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90)
- 2023(14122)
- 2022(11932)
- 2021(11260)
- 2020(9555)
- 2019(22614)
- 2018(22016)
- 2017(42074)
- 2016(22466)
- 2015(25412)
- 2014(25310)
- 2013(25131)
- 2012(23145)
- 2011(20925)
- 2010(20568)
- 2009(19092)
- 2008(18670)
- 2007(16263)
- 2006(13901)
- 2005(12327)
- 学科
- 济(101384)
- 经济(101292)
- 管理(62272)
- 业(58680)
- 方法(48790)
- 企(46634)
- 企业(46634)
- 数学(43991)
- 数学方法(43523)
- 中国(29085)
- 农(24745)
- 财(24658)
- 贸(22231)
- 贸易(22224)
- 易(21708)
- 学(19358)
- 业经(19210)
- 地方(19132)
- 农业(16543)
- 制(15982)
- 务(14592)
- 财务(14549)
- 环境(14513)
- 财务管理(14512)
- 和(14222)
- 出(13910)
- 技术(13876)
- 银(13792)
- 银行(13765)
- 企业财务(13712)
- 机构
- 大学(324761)
- 学院(320691)
- 济(142780)
- 经济(140143)
- 管理(126786)
- 研究(110073)
- 理学(109984)
- 理学院(108750)
- 管理学(106976)
- 管理学院(106371)
- 中国(83734)
- 京(68503)
- 科学(65146)
- 财(62217)
- 所(53669)
- 中心(51263)
- 财经(50704)
- 农(49191)
- 研究所(48973)
- 经(46358)
- 经济学(45781)
- 业大(45592)
- 江(45338)
- 北京(42741)
- 经济学院(41571)
- 范(41135)
- 师范(40766)
- 院(39889)
- 农业(38780)
- 财经大学(37933)
- 基金
- 项目(220130)
- 科学(175726)
- 基金(165057)
- 研究(158442)
- 家(143903)
- 国家(142852)
- 科学基金(123743)
- 社会(104592)
- 社会科(99555)
- 社会科学(99531)
- 基金项目(87404)
- 省(82047)
- 自然(79714)
- 自然科(77987)
- 自然科学(77966)
- 自然科学基金(76567)
- 教育(72123)
- 划(70479)
- 资助(67796)
- 编号(62396)
- 部(50172)
- 成果(49894)
- 重点(49335)
- 发(46853)
- 创(45447)
- 国家社会(45313)
- 教育部(43476)
- 创新(42711)
- 科研(42671)
- 人文(41997)
- 期刊
- 济(145304)
- 经济(145304)
- 研究(93256)
- 中国(56079)
- 财(48394)
- 学报(47235)
- 科学(45351)
- 管理(44174)
- 农(42470)
- 大学(36073)
- 学学(33885)
- 农业(29133)
- 技术(27825)
- 教育(25863)
- 融(25671)
- 金融(25671)
- 经济研究(25017)
- 财经(24891)
- 经(21508)
- 问题(21479)
- 业经(21328)
- 贸(19046)
- 统计(18110)
- 业(16920)
- 技术经济(16899)
- 图书(16353)
- 策(15990)
- 国际(15919)
- 世界(15660)
- 理论(15142)
共检索到4640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蒋伟 刘牧鑫
要素积累所产生的知识和技术,会突破地理行政边界的限制外溢到相邻区域。通过构建一个包含知识空间溢出的增长模型,检验知识空间溢出对工业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了要素投入以外,知识空间溢出是促进工业增长的重要因素,而且邻近城市工业产出和要素投入的增加对本城市的产出增长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因此,各地区在注重自主创新的同时,要格外重视技术吸收,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营造有利于知识空间溢出的各种环境。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程中华 刘军
基于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产业集聚对制造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从制造业整体来看,专业化(MAR外部性)对制造业创新绩效影响不显著,多样化(Jacobs外部性)和产业内竞争(Porter外部性)有利于制造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从分技术层面来看,低技术行业创新更多受益于MAR外部性,中高技术行业创新更多受益于Jacobs外部性。从分企业规模来看,小型企业能从多样化集聚中获得更多创新收益,大中型企业能从专业化集聚中获得更多的创新收益。从分企业生命周期来看,新生和年轻企业创新更多受益于Jacobs外部性,成熟企业创新更多受益...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国富 兰宇宁
文章以我国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单元,在综合考虑内生经济增长和累积因果循环效应的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和探讨了可能影响我国城市经济增长和导致区域差异的因素,进而验证上述理论是否适用于我国的实际情况,从而为政策提供依据。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城市经济增长存在着明显的空间集群特征,城市所属省份的增长态势、产业结构调整、区域政策等因素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技术进步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一定的空间溢出效应;从整体上来讲我国城市经济增长未表现出明显的集聚经济或不经济。文章分析了其深层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胡煜 李红昌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区域发展政策的出台,政府为交通枢纽建设提出了新的方向与目标,但是交通枢纽等级如何测度,对本地及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仍未得到解决。本文首先对中国城市的交通枢纽等级进行划分,分析其空间分布情况,然后基于2003—2013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估计交通枢纽城市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交通枢纽分布有着显著的空间不平衡性,不过正在逐渐改善;交通枢纽对本地区及周围区域的经济产出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作用大小按照全国性枢纽、区域性枢纽、地区性枢纽排序;东、中、西部地区交通枢纽的空间溢出效应差异明显,东部和中部地区各类交通枢纽都有显著正的空间溢出效应,不...
关键词:
交通枢纽等级 空间溢出效应 空间杜宾模型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蒋伟 赖明勇
以2006年中国大陆24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决定进行实证研究。对全国城市分析的结果发现:除了劳动力素质、市场规模、基础设施以及集聚经济以外,空间相关性也是影响FDI区位分布的重要因素;一个城市吸引的FDI不仅取决于自身的区位条件,还与周边城市的FDI正相关;劳动力成本在区位决定中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分地区的分析发现,FDI在东、中、西部城市的区位选择具有明显的差异。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程中华 于斌斌
本文以新经济地理学和城市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利用中国2003-2012年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产业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论表明:中国城市职工平均工资的空间相关性呈现波动性的递增趋势;制造业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为显著的负影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共同集聚有利于地区工资水平的提升;从集聚外部性效应来看,MAR外部性和Porter外部性抑制了地区工资水平的提升,Jacobs外部性有利于地区工资水平的提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程中华 于斌斌
基于2003~2012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产业集聚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论表明:中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相关性呈逐年增强的趋势;制造业集聚抑制了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市场潜能有利于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从集聚外部性效应来看,MAR外部性和Porter外部性抑制了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Jacobs外部性有利于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郝宏杰
中国目前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滞后问题比较突出,而地方财政支出不仅通过直接和间接机制影响本地服务业增长,还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影响邻近地区服务业增长。文章利用中心城市层面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地方财政支出的本地服务业增长效应和对邻近城市服务业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财政总支出、教育支出、科技支出和公共交通支出对本地服务业增长都产生正效应,而对其他城市服务业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显著差异,财政总支出和教育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为正,科技支出和公共交通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为负;分地区的研究发现,从促进服务业全局发展角度,东部城市应加大科技支出,中部城市应优先完善基础设施,西部城市应首要增加教育支出。总之,为了实现我国服务业的整体发展、优化布局,需要在中心城市层面完善支持服务业发展的财政支出政策,动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并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区域财政政策协调机制。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郝宏杰
中国目前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滞后问题比较突出,而地方财政支出不仅通过直接和间接机制影响本地服务业增长,还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影响邻近地区服务业增长。文章利用中心城市层面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地方财政支出的本地服务业增长效应和对邻近城市服务业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财政总支出、教育支出、科技支出和公共交通支出对本地服务业增长都产生正效应,而对其他城市服务业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显著差异,财政总支出和教育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为正,科技支出和公共交通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为负;分地区的研究发现,从促进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崔忠平 王浩名
以20052015年全国和各省的人口城市化率、空间城市化率、技术进步溢出和经济增长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从全国来看,各研究变量的空间影响程度较大;从各省的研究来看,人口城市化率、空间城市化率、技术进步和溢出等变量的提高能够对全国的经济增长产生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这三个变量对于经济增长的直接效用、间接效用和总效用也非常明显,在各变量对经济增长的效用影响排名也非常靠前。区分省级区域后发现,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城市化、空间城市化和技术溢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从东、中、西部地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崔忠平 王浩名
以2005~2015年全国和各省的人口城市化率、空间城市化率、技术进步溢出和经济增长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从全国来看,各研究变量的空间影响程度较大;从各省的研究来看,人口城市化率、空间城市化率、技术进步和溢出等变量的提高能够对全国的经济增长产生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这三个变量对于经济增长的直接效用、间接效用和总效用也非常明显,在各变量对经济增长的效用影响排名也非常靠前。区分省级区域后发现,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城市化、空间城市化和技术溢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从东、中、西部地区的实证结果来看,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蒋伟 刘牧鑫
大多数关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隐含地假定地区间环境质量彼此独立,这种对空间相关性的忽视可能导致实证结果的偏误。本文利用2007年中国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对纳入FDI和空间相关性的环境库兹涅茨扩展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是否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污染指标以及估计方法的选取;FDI并不一定导致城市环境的恶化;空间相关是影响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一个城市的污染物排放受到邻近城市的影响。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于斌斌 杨宏翔 金刚
本文采用SFA模型对中国城市经济效率进行了测度,并运用空间计量技术引入地理距离分析了产业集聚对地区经济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从全国层面看,制造业集聚、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共同集聚对地区经济效率的影响显著为负,但尚未产生拥塞效应;制造业集聚对地区经济效率的影响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呈现"N"型过程,从而修正了威廉姆森假说,同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支持开放性假说。从区域层面看,制造业集聚对中、西部城市的经济效率都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和拥塞效应,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共同集聚对中、西部城市的经济效率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从外部性效应看,MAR外部性和Porter外部性对中国城市的经济效率都存在显著的...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方超 罗英姿
本文利用我国1996-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基于Lucas模型的分解,检验教育人力资本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别采用差分GMM、系统GMM以及空间GMM的工具变量法,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探讨教育人力资本溢出的增长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教育人力资本及溢出效应均有利于我国经济增长,而地理空间上的人力资本则表现出显著的聚集态势。全域空间自相关性较强,同时伴随着局域的显著性差异,教育人力资本空间溢出后,其弹性产出的增长效应为0.056。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