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39)
- 2023(14870)
- 2022(12409)
- 2021(11901)
- 2020(9880)
- 2019(22731)
- 2018(22719)
- 2017(43302)
- 2016(23915)
- 2015(27214)
- 2014(26764)
- 2013(25676)
- 2012(23204)
- 2011(20943)
- 2010(21230)
- 2009(19235)
- 2008(18557)
- 2007(16392)
- 2006(14172)
- 2005(12362)
- 学科
- 济(91176)
- 经济(91082)
- 管理(71597)
- 业(68316)
- 企(58443)
- 企业(58443)
- 方法(44333)
- 数学(38129)
- 数学方法(37424)
- 中国(25797)
- 农(23963)
- 业经(22246)
- 技术(21179)
- 财(20727)
- 学(20185)
- 理论(19197)
- 地方(17870)
- 农业(16316)
- 教育(15791)
- 制(15452)
- 和(15359)
- 贸(14838)
- 贸易(14827)
- 易(14368)
- 技术管理(14068)
- 划(13643)
- 环境(13545)
- 务(13173)
- 银(13099)
- 财务(13097)
- 机构
- 大学(329547)
- 学院(325021)
- 管理(133374)
- 济(124734)
- 经济(121910)
- 理学(116101)
- 理学院(114837)
- 管理学(112547)
- 管理学院(111955)
- 研究(104499)
- 中国(76059)
- 京(70603)
- 科学(65798)
- 财(55039)
- 所(50720)
- 业大(48125)
- 农(48037)
- 江(47154)
- 中心(47114)
- 研究所(46471)
- 范(45598)
- 师范(45248)
- 北京(44652)
- 财经(44498)
- 经(40449)
- 州(38696)
- 院(38296)
- 农业(37405)
- 师范大学(36491)
- 经济学(36386)
- 基金
- 项目(225767)
- 科学(179050)
- 研究(168255)
- 基金(162261)
- 家(140225)
- 国家(139029)
- 科学基金(121113)
- 社会(104932)
- 社会科(99470)
- 社会科学(99443)
- 省(89683)
- 基金项目(85752)
- 教育(79411)
- 自然(78520)
- 自然科(76802)
- 自然科学(76787)
- 自然科学基金(75399)
- 划(75110)
- 编号(69773)
- 资助(66738)
- 成果(56695)
- 创(50617)
- 重点(50154)
- 部(49177)
- 课题(48282)
- 发(47548)
- 创新(46467)
- 大学(43587)
- 项目编号(43559)
- 教育部(42684)
- 期刊
- 济(132619)
- 经济(132619)
- 研究(97347)
- 中国(66084)
- 教育(50916)
- 管理(50763)
- 学报(49157)
- 科学(46276)
- 农(43319)
- 财(40625)
- 大学(38834)
- 学学(34917)
- 技术(31909)
- 农业(31027)
- 融(23654)
- 金融(23654)
- 业经(22636)
- 经济研究(21440)
- 图书(21396)
- 财经(20917)
- 科技(18433)
- 经(17901)
- 技术经济(17381)
- 业(17114)
- 问题(16437)
- 理论(15796)
- 统计(14740)
- 现代(14731)
- 实践(14627)
- 践(14627)
共检索到4727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志峰 高慧 张忠家
知识生产方式正在发生重要变化,表现出知识生产的情境化、集体性和跨学科协同性,知识生产的主体多元性和组织多样性,知识生产的社会责任性和杂合式的质量控制标准等特征。知识生产方式的变化对大学科研的理念、目的、地位、组织结构、科研评价等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以兴趣主导、以学科为基础、"为知识而知识"的知识生产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代知识生产的内在复杂性及大学科学研究自身发展的需要。知识生产模式的现代转型打破了既有的大学科学研究的学科依附壁垒,改变了大学科学研究的组织方式。因此,基于国家和社会需求导向的跨学科协同研究等多种知识生产模式,成为个体自由探索研究之外的重要研究范式和大学科学研究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知识生产模式 大学科学研究 模式创新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曹嘉君 王曰芬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知识需求发生变化,现有知识服务模式难以适用于知识创新发展与数据密集型科学研究范式的转变,需要导入数据科学构建面向知识创新服务的应用模式。本研究在概述知识创新、知识服务、数据科学的基础上,探索知识创新服务的概念与特点及导入数据科学的目的,并分析知识创新服务模式的研究现状。进而提出知识创新服务模式构建需求及目标,尝试构建基于数据科学的知识创新服务应用模式。研究认为基于数据科学的知识创新服务模式主要应由数据基础层、分析逻辑层和结果展现层三个层面构成。同时,依据知识内容分析、知识创新模式等角度,从四个方面对知识创新服务模式进行阐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韩震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是国家综合实力特别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认识世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继承和创新文化、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和文化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在高等教育中,哲学社会科学或所谓文科的责任不仅在于自身的价值,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光钦
科研评价是大学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有效的评价实践是促进大学学术发展的支撑力量。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众多大学愈来愈关注和强化科研评价对促进学校发展的特殊作用。特别是,以资助性奖励为主要导向的科研评价办法,已经引发了一些大学学术目标的偏移和难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冯典
本论文试图在厘清形形色色的大学模式概念的基础上,从知识生产的视角,考察大学模式自中世纪产生以来的变化历程以及与知识生产之间的关系。论文共分为导论、主体和结语三大部分,其中主体部分由五章组成,分别是:第一章中世纪大学及其知识生产(12-15世纪);第二章近代早期大学的发展及其知识生产(16-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钱智勇
介绍了“学科馆员”内涵及其在重点学科建设中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研究“学科馆员”重点学科创新服务模式 ,包括“学科馆员”重点学科知识智能管理服务模式、“学科馆员”重点学科知识智能导航服务模式、“学科馆员”重点学科合作咨询服务模式、“学科馆员”重点学科用户个性化Web定制服务模式
关键词:
图书馆 知识管理 信息服务/学科馆员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惠琴 彭方雁
在团队理论的基础上,界定研究型大学科研团队的内涵与特征,运用输入-过程-输出团队理论模型重点剖析师生团队、学科团队与项目团队三种类型科研团队的内在运行模式,提出以师生团队为支撑、以学科团队为龙头、以项目团队为纽带、以创新基地为平台,构建融合与创新的科研团队运行模式。
关键词:
团队 科研团队 创新 研究型大学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志坚 周寄中 熊伟
知识生产过程是知识经济社会中起始和重要的阶段。发现、发明和创新、学习活动是这个阶段中的四个要素。本文首先分别对这四个要素进行分析,然后在对这些要素进行集成中概况出知识生产的一种模式以及在知识生产模式之间进行比较。
关键词:
发现 发明 创新 学习 知识生产模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孝德
一、拐点混沌期与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一)世界经济拐点转型与金融危机背后的新经济革命。在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中,新能源革命正在成为主流媒体与政府官员频繁使用的新名词。如果我们以更广阔的视野看待当代世界经济发展时,则会发现,酝酿中的新能源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殷朝晖 郑雅匀
学科是系统化、逻辑化的知识集合体,学科建设的本质是促进知识的发展。知识发展的逻辑是学科建设的内在要求。知识可以被划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者的相互作用和转化是知识创新的关键。而隐性知识由于具有高度个性化而难以格式化的特点,其转化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一流学科建设存在着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要求不相适应的方面,这将会影响隐性知识的转化效率,阻碍知识创新。美国哈佛大学在重视显性知识发展的同时,兼顾隐性知识的生产和转化,成功地抓住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的机遇发展学科,为我国一流学科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因此,在我国"双一流"建设进程中,我们应关注知识生产模式2和3对于学科建设的影响,从关注促进学科隐性知识的转化、加强学科回应社会需求的能力、提高学科组织知识管理的能力等方面加强学科建设,以实现学科跨越式发展,进而推动"双一流"的建设步伐。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志玲
伴随经济全球化、知识社会、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学术商业化的快速传播,知识生产模式开始转变,成为影响研究型大学优势学科建设的重要动力。新知识模式在应用语境、跨学科、非线性和网络式方面的多重变化,引发了英美等国外研究型大学学科培育模式的一系列变革。相比较而言,对于仍然是以传统单一学科模式为主导的我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来说,这种以跨学科和以问题为中心的新模式,正深刻影响着我国优势学科培育的价值取向、理论系统、组织建制和质量评价。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陶应军
面对大学外部治理中的过度政府管制化、内部治理中过度行政化带来的严峻挑战,二级学院作为现代大学治理的基础单元,迫切需要进一步理顺地方高校大学治理多元主体关系,明晰各种权力边界。二级学院创新治理模式的具体举措有助于消减现代大学治理磨擦成本,助推现代大学治理进程。
关键词:
二级学院 大学治理 行政权力 学术权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志成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办学原则,目的是要"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多校区已是大学一种重要的存在方式,为德育工作主题的一致性、实施的顺畅性、结果的实效性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北京联合大学是一所已有30余年多校区办学历史、下属多个法人学院的典型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晓锋
近代以来的大部分时期,科学研究的主要组织形式是以自由探索为特征的小科学,不少重大的发现也是由这种组织方式而来。二战以来,随着以人类基因组计划、哈勃太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郑梦雪
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在给现代高校建设提供全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伴随着高等教育课程管理机制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与高校规模急剧扩张之间形成较大反差,全国高校竞争日益激烈,高校对外合作交流及管理事务愈发繁多复杂,各部门的管理制度仍需不断创新改革。与此同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思想多样性的产生,各种新潮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念开始不断向高校涌入,使教师和学生的思想都日趋复杂化,加大了高效管理工作的难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