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12)
- 2023(12210)
- 2022(10693)
- 2021(10250)
- 2020(8447)
- 2019(19245)
- 2018(19166)
- 2017(37036)
- 2016(19912)
- 2015(22144)
- 2014(21655)
- 2013(21219)
- 2012(19033)
- 2011(17049)
- 2010(16795)
- 2009(15419)
- 2008(14508)
- 2007(12405)
- 2006(10551)
- 2005(8891)
- 学科
- 济(72990)
- 经济(72904)
- 管理(57984)
- 业(53766)
- 企(46192)
- 企业(46192)
- 方法(34896)
- 数学(29507)
- 数学方法(29153)
- 农(19391)
- 中国(19307)
- 财(18605)
- 业经(17495)
- 学(16961)
- 地方(14434)
- 理论(14370)
- 贸(14173)
- 贸易(14167)
- 易(13772)
- 技术(13191)
- 农业(13022)
- 和(12993)
- 制(12611)
- 务(12225)
- 财务(12161)
- 财务管理(12142)
- 环境(11629)
- 企业财务(11458)
- 教育(11243)
- 划(10935)
- 机构
- 大学(272404)
- 学院(271060)
- 管理(111777)
- 济(102565)
- 经济(100236)
- 理学(97799)
- 理学院(96774)
- 管理学(95130)
- 管理学院(94655)
- 研究(85198)
- 中国(61243)
- 京(56886)
- 科学(53647)
- 财(45942)
- 所(41054)
- 业大(39817)
- 中心(38758)
- 农(38662)
- 财经(37890)
- 研究所(37754)
- 范(37176)
- 江(37134)
- 师范(36880)
- 北京(35356)
- 经(34509)
- 院(31373)
- 州(31072)
- 农业(30366)
- 经济学(29965)
- 师范大学(29883)
- 基金
- 项目(193001)
- 科学(152340)
- 研究(144381)
- 基金(139578)
- 家(120457)
- 国家(119428)
- 科学基金(103620)
- 社会(89719)
- 社会科(84947)
- 社会科学(84928)
- 省(75382)
- 基金项目(74785)
- 自然(67358)
- 教育(66632)
- 自然科(65797)
- 自然科学(65785)
- 自然科学基金(64586)
- 划(63435)
- 编号(60710)
- 资助(56430)
- 成果(48773)
- 重点(42584)
- 部(42177)
- 创(40841)
- 发(40602)
- 课题(40442)
- 项目编号(38196)
- 创新(37873)
- 科研(36748)
- 教育部(36719)
- 期刊
- 济(108641)
- 经济(108641)
- 研究(77845)
- 中国(45718)
- 学报(41039)
- 管理(39422)
- 科学(38199)
- 农(34916)
- 教育(33707)
- 财(33427)
- 大学(31091)
- 学学(28898)
- 农业(24989)
- 技术(22917)
- 业经(19603)
- 融(19421)
- 金融(19421)
- 经济研究(17723)
- 图书(17505)
- 财经(17290)
- 经(14695)
- 问题(13898)
- 理论(13840)
- 科技(13789)
- 实践(12976)
- 践(12976)
- 情报(12768)
- 技术经济(12444)
- 商业(12319)
- 现代(12286)
共检索到3765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叶佳鑫 熊回香 陈勇跃
[目的/意义]对跨学科知识流动现象进行探析,测度不同流动阶段的知识特征并对知识进行分类。[方法/过程]将跨学科知识流动划分为知识流入、概念创新与知识反流阶段,通过学科交叉分析、知识突现分析、跨学科引用分析以及概念同配性分析测度知识在不同阶段的特征,并基于特征差异将知识划分为借鉴型、同化型、创新型、差异型4种类型。[结果/结论]从知识流动视角认知跨学科知识在不同阶段的特征并将其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理解跨学科知识在不同学科内的概念差异并预测其发展方向。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丽帆 张恒 章成志
[目的/意义]在学术论文中,引文内容句中的知识能够反映被引学科的知识在施引学科中的分布,跨学科知识流动研究能够揭示不同学科间的知识流动现象,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方法/过程]采用引文内容分析法,以PLoS平台的开放学术论文全文数据为例,选取其中的引文句为研究对象。自动抽取引文句中包含的知识(即术语),再结合学科以及位置信息,揭示跨学科知识流动现象。[结果/结论]跨学科知识在相似领域内流动较频繁,不同学科的术语在不同位置的流动差异明显。
关键词:
引文内容 术语 跨学科研究 知识流动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忠义 彭思源 夏立新
大科学时代,跨学科研究成为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这给跨学科知识服务带来了重要机遇和严峻挑战。为提供跨学科知识服务,图书情报人员需要对不同学科知识进行跨学科组织,而学科概念跨学科关联是实现跨学科知识组织的关键。为此,本文首先从概念归纳和概念移植两种概念生成方式出发,对学科概念跨学科关联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为跨学科概念关联发现提供理论支撑;而后,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构建跨学科概念关联发现的概念表示模型,充分揭示学科概念的特征,实现学科概念的全息表达;接着,基于学科概念表示模型,从语法关联、语义关联和语用关联三个维度探讨学科概念跨学科关联的实现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学科概念跨学科关联的七种方式,为实现跨学科知识组织奠定基础;最后,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学科概念表示模型、学科概念跨学科关联方法和学科概念跨学科关联方式在学科概念跨学科关联发现中具有跨学科性、多维性、学科针对性、语义性和系统性等优势,这对于支撑跨学科知识组织具有一定程度的参考价值。图9。表2。参考文献40。
关键词:
知识组织 跨学科 概念关联 概念表示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陈向东
介绍信息行为的概念、要素和过程,探讨基于信息行为的跨学科协作的概念性框架。从信息行为视角出发,比较网络环境下三种应用于跨学科知识共享的非正式交流工具:Blog、Wiki和开放本体导航工具,指出它们具有不同的社会网络联结方式、内容组织方式和使用方便程度,适用于跨学科协作的不同阶段;若要发挥它们在跨学科知识共享中的更大作用,需要作进一步的改进。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张勤
交叉科学是科学创新的重要贡献者,跨学科研究是科学创新的重要方式。论文借鉴交叉学科知识交流、"无形学院"理论,综合运用引文网络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多元统计分析的思路与方法,以UCINET,Netdraw,SPSS为工具,选取CNKI中前60种刊发知识管理论文的高被引期刊,通过追踪这些期刊的引用关系来揭示交叉学科的跨学科及学科内知识交流特征。研究发现:国内知识管理领域学科间的知识交流较为顺畅,信息失真和曲解的现象不易发生。本领域存在图书情报档案学、组织管理、教育学、计算机科学四个子群,其中图书情报档案学子群扮演着知识接受者的角色,且对其他子群间的交流影响力较强;组织管理子群、计算机科学子群分别扮演着知识中介和知识源的角色,但对其他子群之间交流的影响力较弱;教育学较少与其它子群进行跨学科知识交流。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傅爱雯 邵波
在多学科和数字技术的交叉发展下,新型知识内容不断延伸,图书馆作为大学重要的知识集成库,应当把握机会,构建知识交互新模式。本文从元宇宙角度出发,研究归纳元宇宙图书馆知识交互空间发展的可行性,以知识交互演化需求为基础,从人、资源、环境三方面进行构建元宇宙高校图书馆跨学科知识交互空间,以期为用户知识交互生态发展、元宇宙图书馆知识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吕海华 李江
[目的/意义]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各个学科之间的知识交流频繁,探究跨学科知识流动的规律,对于学科发展、布局与规划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设计/方法]学科势能是科学体系中两个不同学科之间通过引用关系形成的相对位置所确定的势能,能够揭示学科之间知识流动的方向。本文选择Web of Science中1987-2016年的学科类别引用数据作为数据来源,构建63个学科的势能网络,兼顾了学科间知识的直接流动与间接流动,从一个新的视角"学科势能"来区分学科之间的上下游关系,探究跨学科知识流动的规律。[结论/发现]理工生医领域中,物理学、化学、数学、生物学、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处于上游位置,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向其他学科更多地输出知识;社会科学与人文艺术领域中,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与哲学属于上游学科并且波动较小。[创新/价值]从"学科势能"的视角,考虑了间接引用对学科关系的影响,为跨学科知识流动和跨学科研究的规律揭示提供了一定启示。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徐晴
运用文献调研、定量分析等方法,从知识转移的角度分析图书情报学知识存量、知识发送和知识接受的现状;借鉴经典学科分类理念,对图书情报学的供体学科和受体学科进行特征解读。结果表明:图书情报学跨学科知识转移的学科分布呈现出高度发散与高度聚合并存的特性;转移以双向互惠为主,多发生在近缘学科,即以实用性和功能性为目标的应用学科间,与纯学科间的知识转移较少发生;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学科发展宏观情景下,图书情报学与作为"硬-应用学科"的计算机软件与计算机应用学科之间进行着频繁的双向知识转移;大数据的发展将凸显图书情报学科价值,跨学科知识转移态势更趋明显。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谭春辉 王仪雯
[目的/意义]学科交叉融合使得学科间知识交流日益频繁,从个体引文网络和整体引文网络入手,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跨学科知识流动进行量化分析,对“新文科”背景下该领域学科的守正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2016-2020年23个学科450本期刊的论文引用关系为数据源,基于个体引文网络,从23个学科自身出发,根据学科互引关系确定模糊规则,利用Matlab进行模糊推理,确定学科知识固化程度;基于整体引文网络,运用“累积”的思想,计算学科知识累积流动率和累积影响力,根据知识流动情况划分学科类型。[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从个体引文网络视角分析,语言学、体育学、法学综合知识固化程度较高,统计学综合知识固化程度最低;从整体引文网络视角分析,将该领域23个学科根据知识流动划分为3种类型,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累积影响力最大。研究发现“累积”思想对学科的评价效力优于直接引文分析,能够挖掘“隐藏”的学科知识流动潜在信息,为我国人文社科领域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操玉杰 梁镇涛 毛进
科学知识系统中的知识模因是一种微观知识单元,起到传承科学知识的作用。跨学科研究领域的知识模因反映了相关学科间的知识流动和知识整合。文章提出新的跨学科领域中学科结构的分析方法。首先识别跨学科领域及其相关学科的知识模因,进而借助知识模因来定量分析跨学科领域知识来源的学科构成,并在知识模因共现基础上分析学科间的关系结构。文章以医学信息学为例,实证分析该跨学科领域的知识模因来源学科以及这些学科的知识关系。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树金 曹茹烨
[目的/意义] 跨学科交叉融合正在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式。利用知识图谱进行跨学科知识组织、揭示潜在的知识关联,为跨学科借鉴的科研创新提供有力支持。[方法/过程] 选取图书馆学与情报学、传播学、计算机科学、科学学领域的中文学术论文为样本,利用SciAIEngine平台抽取能够反映论文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理论原理等的科研实体及实体关系,构建领域知识图谱。然后,通过相似度计算发现不同学科之间潜在的知识关联,构建跨学科融合知识图谱,提供科研创新知识和情报。[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基于知识图谱的方法能够有效地从跨学科角度发现新的研究方向、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激发科研创新活力。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徐晓艺 杨立英
从科研合作角度出发,学科知识流动是指科研学者在共同的科研过程中,将相同或不同的学科知识融合、最终产生新知识的过程。基于这一理论,运用科学计量学的方法,设定恰当的计量指标,以药物化学学科为例,以独著论文中的学科知识流动表现为基础,对比分析科研合作视角下的学科知识在学科内与学科外的流动表现及其变化。最后对中国、美国、日本3个国家在此领域中表现出来的学科知识流动差异进行分析,展示各个国家药物化学领域的学科知识流向及其研究动态变化。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佳豪 宋凯 李玉莹 孙玉伟
[目的/意义]从数据引用的视角拓展知识领域的定义方式,为科技情报分析工作中知识领域的跨学科性和主题演变分析提供探索性框架。[方法/过程]在定义知识领域的基础上,以自然科学数据集为例,运用跨学科性相关测量指标、DTM主题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等对引用共同数据集的文献进行知识领域跨学科性和主题演变分析。[结果/结论]沿着学科—主题脉络分析的路径,提出了一个针对知识领域跨学科性和主题分析的探索性框架,发现由数据集引用定义的知识领域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科间知识流动和跨学科合作,促进更细粒度研究群体和新型研究社区的发现以及研究社区中数据角色的识别,其相关指标能够为数据评价提供新视角。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晓君 李丽丽 王萌萌 郭晓彤
以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脑电技术为例,利用时序分析纵向探索知识的交叉路径,借助共词分析横向探索知识的融合主题,深入挖掘认知神经科学领域与人文社科领域知识的交叉与融合机制,总结跨学科知识交叉融合的内在规律。结果发现,跨学科知识交叉融合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来实现,自1970年至今,脑电技术已促成了认知神经科学与12个人文社科领域交叉融合,且学科交叉数量在1990年后稳步增长;跨学科知识交叉融合一般发生在已有学科研究的薄弱环节,脑电技术的应用恰好弥补了传统人文社科领域对个体认知层面上的决策动机、情绪影响及注意力分配等研究的不足。
关键词:
学科交叉 知识融合 机制研究 脑电技术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倪江雪 刘萍
[目的/意义]从跨学科知识流动视角分析国内图书情报领域信息搜寻行为研究的跨学科知识流入特征,理解跨学科知识如何促进信息搜寻行为研究的创新与发展。[方法/过程]采集2000—2022年图书情报领域核心期刊收录的信息搜寻行为论文及其引文数据,使用引文内容分析方法,分析论文引用跨学科知识的来源学科、知识功能类型和知识内容特征。[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心理学、计算机科学、商学是提供信息搜寻行为跨学科知识流入最多的3个学科。跨学科流入知识包括概念术语、理论模型、方法和技术4类,其中概念术语类是最主要的跨学科知识流入类型。在知识内容特征方面,健康焦虑、自我效能和风险感知是引入最多的跨学科知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