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26)
- 2023(15632)
- 2022(12574)
- 2021(11459)
- 2020(9276)
- 2019(20671)
- 2018(20058)
- 2017(37881)
- 2016(20605)
- 2015(22584)
- 2014(21804)
- 2013(21112)
- 2012(19138)
- 2011(17218)
- 2010(17079)
- 2009(15813)
- 2008(15513)
- 2007(13864)
- 2006(12141)
- 2005(10762)
- 学科
- 济(84446)
- 经济(84353)
- 管理(61184)
- 业(60521)
- 企(49641)
- 企业(49641)
- 方法(32921)
- 数学(27721)
- 数学方法(27444)
- 中国(25021)
- 农(24714)
- 业经(21099)
- 地方(21040)
- 财(19586)
- 技术(19403)
- 学(18241)
- 农业(17021)
- 贸(15529)
- 贸易(15517)
- 制(15437)
- 易(14997)
- 融(14320)
- 金融(14318)
- 银(13785)
- 银行(13733)
- 技术管理(13669)
- 理论(13619)
- 行(13162)
- 环境(12672)
- 划(12377)
- 机构
- 大学(292533)
- 学院(292185)
- 济(119691)
- 经济(117439)
- 管理(112309)
- 研究(101655)
- 理学(97714)
- 理学院(96520)
- 管理学(94862)
- 管理学院(94315)
- 中国(75615)
- 科学(63631)
- 京(60914)
- 财(53274)
- 农(53187)
- 所(51368)
- 研究所(47120)
- 中心(46321)
- 业大(45395)
- 江(43811)
- 财经(43285)
- 农业(41983)
- 范(39542)
- 经(39505)
- 师范(39055)
- 经济学(37506)
- 北京(37328)
- 院(36465)
- 州(34976)
- 经济学院(33959)
- 基金
- 项目(205267)
- 科学(163685)
- 基金(150867)
- 研究(146848)
- 家(134472)
- 国家(133359)
- 科学基金(114082)
- 社会(96590)
- 社会科(91632)
- 社会科学(91612)
- 基金项目(80782)
- 省(80436)
- 自然(73720)
- 自然科(72131)
- 自然科学(72105)
- 自然科学基金(70876)
- 划(68625)
- 教育(67002)
- 资助(58050)
- 编号(57403)
- 创(48158)
- 重点(46981)
- 成果(45901)
- 发(45540)
- 部(44829)
- 创新(44237)
- 国家社会(41336)
- 课题(39872)
- 科研(39047)
- 教育部(38388)
- 期刊
- 济(129684)
- 经济(129684)
- 研究(83191)
- 中国(57865)
- 学报(50756)
- 农(48373)
- 科学(47247)
- 管理(42353)
- 财(39668)
- 大学(37744)
- 学学(35793)
- 农业(32505)
- 教育(31909)
- 融(27843)
- 金融(27843)
- 技术(23036)
- 业经(22113)
- 财经(21807)
- 经济研究(21356)
- 经(18910)
- 业(18061)
- 问题(17384)
- 科技(16255)
- 版(14934)
- 技术经济(14478)
- 商业(14023)
- 贸(13626)
- 现代(13053)
- 业大(12873)
- 图书(12831)
共检索到4263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孙晓阳 詹祥
基于"市场化程度—知识流动—区域创新能力"的分析框架,运用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对区域的市场化程度、知识流动水平与创新能力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市场化程度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能促进区域知识转移和国际知识溢出;国际知识溢出能够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但区域知识转移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抑制作用;人力资本投入、市场化程度对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创新能力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R&D资金投入强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中、西部地区,国际知识溢出仅对东部地区的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左勇华 黄吉焱
理论分析不同市场化程度地区的FDI进入方式选择对提升地区创新能力的差异性影响,再基于2001—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经研究发现,提高中外合资比例仅能提升我国非发明类创新能力,且对市场化程度更高地区的影响更明显,但它无益于各地区发明类创新能力的提升;而提高FDI独资比例将有利于增强我国发明类原始创新能力,且对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影响更明显,但它对非发明类创新的影响不显著。对所得结论进行深层次原因解释后,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市场化进程 FDI进入方式 区域创新能力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成颂 郭开春 张文睿
选取40家城市商业银行2008—2014年度数据建立非平衡面板进行OLS回归检验,研究了存款利率市场化与银行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效应,并从股权结构和区域差异视角分析了存款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创新能力的影响效果。研究表明:(1)存款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存款利率市场化能够对银行的金融创新行为形成"倒逼机制";(2)在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国有控股城商行的创新能力高于民营控股的城商行,同时存在境外投资者持股的城商行创新能力高于没有外资持股的城商行;(3)较东部地区来说,存款利率市场化对城商行创新能力的"倒逼"激励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更为显著。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成颂 郭开春 张文睿
选取40家城市商业银行2008—2014年度数据建立非平衡面板进行OLS回归检验,研究了存款利率市场化与银行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效应,并从股权结构和区域差异视角分析了存款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创新能力的影响效果。研究表明:(1)存款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存款利率市场化能够对银行的金融创新行为形成"倒逼机制";(2)在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国有控股城商行的创新能力高于民营控股的城商行,同时存在境外投资者持股的城商行创新能力高于没有外资持股的城商行;(3)较东部地区来说,存款利率市场化对城商行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艳丽 赵大丽 高伟
在识别出科技研发合作、技术转移和引进FDI这三种主要的区域知识转移方式后,系统地研究市场化过程中区域知识转移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关系。结果发现,知识转移整体上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培育和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不同的知识转移方式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产生的影响作用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市场化进程对二者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宝文 王西 韩磊
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金融市场化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首先,金融市场化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U型关系。这揭示金融市场化达临界值后,才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挤入"效应,否则造成"挤出"效应。其次,所有制结构异质性研究表明,国有经济比重高的地区囿于金融市场化的激励和非国有经济溢出效应导致U型关系的产生。最后,机制研究表明,金融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非国有经济发展渠道"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正向效应;金融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除"非国有经济发展渠道"以外,"政府干预渠道"也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正向效应。提升区域创新能力需深入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注重金融市场化改革与其他制度的耦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伟 戚安邦 杨玉武
在创新系统中,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从投入、执行、产出和应用四个方面,使用描述统计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30个省级区域2005年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主体性程度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它体现在总体水平和结构两个方面。进一步通过回归分析发现,这种差异对区域创新能力有着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技术创新主体 区域差异 区域创新能力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纪建
文章基于经济增长理论 ,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问题 ,指出地理位置和初始起点并不是造成各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在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 ,经济增长的根源在于创新能力和市场化因素的推动 ,这是造成增长差异的根本原因。并运用回归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西部大开发应重在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和推进市场化改革 ,而不是人们所普遍认识的资源开发。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林瑶鹏 林柳琳 刘帷韬
基于2005—2019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模型与门槛面板模型实证分析市场化程度、金融发展水平、企业家精神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化程度与金融发展水平均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市场化程度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强于金融发展水平;企业家精神均为金融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中介变量,且具有完全中介效应和门槛效应,替换估计方法与相应变量衡量指标后结果仍然稳健。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侯鹏 刘思明 建兰宁
在扩展知识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利用中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从制度环境、要素条件、需求环境和产业环境四个方面,考察了体现创新环境的11个分项指标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反映创新环境的多数指标都对我国创新能力有正向影响,但影响弹性基本都小于知识存量和研发人员投入。然而,不同地区的研究结果差异很大,除了知识产权保护、金融机构支持和人力资本外,体现创新环境的其他变量都对东部地区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私有化程度、信息基础设施和产业集聚的作用还明显大于研发投入,但是创新环境对中西部地区创新能力的提升未起到支撑作用。创新环境建设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我国创新能力巨大的地区差异。
关键词:
创新能力 创新环境 地区差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蒋项辉
本文基于2012-2022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随机前沿模型、相对价格方差法和引力模型分别测算流通企业创新效率、市场一体化水平和要素流动水平,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要素流动视角下市场一体化对流通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市场一体化正向提升流通企业创新效率,创新基础、财政支持和金融发展等有利于流通企业创新效率提升,对外开放阻碍流通企业创新效率提升;市场一体化促进要素流动,要素流动在市场一体化提升流通企业创新效率中存在完全中介效应;要素流动对流通企业创新效率提升存在正向空间溢出。
关键词:
要素流动 市场一体化 创新效率 流通企业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李纪建
地理位置和初始起点并不是造成各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 ,经济增长的根源在于创新能力和市场化因素的推动 ,同时这也是造成增长差异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对此 ,可用回归方法予以实证检验。西部大开发应重在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和推进市场化改革 ,以此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 ,而不仅仅是人们所普遍认识的资源开发。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军 杨浩昌 李廉水
本文用2001—2012年中国省级制造业面板数据,研究了产业聚集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理论分析表明:产业聚集能有效推动协同创新,促进知识的产生;有利于知识和技术的溢出与扩散,从而推动技术创新。实证分析显示,在控制了科技人员投入、科技经费投入、外商直接投资和制度创新等条件下,产业聚集显著促进技术创新;分区域比较分析表明,产业聚集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产业聚集对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大于中西部地区。结合当前东部地区产业聚集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的事实,推导出地区间技术创新能力的差异将进一步扩大。
关键词:
产业聚集 技术创新 区域差异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浩昌 李廉水 刘军
本文用2003—2012年中国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研究本土市场规模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地区差异。结果显示,在控制了科技人员投入、科技经费投入和制度创新等条件下,本土市场规模显著促进技术创新,这为我国借助巨大的本土市场规模来推动技术创新,进而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持;分地区比较分析表明,本土市场规模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本土市场规模越大,其对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也越大。结合当前东部地区本土市场规模和技术创新能力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的事实,推导出地区间技术创新能力的差异将进一步扩大。
关键词:
本土市场规模 技术创新 地区差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阳丹露 任劼
市场化进程是影响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本文选取2008-2019年我国30个省份,实证检验市场化进程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效果以及资本要素配置的机制作用。研究发现:加快市场化进程显著推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在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过程中,加快市场化进程、改善资本要素配置扭曲是卓有成效的手段之一。文章研究为金融市场化进程、改善资本要素配置扭曲以及企业所有制结构变化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提供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市场化进程 区域创新能力 资本要素配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