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89)
2023(15897)
2022(13828)
2021(12922)
2020(10729)
2019(24450)
2018(24228)
2017(46403)
2016(25313)
2015(28515)
2014(28483)
2013(27865)
2012(25503)
2011(23170)
2010(23304)
2009(21752)
2008(21529)
2007(18863)
2006(16886)
2005(15164)
作者
(74059)
(61771)
(61365)
(58348)
(39495)
(29481)
(27780)
(24084)
(23593)
(22132)
(21087)
(20863)
(19841)
(19504)
(19281)
(18934)
(18234)
(18131)
(17726)
(17616)
(15426)
(15284)
(15006)
(14162)
(13815)
(13746)
(13656)
(13580)
(12425)
(12133)
学科
(98790)
经济(98632)
管理(81475)
(72436)
(63214)
企业(63214)
方法(44641)
数学(36864)
数学方法(36389)
(28562)
(26132)
中国(25438)
(25148)
业经(23959)
(22814)
理论(19595)
环境(18859)
地方(18630)
(18045)
财务(17970)
财务管理(17934)
(17726)
企业财务(17065)
农业(16989)
(16816)
贸易(16807)
(16585)
银行(16529)
技术(16452)
(16353)
机构
大学(372758)
学院(367420)
管理(144478)
(141904)
经济(138640)
理学(125274)
理学院(123808)
研究(123465)
管理学(121591)
管理学院(120926)
中国(90615)
(79720)
科学(77285)
(69272)
(61782)
(57482)
研究所(56395)
财经(55235)
中心(54880)
业大(54519)
(53650)
(50213)
北京(50173)
(50070)
师范(49747)
(44975)
农业(44846)
(43564)
经济学(42884)
财经大学(41202)
基金
项目(252004)
科学(198645)
研究(184486)
基金(183685)
(160334)
国家(159033)
科学基金(136415)
社会(116518)
社会科(110200)
社会科学(110173)
基金项目(97467)
(97172)
自然(88593)
自然科(86434)
自然科学(86408)
自然科学基金(84863)
教育(84748)
(82463)
资助(74555)
编号(74549)
成果(62013)
重点(56660)
(55792)
(52449)
(52352)
课题(51558)
创新(48831)
(48501)
教育部(48028)
国家社会(47934)
期刊
(158037)
经济(158037)
研究(108678)
中国(68758)
学报(60856)
科学(55614)
管理(53419)
(53304)
(52351)
大学(46156)
学学(43278)
教育(42057)
农业(35886)
(30274)
金融(30274)
技术(30168)
财经(27363)
业经(25178)
经济研究(24209)
(23348)
问题(20316)
图书(19603)
(18377)
理论(18301)
科技(18206)
(17712)
技术经济(16803)
实践(16717)
(16717)
现代(16640)
共检索到5339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余维新  熊文明  
知识经济及开放式创新情境下,企业通过创新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越来越依赖于其所处的知识生态系统。现有文献强调知识生态系统多主体开放协同与知识共享的重要意义,然而关于知识生态系统关系治理机制的研究较少。本文从共生理论视角研究知识生态系统的关系治理机制,回答如何从关系治理的角度提升系统的稳定性。首先,分别从共生要素和共生关系两个方面对知识生态系统的运行机理进行探讨。然后,基于Logistic方程构建知识生态系统共生模型,分析知识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共生关系的稳定性受共生单元、共生界面和共生环境的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优化共生单元、统一共生界面和培育共生环境三大关系治理机制。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顾力刚  蓝莹  谢莉  
本文在利用生态位理论对商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生态位模型。以我国××整车生产企业的商业生态系统为对象,通过计算、分析供应商的企业生态位宽度和企业生态位重叠度对商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商业生态系统中供应商之间企业生态位的分离、部分重叠、完全重叠的状况并存。整车生产企业作为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者与领导者,可通过有效的策略调整供应商之间企业生态位的宽度和重叠度来促进供应商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保持商业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武春友  邓华  段宁  
产业生态系统(IES)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践工具,在国内外得到快速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效。但由于IES独特的生态化产业链接属性和成长环境,造成大量不稳定问题逐步浮现并且已经成为影响产业生态系统取得成功的重要障碍。以Cape Charles、Kalund-borg等生态工业园发展为案例,对出现稳定性问题的IES进行回顾。然后,通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内涵的研究,探讨IES稳定性的相关概念。该文的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通过大量国内外文献研究所得到的17个IES稳定性的可能影响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研究,把它们划分为结构、技术、外部三个纬度,其中结构性影响因素包括:地理位置、成员距离、核心组员、生态产业链长度...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温芝元  曹乐平  
为研究群落生态系统环境因素的修正,讨论了m个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环境因素修正后的生态系统角度,讨论了稳定性判断的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找到了一个理论模型学派与生物生态学派就稳定性问题的结合点.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文娟  冯晓梅  龚固斌  
通过构造Lyapunov泛函的方法和使用Barbalat引理,讨论了具有反馈控制的单种群时滞生态系统的全局稳定性,得到了系统全局稳定的新的充分条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秀梅   纪棋严   胡成业   徐焕志   王一航   杨晓龙   郭浩宇  
海洋牧场建设是实现我国近海渔业资源恢复、生态系统和谐发展与蓝碳增汇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极大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发展。在海洋牧场建设过程中,关于生境营造和资源增殖的基础理论薄弱,对其生态系统稳定性与抗干扰能力认识不清,尤其对小尺度海洋牧场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实现过程,以及生态承载力知之甚少。亟需针对其人工鱼礁等生境营造的环境效应和增殖放流的资源补充效应开展理论印证和定量研究,以充分认识这些人为扰动的双重性。本文查阅了相关文献90余篇,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关于人工鱼礁生境营造的水动力环境特征、生源要素迁移过程、生物群落构建机制和局地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强调了小尺度海洋牧场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性与动态性,重点关注了鱼礁群布局对牧场海域水动力环境、沉积物和生源要素演变的影响,以及在增殖放流等人为扰动下生物群落的物种共存机制。围绕海洋牧场生态系统稳定性与抗干扰能力等关键问题,从水动力驱动、生源要素表征、生物群落重建及生态系统健康等4个方面探讨了目前研究的不足与发展方向,以为海洋牧场人工鱼礁、海藻床等生境营造以及资源修复模式优化提供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颜爱民  李顺  
文章从企业人力资资源生态系统的视角出发,首先界定了企业人力资源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内涵与特征,并对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进行理论分析;然后重点对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鲜鲜  何文辉  彭自然  蔡清洁  崔丽香  张奥  
通过构建海水水族箱,分析其内过滤、温控等系统的构建模式,为研究人工生态系统中浮游生物、大型海藻、鱼类等生物的优化配置、生长模式和景观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根据水族市场调研结果进行系统内动植物配置,主要动物数量比为清洁虾∶珊瑚=5∶1,大型海藻体积比为红藻门∶绿藻门∶褐藻门=7∶5∶3;为期一年的实验期间系统水质监测结果表明,稳定期水体硬度平均为5 159 mg/L,TN和TP分别为28.38μmol/L和6.09μmol/L,达到海水水质Ⅱ类标准,适合海水养殖;构建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系统运行效果,R=8.54系统稳定性介于中度和高度稳定之间,生物多样性是其稳定性的决定因素。稳定的海水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顺利  周科平  胡小龙  
矿区产业生态系统(MIES)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践工具,在国内外得到快速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效。但由于产业生态系统(IES)独特的生态化产业链接属性和成长环境,造成大量不稳定问题逐步浮现,并且已经成为影响矿区产业生态系统取得成功的重要障碍。本文提出了矿区技术创新生态经济系统(MTIES)概念,分析了MTIES结构、功能和效益上的失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行生态重组,优化"关键种"企业的年龄结构,推行矿区生态技术体系,加强生态管理等实现矿区产业生态系统稳定的途径。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陈珊  陈双林  
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着重要影响,能改变资源的有效性,会起到建设性或破坏性效果。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是优良的笋用竹种,为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雷竹林受到频繁的人工强度干扰。为了给雷竹林可持续经营和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综述了集约经营主要措施林地覆盖、施肥等对雷竹林鞭竹系统、土壤和生物性状等的影响。分析表明:雷竹林长期连年林地覆盖和过量施用化学肥料等不合理的经营干扰,会导致鞭竹系统结构稳定性降低和功能下降,土壤发生物理、化学和生物性劣变,致使立地生产力衰退。提出了有机覆盖物筛选及林地存留覆盖物促腐、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土壤性状改良等雷竹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护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增文  王乃江  李雅素  吕月玲  
从森林组分的易变性、对干扰的反作用、养分的储备及其流动规律等角度,分析了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理,并对刺槐(R obin ia p seud oacacia)、兴安落叶松(L arix gm elin ii)、油松(P inus tabu laef orm is)和杉木(Cunn ingham ia lanceola ta)4种人工林进行了典型分析。结果表明,这4种人工林的养分均以钝性储备为主,土壤中的N,P,K,C a和M g养分贮量占整个系统对应养分总贮量的比例均大于92%,而且土壤养分均基本保持平衡或发生微弱亏损(年亏损率0.046%~0.121%),而整个生态系统的养分均基本保持平衡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顾江  
本文通过应用熵及熵生产率的原理,采用矩阵、李亚普诺夫函数和微分方程来测定生态系统的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并应用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测算案例来说明该原理的具体应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青   吴翌晨   曹鑫  
促进“互联网+”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要求妥善处理好系统中的关系风险。目前“互联网+”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在关系治理、主体互动关系及其可能产生的关系风险和治理机制等方面仍不足。为此,基于共生理论,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汇总,探讨“互联网+”企业创新生态系统3种关系治理模式的互动方式、关系风险和治理机制,并以小米(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抖音、微信小程序等典型案例分析验证。研究发现:偏利共生型关系治理模式下,机构型创新主体为主导者,以效率为导向,实现创新行为的控制,其治理机制为核心企业控治;寄利共享型关系治理模式下,社群型创新主体为主导者,以公平为导向,实现创新关系的扩散,其治理机制为“社群自治+核心企业同治”;互利共赢型关系治理模式下,创新主体间平等合作,以民主为导向,实现创新效能质的提升,其治理机制为社群与核心企业共治。此外,这3种关系治理模式均以技术和创意等资源作为生态系统战略利益的根本来源,并借助其向创新主体表达自己的价值导向。然而,不同的关系特征会引起不同的共生风险,主要包括创新资源投入不平衡、主体利益分配不公平、竞合关系维持不稳定。基于此,要明确“互联网+”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中主体的角色,核心企业应根据情况选择不同的关系治理范式。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徐立中  秦荪涛  
在新的生态利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产业组织模式下,本文运用了波特的价值链理论,通过多主体建模的方法分析了产业共生的价值体系并给出了仿真实例,经过模型的演化运行和环境变量的微调,研究生态产业共生在价值上建立稳定机制的方法和理论框架,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于成学  武春友  
生态产业链是低碳经济的重要表现形式,围绕生态产业链稳定发展问题,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生态产业链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但这些文献在生态产业链影响因素提出方面相对主观,缺乏理论依据和实证检验。本文以共生理论为理论出发点,基于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三要素,开发了生态产业链多元稳定影响因素量表,并通过问卷调查和因子分析方法实证检验并识别了生态产业链多元稳定的影响因素,为生态产业链多元稳定性管理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