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59)
2023(14792)
2022(12778)
2021(12003)
2020(9868)
2019(22442)
2018(22169)
2017(42478)
2016(22742)
2015(25404)
2014(24730)
2013(24134)
2012(21985)
2011(19705)
2010(19626)
2009(17644)
2008(16863)
2007(14667)
2006(12642)
2005(10768)
作者
(62251)
(51821)
(51445)
(49056)
(33009)
(24836)
(23403)
(20321)
(19546)
(18207)
(17739)
(17290)
(16394)
(16220)
(15933)
(15587)
(15456)
(15295)
(14766)
(14704)
(12610)
(12538)
(12287)
(11862)
(11507)
(11372)
(11320)
(11255)
(10214)
(10211)
学科
(89567)
经济(89480)
管理(68290)
(64149)
(54912)
企业(54912)
方法(39886)
数学(33908)
数学方法(33526)
中国(24199)
(22646)
(21851)
地方(21685)
业经(20929)
技术(20563)
(20033)
贸易(20021)
(19487)
(19385)
理论(15782)
农业(15397)
(14842)
(14593)
环境(14302)
技术管理(14096)
(13216)
(13103)
(13028)
财务(12969)
财务管理(12945)
机构
大学(312537)
学院(310871)
管理(127821)
(123173)
经济(120538)
理学(111719)
理学院(110449)
管理学(108690)
管理学院(108109)
研究(101093)
中国(73903)
(65913)
科学(63100)
(54553)
(48588)
中心(45967)
业大(44633)
研究所(44560)
财经(44411)
(44268)
(43955)
(42916)
师范(42595)
北京(40943)
(40521)
(37744)
经济学(37111)
(36348)
师范大学(34702)
农业(34224)
基金
项目(222436)
科学(177350)
研究(165092)
基金(162316)
(140672)
国家(139515)
科学基金(121530)
社会(105463)
社会科(100086)
社会科学(100065)
基金项目(87390)
(87274)
自然(78297)
自然科(76528)
自然科学(76513)
教育(75287)
自然科学基金(75146)
(72985)
编号(67200)
资助(64475)
成果(53460)
(50057)
重点(49339)
(48675)
(47828)
创新(45994)
课题(45628)
国家社会(43467)
教育部(42191)
项目编号(41900)
期刊
(129946)
经济(129946)
研究(90441)
中国(57580)
管理(46629)
学报(46290)
科学(44219)
(39545)
(39105)
教育(37791)
大学(35307)
学学(32871)
农业(27794)
技术(27004)
(23366)
金融(23366)
业经(22136)
经济研究(21059)
财经(20605)
图书(18718)
(17632)
科技(17338)
问题(17073)
技术经济(15530)
理论(15148)
(14745)
现代(14264)
实践(14011)
(14011)
商业(13974)
共检索到4433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郭嘉仪  
本文从知识溢出的视角探讨了我国区域创新活动的空间集聚现象。首先,分析了我国创新活动的区域分布格局,计算其空间集聚度,并通过Moran`sI指数检验证实了我国区域创新活动确实具有空间相关性;其次,构建含知识溢出的创新知识生产函数,并通过空间面板计量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相邻地区之间的知识溢出以及各省市的科技经费、人员投入的差异是引起创新活动集聚的重要原因;其中,知识溢出效应随地理距离衰减,这也从侧面解释了我国创新活动的空间集聚现象。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春杨  孟卫东  
基于2009—2016年我国省域创新数据,实证分析基础研究投入及其溢出效应对我国区域创新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科研机构基础研究资源集聚对区域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影响,而高校和企业的基础研究资源集聚对区域创新的贡献则不显著;基础研究经费向科研机构和高校集聚在西部地区对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影响,而基础研究人员集聚在东部地区对创新产出则具有显著的负影响;基础研究经费向企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在东部地区显著为负,而基础研究人员集聚的影响则显著为正。以上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为:应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尤其是增加西部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以促进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可  
本文从空间视角下考察了经济集聚与区域创新的关系。基于2000-2016年长三角地区152个县级行政区的数据,运用空间联立方程模型考察了经济集聚与区域创新的内生双向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经济集聚与区域创新间存在双向促进关系,忽略区域创新对经济集聚的反向影响会显著高估经济集聚对区域创新的促进作用。经济集聚与区域创新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地区交互影响,即本地和邻近地区的经济集聚均显著促进了本地的区域创新,本地和邻近地区的区域创新均显著促进了本地的经济集聚。空间溢出效应的边界检验表明,经济集聚与区域创新的空间溢出及地区交互影响均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弱。中介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区域创新通过增长极效应、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和创新网络化对经济集聚产生反向影响。本文认为经济集聚与区域创新可实现双赢,区域发展和区域创新政策应形成融合联动。应树立经济发展与区域创新的全局战略思维,构建共生互利的区域发展和创新格局。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秦松松  董正英  
在产业集聚理论的理论框架下,运用2003—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基于本地溢出效应和跨区域溢出效应的视角,实证探究了科技服务业的不同集聚模式对区域创新产出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科技专业化集聚产生的MAR外部性中,本地溢出效应显著为负,跨区域溢出效应显著为正;(2)科技服务业多样化集聚产生的Jacobs外部性中,本地溢出效应显著为正,跨区域溢出效应为负但不显著;(3)对于东部和中部地区,科技服务业多样化集聚能显著提升当地的创新水平,而专业化集聚却不利于当地创新水平的提升。但对于西部地区,科技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更利于当地创新水平的提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邬滋  
知识溢出的空间有界性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将知识溢出的空间效应纳入到空间计量模型中,分析了1993~1995年与2005~2007年生产行为聚集所产生的专业化和多样化环境下的知识溢出,以及集聚所产生的竞争与垄断环境下的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产业内知识溢出对二个阶段的创新绩效均存在一致、正面的影响;多样化的集聚结构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在2005~2007年较之初期有显著的提高,且弹性系数也由负数变为正数;竞争性市场结构比垄断性市场结构对创新有着更显著的影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高丽娜  张惠东  
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由传统的劳动力、资本积累向创新要素数量与网络化程度转变。从来源看,区域创新源于区内自主创新与区外创新溢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直接受创新要素禀赋条件的影响,集聚经济因素通过空间外部性作用直接影响区域创新要素集聚能力与水平。同时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空间依赖产生区间创新溢出;对外开放过程中产生创新的国际溢出,都对区域创新绩效产生重要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集聚经济与创新溢出皆对区域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因此,应通过强化集聚经济效应,构建开放式创新环境,提高吸收能力以充分利用创新溢出效应,并促进企业价值网与区域创新网"两网合一",降低交易成本,不断提升区域创新绩效。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邬滋  
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将知识溢出的不同类型纳入知识生产函数模型中,分析了1993~1995年与2005~2007年生产行为聚集所产生的专业化和多样化环境下的知识溢出以及集聚所产生的竞争与垄断环境下的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产业内知识溢出对两个阶段的创新绩效均存在一致、正面的影响,多样化的集聚结构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在2005~2007年较初期有显著的提高,且弹性系数也由负数变为正数,竞争性市场结构比垄断性市场结构对创新有更显著的影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涵  
本文探讨了高技术产业集聚特征与创新活动的空间相关性,并深入分析了高技术产业集聚对研发创新与转化创新的影响作用与溢出效应,发现高技术产业整体集聚度有所提升,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和转化创新存在显著空间相关性与正向空间效应;产业集聚度对研发创新的推动作用最强,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作用均非常有效。因此,各省应加强同邻近省区间的信息与人员交流,注重知识储备与资本积累,兼顾基础研发与成果转化,以开放促创新,实现集聚创新发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和东  
利用FDI、国际贸易及创新相关数据,运用静态与动态空间面板计量模型,从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两方面考察了1998—2009年中国大陆30个省级区域创新的FDI与国际贸易溢出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在空间溢出中,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对区域创新溢出效应都有显著正的影响,地理特征中,空间邻接影响更大;社会经济特征中,产业结构相关性影响更大。从总体看,FDI溢出效应为负向显著。国际贸易溢出效应为正向显著。外在环境对创新溢出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马茹  
基于知识生产函数,引入空间计量概念,实证考察了社会资本是否通过作用于空间知识溢出效果而对我国区域创新产生影响。研究发现:社会资本积累是地区有效利用空间知识溢出促进自身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其中社会资本信息交流特征的正向推动作用强于信任特征;分地区来看,相较于东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省份更加依赖于当地社会资本积累去吸收利用空间知识溢出效益。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马茹  
基于知识生产函数,引入空间计量概念,实证考察了社会资本是否通过作用于空间知识溢出效果而对我国区域创新产生影响。研究发现:社会资本积累是地区有效利用空间知识溢出促进自身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其中社会资本信息交流特征的正向推动作用强于信任特征;分地区来看,相较于东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省份更加依赖于当地社会资本积累去吸收利用空间知识溢出效益。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郭将  许泽庆  
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将工业多样化集聚划分为相关多样化集聚与无关多样化集聚,并使用三阶段DEA方法测算中国2005~2016年27个区域的创新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利用不同权重矩阵的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工业多样化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区域间的创新效率具有明显的空间联动与依赖性;工业的相关多样化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并存在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无关多样化集聚阻碍区域创新效率,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吴卫红  杨婷  张爱美  
借助超效率SBM模型测度各省市创新效率,引入创新要素集聚水平构建包含权重矩阵的面板数据模型,在考虑经济发展水平、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以及产业结构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高校创新要素集聚对本区域创新效率的直接溢出效应及对周边地区的间接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各区域中,高校创新人力和财力要素集聚对本区域创新效率的直接溢出效应都是非线性的,集聚水平只有在适度的门槛范围内才能有效发挥集聚效应;三大区域内高校两大创新要素集聚的间接溢出效应多为负值,说明区域内部高校间学术交流与资源共享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技术、新发明在不同城市间转移共享,进而抑制了创新效率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对各区域的影响呈现出较大差异性,但产业结构普遍表现出负向影响,说明当前各区域产业结构与其创新效率提升所需结构并不匹配。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高校创新要素配置、提高要素使用率、促进创新效率提升等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健旋  程中华  
基于2003—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静态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了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区域创新之间存在显著的全局空间相关性和局部空间集聚效应;专业化溢出抑制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吸收能力较低是导致专业化溢出效应为负的主要原因;多样化溢出、外商直接投资溢出和国际贸易溢出显著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但影响程度不同。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健旋  程中华  
基于2003—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静态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了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区域创新之间存在显著的全局空间相关性和局部空间集聚效应;专业化溢出抑制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吸收能力较低是导致专业化溢出效应为负的主要原因;多样化溢出、外商直接投资溢出和国际贸易溢出显著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但影响程度不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