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90)
2023(9735)
2022(7478)
2021(7000)
2020(5764)
2019(12964)
2018(12558)
2017(22912)
2016(13276)
2015(15087)
2014(14582)
2013(13467)
2012(12065)
2011(11022)
2010(10939)
2009(9272)
2008(8928)
2007(7744)
2006(6751)
2005(5762)
作者
(36092)
(29950)
(29637)
(28193)
(18874)
(14391)
(13373)
(11663)
(11438)
(10557)
(10150)
(9904)
(9558)
(9524)
(9273)
(9161)
(9149)
(8965)
(8718)
(8509)
(7625)
(7454)
(7229)
(6905)
(6762)
(6751)
(6671)
(6645)
(6076)
(5908)
学科
(40966)
经济(40916)
管理(35067)
(33179)
(26193)
企业(26193)
方法(17488)
中国(16932)
数学(15026)
数学方法(14858)
(13630)
业经(11732)
技术(10475)
(10116)
教育(9926)
理论(9922)
(9917)
贸易(9914)
(9697)
(9591)
农业(9258)
教学(7798)
(7705)
地方(7132)
(6896)
产业(6766)
环境(6682)
(6637)
(6569)
银行(6536)
机构
大学(173455)
学院(172406)
管理(63958)
(63741)
经济(62310)
研究(57669)
理学(55951)
理学院(55300)
管理学(54247)
管理学院(53957)
中国(39678)
科学(36515)
(35944)
(33762)
业大(29554)
(28856)
农业(26951)
(26813)
研究所(26692)
(26383)
(26359)
中心(26113)
师范(26001)
技术(23540)
北京(22027)
财经(21960)
教育(21268)
(20726)
师范大学(20571)
(20303)
基金
项目(121748)
科学(96139)
研究(90139)
基金(85608)
(76444)
国家(75726)
科学基金(64209)
社会(56124)
社会科(53169)
社会科学(53151)
(49671)
教育(45977)
基金项目(45735)
(42933)
自然(41352)
自然科(40468)
自然科学(40455)
自然科学基金(39758)
编号(38428)
资助(32938)
成果(29965)
重点(28242)
课题(27640)
(27292)
(26934)
(26670)
创新(25190)
大学(24093)
教育部(23275)
科研(23191)
期刊
(64052)
经济(64052)
研究(48136)
中国(40342)
教育(38023)
学报(31396)
(29665)
科学(26466)
大学(24396)
管理(21896)
学学(21539)
农业(20521)
(19992)
技术(19689)
职业(14274)
(12238)
金融(12238)
业经(12003)
(11999)
经济研究(11330)
图书(10715)
财经(10479)
技术教育(9626)
职业技术(9626)
职业技术教育(9626)
(9466)
论坛(9466)
科技(9371)
(9099)
(9065)
共检索到2507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武学超  
在高级知识社会,传统线性创新范式逐渐演化为以"三重螺旋"、"四重螺旋"、"五重螺旋"为典型模式的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范式。创新范式不断演化为知识生产范式转型提供了适应性情景,模式1知识生产范式开始向模式2和模式3知识生产范式转型。模式1到模式2和模式3知识生产范式的转型,对大学学术职业产生了直接影响,"核心教职"和"终身教职"开始走向"跨界就业"或"多重就业"。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卓泽林  
自洪堡创建柏林大学以来,其大学知识生产模式经历了由"模式1"到"模式2",再到"模式3"的发展路径。模式1知识生产模式因其无法满足社会转型的需求而陷入困境,不得不转向模式2;模式2知识生产理论为突破学科界限,促使大学知识生产走向社会,强调大学、企业和政府之间的互动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因其忽略了公民社会实体等因素使其难以成为理想的知识生产模式;模式3知识生产理论以创新网络和知识集群为衍生基础,依托"四重螺旋"创新生态系统为适应情境,以多节点、多边界、多层次、多形态为特征,嵌入联合演进、联合专属和共同竞合的逻辑运行机制,并以学术性企业为努力方向构成了动态,融合的知识生产创新系统。大学知识生产应该尽快...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毛亚庆  王树涛  
大学对知识范式的转型能否及时作出制度上的调整,直接关系到大学能否得到社会的肯定并由此引发大学发展的兴盛与衰亡。神话知识向形而上学知识的转型引起了知识的极大增进,推动了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形而上学知识向科学知识的转型,因大学对科学知识的漠视,使得大学的发展陷入危机,而对于科学知识范式的重新拥抱又使得大学发展回归繁荣。当前,我们正处于科学知识向后现代知识的转型过程中,这种转型同样要求大学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对知识的生产和传授适时作出制度上的调整。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高慧  
作为一种制度安排,科技成果评价往往凝聚着对知识生产规律及其社会功能的理性认识和价值判断。随着科学及其所处环境的改变,在科学系统内部,知识生产方式出现重大变革,在时间维度上呈现出从学科知识生产主导转向社会知识生产主导的趋势,且在共时性上呈现多种知识生产模式并存的特征;在空间上则显示出从学术空间到社会空间的重大变化,知识的价值边界被极大拓展。知识生产在时空维度上转变形成的一系列外在推力要求改变当前科技成果评价范式:在价值取向上指向社会效益综合标准;在评价机制上趋向利益相关者卷入的立体评价;评价的重点指向创新—服务贡献度;在评价对象上,要求将以信息通信技术为载体的新科技成果表征形式纳入到评价中。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昌送  张俊平  
协同创新的本质是组织内外协同开展知识的创造、传播和应用。新知识生产范式条件下知识生产的跨学科、多主体和应用导向客观上要求高职院校开展协同创新,并指引着高职院校协同创新的目标任务、组织结构和制度设计改革的方向。在新知识生产范式的影响下,高职院校必须明确技术开发和实践为核心的协同目标任务,建立专业——专业集群——行业产业的协同创新链条、提升知识生产能力,在政府、院校和协同组织三个层面建立有利于各类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体系,搭建开放、多元的协同创新组织平台,推进高职院校协同创新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何芳  
大学学术文化包括大学的学科文化与院校文化两个部分,前者是学者的专业忠诚形成之源,后者是大学内部相对稳定而独特的社会心理环境。它们构成大学学术的“生产力场”,具有目标导向、激励和凝聚以及软约束等功能。但是,大学学术文化的浮躁与功利、管理文化与学术文化的冲突,却带来了优良大学学术文化的缺失与薄弱。大学应树立学术至上、自由宽松、团结协作和公平竞争的学术文化,有效促进大学学术生产力的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立保  
数智时代是摆在全世界面前的新起点。这不仅是一场认知与思维的革命,更是一场脱胎换骨的系统变革与能力升级。2021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一种新的教育社会契约》报告中指出,数字技术具有巨大的变革潜力,但我们尚未研究清楚如何发挥其潜能。数字技术引起的新变化将给教育带来重大影响,数智时代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颠覆性数字技术变革将推动大学治理的范式转换。在范式转换过程中,我们既要依据大学发展自身规律重新审视已有的大学治理模式,明确需要坚持的核心价值,也要推动大学治理不断创新以适应数智时代的变化趋势。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晏成步  
20世纪中后期以来,为了适应知识生产的新环境,学术共同体的组织功能发生转换,教师学术职业发展受到了重要的影响。一些西方学者指出,新的知识生产方式影响到大学教师学术职业的转型。"知识资本家"、"学术专家"、"学术民工"和兼职教师建构了一个以经济关系为基础的学术秩序,从而勾勒了一个知识资本化的新图景。过度的知识资本化侵蚀了传统的学术根基,教师学术职业转型面临着学术资本主义的误导、学术失范和知识资本化的误解等问题;大学教师需要在学术理念的坚守、学术制度的矫正和学术传统的永续等方面不断努力和进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国庆  
新职业主义时代,职业人才与专业人才的边界在逐渐模糊,职业活动更多地具有了专业活动的性质,即工作任务具有了越来越大的不确定性。大量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材料已清晰地显示了这一根本性变化。工作任务性质的变化导致了职业知识存在范式的变化,职业知识与工作任务的确定性联系被根本性地销蚀,职业知识的结构正朝着横向、纵向往上、纵向往下三个方向发展,它们构成了职业知识新的存在范式。这些变化对传统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提出了变革要求。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殷朝晖  郑雅匀  
学科是系统化、逻辑化的知识集合体,学科建设的本质是促进知识的发展。知识发展的逻辑是学科建设的内在要求。知识可以被划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者的相互作用和转化是知识创新的关键。而隐性知识由于具有高度个性化而难以格式化的特点,其转化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一流学科建设存在着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要求不相适应的方面,这将会影响隐性知识的转化效率,阻碍知识创新。美国哈佛大学在重视显性知识发展的同时,兼顾隐性知识的生产和转化,成功地抓住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的机遇发展学科,为我国一流学科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因此,在我国"双一流"建设进程中,我们应关注知识生产模式2和3对于学科建设的影响,从关注促进学科隐性知识的转化、加强学科回应社会需求的能力、提高学科组织知识管理的能力等方面加强学科建设,以实现学科跨越式发展,进而推动"双一流"的建设步伐。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萍  
"学科范式"是一个集合概念,包含有多个构成要素,即特定时期内的学科共同体成员所具备的共同的信念、技术、知识以及能力等的集合,具有共同性、规范性以及历史发展性的特点。伴随着人类知识形态的变化,由知识理论体系所构成的学科也必然经历这种不断变化,因此,学科范式转型的开展势在必行。在新的学科范式尚未完全成型之前,教育研究者须牢牢坚持学科的理念和学科的内部承认,高等教育研究须着眼于教育实践和问题的解决,须坚持多学科研究,取众学之所长,实现高等教育学科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伟  
研究范式支撑了现代大学的兴起与发展,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代表性国家中经历了根本性变革。德国大学受时代和传统影响,形成了等级森严的研究体制、非制度化的学徒培养模式、由天职统摄的研究观。美国大学在继承德国范式的基础上,建立起了一套以自由竞争、统一培养和实用至上为特色的开放性范式。研究范式深受本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影响,其生命力源于科研系统的内在开放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邓磊  杨甜  
知识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学术是系统化与专门化的知识。基于社会发展的需要,知识不断图新,学术范式也随之变迁。学术范式的变迁集中展现了大学和社会的沿革。从传统到现代,学术范式日益专门化,大学也从象牙塔发展为服务站。在后福特主义的知识社会中,知识的民主化打破了专业的垄断和隔离,交互性与自反性成为新的认知模式,学术范式正面临新的转型,大学的定位也应重新审视。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彭恺  
来源于西方国家、为缓解大城市问题而生的新城模式在我国经历了广泛的建设实践,但其在解决城市住房、交通压力的同时,凸显出一系列新城问题。空间的生产理论强调"(社会)空间是(社会的)产物",在物质空间生产的同时,必然伴随着社会关系的重构。引入空间的生产理论并结合中国转型期的制度环境,从空间生产者和空间生产机制角度,建立转型期中国新城空间生产行为的分析框架,对空间的生产过程进行还原与剖析,以期能为研究中国新城问题提供一种新范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邵会婷  闫志利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并在全社会形成广泛共识。文章按照中央"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要求,在强化经济新常态理论内涵与职业教育发展现实任务认识的基础上,提出重构价值取向、转变发展模式、优化发展目标、活化运行机制、改革管理体制等职业教育发展范式转型的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