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81)
2023(18259)
2022(15700)
2021(14484)
2020(12198)
2019(27240)
2018(26853)
2017(51196)
2016(27802)
2015(30832)
2014(29785)
2013(29214)
2012(26480)
2011(23860)
2010(23549)
2009(21867)
2008(20935)
2007(18112)
2006(15535)
2005(13139)
作者
(78619)
(65225)
(64999)
(61665)
(41628)
(31573)
(29260)
(25610)
(24792)
(23153)
(22266)
(21925)
(20743)
(20313)
(20161)
(19934)
(19803)
(19397)
(18787)
(18699)
(16394)
(15883)
(15754)
(14803)
(14679)
(14468)
(14402)
(14358)
(13045)
(13023)
学科
(105957)
经济(105841)
管理(82730)
(79139)
(66959)
企业(66959)
方法(51088)
数学(44108)
数学方法(43643)
中国(28467)
(28305)
(28045)
业经(24810)
(23499)
技术(21933)
地方(21315)
(20889)
贸易(20878)
(20239)
农业(19237)
理论(18700)
(18636)
(18092)
财务(18021)
财务管理(17991)
企业财务(17075)
环境(16620)
(16608)
(16298)
银行(16228)
机构
大学(384188)
学院(383376)
管理(152999)
(150107)
经济(147008)
理学(134034)
理学院(132574)
管理学(130242)
管理学院(129558)
研究(124490)
中国(91232)
(79974)
科学(79287)
(67861)
(64765)
(61346)
业大(60737)
中心(56744)
研究所(56452)
财经(55494)
(54319)
农业(51232)
(50709)
(49823)
北京(49414)
师范(49237)
经济学(45593)
(45446)
(44218)
财经大学(41558)
基金
项目(273259)
科学(215095)
基金(198605)
研究(196346)
(174800)
国家(173341)
科学基金(149084)
社会(124886)
社会科(118455)
社会科学(118430)
(107695)
基金项目(105613)
自然(98178)
自然科(95975)
自然科学(95950)
自然科学基金(94260)
教育(90915)
(90767)
资助(80849)
编号(78975)
成果(62749)
重点(61209)
(60211)
(59435)
(57703)
创新(55635)
课题(54230)
科研(52441)
国家社会(51530)
教育部(51178)
期刊
(154655)
经济(154655)
研究(106788)
中国(70655)
学报(65735)
科学(58121)
(57550)
管理(54908)
(50549)
大学(49208)
学学(46548)
教育(43986)
农业(39744)
技术(31958)
(30771)
金融(30771)
业经(26927)
财经(26655)
经济研究(26038)
(22813)
(21098)
科技(20691)
问题(20028)
图书(19468)
(18467)
技术经济(18291)
商业(17724)
理论(17388)
业大(16889)
现代(16248)
共检索到5397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吴悦  李小平  涂振洲  顾新  张莉  
从知识跨越产学研各组织边界不断循环流动过程看,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基于各创新主体知识行为协同程度分为知识共享、知识创造和知识优势形成3个递进演化阶段。在此理论基础上,将动态能力引入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流动过程研究体系,构建动态能力影响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流动过程假设模型,对235个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流动过程中,知识共享显著正向影响知识创造和知识优势形成,而知识创造又显著正向影响知识优势形成;引入动态能力后发现,动态能力对知识共享和知识创造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动态能力对知识优势形成并不具备显著影响,但动态能力通过作用于创新主体间的知识共享与知识创造行为而间接影响知识优势形成。研究结论揭示了动态能力是知识优势形成的源动力。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春艳  马海群  
[目的/意义]明晰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影响机理,探究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效能,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提升国家整体自主创新能力。[方法/过程]借鉴复杂性科学和I-P-O模型的基本思想,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影响机理的假设模型,采用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建模方法对假设模型进行验证;基于实证研究结果,从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产学研参与组织、政府相关部门各个层面系统提出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效能的建议。[结果/结论]转移意愿、输出能力、渠道丰富性、信任水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悦  顾新  
本文总结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及其知识协同的概念与特性,基于知识协同的前提条件从准备、运行、终止三个阶段构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知识协同过程模型,并对其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予以描述。同时从环境因素、协同意愿、产学研合作模式、知识差异四方面探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知识协同过程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影响因素作用的框架模型。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胡刃锋  刘国亮  
[目的/意义]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产学研协同创新隐性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分析,对推动产学研各方更好地利用移动互联网资源进行知识共享,加快产学研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在总结和归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隐性知识共享意愿和隐性知识共享行为之间的影响因素概念模型,运用实证研究方法中的结构方程对构建的模型进行检验。[结果/结论]隐性知识共享内容、移动互联网环境、移动互联网技术对隐性知识共享意愿具有正向影响,隐性知识共享意愿与移动互联网技术能够直接正向影响隐性知识共享行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秋明  顾新  杨雪  
创新资源禀赋对城市创新具有促进作用,这两者及其作用机制均嵌入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之中,但现有研究较少关注这一问题。论文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视角,利用2011-2018年四川省城市层面的发明专利数据和经济统计数据,分别验证了资源禀赋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以及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特征值网络嵌入性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资源禀赋正向影响城市创新能力。结构嵌入性正向调节创新人力资本与城市创新能力的关系,关系嵌入性正向调节技术创新与城市创新能力的关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培哲  菅利荣  刘勇  
以知识转移为视角,从关系契约管理和非正式网络管理两方面设计复杂产品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管理机制,提出关系契约管理和非正式网络管理在复杂产品产学研创新活动中会协同发生作用,能有效促进创新主体间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移,保证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孔繁超  
随着图书馆联盟合作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图书馆联盟协同创新逐渐成为影响联盟综合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图书馆联盟协同创新过程可以视为是联盟内部之间的知识共享和交流过程,该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即知识共享、知识创造与知识优势建立,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图书馆联盟协同创新的知识流动SCA理论模型。通过分析影响图书馆联盟协同创新过程中知识共享和交流的相关因素,可以找到有利于促进图书馆联盟协同创新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吴卫红,陈高翔,张爱美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青  梁超  
采用单案例纵向研究方法,以演化程度相对成熟的服务于面向区域经济和行业产业发展的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为实证案例。揭示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的演化特征,即网络自组织性、网络动态性、网络共生性、网络自增益性。提出可将产学研协同创新演化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萌芽期、初创期、规范成长期。在每一阶段的演化进程中,产业的协同创新发展主要得益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三方核心参与主体的共同推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阚大学  吕连菊  
基于知识生产函数构建计量模型,使用江西省1990—2014年数据实证研究产学研协同创新对江西自主创新能力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协整回归结果发现,产学研协同创新程度提高1个百分点,江西自主创新能力提高0.120 4个百分点,在10%水平上显著,即产学研协同创新长期有助于提高江西自主创新能力;ECM模型回归结果发现,产学研协同创新程度提高1个百分点,江西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0.090 7个百分点,即产学研协同创新短期内也有助于江西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但短期内促进作用较小。为进一步发挥产学研协同创新对江西自主创新能力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郭大伟  戴更新  马德青  
在高校和企业组成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共享体系中,考虑成员的知识共享策略均存在延迟效应时的影响,构建了基于双延迟效应的动态微分模型。运用极大值原理,得到了协同创新主体在集中和分散两种决策下的最优知识共享策略、最优收益和体系的知识水平。研究发现:延迟时间的存在对高校和企业的知识共享策略具有负面效应,且均低于发生即时效应的情形;集中式决策并不总是优于分散式决策,两个延迟时间在满足一定的条件时,选择集中式决策为最优,否则双方企业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选择分散式决策;分散决策下,利润分配比例达到一定条件时,企业才愿意为高校提供补贴。且高校的知识共享延迟时间增加时,企业将提高该补贴比例。补贴比例越大,高校的知识共享水平越高,但对企业的知识共享策略没有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海军  祝爱民  
首先,概览了现阶段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面临的时代背景与发展障碍,检索了管理领域内国内外文献,研判了以上主题的基本构成理论的发展轨迹和趋势。在此基础上,追溯了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早期理论演变,并按照产学研各方合作的深度和知识流动的方向,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典型模式进行了归纳。然后,从合作动机、治理措施和利益协调的研究维度,梳理了有关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重要文献。最后,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推动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春艳  陈媛媛  
知识转移是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的本质,是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的必要过程。科学定义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并从目标层面、操作层面和组织层面探析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的特点。基于上述理论分析,剖析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的特征,包括:知识转移的任务复杂性、转移主体之间的知识深度距离较小且知识宽度距离较大、转移的知识以隐形知识为主、团队内部信任关系建立时间较长及多重调控。最终,从目标、要素、过程和关键环节等方面阐释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的内涵。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侯二秀  秦蓉  杨洋  石晶  
文章从协同创新的视角分析了科研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内外部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分析,进而构建出科研团队创新绩效影响因素模型。以62个科研团队中498名团队成员为调研对象,利用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科研团队内部协同因素对团队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并在外部协同因素与团队创新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部分外部协同因素会作用于内部因素,从而产生协同关系,共同作用于团队创新绩效,并在文末提出了提高科研团队创新绩效的相关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飞  李晗  
基于动态能力理论,构建协同创新投入-产出-转化过程模型并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以C9联盟高校为例对其协同创新能力和过程效率进行评价研究,以期为高校协同创新管理实践提供借鉴。实证结果表明,第一,C9联盟高校协同创新能力分化严重,投入、产出和转化越向后段差距越大,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整体实力突出;第二,对于C9联盟高校协同创新投入-产出、产出-转化和转化-投入效率,大部分高校协同创新投入-产出水平较高,但是产出-转化、转化-投入的效率较低,系统整体运行不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