职能、空间生产的价值倾向以及相应的空间分化形态等方面的基本特点,同时指出新的政治经济背景下,"单位制"空间生产方式的效率相对低下、城市企业主义治理下空间商品化属性凸显、空间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悖离而导致空间冲突锐化、"空间公平"的追求的愈加重要等问题,并进而指出城市空间生产方式由封闭式的"单位制"向开放式的"社区制"转型的趋向。
关键词:
城市空间生产 单位制 广州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朝晖
自然生态危机的背后隐藏着社会生态危机,是人类自身的危机,是人类价值理性的缺失。欲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的生态危机,实现社会生态平衡,就必须开展一场社会生态价值的道德革命。解决"人的问题"是解决"生态危机"的起始点和落脚点,其中最根本的是需要塑造人与自然、社会及自身和谐的社会生态人。高校作为具有特殊教育内涵、教育特性、受教育群体的场所,要充分发挥其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全面整合教育资源,全方位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生态人"的教育培养。
关键词:
生态危机 社会生态系统 社会生态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本效
置身于陌生人社会,农民工没有声望、形象等储蓄,“过路人”心态给予他们以危险的误导:越轨行为可以以较小的代价换取巨大收益。优化农民工的城市社会生态,构建城市和谐社会,是城市管理者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
农民工 城市社会生态 和谐社会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旭念
基层创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实践过程,农林高校大学生是参与基层创业的主力军。当前环境下,农林高校大学生基层创业遭遇信息孤岛、教育碎片、缺乏实践等现实瓶颈,创新创业环境呈现量少质低的现实窘境。因此,围绕高校、政府两主体完善创业教育体系、搭建政策平台等途径优化双创生态环境势在必行。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耀武 孙宇 戴冬晖
体力活动缺乏引发的居民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该问题日益凸显。体力活动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需要多个学科的群策群力,社会生态模型整合了影响体力活动的多层面潜在因素,为相关研究提供了系统全面的分析框架。本文在阐述模型概念、内涵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从理论认知和干预实践两个层面对国外基于该模型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与归纳,总结出当前研究的共性认识、基本状况和面临问题,并从模型理论框架、影响因素的差异性认识、物质环境干预和社会多部门协作等四个方面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有益启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田健 曾穗平
城市边缘区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居民点盲目撤并、劳动力析出与就业空间错位、设施配给与实际需求不符等诸多社会生态问题,研究结合新型城镇化战略,以重构社会生态系统平衡为目标,通过调研不同区域劳动力析出规律、土地流转与产业等发展条件及居民发展意愿等,构建以社会生态分区与居民点分类发展为基础、以就业空间布局与土地流转模式分区指引为核心,以交通与服务设施精明配置为支撑的发展路径,并结合社会生态分区制定多模式的共建策略,确保规划建设顺利实施。研究结合日照城市边缘区规划实践,为城市边缘区发展路径优化进行了有益探索。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祖军
在全球化时代不同文化的互动和影响不可避免,而如何避免文化冲突,实现文化的共生与和谐则是各民族、各国家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文章从社会生态学视角出发探寻了多元文化在互动中遵循的法则、多元文化共生的机制及实现文化共生与和谐所需的条件等,对实现多元文化和谐共生,营造和谐的文化生态环境,避免世界的"文明冲突"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社会生态学 文化 共生 和谐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江昀 江林茜
本文提出了“技术社会生态”的概念,将技术纳入大社会生态系统中,并作为其中的要素,寻求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相互作用规律。因此,技术社会生态环境比一般的社会环境更强调了技术与其它社会自然要素的相互依存关系及其相互组合与匹配关系,即技术社会生态平衡。为了阐述这一观点,文章从社会生态技术与技术社会生态的概念;技术社会生态系统的特征;技术发展的社会生态适应机制三个方面构建了本论题的逻辑框架,并从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针对我国的一、二、三产业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技术 社会生态技术 社会生态系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