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47)
2023(5565)
2022(4272)
2021(4242)
2020(3323)
2019(7566)
2018(7630)
2017(11771)
2016(7692)
2015(9162)
2014(9435)
2013(8263)
2012(7772)
2011(7317)
2010(7658)
2009(6265)
2008(6128)
2007(6057)
2006(5456)
2005(4728)
作者
(19345)
(15981)
(15919)
(15209)
(10194)
(7535)
(7380)
(6250)
(6214)
(6019)
(5555)
(5295)
(5220)
(5140)
(5094)
(5090)
(4931)
(4808)
(4748)
(4692)
(4501)
(4088)
(4073)
(3974)
(3746)
(3745)
(3578)
(3458)
(3425)
(3295)
学科
教育(20928)
管理(19773)
(18290)
经济(18284)
(16921)
(14577)
企业(14577)
技术(14338)
中国(13393)
教学(10140)
理论(10122)
技术管理(7404)
(7167)
(6573)
方法(6540)
学法(5539)
教学法(5539)
(5367)
业经(5148)
研究(4987)
数学(4923)
数学方法(4786)
学理(4768)
学理论(4768)
发展(4636)
(4514)
地方(4506)
学校(4489)
农业(4472)
思想(4316)
机构
大学(100661)
学院(97802)
研究(36502)
教育(31985)
管理(30834)
(27369)
(26533)
师范(26419)
经济(26290)
理学(25679)
理学院(25288)
管理学(24637)
管理学院(24407)
(24019)
师范大学(21670)
科学(21187)
技术(19955)
职业(19462)
中国(18716)
(18159)
(17803)
北京(16097)
研究所(16083)
中心(15803)
(14163)
职业技术(13530)
(13197)
技术学院(12369)
教育学(12218)
业大(12099)
基金
项目(61101)
研究(57084)
科学(49244)
教育(37170)
基金(36929)
社会(30893)
(30807)
国家(30328)
社会科(28899)
社会科学(28890)
编号(28282)
(27349)
成果(26207)
科学基金(25369)
(24669)
课题(23720)
(20758)
基金项目(18836)
规划(17285)
项目编号(17036)
重点(15653)
(15278)
(14712)
研究成果(14661)
(14459)
(14361)
(14327)
(14255)
教育部(13940)
资助(13671)
期刊
教育(59643)
研究(39469)
中国(37358)
(32069)
经济(32069)
技术(19782)
职业(17407)
管理(11790)
技术教育(11768)
职业技术(11768)
职业技术教育(11768)
学报(11320)
科学(11157)
(10240)
(10210)
论坛(10210)
大学(10163)
图书(9613)
(8986)
农业(7707)
高等(7211)
学学(7101)
书馆(6873)
图书馆(6873)
成人(6288)
成人教育(6288)
科技(6204)
(6202)
高等教育(6145)
技术经济(5807)
共检索到1663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罗平实   杨磊  
推动职业教育成为完整的教育类型,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关键,而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落脚点在于课程建设。作为一种弥补专科高职教育“技能本位”倾向和普通本科教育“知识本位”倾向而存在的类型教育,职业本科教育兼具高等性与职业性双重属性,这决定了其在课程建设时必须从价值取向、内容设置及组织实施上统筹好知识与技术的关系。然而,当前职业本科教育课程建设尚存在“去知识化”“弱技术化”“知技分离”等知识性与技术性解离的困境。因此,未来应采取知识理性与技术理性并驱的建设逻辑,从课程属性、课程联系、课程资源等多维要素出发,通过把握知识教育与技术介入的辩证关系、推进学科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会贯通、探索理论资源与实践资源的跨界整合,助推职业本科教育课程走向高质量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戴伟芬  
应时代发展要求,美国专业取向教师教育课程思想由技术理性主义向整合主义发展,教学专业化发展也经历了相应的转变。20世纪中下叶占支配性影响地位的技术理性主义教师教育课程,主张对教师进行训练,让其掌握批量的教学技术理论知识。这导致教师教育课程出现理论知识与实践分离、忽视了实践知识的情景性等问题,促使新的教师教育课程理念和实践的出现。整合主义教师教育课程关注对实践知识的情景性关怀、对个体知识的关怀,以解决目前美国乃至国际教师教育面临的问题——提高(职前)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强调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寻求理论本位与经验本位知识的融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雷正光  郭苏华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理性思辨的角度,对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基本趋向和发展规律作了探讨,提出了建立职业教育自己的技能课程体系的设想,用客观、发展的眼光,对课程改革作深层次的审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招耿春  
文章阐述了技术理性及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详细分析了现代职业教育的人文需求及其必要性,并进一步提出职业学校应着手从管理理念上体现人文关怀,提倡技术与人文相融;在制度设计和实施时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合理配置教学和课程等教育资源,兼顾专业技能训练和文化素质培养;开发技术教育的人文特质等四方面来促进现代职业教育的人文回归,以实现职业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目标。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德全  吕鹏  
大学教学在当前教学与技术深度融合的"智慧教学"时代有着特别热衷的技术兴趣取向,身处技术时代的大学教学理应有超越技术的价值追求。基于技术理性的视角,大学教学表征为效率最大化的技术思维、技术化取向的知识观、控制与被控制的技术秩序三重价值逻辑。三重价值逻辑的生成源于大学教学领域技术理性对价值理性的僭越。围绕大学教学的价值追求,重拾大学教学人文向度的解决之道在于实现对技术认识论、实践工具论、教学知识论、评价方法论的超越。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吴支奎  周兴国  
课程问题首先是知识问题,知识选择是课程运作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受知识现代性信仰的制约,课程知识囿于客观性、普遍性和价值中立性的认识论窠臼,知识的多样性被严重遮蔽。多元化的时代主题及后现代课程观的兴起,消解了科学知识的霸权地位,多样化逐步成为课程知识选择的主导取向。课程知识选择多样化可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制度变革及冲突性整合等路径来实现。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郭和才  朱德全  
随着现代社会的非线性发展和智能技术的复杂化演变,党和国家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诉求将由工具性需求转至价值性需求,这要求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助推技术技能人才在"器物"层面的完善,更要注重其在"价值"层面的塑造。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党和国家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和"三全育人"的创新之举,将助推职业教育构建新的育人模式。然而,现实中职业教育课程思政面临工具理性膨胀和价值理性式微的二元矛盾,这种价值危机对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的价值本源、价值向度、价值维度及价值旨归构成威胁。未来,亟须通过构建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的教育"社会性"逻辑、教育"人本性"逻辑、教育"历史性"逻辑与教育"实践性"逻辑,发挥职业教育课程思政价值塑造的特殊功能,进而助推职业教育实现"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的根本任务。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殷旭彪  陈琳  王永花  
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起了人类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新技术、新媒体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但同时在教育领域中也出现了"以技术为中心"的片面的技术理性取向,表现为教育工作者对新技术的过分热衷和盲目乱用。教育的发展需要价值理性主导下的技术理性,也需要与科学理性相结合的技术理性。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马成荣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必须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从课程文化层面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建立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多元力量参与的课程开发新机制;关注课堂生态,寻求课程实施的有效策略;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程“新秩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肖凤翔  肖艳婷  
课程可以分为学科和活动两种逻辑,职业教育课程逻辑体现学科逻辑解构和活动逻辑重构。职业教育课程围绕活动组织学习经验合乎理性体现在三个方面:加强职教课程内容与工作的相关性,整合理论与实践;按照职业活动的程序组织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有利于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因此,职业教育课程组织应遵循课程目标强调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建立以专业课程为主体的合理的课程结构、强化专业实践教学,强调基本职业技能的训练的思路。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孔宝刚  
教师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责,既要掌握本体性知识,又要掌握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技术理性主义与反思主义是教师教育思想的两个流派。厘清两者内涵和关系对于教师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坚持技术理性与反思性实践相结合,是解决当前教师培养中存在问题的现实诉求,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客观需要,是改进和优化教师职前培养过程的目标追求。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索磊  
教学技术理性批判有合理的地方,但也存在着片面和极端的问题。关于教学技术理性批判的误区主要在于:基于二元对立的思路,把教学领域内的价值理性与技术理性对立起来,看不到二者统一的可能性;忽略了技术理性的重要作用,离开技术理性去空谈价值理性;在对教学技术理性的认识上,前后逻辑不一致:在界定教学技术理性内涵时是出于自然科学和技术哲学的视角,然而对其批判,却又站在了社会学批判理论的立场;把某种具体的教学技术手段,或是教学设备当作技术理性加以批判。应当客观、辩证地看待教学技术理性,不能盲从于技术乐观主义或技术悲观主义。教学技术理性是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失去教学价值理性规约的教学技术理性的确会使教学面临困境,...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夏建国  冯雯雯  
技术本科教育课程是实现培养技术师这一目标的最根本途径。从科学与技术的哲学观视角来探讨其课程内容的选择与重组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就着眼于人们对科学与技术的认识误区及这一认识对教育的负面影响,进而追寻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从科学与技术的认识内容探讨我国技术本科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与重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国庆在《教育研究》2013年第10期中撰文,阐述了国家政策层面职业教育课程地位缺失的现实表现,分析了课程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并论证了确立职业教育课程国家政策地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最后提出了国家层面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行动的策略。国家政策层面职业教育课程地位缺失的现实表现主要是:1.至今我们还没有在国家层面建立起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徐国庆  
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关键环节与核心内容就是课程建设。从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状况来看,课程还没有真正获得其在职业教育国家政策中的应有地位,表现在专业教学标准体系、教学标准开发的支持体系和高水平职业教育课程开发队伍的缺失,同时,存在对课程开发的规划组织上的认识误区。在我国,无论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技术的复杂性,还是整合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力量、提升开发效益,再到职业教育课程实施的复杂性来看,都决定了需要确定职业教育课程在国家政策层面的地位,并从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专业发展状态数据、专业教学标准、精品教材建设和课程开发队伍构建方面制定行动纲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