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08)
- 2023(2565)
- 2022(2137)
- 2021(1832)
- 2020(1577)
- 2019(3676)
- 2018(3541)
- 2017(6750)
- 2016(3614)
- 2015(4045)
- 2014(3935)
- 2013(4081)
- 2012(3654)
- 2011(3557)
- 2010(3386)
- 2009(2978)
- 2008(2818)
- 2007(2491)
- 2006(2242)
- 2005(1986)
- 学科
- 济(18870)
- 经济(18859)
- 业(14572)
- 管理(13119)
- 方法(10506)
- 企(10207)
- 企业(10207)
- 数学(9328)
- 数学方法(9285)
- 财(8076)
- 收入(7426)
- 农(6474)
- 农业(5012)
- 技术(4545)
- 国民(4467)
- 业经(4317)
- 国民收入(4231)
- 中国(4122)
- 富(4060)
- 财富(4060)
- 学(3441)
- 技术管理(3186)
- 划(3133)
- 环境(2639)
- 和(2574)
- 分配(2543)
- 地方(2529)
- 务(2509)
- 财务(2509)
- 财务管理(2506)
- 机构
- 大学(57390)
- 学院(56286)
- 济(29342)
- 经济(28960)
- 管理(24952)
- 理学(22143)
- 理学院(21987)
- 管理学(21801)
- 管理学院(21712)
- 研究(18281)
- 中国(12942)
- 财(11914)
- 京(11174)
- 经济学(10023)
- 科学(9886)
- 财经(9797)
- 农(9288)
- 经济学院(9128)
- 经(9023)
- 所(8702)
- 业大(8425)
- 中心(8130)
- 研究所(8005)
- 江(7761)
- 经济管理(7617)
- 财经大学(7347)
- 农业(7288)
- 范(6892)
- 师范(6850)
- 北京(6480)
- 基金
- 项目(40368)
- 科学(33480)
- 基金(31655)
- 研究(29716)
- 家(27578)
- 国家(27400)
- 科学基金(24207)
- 社会(21759)
- 社会科(20904)
- 社会科学(20899)
- 基金项目(16852)
- 省(14953)
- 自然(14488)
- 自然科(14215)
- 自然科学(14213)
- 自然科学基金(14007)
- 教育(12927)
- 资助(12314)
- 划(12276)
- 编号(11389)
- 国家社会(10138)
- 部(9517)
- 创(9011)
- 成果(8920)
- 重点(8723)
- 发(8646)
- 创新(8537)
- 教育部(8535)
- 人文(8487)
- 制(8232)
共检索到782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吴文学 韩伯棠
各国学者对中等收入陷阱形成原因的研究主要通过国际比较观察、经验总结,结论各异。本文从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出发,通过对新经济增长两部门模型进行一般化改造,从经济模型推论中等收入陷阱形成的根本原因,得出了知识生产效率的不足是中等收入陷阱形成的根本原因,为此进一步提出了中国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三大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根本原因 新经济增长模型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月 邓露
文章围绕中等收入陷阱与知识、全要素生产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沿着中等收入陷阱的表象-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机制-实证陷入陷阱的临界条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路径选择的思路展开。经过理论与实证研究发现:(1)中等收入陷阱是多重均衡的经济运行过程中低水平均衡的表现;(2)形成低水平均衡的原因在于经济体进入中等收入初期时,知识存量占比低于门槛水平;(3)实证求得知识存量占比初值的门槛值为1.9154,若低于该值则经济收敛于低水平均衡,且知识存量占比对经济发展产生负作用,反之则反是;(4)中国的创新效率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月 邓露
文章围绕中等收入陷阱与知识、全要素生产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沿着中等收入陷阱的表象-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机制-实证陷入陷阱的临界条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路径选择的思路展开。经过理论与实证研究发现:(1)中等收入陷阱是多重均衡的经济运行过程中低水平均衡的表现;(2)形成低水平均衡的原因在于经济体进入中等收入初期时,知识存量占比低于门槛水平;(3)实证求得知识存量占比初值的门槛值为1.9154,若低于该值则经济收敛于低水平均衡,且知识存量占比对经济发展产生负作用,反之则反是;(4)中国的创新效率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提升知识存量占比进而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有效路径是有效提高R&D投入效率以及加大企业的创新规模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厉以宁
中等收入陷阱包含了三个陷阱:发展的制度陷阱,要靠改革来避免;社会危机陷阱,要靠缩小城乡与地区收入差距和社会管理创新来避免;技术陷阱,要靠技术创新和资本市场创新来解决。中国完全可以绕开或越过中等收入陷阱。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发展中国家 发展经济学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樊纲
中等收入陷阱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竞争力下降。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不等于必然丧失竞争力,如果能够不断提高生产力,就不会因为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丧失竞争力,也就不存在所谓的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本质上是福利陷阱,是工资、福利的提高快于生产力的提高,拉美和欧洲的问题也都缘于此。中等收入阶段不应推行高福利,我国目前还没有达到中等收入水平,还得过低收入国家的苦日子。我国的特殊问题在于非城市化陷阱,即农民工不能城市化、人不能城市化的陷阱。中国发展潜力巨大,可以保持几十年正常的高增长,逐步实现工业化、城市化。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刚
世界经济发展历史表明,每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都要面临着不同的"发展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是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水平迈进的主要障碍。中国于2009年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本文通过比较中国和拉美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时的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结合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和世界权威机构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预测与判断,得出中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可能性较小的结论。中国要想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必须选择走包容性发展道路。
关键词:
经济发展 中等收入陷阱 包容性发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健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在于如何解决技术模仿带来的问题。要让模仿切实起到技术进步的助推剂和实现后发优势的作用,就要注意如何避免因模仿而出现的制度陷阱,因此需要一个能摆脱局部利益束缚又必须廉洁有效的政府。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学
我国人均收入已经超过3000美元,不仅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人均收入在3000—10000美元之间),而且正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高潮。但在这一关键时期,遇到了中等收入陷阱和内需不足的阻碍和困扰。本文从经济大循环理论出发,提出了破解中等收入陷阱和内需不足的方法和对策,为我国以持续扩大的内需来弥补外需不足、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诚
经济新常态不等于进入中等收入陷阱。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国经济增速仍处于合理区间,依旧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这与中等收入陷阱的发展停滞是不同的。二是新常态是中央在国际国内复杂形势下作出的主动选择,不同于中等收入陷阱的被动陷入。三是进入新常态的目的是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和培育经济长期发展的新增长点,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途径。增速下滑是新常态的表象,实质上我国经济正在向形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彭剑良
当前,社会各界喊得最响的问题之一是关于农业投入问题。多数人认为农业投入不足,其主要依据大体上可概括为五个“下降”,即: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比重下降;财政农业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下降;农业信贷占国家信贷总额的比重下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投入占农村总投入的比重下降;农户家庭生产费用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下降(或农户生产性投入不足)。但是,也有人认为,按照这五个“下降”来分析农业投入不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崔俊富 陈金伟 崔伟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建设成就显著,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处于中高收入水平,已经接近高收入水平。目前国际上仍有部分人质疑中国能否突破"中等收入陷阱"。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同样面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不过中国具有经济结构合理、科技创新活跃、政治社会稳定、文化自信保障等条件,必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
中国 人均GDP 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玲玲 张耀辉
GDP锦标赛式的发展方式,与利益集团的博弈,使资本积累制度在经济增长中长期处于重要地位,以至于资本不平衡积累得以延续。不平衡的资本积累在资本充裕的企业中产生游资进入虚拟经济逐利,制约企业形成通过投入研发提高资本收益率的动力,使经济中的资本积累和创新速度下降,整体内生增长能力不足。为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我国应该平衡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间的收益率,促进资金进入资本稀缺的企业,通过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提高资本收益率,实现经济持续平稳增长。
关键词:
制度锁定 游资 虚拟经济 中等收入陷阱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魏熙晔 龚刚 李梦雨
本文基于消费升级的视角,构建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模型,证明了中等收入陷阱的存在性。利用123个国家1980-2015年的跨国面板数据给出了经验证据。研究发现:(1)对于中等收入经济体,收入差距过大会导致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的"涓滴效应"被阻隔,经济增长出现瓶颈,甚至陷入中等收入陷阱;(2)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存在多重均衡特征,低收入阶段下的收入不平等促进经济增长,中等收入阶段下的收入不平等存在最优水平,而高收入阶段下的收入不平等则阻碍经济增长;(3)经济增长率、消费增长率和服务业增长率均与基尼系数呈显著的库兹涅茨倒U型关系,存在最优的收入分配结构。本文认为,收入分配结构和生产技术水平是决定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两个关键维度。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培兆
发展中国家随着起点与基数提高,经济增速放缓是正常现象,不是什么必有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至少中国未曾经历。中国虽然"九五"起就自觉调低增速,但实际都超过计划或规划预期。经济本来就无需追求竞技式的跨越发展,重要的是持续的平稳较快发展。当前高收入国家存在的吞噬巨大财富的"黑洞"才是全球经济最大的危害。现在全球经济最大难题不是如何扩大财富生产,而是已有的财富如何合理分配,增进各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共享福祉。经济学应当反思财富如何进行合理消费配置为最佳的问题。兼容是出路之一。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孔陆泉 卓晓宁
"中等收入陷阱"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现实风险,当前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和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来加以解决。要继续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必须从利益调整上寻求改革的新突破,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顺利跨入高收入国家注入新的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