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60)
2023(16215)
2022(13806)
2021(12839)
2020(11023)
2019(24781)
2018(24767)
2017(46972)
2016(25567)
2015(28842)
2014(28093)
2013(28064)
2012(25426)
2011(22568)
2010(22605)
2009(21109)
2008(21221)
2007(19050)
2006(16969)
2005(15176)
作者
(72481)
(60135)
(59848)
(56623)
(38588)
(28597)
(27177)
(23502)
(22699)
(21817)
(20533)
(20217)
(19302)
(19116)
(18381)
(18224)
(18046)
(17735)
(17246)
(17219)
(14936)
(14873)
(14516)
(13842)
(13581)
(13509)
(13294)
(13201)
(11987)
(11943)
学科
(105117)
经济(105001)
(102392)
管理(96523)
(93991)
企业(93991)
方法(47053)
数学(36726)
数学方法(36353)
(33512)
业经(33471)
(30664)
中国(25859)
技术(25149)
(24955)
财务(24882)
财务管理(24847)
企业财务(23571)
农业(21708)
(21603)
理论(21322)
地方(19820)
(19651)
(19491)
(18894)
(18103)
贸易(18091)
(18069)
(17520)
(15877)
机构
学院(360687)
大学(358398)
管理(152681)
(144237)
经济(141038)
理学(130020)
理学院(128672)
管理学(126874)
管理学院(126182)
研究(112913)
中国(88939)
(77101)
科学(68743)
(68393)
(55944)
(55921)
(55309)
财经(53488)
中心(51864)
业大(51730)
研究所(50280)
北京(48627)
(48610)
(44945)
(44712)
师范(44588)
农业(43555)
经济学(41460)
(41130)
商学(40817)
基金
项目(238748)
科学(189399)
研究(178548)
基金(173071)
(148891)
国家(147556)
科学基金(129286)
社会(112540)
社会科(106725)
社会科学(106696)
(94641)
基金项目(92182)
自然(83465)
自然科(81568)
自然科学(81550)
教育(80982)
自然科学基金(80167)
(77567)
编号(73261)
资助(69985)
成果(58496)
(54022)
重点(52304)
(51928)
(50611)
创新(49614)
课题(49590)
项目编号(46179)
(45906)
国家社会(45768)
期刊
(165420)
经济(165420)
研究(106488)
中国(74194)
管理(63683)
(57000)
(51093)
学报(50881)
科学(49542)
教育(40862)
大学(39443)
学学(36926)
技术(36019)
农业(35624)
(31692)
金融(31692)
业经(28737)
财经(26530)
经济研究(24859)
(22815)
(22587)
技术经济(21169)
问题(20697)
图书(19705)
科技(19270)
现代(18392)
理论(17465)
财会(17370)
商业(16998)
会计(16873)
共检索到5458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詹湘东  
知识管理以技术的不断更新为进程,由一系列系统的方法和手段支撑技术创新工作。技术创新深化知识管理的内涵,同时也促进知识管理系统的进化和发展。研究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对于企业如何发挥知识管理的作用,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两者协同互动的角度,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揭示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的协同关系模式。以模型为基础,分别研究知识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导向作用以及技术创新对知识管理的正反馈作用。研究表明,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能力形成的管理手段与创新行为,通过企业的学习机制相互融合与影响。因此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志强  赵卫军  
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都是复杂、开放的系统,并影响着企业发展。本文运用耗散结构论、熵理论研究企业技术创新系统与商业模式创新系统的熵变,探讨二者的相互作用及协同机理,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协同的熵变模型,并对苹果公司进行熵变分析。该模型的运用不仅能够明确当前企业创新系统的运行状况,也为企业下一步决策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水银  汤文珂  
传统单一企业的创新模式受到企业自身资源和能力的限制,已无法适应产品周期缩短、技术日趋复杂、消费者需求快速变化的新形势,供应链大环境的到来为企业开启了新的创新方向。文章分析了供应链协同、技术创新和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供应链协同正向作用于产品创新、过程创新;供应链协同、产品创新正向作用于企业绩效。而在企业规模的调节作用深入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中小企业供应链协同对于产品创新的影响高于大型企业,大型企业供应链协同对于过程创新的影响高于中小企业,而在中小企业中,更多进行的是产品创新活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宏伟  
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协同技术创新,既受到国家教育与产业政策的导引,又是现代技术创新活动的客观逻辑要求。有三个层面的核心因素为二者协同技术创新提供了演化动力,一是组织结构因素生成内驱力,二是知识学习因素促动转化力,三是精神文化因素孕育涵化力。依此分析,依托职教集团构建协同技术创新总体组织架构、结合现代学徒制与创新创业教育构筑协同技术创新的人才培养渠道、营造和培育协同技术创新的文化氛围与环境,是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协同技术创新的三条主要路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胡帮勇  
技术创新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资本运作是企业实现价值增值、效益增长的重要方式,两者的协同演进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通过对案例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技术创新和资本运作协同演进开展研究后发现:在初创阶段,通过先进技术的创新研发吸引风险投资机构关注,进而获取大量融资资金;在成长阶段,资本运作演变为以政府补助为主,技术创新演变为以政策导向为主,通过融资资金反哺技术创新;在扩张阶段,资本运作演变为产业链并购,技术创新演变为产业链集成式技术创新,通过产业链纵向并购助力集成式技术创新;在成熟阶段,技术创新演变为承担政府重大研发项目及前沿技术的持续性技术创新模式,资本运作演变为政府补助、银行借款和资本市场的多元融资模式,以充足的融资资金保证持续性技术创新的顺利开展;通过不同的技术创新和资本运作协同发展推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段海艳  
首先,在探讨不同类型人力资本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加强企业内、外部人力资本的协同,有利于企业与多方创新主体利用多元优势实现资源整合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其次,在探讨不同来源金融资本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企业技术创新应保持债权融资与股权融资等不同融资方式的协同,财政补贴与税收激励等不同政府财政支持的协同,企业、政府和银行等不同投资主体的协同。最后,将企业技术创新所需资源分为知识类资源和资产类资源,提出作为知识类资源的载体,人力资本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金融资本是企业获取资产类资源的前提。人力资本与金融资本彼此依赖,相互协同才可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同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雅骊  易婷婷  
经过长期发展,我国零售企业供应链已日趋健全,利润收益逐年快速增长,但零售企业供应链中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零售企业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提升可持续供应链绩效成为促进零售企业供应链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检验假设的方式,针对零售企业供应链协同知识、技术、管理创新对可持续供应链绩效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以期为零售企业提升供应链绩效提供理论指导。研究结果表明:协同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关联性;协同知识创新与管理创新之间存在关联性;协同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之间存在关联性;协同知识创新与可持续供应链环境、社会绩效正相关;协同技术创新与可持续供应链环境绩效正相关;供应链协同管理创新可以提高可持续供应链的经济绩效、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电光  彭新敏  张祺瑞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后发企业既要致力技术创新又要构建产品类别才能赶超领先企业,然而以往研究大多限于技术创新或产品类别的单一维度探讨,对二者动态协同缺乏关注。本研究从整合角度,搭建“追赶压力—追赶行为—追赶结果”的分析框架,并以在电动注塑机领域赶超的海天集团为案例研究对象,研究发现:在追赶阶段,后发企业面对进入压力,通过采取“模仿创新—类别沿用”的相似协同机制,而获得合法性;在超越追赶阶段,后发企业面对竞争压力,通过采用“自主创新—类别跨越”的差异协同机制,而取得竞争优势。其中,后发企业的技术策略和类别策略受到所在行业技术体制和市场结构等外部情境约束,后发企业的定位转移与目标变迁从内部推动追赶阶段向超越追赶阶段跨越,后发企业的动态协同能力持续提升是其根本保证。本研究构建了技术创新与产品类别动态协同的理论模型,揭示了后发追赶的内在规律,从“技术—认知”整合视角为后发追赶带来了新的解释,以“技术创新—产品类别”协同丰富了后发追赶的微观机制研究,为中国后发企业赶超世界领先企业提供了新的管理启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力田  
转型经济背景下,研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演化"具有重大意义。但由于涉及跨层次、非线性、多重因果性,现有研究基于观点众多,且彼此缺乏联结,整体框架略显混乱。为了均衡"选择-适应"和"柔性-效率"这两对二元关系,本文基于共演和协同视角,系统梳理了近20年来SSCI检索的相关文献,理清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演化的研究脉络,并采取"否定之否定"螺旋上升的逻辑,深入评述了技术创新能力演化领域的前因结果变量及过程机制。最后,指出共演和协同视角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演化领域存在的三个研究缺口,从而为后续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切入点。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文媛  何晖  高琦  
面对"互联网+"的兴起,中小微企业在进行协同式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构建时会遇到许多困境。文章从平台构建的理论基础出发,分析了当前构建平台所面临的困境,并对中小微企业在未来"互联网+"背景下,协同式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构建的未来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陈伟  付振通  
文章通过相关概念界定,从耦合器、作用过程与耦合目标三方面揭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知识管理能力之间的耦合关系,为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知识管理能力的协调发展程度,推动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持续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理论借鉴与实践指导。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彭新  
文章以沪深A股2011—2018年A股工业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区域金融创新与企业技术创新间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并进一步探讨环境规制下区域金融创新和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的变化。结果表明:区域金融创新既显著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强度,又能对技术创新绩效体现出显著推动效应;环境规制既能增加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强度,又能显著提升技术创新绩效;环境规制显著增强区域金融创新与企业技术创新间的相关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许倩  曹兴  
本文从分析新兴技术企业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其演化特征着手,从微观角度介绍了创新网络中知识主体的协同行为策略,知识主体进行策略选择需要遵循相应的规则,以及主体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从而总结出新兴技术企业知识协同的过程和网络化模式以及知识主体进行知识协同的目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丹  
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作为企业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属于复杂、开放的体系,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研究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协同匹配关系成为当前的热门课题。本文采用耗散结构理论,研究了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与商业模式创新体系的熵变规律,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匹配与协同演化熵变模型,分析了5种熵变情形下的企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协同演化关系,同时以华为公司为案例进行熵变分析。本文提出的企业创新匹配与协同演化熵变模型不仅可以明确描述企业创新体系的运行状况,也可以为企业管理与决策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昌林  
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从知识流动的角度描述、量化、模拟企业创新网络与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协同演进的过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当前企业创新绩效取决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与创新网络协同演进路径为: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创新网络构建与演化→外部知识内化→创新绩效→技术创新动态能力;随着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创新绩效驱动三要素中,动态能力和创新网络知识内化对创新绩效提升具有边际递增效应,同时创新战略、产业政策平台和管理平台对企业技术创新都存在显著影响,但这种影响作用存在较大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