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37)
- 2023(14763)
- 2022(12416)
- 2021(11649)
- 2020(9809)
- 2019(22740)
- 2018(22694)
- 2017(43015)
- 2016(23170)
- 2015(26573)
- 2014(26575)
- 2013(26290)
- 2012(23763)
- 2011(21154)
- 2010(21624)
- 2009(20107)
- 2008(19034)
- 2007(17005)
- 2006(15197)
- 2005(13511)
- 学科
- 济(87112)
- 经济(87017)
- 管理(78184)
- 业(73020)
- 企(64486)
- 企业(64486)
- 方法(41108)
- 数学(34463)
- 数学方法(33935)
- 中国(28507)
- 融(27646)
- 金融(27644)
- 银(27093)
- 银行(27054)
- 财(26492)
- 行(25933)
- 农(22402)
- 业经(21786)
- 制(20432)
- 技术(20093)
- 学(19576)
- 地方(19021)
- 务(19004)
- 财务(18921)
- 财务管理(18884)
- 理论(18670)
- 企业财务(17967)
- 农业(15530)
- 贸(15310)
- 贸易(15295)
- 机构
- 大学(324509)
- 学院(323608)
- 管理(133071)
- 济(122749)
- 经济(119549)
- 理学(113233)
- 理学院(112047)
- 管理学(110075)
- 管理学院(109479)
- 研究(102155)
- 中国(84694)
- 京(69891)
- 科学(63700)
- 财(59262)
- 所(50887)
- 中心(49812)
- 江(48631)
- 农(48555)
- 业大(47006)
- 财经(46608)
- 研究所(46153)
- 北京(44407)
- 范(42423)
- 经(42188)
- 师范(42020)
- 州(40643)
- 农业(37897)
- 院(37081)
- 技术(36560)
- 经济学(35816)
- 基金
- 项目(217585)
- 科学(170259)
- 研究(161026)
- 基金(155866)
- 家(134869)
- 国家(133738)
- 科学基金(115630)
- 社会(98809)
- 社会科(93807)
- 社会科学(93774)
- 省(86095)
- 基金项目(82882)
- 自然(75450)
- 教育(74423)
- 自然科(73714)
- 自然科学(73701)
- 自然科学基金(72343)
- 划(71706)
- 编号(67093)
- 资助(64797)
- 成果(54457)
- 重点(48208)
- 部(47098)
- 创(46166)
- 课题(45919)
- 发(45700)
- 创新(43020)
- 项目编号(42118)
- 科研(41243)
- 大学(40649)
- 期刊
- 济(135114)
- 经济(135114)
- 研究(95217)
- 中国(67357)
- 管理(52074)
- 学报(48792)
- 财(47372)
- 科学(45677)
- 农(42926)
- 融(41545)
- 金融(41545)
- 教育(40239)
- 大学(37391)
- 学学(34786)
- 技术(32614)
- 农业(29500)
- 财经(22458)
- 业经(21487)
- 经济研究(20256)
- 图书(20173)
- 经(19092)
- 技术经济(17439)
- 理论(17302)
- 业(17134)
- 科技(16965)
- 问题(16285)
- 实践(16028)
- 践(16028)
- 现代(15189)
- 版(14374)
共检索到4890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廖开际 吕君杰 席运江
传统的知识管理研究大体沿着技术范式科学学研究和人文范式两条线进行。为了解决目前知识管理实践中存在的人文与技术脱节的问题,分析影响组织知识管理的关键人文因素,定义知识管理技术系统的生命周期,提出了技术与人文环境的融合要从技术系统规划开始,并贯穿系统的分析、设计、实现和使用整个生命周期。在此基础上,构造知识管理的人文与技术(H&T)融合矩阵,知识管理的实施必须考虑到H&T矩阵中各融合点的融合机制。该模型为组织知识管理的实施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
关键词:
知识管理 人文范式 技术范式 范式融合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孙冬梅 黄坤
教育研究中实证主义范式和理解范式两大范式的发展、对立和融合的过程反映了教育研究范式及方法的变革与融合,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教育实践中,两大教育研究范式从对立走向融合是基本发展趋势。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夏翠娟
对数字人文和包括语言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等在内的传统人文学科来说,元宇宙和新一代AI技术正在成为库恩所谓“范式革命”的潜在驱动力。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数字人文发展脉络的梳理,基于范式转向的视角分别提出国内外数字人文发展的分期,并从人文研究的数字方法和方法论的形成和嬗变两个层面分析了国外数字人文发展的理论沿革和从人文计算向数字人文的话语转变和范式转向的生发机理,以考察中国数字人文从传统人文到人文计算、从人文计算到数字人文、从数据驱动到AI驱动的范式转向情况,试图回答以元宇宙和新一代AI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标识的后数字时代需要怎样的人文研究,并初步规划出后数字时代数字人文的领域蓝图和研究框架。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国外数字人文范式转向的本质和共性表现在人文研究的数字方法从以数据建模为主向以界面批判为主转向,方法论从以计算思维为主向计算思维和批判思维同时运用且以批判思维为主转向;二是中国数字人文并未全部完成人文计算向数字人文的转向,大量的实践工作仍然围绕数据建模工作,方法论仍以计算思维为主、批判思维运用不够;三是新一代AI可能引发的科学研究范式革命有望解决以数据驱动的第四范式为主导的数字人文领域现存的困境,但还需满足一定的条件;四是后数字时代的数字人文研究应从重视批判思维的运用、将技术产生的新的人文问题纳入数字人文研究的范畴、重新认识人文与技术的关系将技术不仅作为方法还要作为研究对象等方面展开。图1。表3。参考文献48。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胡航 王家壹
机器深度学习在与人类的碰撞和交互中不断突破自身功能界限,以人机融合的态势持续促进人类深度学习。本研究以人类深度学习为核心,基于人与机器在脑科学、认知心理学、计算教育学跨学科视域下的人机一致性,从内涵、实施、机制和测评四方面展现“学习者中心设计”的人机融合,提炼深度学习范式,由此聚焦人机融合走向深度学习的方法,用真实情境、跨学科、智能化、大概念、“个性化—合作”学习、思维与创新等关键词阐述其具体路径,构建人机融合的教育新生态,提高学习者“真问题解决”能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余东升
教育研究中存在着科学范式和人文学范式,质性研究其实就是教育学中的人文学范式。德语Buildung一词在哲学和教育中内涵的演变,表明教育是个体生活世界的重要表现。在教育活动中,个体一方面受到传统和已有的意义世界的"型塑",另一方面,又在接受这一"型塑"的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意义世界。因此,教育体现出人文世界的整体性、个别性、差异性和丰富性。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人文实践活动。自然科学的方法在揭示教育的上述特征时,明显有其局限性。而质性研究秉承经验描述及阐释学的方法,在研究教育的人文性方面,有着十分恰当的适切性。质性研究最终又必然走向行动研究,从而将教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统一于教育活动中,统一于人的生活世界...
关键词:
质性研究 人文学 范式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琳
认为作为人文科学基础的解释学对情报学人文研究范式的巩固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从解释学角度对实现情报学人文研究范式发展的具体途径进行讨论,包括以人为中心的研究思路、强调历史社会文化情境、学科传统与权威的重要性、整体性方法的凸现以及对实践作用的再认识等。
关键词:
哲学解释学 情报学 人文研究范式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皮悦明 王庭照
我国当前特殊教育研究范式以实证主义视野下的心理—医学范式为主导,注重对特殊儿童生理机能的康复治疗以及心理特征的测评、分类和干预。但基于这一范式构建的特殊教育研究体系正面临诸多挑战。在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研究需要突破单一范式和方法论的束缚,研究重点也应从对客观事实的假设和检验扩展到对社会、人际关系、历史和文化的人文关怀与意义重构。本文详细论述了我国特殊教育研究的多元融合范式转型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多元融合范式的类型和特征,还阐释了社会网络范式的哲学基础、理论视角和研究意义。
关键词:
融合教育 范式转型 社会网络范式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赖安·S.贝克 德拉甘·伽瑟维克 沙姆亚·卡伦拜亚 肖俊洪
与初期相比,学习分析已经有了长足发展。这个领域从研究成果发表渠道看声誉提高得很快,已经形成一个富有活力的共同体,对政策和实践的影响越来越大。然而,很多研究者仍在厘清这个领域的范围以把学习分析的贡献与其他同样基于教育数据领域的贡献区分开来。我们认为,应该重视协作和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才能保证学习分析领域健康发展,而不是强调它们的不同。具体讲,本文提出一个旨在分析当今聚焦教育数据研究的相关领域如何影响学习分析领域发展的框架。该框架的着眼点是这些领域各自所采用的主要方法范式,即本质论、实体论/还原论、本体论/辩证论和存在论。本文使用这个框架分析学习分析领域(本体论范式)如何在方法上受到教育数据挖掘(实体论范式)、量化民族志(存在论范式)和大规模学习(本质论范式)等领域新近发展的影响。本文根据分析结果归纳文献中存在的、有待今后填补的研究空白。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赖安·S.贝克 德拉甘·伽瑟维克 沙姆亚·卡伦拜亚 肖俊洪
与初期相比,学习分析已经有了长足发展。这个领域从研究成果发表渠道看声誉提高得很快,已经形成一个富有活力的共同体,对政策和实践的影响越来越大。然而,很多研究者仍在厘清这个领域的范围以把学习分析的贡献与其他同样基于教育数据领域的贡献区分开来。我们认为,应该重视协作和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才能保证学习分析领域健康发展,而不是强调它们的不同。具体讲,本文提出一个旨在分析当今聚焦教育数据研究的相关领域如何影响学习分析领域发展的框架。该框架的着眼点是这些领域各自所采用的主要方法范式,即本质论、实体论/还原论、本体论/辩证论和存在论。本文使用这个框架分析学习分析领域(本体论范式)如何在方法上受到教育数据挖掘(实体论范式)、量化民族志(存在论范式)和大规模学习(本质论范式)等领域新近发展的影响。本文根据分析结果归纳文献中存在的、有待今后填补的研究空白。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钟丽萍
将分别在医学界、教育界较为成熟的研究方法EBP及AR引入图书情报领域,分别介绍了EBL及AR的概念、实践步骤及其在图书情报界的应用实例,对EBL及AR的异同进行分析,揭示EBL与AR融合的意义,指出EBL与AR的融合将成为当代图书情报学研究的新范式。
关键词:
循证图书馆学 行动研究 情报学 理论研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志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颁布实施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尽快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当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问题。由贺星岳等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高职的产教融合范式》,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典型案例,通过对"学园城"一体化实践的全面剖析,探索了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的长效机制与教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聂鑫 王晓成
高职学生是国家人才储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新能力的提升对国家实施经济强国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学科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以学生的专业学习为主导,同时在教学中融入其他学科的资源与技术,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探索,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具有现实意义。基于学科融合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实践中可运用三种范式:跨学科范式-课程渗透、科技教育范式-教学实践、社会学范式-社会化合作,三种范式综合运用可以发挥出"1+1+1>3"的效果,为创新型国家建设输送更多高质量人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戴俊骋
文学地理学日益受到文学和地理学两大学科的重视,但是两大学科下的文学地理学研究的路径"大相径庭"。通过现有文献综述,对文学地理学的"文学面"与"地理面"进行梳理比较,发现目前文学学科对文学地理学的研究较为成熟,地理学科对文学地理学的重视程度与文学相比仍不足,且本土化研究基本缺失。现有基于学科的研究框架体系,造成了两个"文学地理学"的假象,亟待打破学科边界,从研究意义、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上逐步走向融合并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罗珉
不同知识管理范式的基点是建立在未来不同于过去、也与现在不连续的基础上的。这种不一致决定了基于过去的、现在的范式基点、假设和经验可能不再正确和有效,依据过去和现在的信息和知识来推断未来必须更加谨慎。未来的知识管理范式将是“社会知识的系统锁定”,这种知识管理范式将由全社会的知识工作者来创造,他们利用的是整个社会流动的知识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