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10)
2023(6394)
2022(5214)
2021(5207)
2020(4230)
2019(9598)
2018(9624)
2017(16823)
2016(10176)
2015(11227)
2014(11457)
2013(10532)
2012(10005)
2011(9413)
2010(9699)
2009(8713)
2008(8833)
2007(8291)
2006(7534)
2005(6913)
作者
(27159)
(22496)
(22454)
(21740)
(14597)
(11021)
(10405)
(8861)
(8607)
(8390)
(7757)
(7719)
(7525)
(7355)
(7112)
(7096)
(6810)
(6751)
(6541)
(6465)
(6070)
(5659)
(5360)
(5336)
(5304)
(5125)
(5061)
(5041)
(4679)
(4573)
学科
(32627)
经济(32475)
管理(24950)
(22300)
(20533)
企业(20533)
教育(20288)
中国(15833)
方法(14606)
理论(13566)
(12726)
数学(9721)
数学方法(9553)
(9080)
业经(8646)
(8239)
(8055)
技术(7946)
(7126)
教学(7066)
(5995)
(5561)
银行(5553)
(5509)
(5502)
金融(5499)
(5345)
(5284)
财务(5272)
财务管理(5260)
机构
大学(148614)
学院(140271)
研究(52600)
(47584)
经济(46257)
管理(45365)
理学(38517)
理学院(37894)
管理学(37072)
管理学院(36740)
(32934)
中国(31937)
教育(31556)
(31213)
科学(31163)
师范(31059)
(26459)
师范大学(25674)
(25394)
研究所(23958)
(22964)
中心(21982)
北京(21500)
财经(20123)
(19054)
(18250)
(18133)
(18094)
业大(17478)
技术(17218)
基金
项目(87435)
科学(71072)
研究(71055)
基金(61721)
(53249)
国家(52620)
社会(45143)
科学基金(44266)
社会科(41380)
社会科学(41362)
教育(41285)
(33988)
基金项目(31574)
(31388)
编号(30935)
成果(29864)
自然(26291)
自然科(25747)
自然科学(25740)
自然科学基金(25329)
资助(24376)
课题(24281)
(21875)
重点(21118)
(20795)
(20431)
教育部(19799)
项目编号(19522)
规划(19118)
(18631)
期刊
研究(55492)
(54805)
经济(54805)
教育(52332)
中国(37465)
学报(23833)
(20943)
科学(20695)
大学(19105)
(17251)
管理(16673)
学学(16209)
技术(14126)
财经(12128)
职业(12079)
农业(11373)
(10621)
金融(10621)
(10504)
图书(9159)
经济研究(8666)
(8314)
论坛(8314)
技术教育(7726)
职业技术(7726)
职业技术教育(7726)
(7285)
问题(7156)
(7143)
业经(7027)
共检索到2240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石艳  张新亮  
20世纪末以来,教育社会学领域对"揭示知识的社会权力关系是否真的有助于教育公平"进行了自觉反思,"社会实在论"知识观的提出力图填补教育政策中知识理论的"真空",为教育社会学弥合愿景功能和解释功能提供一种替代性方案。社会实在论知识观反思并重构知识的社会性,主张知识的对象是实在而非经验;知识生产具有浮现属性,能够超越产生知识的特定社会历史情境;知识的客观性是一种程序客观性,具有社会基础。社会实在论知识观把"新教育社会学"以来的文化效应的研究转向了知识效应的研究,真正把知识本身作为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一个核心议题,这对于学校中课程知识的选择、课堂中教学重点的确立和教师专业知识的强调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同时也意味着知识领域中的教育公平问题的深层次推进。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马海涛  
课程研究由"课程开发范式"走向"课程理解范式"的过程蕴含着知识观的变化:知识不再是普适的、客观的、价值中立的,而是情境性的、文化的、价值负载的。本文先择要叙述新教育社会学课程论者、批判课程论者、后现代课程论者的知识观,然后总结其共有的知识理念:突出知识的价值性和情境性,最后分析知识观的变革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借鉴意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白宗新  
个人知识和社会知识是知识的两种不同储存方式,都应受到重视。个人知识具有个人性、内在性和自组织性;社会知识具有公共性、外显性和多样性。个人知识和社会知识是互为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教育对知识的选择应围绕促进个人知识生长的目的,整合社会知识,突显个人知识以及重视社会知识中的内隐知识和个人知识中的缄默知识。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阎凤桥  
围绕着知识本身与知识组织形式的历史性和社会性命题,采用历史和比较的研究方法,考察了知识系统在西方国家的表现形式。知识的历史性,集中地表现为专业化和综合化两种相反且相关的发展趋势。知识组织即大学组织的历史性,集中地表现为"学系——学院"或"研究所——学部"和"研究中心"的建立和制度化。知识的社会性,集中地表现为知识门类的不同社会属性、学科等级性、知识分布的非均衡性和多元知识观等方面。知识组织即大学组织的社会性,集中地表现为学科组织形式的相对地位、西方大学模式的主导地位、多种大学组织模式以及多元知识观下教师学术行为之差异等方面。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郑太年  
对于学习的社会性的重视,是当代学习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本文从作为学习对象的知识的社会性、学习者的社会性和学习过程的社会性三个方面,阐述了有关学习社会性研究的观点,论述了学习社会性的内涵,提出学习的社会性是人类学习的根本特征之一,对于学习社会性的研究和重视,既是传统学校学习方式的创新,又是人类本然学习方式的回归。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薛晓阳  
在知识社会中 ,知识构成人的主要生存处境 ,“知识生存”成为人的基本生存方式。学校教育的全部意义在于维护知识环境 ,关注知识环境是使教育真正与人的生存相统一的基础。从人的生存处境出发 ,思考人与知识的关系 ,这是知识社会探讨知识观的根本出发点。人如何与知识相处 ,是教育不能回避的问题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光杰  刘峻  
消费是一种社会经济行为,既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体制、政策的制约,也受社会文化和道德水平的制约。创造良好的社会消费环境,实现科学消费,是建立和谐社会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理性消费、健康消费、安全消费是科学消费三个最基本的方面。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森  郭天奎  
知识社会、知识工人与教育李森,郭天奎编译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彼德·F·得拉克尔(PeterF.Drucker)最近在《大西洋月刊》中撰文指出,知识已经成为继“劳动力、原料、资本”三大生产要素之后的第四大关键要素,二十一世纪的人类社会将成为知识社会,教...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邱相彬  
社会性软件作为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新工具,提供了良好的分类管理知识的平台,帮助教师获取、整理和存储知识;提供了一个交流协作的平台,帮助教师协作完成教学和科研工作;促进了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增强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社会性软件可以在教师知识的获取;知识的整理和存储;知识的共享与交流等方面得以具体应用。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郑晓丽  金会洙  李阳  
当今学习的内涵不仅是习得知识,还有通过体验解决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考虑到社会文化因素,学习的隐喻从原先的知识习得、参与学习逐渐延伸到扩张学习。相应的学习模式也从个体学习逐渐延伸到协作学习。随着Web 2.0等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研究表明,深层交互是影响协作学习效果的重要中介变量;学习者在交互过程中的争论可以促进认知增长、个体及社会性元认知的发展,争论能力也被认为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为了能在现有社会性媒体中开展深层交互教学,本研究采用争论式教学支架进行准实验前的预备实验,按学生成绩分成上-上、上-下、下-下水准的两人一组的协作学习小组,采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惠芬  喻妍  崔雷  唐秋鸿  
本文基于批判实在论的视角,援用Archer(1995)的社会变革理论,主张嵌入是ERP绩效的产生机制,在时间维度上构建了ERP绩效的产生模型,最后,通过调研广州明珠星获得数据,以该企业ERP系统的实施对库存管理绩效的提升为例对模型的解释进行了验证。本文研究克服了以往实证主义研究范式的不足,从根本上解释了ERP绩效的产生原因。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石健壮  李森  
知识的本质观是关于知识本质的认识模式和思维方式的方法论观点。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是近代以来,对中国知识教育及教育学研究影响最为深刻的一种观点。当前,由于其知识信仰的本质主义严重制约了中国教育学研究和教育改革的发展,因此,必须对其产生背景—现代性及其理性进行反思与批判。反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超越于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以其后现代性对现代性的知识本质观进行了彻底地反思、批判与解构。然而,这种知识本质观仍然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缺点,必须对其产生的核心背景—后现代性进行反思与批判。反思的现代性超越于二者,在包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合理要素的基础上,兼容知识的相对性、动态开放性、多样性与差异性、情境性、共识性以...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朱梦华  
教师生涯初期的身份挣扎是学界和实践界共同关注的教师专业发展议题。学习教学已成为新手教师发展知识、建构身份的重要途径,但鲜有研究探讨专业学习情境中新手教师的知识发展如何影响其身份建构。以社会性学习为视角,采用个案的方式分析新手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身份建构过程。研究发现,教研活动触发了新手教师关于任务感知的认知张力,使其在处理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中呈现出准则理解、观摩比较、实践反思三种学习路径,最终建构出不同的学习者身份类型。因此,甄别不同发展阶段的新手教师知识诉求,创新融合身份元素的教研活动形式,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与批判能力,对于促进新手教师身份建构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张静芬  
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教师认知结构中的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知识、技能、信念、态度和价值体系等,即教师的默会知识,对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及专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社会性软件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指出社会性软件有利于教师的默会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利工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