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23)
- 2023(13740)
- 2022(11929)
- 2021(11542)
- 2020(9870)
- 2019(23015)
- 2018(23252)
- 2017(44924)
- 2016(25016)
- 2015(28832)
- 2014(29102)
- 2013(28356)
- 2012(26034)
- 2011(23716)
- 2010(24254)
- 2009(22063)
- 2008(21615)
- 2007(19228)
- 2006(16883)
- 2005(14920)
- 学科
- 济(95743)
- 经济(95636)
- 管理(68450)
- 业(64745)
- 企(53040)
- 企业(53040)
- 方法(47058)
- 数学(40995)
- 数学方法(40271)
- 中国(28033)
- 农(26099)
- 财(21412)
- 学(21320)
- 业经(21014)
- 理论(19625)
- 贸(17955)
- 贸易(17945)
- 地方(17637)
- 制(17612)
- 易(17476)
- 农业(17101)
- 教育(16939)
- 技术(16095)
- 和(15974)
- 银(15087)
- 银行(15041)
- 行(14397)
- 环境(14036)
- 融(13967)
- 金融(13965)
- 机构
- 大学(359162)
- 学院(354478)
- 管理(138733)
- 济(136175)
- 经济(132946)
- 理学(119991)
- 理学院(118635)
- 研究(117731)
- 管理学(116214)
- 管理学院(115577)
- 中国(86326)
- 京(77649)
- 科学(73519)
- 财(62236)
- 所(59736)
- 农(56663)
- 研究所(54390)
- 业大(53467)
- 中心(52393)
- 江(51538)
- 财经(50093)
- 范(49815)
- 北京(49753)
- 师范(49374)
- 经(45330)
- 农业(44656)
- 院(42615)
- 州(42341)
- 经济学(39833)
- 师范大学(39623)
- 基金
- 项目(236536)
- 科学(184571)
- 研究(175565)
- 基金(167963)
- 家(145860)
- 国家(144634)
- 科学基金(123283)
- 社会(106290)
- 社会科(100566)
- 社会科学(100536)
- 省(93489)
- 基金项目(88626)
- 教育(83829)
- 自然(80550)
- 划(79131)
- 自然科(78677)
- 自然科学(78660)
- 自然科学基金(77190)
- 编号(74256)
- 资助(71055)
- 成果(61967)
- 重点(53018)
- 部(52285)
- 课题(51844)
- 发(50043)
- 创(49318)
- 创新(45744)
- 项目编号(45624)
- 大学(45577)
- 科研(44808)
- 期刊
- 济(147490)
- 经济(147490)
- 研究(107408)
- 中国(69740)
- 学报(55773)
- 教育(54882)
- 管理(52201)
- 农(51529)
- 科学(50319)
- 财(44163)
- 大学(43059)
- 学学(39007)
- 农业(36732)
- 技术(33426)
- 融(28529)
- 金融(28529)
- 业经(24514)
- 经济研究(23704)
- 财经(23610)
- 图书(22039)
- 经(20124)
- 业(19609)
- 问题(19508)
- 理论(18007)
- 技术经济(17683)
- 科技(17481)
- 实践(16586)
- 践(16586)
- 统计(16096)
- 现代(15899)
共检索到5223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志玲
伴随经济全球化、知识社会、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学术商业化的快速传播,知识生产模式开始转变,成为影响研究型大学优势学科建设的重要动力。新知识模式在应用语境、跨学科、非线性和网络式方面的多重变化,引发了英美等国外研究型大学学科培育模式的一系列变革。相比较而言,对于仍然是以传统单一学科模式为主导的我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来说,这种以跨学科和以问题为中心的新模式,正深刻影响着我国优势学科培育的价值取向、理论系统、组织建制和质量评价。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允蚌 谭贡霞 张长鲁
绩效评价对学科建设具有重要导向作用,本研究考虑不同优势学科的差异性,在定量数据的基础上,根据专家结合不同学科背景的要求,提出了7~1分制的评分方法,即对单项指标进行比较的绩效评价。充分运用层次分析法、群体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且根据专家判断矩阵的质量确定专家的权重,提高了评价、决策的科学性。评估结果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示,便于决策者进行直观的分析。实际的应用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合理性和简便性。
关键词:
优势学科 绩效评价 层次分析法 群决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勇 贺庆棠
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都在重视和加强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研究型大学由于具有良好的师资队伍、先进的科研条件和宽松活跃的学术氛围,因此,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我们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方面,主要分析了美国、英国和德国几个发达国家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持点与优势,旨为我国研究型大学培养创新人才起到借鉴作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薛蒙林 李天德
区域经济的发展依靠合适的发展模式支撑。河南省从2008年底提出"以产业集聚区为重要载体,加快构建现代城镇体系、现代产业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的"1+3"区域发展模式。文章从经济学角度诠释河南省"1+3"区域发展模式的提出是基于区域发展阶段的科学判断、区域发展矛盾的清醒认识、区域发展特征的准确把握、区域发展策略的正确选择和区域转型发展内生动力的有效激发。通过分析河南省"1+3"模式的实践状况、发展态势和实施成效,足以给人们一些基本而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
“1+3”模式 实践态势 重要启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许祥云 张茜
美国研究型大学素来重视对本科生发现问题能力、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理论写作能力、跨学科能力和数据能力等科研核心能力的培养,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化培育与发展路径。其集中体现为融入研究元素的课程设置、贯穿全程的个性化指导、弹性多元的科研活动选择空间、追求卓越的本科生科研管理机制、多方合力的科研资源支持等多个方面。这些实践经验对我国本科生科研能力培育机制的改革完善以及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安礼伟
随着信息通讯产业的成熟,推动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在90年代末逐步消失,在这种背景下,培育新兴产业,为新一轮经济发展寻找动力成为各国政府的政策趋势。我国也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作为政策重点,但是对于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在新兴产业培育中的作用仍然知之甚少。本文以江苏昆山小核酸产业的培育模式作为一个典型案例,分析地方政府在新兴产业培育中的角色,认为对于缺乏产业基础的区域而言,新兴产业的培育往往会经历人才、团队、企业到产业的历程,地区政府政策主要角色就是在新兴产业培育的不同阶段提供不同主体之间分工合作的平台,以集聚要素、构建从研发到商业化的价值链,推动新技术研发以及商业化和产业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徐平
博士生培养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实现博士生培养目标而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稳定性和系统性的特定培养程式。这种特定培养程式是一个拥有众多构成要素并依照一定方式联系起来的系统,主要包括:生源选拔、课程学习与考核、博士学位论文指导、博士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等。本论文围绕"博士生培养模式"这个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许迈进 杜利平
学科建设是研究型大学的核心工作,是构筑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学科发展战略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对此,我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应有所借鉴和思考。我国研究型大学应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要注重形成特色和优势,要切实把握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要努力构建同存共荣的生态结构。
关键词:
美国 研究型大学 学科建设 发展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马万华
在关于研究型大学建设的研究中,人们更多把目光集中在政府的科技政策、经费投入、办学自主权、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这些因素对研究型大学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大学知识生产模式的变化、专业应用学科的生成和学术研究的多元发展机制。研究型大学之所以能够常盛不衰,与其知识生产和学科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总是能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捕捉到新的知识增长点,从而把握学术发展前沿,引领社会发展。本文试图从知识生产模式和学术发展机制上探讨研究型大学既能灵活多样又保持自身学术传统的原因。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董金华 刘凡丰
本文简要分析了高校跨学科研究的动力和阻力,然后讨论国内外大学在开展跨学科研究时的若干组织策略,如设立学校层面的跨学科办公室、采取矩阵式的组织结构、采取处延式发展策略。笔者建议,各方要允许"小"科学的存在,大学要努力创造促进学者交流的物质条件,以及优先发展跨学科的研究生教育项目。
关键词:
跨学科研究 组织策略 研究中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经南
研究型大学以服务社会,引领社会进步与经济全面发展为生存根基;以传授高深学问,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根本使命;以探究高深学问,探索科学真理为最终目标。它在培养精英人才、促进科技进步与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有着独特优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熊华军 佘清 尤小清
介绍了斯坦福大学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从培养目标看,斯坦福大学注重培养交叉学科研究生的知、情、意、行等能力;从培养途径看,斯坦福大学运用多途径培养交叉学科研究生,这些途径涵括了从项目运行到学位授予的一系列创新性举措;从培养保障看,斯坦福大学构建了从资金、平台、人员、制度和环境在内的"网"状保障体系。在培养交叉学科研究生势在必行的当下,我国大学在培养交叉学科研究生时要着力在目标"整"、途径"拓"和保障"全"这三个方面谋求新突破。
关键词:
斯坦福大学 交叉学科 研究生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徐仁成
在大学生群体中培育先进典型,发挥榜样教育作用,是中国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法和途径。随着社会转型发展,客观分析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的作用及其现状,进一步明确在时代发展和学情分析基础上进行先进典型培育模式的创新,注重以先进文化为沃土,不断创新先进典型的内涵要求;以范式效应为目的,不断提升先进典型的群体数量;以健全机制为保障,不断增强先进典型的作用发挥,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拓展和取得实效,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先进典型 大学生 培育模式 创新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耀农
本文分析了发达国家研究型大学的若干经验,指出了我国在建设研究型大学过程中存在的基本问题,并提出改革研究型大学教师评价体系和职称评聘标准、营造研究型大学自由的学术环境、紧紧抓住提高学科的核心竞争力以及营造有利于创造性人才培养的氛围等若干建议。
关键词:
发达国家 研究型大学 经验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马晓文 钟书华
本文通过对Stanford、MIT、Harvard等10所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实证分析,以处置权归属的法律背景为切入点,研究法律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归纳处置权的两种基本归属模式以及三种常见处置方法,最后探讨对中国科技成果处置权改革的启示,提出在完善法律体系、简化处置程序、配备专业人员、合理分配收入四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美国研究型大学 科技成果 处置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