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79)
2023(18359)
2022(15877)
2021(14902)
2020(12319)
2019(28097)
2018(27966)
2017(53292)
2016(28853)
2015(32504)
2014(32333)
2013(32024)
2012(29895)
2011(27085)
2010(27448)
2009(25369)
2008(24408)
2007(21539)
2006(19429)
2005(17586)
作者
(83360)
(69156)
(68764)
(65361)
(44153)
(33195)
(31400)
(26977)
(26390)
(24928)
(23475)
(23403)
(22226)
(22026)
(21215)
(21185)
(20423)
(20207)
(19774)
(19765)
(17345)
(17037)
(16645)
(16037)
(15584)
(15362)
(15358)
(15281)
(13983)
(13590)
学科
(130028)
经济(129891)
管理(80393)
(74924)
(60339)
企业(60339)
方法(48219)
数学(40922)
数学方法(40413)
中国(35719)
(34349)
地方(33451)
业经(28618)
(28477)
(27540)
(25994)
贸易(25976)
(25151)
农业(23316)
(22503)
理论(19804)
环境(19291)
(19214)
(19186)
银行(19172)
(18803)
金融(18799)
技术(18655)
(18413)
地方经济(18279)
机构
学院(408293)
大学(408225)
(168752)
经济(165055)
管理(156313)
研究(144446)
理学(133175)
理学院(131614)
管理学(129376)
管理学院(128661)
中国(109109)
(89148)
科学(88153)
(76766)
(73456)
研究所(66194)
(65172)
中心(64861)
(62625)
财经(60026)
业大(58209)
(57443)
师范(56975)
北京(56832)
(54312)
(52409)
经济学(50946)
(50876)
农业(50381)
师范大学(46010)
基金
项目(269829)
科学(211614)
研究(201202)
基金(193320)
(167801)
国家(166348)
科学基金(142054)
社会(126504)
社会科(119697)
社会科学(119671)
(105447)
基金项目(102545)
教育(92098)
自然(90211)
(88624)
自然科(88017)
自然科学(87996)
自然科学基金(86373)
编号(83423)
资助(79131)
成果(68706)
(61318)
重点(60600)
(59109)
课题(57839)
(55763)
创新(51944)
国家社会(51577)
教育部(50853)
项目编号(50681)
期刊
(199370)
经济(199370)
研究(128639)
中国(84447)
学报(61646)
(60523)
管理(59134)
(58254)
科学(57958)
教育(50326)
大学(46533)
学学(43221)
农业(41613)
(38752)
金融(38752)
技术(36176)
业经(32398)
经济研究(31691)
财经(29583)
问题(26195)
(25515)
图书(24185)
(21551)
(21525)
技术经济(20521)
理论(19450)
科技(19007)
现代(18846)
资源(18834)
国际(18554)
共检索到6321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鹏  于涛  邢华彬  
以苏鲁豫皖交界地区为代表的省级边缘区经济与各省经济中心区域存在较大差距,且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差距呈现变大的趋势。针对这种类型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文章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知识本地溢出模型(LS模型)对其成因进行了理论说明。政府在"增速为先"的目标下选择非均衡经济增长路径,导致了省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得省际边缘区成为"经济低谷"。对此,文章提出:在省域内交通网络及信息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省内贸易一体化水平显著提高,相应的省属中心区域对边缘区域的知识溢出(如技术扩散、教育扶持、公共知识扩散等)水平也要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滕飞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下,边界功能正在从传统的隔离向接触、渗透和开放转化,直至形成一体化边界,因此交界地区既可以产生"经济空洞",也可以创造经济奇迹。本文以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为例,以行政边缘区经济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苏鲁豫皖交界地区的基本特征和存在问题,认为该地区目前仍属于东部地区的"经济低谷",并且省际交界地区"区域中心城市"争夺激烈,通过将单个城市之间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竞争转化为几个功能各异的中心城市互动合作,是带动省际交界地区合作发展的有效方式。本文探讨了中心城市互动合作的重点领域,促进资源跨区域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在规划共绘、交通共联、市场共享、产业共兴、环境共治等方面积累有益...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朝永,许光洪  
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沿线地区是我国下世纪空间开发的重点地区,亦是东部沿海的资本技术、产业向中西部扩散传递的两大通道之一。苏鲁皖豫陕沿桥地区位于新陆桥东段,沿桥开发首先从这里发动,并由此西进,该地区人口密集、资源富集、生态环境脆弱,实施沿桥可持续发展战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夏雪  韩增林  赵林  王静  
以鄂豫皖赣省际边缘区为研究视角,运用AHP-熵值组合赋权、模糊聚类、ESDA以及GIS可视化等方法对边缘区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格局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①鄂豫皖赣省际边缘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相对发展率均较低,区域差异逐渐缩小,经济发展陷入低水平的恶性循环;县(市)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有低聚高散的特征,格局相对稳定;低水平县(市)以边界线为轴线向左右扩展,边界效应日益明显;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空间集聚性,但整体空间集聚性较弱,低水平俱乐部趋同效应明显。②在自然区位、经济条件、政府导向、空间作用及边界阻隔的影响作用下,产生的"桥梁效应"远远小于"切变效应",形成了边缘区区域经济格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车冰清  朱传耿  杜艳  沈正平  
在行政区边界理论、中心-外围理论和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的指导下,对淮海经济区的合作现状进行分析,根据合作的主体,该区域属于政府、市场共同主导的经济合作("一区二圈三带四板块"合作模式);根据经济空间结构,该区域属于轴带辅以圈层合作("双核双堡联动网络"合作模式);根据核心城市经济影响范围和主要经济联系,该区域属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合作("六大城市经济区"合作模式)。总体而言,淮海经济区的经济合作是多层次混合型的合作模式。通过对淮海经济区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探讨,为我国其他边界区域的经济合作提供经验和教训。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董雪兵   崔宁  
省际交界地区一直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矛盾和问题较为突出的地区,囿于地区之间的行政壁垒,形成了区域发展的“洼地”。本文从行政壁垒阻碍区域市场一体化的角度,利用县级面板数据和省际市场分割指数,分析行政区划边界分割统一市场对区域经济造成的影响。研究发现:省际边界对省际交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负面影响,且随着市场分割程度的提升而加剧。进一步地,行政区划边界分割统一市场,不利于交界地区产业集中度、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制约交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加快形成全国统一市场是推动省际交界地区发展的关键所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孟延春  乔小勇  关欣  孟庆国  
城市中心性是反映区域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和影响力的重要测度指标,城市中心性研究是当前区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选取鲁苏豫皖交界区域的11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从交通中心性、产业中心性、吸引力中心性三个角度,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鲁苏豫皖交界区域的城市中心性问题。研究得出:本区域有成为整体经济区的客观基础,存在东西两个经济亚区;徐州具备较强的综合优势,最有可能成为本区域的中心城市;济宁、商丘、枣庄、菏泽各具优势,加以综合提升,将成为本区域中心城市的有力竞争者。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安树伟,崔宏义  
在综合分析蒙、晋、陕、豫四省区交界地带的区位优势及经济发展潜力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域产业布局的框架,阐述了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与加快经济发展的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曾冰  张朝  龚征旗  章成帅  
省际交界地区是我国区域发展中的典型问题区域,而如何实现其有效发展又是最为关注的区域问题之一。以行政区和经济区的基本范畴为出发点,及两者间发展关系变化的时间序列为主线,对我国省际交界地区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趋势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我国省际交界区发展是交织和渗透于行政区和经济区关系演化中,其经济滞后性发展本质上是行政区与经济区难以调和的重要体现和必然结果。因此,应从管理体制、制度组织、行政区划等方面实现行政区和经济区良性互动,从而推动省际交界地区快速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勇  关佳音  
近年来京津冀地区流通产业与经济发展出现增速下降的趋势,且三地在流通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参差不齐。为了充分发挥流通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促进京津冀地区流通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本文基于我国京津冀地区2005-2017年间区域内流通产业发展数据和经济发展数据,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流通产业与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是区域内流通产业发展的格兰杰原因,区域经济发展有效促进了区域内流通产业的发展;流通产业对于区域经济的作用并不明显,但不能否定其对于区域经济潜在的促进作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何丹  王梦珂  杨犇  
许多处于省际边界地区的城市发展缓慢,在本省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被边缘化,加剧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然而,这些城市自身的优势条件又为其带来了发展机遇,如何利用这些条件来促进边缘城市的发展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安徽省阜阳市是位于豫皖省际边界地区的边缘城市,它在地理、经济和政策上都处于边缘化地位,但它又具有特殊的社会资源条件,如腹地范围广阔、人口规模庞大、打工经济发达和便利的交通条件等。在分析阜阳市具备的优势条件的基础上,从区域和市域两个层面来探索阜阳的发展路径,以促使其摆脱边缘化的地位,也期望对其他边缘城市的发展有所启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何伟  
该文基于经济边缘化概念,论述了边缘化的几种原因。以江苏次发达地区淮安为例,分析了淮安边缘化根源和特征,由此提出了淮安作为江苏后方基地,应当利用后发优势,加快经济发展,提出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新型工业化推进、现代农业经营、商贸中心城市辐射战略、长三角融入战略和政策创新扶持等规避边缘化对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唐蜜  罗小龙  
区域协同背景下,大量跨越行政边界的边缘城市迅速形成,并成为近来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层级政府合作与博弈的焦点区域。在总结边缘城市理论基础上提出具有我国特色的跨界边缘城市内涵,并以临沪跨界边缘城市为例,揭示跨界边缘城市的发展类型与发展模式。研究提出:(1)我国跨界边缘城市虽与西方主流语境中的边缘城市具有空间相似性,但我国跨界边缘城市是中央政府、不同地区多层级政府利益协调的空间选择,二者在本质上有显著差别。(2)跨界边缘城市可基于主导功能被分为产业型、居住型以及生态型三类,不同类型城市的空间结构与治理模式呈现出相异性。以期在理论上对边缘城市内涵进行拓展,并在实践上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许月卿  崔丽  孟繁盈  
大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化最敏感、变化最大、最迅速的地区,也是土地利用变化最显著的地区,研究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时空过程及其驱动机制,对实现大城市自身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数理统计与综合分析方法,对北京市平谷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与GDP、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城镇化以及人口等社会经济发展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6~2004年,平谷区农用地面积持续减少,其中耕地减少较多,园地增长速度较快,林地略有减少。建设用地持续增加,其中交通用地增长速度最快。平谷区的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城镇化发展、消费结构变化以及人口增长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社会经济发展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学勤  
产业的发展和动态演进与知识溢出密不可分。不同的知识溢出方式对产业聚集以及区域经济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知识溢出对产业聚集的影响方式,进一步探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问题。面板数据分析表明,在中国,区域产业发展效应不是通过专业化和多样化效应,而是通过波特效应即竞争效应体现出来。竞争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产业向发达地区的转移,从而加剧了区域经济的差距。为此,应进一步明确区域间产业分工的布局,改善知识溢出的渠道和方式,提升企业知识水平和吸收能力来改善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