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407)
- 2023(18854)
- 2022(16206)
- 2021(15040)
- 2020(12725)
- 2019(29283)
- 2018(28525)
- 2017(54231)
- 2016(29607)
- 2015(33272)
- 2014(32642)
- 2013(32377)
- 2012(29653)
- 2011(26916)
- 2010(26563)
- 2009(24351)
- 2008(23760)
- 2007(20365)
- 2006(17740)
- 2005(15249)
- 学科
- 济(120734)
- 经济(120601)
- 管理(82770)
- 业(79067)
- 企(64110)
- 企业(64110)
- 方法(58519)
- 数学(51617)
- 数学方法(50977)
- 农(32391)
- 中国(31979)
- 财(28908)
- 学(27658)
- 业经(26090)
- 贸(23943)
- 贸易(23935)
- 易(23262)
- 地方(22935)
- 农业(21942)
- 制(19663)
- 技术(19023)
- 环境(18715)
- 理论(18666)
- 务(18167)
- 和(18152)
- 财务(18095)
- 财务管理(18061)
- 企业财务(17136)
- 融(16892)
- 金融(16889)
- 机构
- 大学(429165)
- 学院(424568)
- 济(171665)
- 经济(168411)
- 管理(165394)
- 研究(146789)
- 理学(145103)
- 理学院(143419)
- 管理学(140688)
- 管理学院(139944)
- 中国(107425)
- 科学(94140)
- 京(91141)
- 农(77053)
- 所(74504)
- 财(74298)
- 业大(69121)
- 研究所(69021)
- 中心(65541)
- 财经(61679)
- 农业(61193)
- 江(58804)
- 北京(56859)
- 经(56495)
- 范(55809)
- 师范(55130)
- 院(52989)
- 经济学(52775)
- 经济学院(47875)
- 州(47631)
- 基金
- 项目(302581)
- 科学(237426)
- 基金(221788)
- 研究(212662)
- 家(197658)
- 国家(196119)
- 科学基金(166671)
- 社会(135395)
- 社会科(128433)
- 社会科学(128400)
- 基金项目(117237)
- 省(115634)
- 自然(110940)
- 自然科(108433)
- 自然科学(108396)
- 自然科学基金(106479)
- 划(99539)
- 教育(97722)
- 资助(91796)
- 编号(83764)
- 重点(68557)
- 成果(66877)
- 部(66874)
- 发(64085)
- 创(62694)
- 科研(58721)
- 创新(58678)
- 课题(57674)
- 国家社会(57045)
- 计划(56740)
- 期刊
- 济(175122)
- 经济(175122)
- 研究(118898)
- 学报(76898)
- 中国(73566)
- 农(68675)
- 科学(68388)
- 管理(58315)
- 大学(57262)
- 学学(54284)
- 财(54118)
- 农业(47780)
- 教育(42163)
- 技术(35080)
- 融(31563)
- 金融(31563)
- 财经(29710)
- 经济研究(29473)
- 业经(27816)
- 业(25626)
- 经(25494)
- 问题(23268)
- 版(21576)
- 科技(21426)
- 图书(20963)
- 业大(20318)
- 技术经济(20283)
- 统计(19739)
- 贸(19561)
- 资源(19351)
共检索到5980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吴延兵
本文运用中国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随机前沿知识生产函数模型,研究了自主研发、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引进对知识生产的影响,并分析了知识生产效率的决定因素。研究发现,自主研发和国内外技术引进对知识生产有积极影响,其中自主研发在知识生产中起主导作用,国内外技术引进在知识生产中起辅助作用。在知识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中,外商直接投资、国际贸易、人力资本和非国有化表现出显著正效应,而且人力资本和非国有化通过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溢出间接提高了知识生产效率。
关键词:
知识函数 自主研发 技术引进 生产效率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桂才 朱晨
增长核算法的测算结果显示中国2位数编码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总体来看,劳动密集型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而垄断程度较高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慢。进一步的实证分析显示,市场结构、对外贸易、产权结构和技术改造经费投入等变量的增长率与各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正相关,而FDI增长率和资本深化增长率则与TFP增长率负相关。本文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如果在产业政策、对外贸易政策、科技政策以及外资政策方面作出适当调整,我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还存在巨大的上升空间。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增长核算法 行业差异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超凡
本文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及ML指数测算了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然后通过SYS-GMM动态面板模型研究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2004—2013年,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出现倒退且不具收敛特征,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明显低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尽管如此,仍有一半左右的工业行业在绿色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实现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2较高的技术水平、合理的产权结构能显著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而资本深化、不合理的能源结构阻碍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3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尚未越过"波特拐点",外商投资能提升技术进步但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还未发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企业规模并无直接关联。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爽 乔坤 汪克夷
本研究从个体知识共享的动因角度出发,来探索个体因素中知识共享态度、信任(情感信任和认知信任)和自我效能对于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针对本研究由问卷调查所得271份样本数据,探索性和验证性分析验证了知识共享由提供知识和获取知识两个因子组成。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知识共享态度、信任(情感信任和认知信任)和自我效能都能较好地预测知识共享行为。同时发现,态度和自我效能部分地通过信任,促进知识共享行为的产生。
关键词:
知识管理 知识共享 影响因素 实证研究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戴平生
基于Malmquist指数,本文计算1998~2006年省域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的变动值;利用空间计量方法测算技术扩散程度和确定技术溢出的重要关联点,对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外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省域平均全要素生产率逐年增长,技术变动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根本原因;纯技术效率的变动不具有显著的扩散性,上海、江苏等地是技术溢出的重要关联点;工资水平、国有资产比重、外商投资比重、工业化、工业规模、资产劳动比和资本产出比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查建平 郑浩生 唐方方
利用含有非合意性产出的DEA模型构建了静态工业碳排放绩效指数和动态工业碳排放绩效指数,对2003~2008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工业碳排放绩效进行测度,并运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样本期间我国整体工业碳排放绩效处于较低水平,区域间工业碳排放绩效极不平衡;样本期间全国工业碳排放绩效总体上处于上升状态;工业发展水平、工业规模结构、产权结构、轻重结构、能源结构以及能源强度等因素对工业碳排放绩效产生显著影响,但在不同区域间存在一定差异。
关键词:
工业碳排放绩效 投入距离函数 全要素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王兵 王丽
本文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曼奎斯特—卢恩伯格指数方法测算了环境约束下中国1998—2007年各地区工业技术效率、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和环境规制成本,并对影响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环境技术效率呈现东、中、西依次递减,并且技术效率越高的地区,环境管制成本越低;考虑环境因素后,中国各地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降低,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环境约束下工业全要素生产率东部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人均GRP、FDI、工业结构、能源结构、人口密度对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
方向性距离函数 技术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腾飞 谷人旭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空间计量方法,利用专利引用大数据研判中国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区域知识溢出网络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区域知识溢出网络呈现出"小世界"网络特征和"中心—外围"结构特征,且以"北京—上海—广东—四川"为顶点的菱形网络结构占据核心位置;三类知识密集型行业的知识溢出网络均呈现不均衡特征,且知识溢出强度存在较大异质性;交通地理、产业关联、制度邻近和文化邻近成为影响区域知识溢出网络的重要因素,且前两个因素的作用较大,而文化邻近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威 王成金 金凤君 李玲玲
基于分解方法,把中国各省域1985—2008年间不同时期的工业能源消费强度变化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结果表明: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在不同省域及不同的时段内,强度和方向都有所不同。规模效应在1985—1995、1995—2004年间两个时期都是工业能源消费增长的主导因素,且随着时间推进,作用强度也在显著增加;同时规模效应强度的区域差异并不显著;而在2004—2008年间,规模效应则出现明显分异,增长能源与节约能源两种效应同时并存。技术效应在1995—2004、2004—2008年两个时期都是朝着节约工业能源的方向发展,表明随着时间的推进,技术效应在各个省域的作用在逐步显现,...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世祥 成金华
文章采用非参数前沿方法,对中国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工业行业能源效率普遍偏低,而且能源与资本、劳动之间的替代效应微弱。这主要是由工业化进程中所形成的刚性高耗能技术结构所导致的。从长期看,技术进步和能源价格对提高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具有正向作用。这意味着节能减排的重点必须立足于长期,进一步推进能源价格改革,建立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弱化长期以来形成的高耗能技术结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晓明 张灿 熊思琴 田聿申
文章运用Super-SBM模型,测度了中国30个省份2004—2015年工业的区域环境效率并分析其差异原因,并且通过测算工业细分39个行业的环境效率,构建出行业结构效率指标,并结合规模水平、产权结构、能源结构、要素禀赋结构、区域技术水平、外商直接投资、环境规制等因素,探索其对区域环境效率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沿海经济发达区域的环境效率普遍高于其他区域,工业细分行业的环境效率普遍较低,烟草制品业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效率最高。行业结构效率对区域环境效率有积极作用,且影响程度最大。规模水平、产权结构、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环境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要素禀赋结构和环境规制对区域环境效率有抑制作用。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马大来 武文丽 董子铭
基于至强有效前沿的最小距离法,本文对我国1998-2012年各省的工业碳排放绩效进行了测度,并实证考察了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工业碳排放绩效高的省份大多数位于东部沿海地区,而中西部省份的工业碳排放绩效则普遍较低;聚类结果表明,各省工业碳排放量的偏态性明显要强于工业碳排放绩效,并且两者呈非对应性的关系;工业碳排放绩效的核密度曲线不仅呈现出典型的"单峰"形态,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表现出向右移动的动态演进过程;区域工业碳排放绩效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性;工业规模、工业产权结构、技术研发、人力资本和外商直接投资等因素对工业碳排放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重工业比重提升和工业能源消费结构与工业碳排放绩效则呈负相关。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仲常 丁加栋 郭雅
本文通过计算1952-2008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地区变异系数,发现我国工业布局经历了"均衡—非均衡—收敛"的变动趋势。文章利用1980-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影响工业布局变动趋势的主要因素,得出以下结论:区域政策是影响工业布局的重要因素,优惠政策可以促进地区工业发展;越高的投资水平,越有利于地区工业集聚;经济对外开放度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对地区工业集聚也有显著正的影响;劳动力成本对工业布局也有重要的影响。这些结论对于缩小地区工业发展与经济差距有重要启示作用。
关键词:
工业布局 变异系数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马大来 武文丽 董子铭
基于至强有效前沿的最小距离法,本文对我国1998-2012年各省的工业碳排放绩效进行了测度,并实证考察了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工业碳排放绩效高的省份大多数位于东部沿海地区,而中西部省份的工业碳排放绩效则普遍较低;聚类结果表明,各省工业碳排放量的偏态性明显要强于工业碳排放绩效,并且两者呈非对应性的关系;工业碳排放绩效的核密度曲线不仅呈现出典型的"单峰"形态,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表现出向右移动的动态演进过程;区域工业碳排放绩效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性;工业规模、工业产权结构、技术研发、人力资本和外商直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谭灵芝 孙奎立
文章引入分析子代与父代收入位置对比的绝对和相对指标,借助双向排序法,利用对南疆地区15年的跟踪调查数据,分析了民族地区代际收入流动性特征,并使用因素分解法对影响代际收入流动性变化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子女收入排序与父母收入排序近乎完全线性关系,即南疆地区收入流动性具有很强的代际传递特征;(2)南疆地区低收入家庭代际传递具有较强的固化特征,且有向中等收入家庭延伸态势,而高收入家庭绝对流动性得以保持,因而有贫富分化加剧趋势;(3)远离城市的乡镇其代际收入流动性更低,喀什市作为唯一的地级市,其代际收入流动性最高;(4)父代受教育年限、少数民族身份、工资性收入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家庭收入流动性有显著影响,且因家庭收入分位数不同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