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49)
- 2023(6966)
- 2022(5685)
- 2021(5341)
- 2020(4403)
- 2019(10076)
- 2018(9723)
- 2017(18335)
- 2016(9186)
- 2015(10628)
- 2014(10284)
- 2013(10637)
- 2012(10092)
- 2011(9459)
- 2010(9100)
- 2009(8287)
- 2008(8133)
- 2007(7147)
- 2006(6191)
- 2005(5686)
- 学科
- 济(52280)
- 经济(52241)
- 业(28998)
- 管理(28775)
- 企(23108)
- 企业(23108)
- 方法(22640)
- 数学(20103)
- 数学方法(20038)
- 中国(15911)
- 技术(15044)
- 农(12230)
- 业经(11203)
- 贸(11120)
- 贸易(11115)
- 易(10916)
- 产业(10475)
- 技术管理(8981)
- 地方(8521)
- 财(8362)
- 农业(8235)
- 学(7988)
- 制(7937)
- 环境(7324)
- 银(6926)
- 银行(6917)
- 融(6858)
- 金融(6858)
- 行(6764)
- 出(6751)
- 机构
- 大学(146481)
- 学院(144011)
- 济(76782)
- 经济(75866)
- 管理(58432)
- 研究(54940)
- 理学(50545)
- 理学院(50059)
- 管理学(49694)
- 管理学院(49408)
- 中国(41495)
- 京(31318)
- 科学(29141)
- 财(28945)
- 所(26697)
- 经济学(25782)
- 研究所(24517)
- 财经(24175)
- 中心(23841)
- 经济学院(23396)
- 经(22384)
- 北京(20247)
- 农(19493)
- 院(19095)
- 江(18602)
- 财经大学(18206)
- 业大(18097)
- 范(17481)
- 师范(17361)
- 科学院(16946)
- 基金
- 项目(98845)
- 科学(80724)
- 基金(75774)
- 研究(74401)
- 家(65973)
- 国家(65582)
- 科学基金(56600)
- 社会(52435)
- 社会科(50323)
- 社会科学(50315)
- 基金项目(39652)
- 省(34950)
- 自然(33087)
- 自然科(32409)
- 自然科学(32403)
- 教育(31938)
- 自然科学基金(31921)
- 资助(30484)
- 划(30000)
- 编号(27263)
- 国家社会(24100)
- 部(23927)
- 发(23114)
- 创(22318)
- 重点(22268)
- 中国(22138)
- 成果(21620)
- 创新(21140)
- 教育部(21066)
- 人文(20223)
共检索到2132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郑玉
由于专利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不同,以及新产品的开发需要多项专利配合进行,因此专利效率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通过对专利效率差异进行分解,认为是全要素生产率而不是要素积累起到主导作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探索是新增长理论的主要贡献,本文从知识流动(包括知识转移和知识溢出两个方面)的视角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技术差距存在的情况下,技术引进和集聚过程中的知识溢出同样能够实现效率的提升和生产力的发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彭中文
文章构建了一个技术溢出模型,模型的重要因素是知识和创新都是累积性的,技术溢出主要通过知识员工的流动。通过模型分析了第一代创新和第二代创新的成功概率及其收益关系,企业为了分享技术溢出的好处,在选择企业区位时会尽力聚集在同一地区,聚集也有利于创新和产业利润的提高,同时商业秘密保护并不能阻止技术的溢出,特别是在高技术产业聚集区。
关键词:
知识员工流动 技术溢出 高技术 产业聚集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韩庆潇 杨晨 李鹏
本文基于2002—2011年高技术产业的地区面板数据,应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展开经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从全国来看,高技术产业的多样化溢出对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而专业化溢出的作用并不明显。从不同地区的角度来看,实证结果差异较大:东部地区的知识多样化溢出能够有效促进创新效率的提高;中部地区的知识专业化溢出却阻碍了创新效率的提高;而西部地区知识专业化溢出对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卫红 王阳阳 张爱美 王建英 李娜娜
运用DEA分析方法,通过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分别从经济效率和专利效率两个不同的角度对全国25个省份2008~2013年5年以来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做出实证测算。测算结果表明,整体上看:(1)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是有效率的,但存在巨大发展空间;(2)不同地区创新效率水平存在差异;(3)东部地区在"经济效率"上具有显著优势;中西部地区在"专利效率"上具有显著优势;(4)个别省份经济效率与专利效率完全脱节。纵向来看:(1)"经济效率"逐年下降,"专利效率"在波动中逐渐提高;(2)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地区差异正在逐步缩小。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经济效率 专利效率 DEA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晋云 于明超 韦朕韬
文章选取2009—2015年中国的30个省级区域的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运用三阶段DEA模型测算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同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探究地区制度环境对本地区及相邻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均值为0.392,低于调整前的效率均值0.649,主要受制于低水平的规模效率。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存在空间相关性,受到本地区及周边地区制度环境的影响。其中,非国有经济、产品市场发育有利于提高本地区及相邻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要素市场发育未能推动本地区及相邻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的提高,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对本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存在正向的直接影响,但不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彭峰 李燕萍
运用考虑非合意产出的SBM模型测度2000~2011年中国省际高技术产业的环境效率,并利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技术转移对环境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环境效率偏低,并且出现了下降趋势。国内技术转移显著促进了环境效率提升,国外技术引进和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在逐渐减弱,两者在前期都对环境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在后期对环境效率都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国际技术转移的溢出效应不应被高估,积极促进国内技术转移将更有助于产业效率提升。
关键词:
技术转移 环境效率 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灿 曾刚
笔者利用2000年~2011年中国省域单元高技术产业分行业面板数据,基于外部性思想理论,同时考虑地区间空间相关性,构建空间滞后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专业化、多样化、竞争程度及省区间溢出效应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各行业创新过程中资本的贡献弹性都显著为正,劳动的贡献比资本小;知识的专业化溢出对高技术产业的区域创新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多样化溢出的影响在行业间有所不同,而企业竞争程度影响并不显著。
关键词:
知识溢出 创新 高技术产业 中国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朱有为 徐康宁
本文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了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效率,并考察了企业规模、市场结构和所有权结构等因素对研发效率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是: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效率整体偏低,但呈现稳步上升状态,行业间效率差异有逐步缩小趋势。企业规模和市场竞争程度与研发效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比重对研发效率也有正向影响,但外商投资企业对研发效率的贡献程度更高。
关键词: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 高技术产业 研发效率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兰冰 刘秉镰
本文通过将Metafrontier分析方法与EBM模型高度融合,构建基于Metafrontier—EBM模型的效率评价新框架,并以医药制造业为例,分析了高技术产业效率的演进规律、变化趋势与潜在成因。研究发现:EBM模型兼容了径向比例和非径向松弛,估算值介于CCR模型和SBM模型之间,能更真实地反映效率水平;资本存量对综合技术无效率的贡献率居首位,且贡献度逐渐提升,研发资本存量和劳动力分别居第二和第三;劳动力和研发资本存量的节约潜力逐渐缩小,固定资本存量的节约潜力先缩小、后扩大,部分省份的投入之间显现替代效应;区域不平衡特征显著,东部效率显著高于中西部,且东部与中西部之间存在技术落差,但落差逐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晓梅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DEA方法,对2003-2009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经济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经济效率表现为区域的不均衡性和时间上的波动性,从地区来看,大部分地区保持了较稳定的增长势头,年增长平均为3.9%,在2003-2009年北京、天津、江苏、山东和广东地区为DEA有效,其它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投入产出冗余,没有达到DEA有效,需要进一步调整投入产出指标以达到DEA有效。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产业经济 区域经济 技术创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苏耀华 李全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创新要素相对集中的高技术产业将成为我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型产业,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刻不容缓。文章将高技术产业创新过程划分为研发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基于2006—2020年中国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核密度估计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测算并分析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空间格局及演化特征。结果显示,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总体水平较低,区域差距明显,东部地区的创新效率高于中西部地区,研发阶段的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呈现空间上的两极集聚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阳 秦金山 王健康 冯银虎
文章基于2011—2018年中国30个省份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DEA模型结合Maimquist指数,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水平进行测度。结果显示:从静态角度来看,研究期间中国高技术产业整体创新效率均值为0.5707,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其中,西部地区的创新效率均值最高(0.6249),东北地区的创新效率均值最低(0.3820)。从动态角度来看,研究期间全国Malmquist指数以每年平均1.8%的速度增长,其增长主要来自技术效率(1.9%)和纯技术效率(2.3%)的贡献;有22个省份高技术产业的Malmquist指数处于增长状态,而且,不同省份的Malmquist指数增长来源不同且差异显著。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代明 刘可新 陈俊
本文利用双前沿面数据包络法,将评价单元分别同"最优"和"最差"的决策单元相比,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乐观效率和悲观效率进行测量,综合结果由几何平均效率表达。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研发创新效率普遍偏低,22个分产业的研发创新效率差异较大。中国高技术产业在保持投入的同时,应着重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跃刚 张欣
文章使用2009—2018年我国高技术产业投入产出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模型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区域异质性及动态变迁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高技术产业区域创新效率东高西低,区域间存在较大差异。总体而言,东部地区的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及综合效率最高;从创新过程划分来看,无论是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还是综合技术效率,各地区均表现为技术研发阶段创新效率最高;分阶段而言,在技术研发与技术转化阶段,规模效率增长是促进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在市场化阶段,技术进步是拉动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增长的关键因素。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肖仁桥 钱丽 陈忠卫
从价值链的角度出发,构建规模报酬可变情形下的两阶段链式关联DEA模型,对2005年至2009年中国28个省份高技术产业创新整体效率和两阶段效率进行实证分析,探索两阶段间的关联有效程度,并给出创新资源利用方式的4种模式,然后利用Tobit模型检验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考察期内中国高技术产业整体效率和分阶段效率偏低,且呈现U型变化趋势,资源利用模式主要为低研发低转化型;企业规模、滞后期效率值等对知识创新效率影响显著,劳动者素质、产业结构等对科技成果商业化效率的作用明显,政府支持、金融环境等对技术创新的整体效率有较为显著的影响;最后提出进一步提高职业高等教育水平、开展产学研合作机制、营造良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