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39)
- 2023(15723)
- 2022(12770)
- 2021(11426)
- 2020(9837)
- 2019(22043)
- 2018(21950)
- 2017(42340)
- 2016(23134)
- 2015(25628)
- 2014(25527)
- 2013(25546)
- 2012(23152)
- 2011(20679)
- 2010(20821)
- 2009(19584)
- 2008(19725)
- 2007(17938)
- 2006(15768)
- 2005(14258)
- 学科
- 济(99730)
- 经济(99609)
- 业(91270)
- 企(79975)
- 企业(79975)
- 管理(79088)
- 方法(45334)
- 数学(36276)
- 数学方法(36023)
- 农(32989)
- 业经(31259)
- 财(31162)
- 中国(25963)
- 农业(23078)
- 务(22031)
- 财务(22003)
- 财务管理(21971)
- 企业财务(20831)
- 制(20408)
- 技术(19837)
- 贸(19665)
- 贸易(19658)
- 易(19132)
- 学(18386)
- 地方(18188)
- 和(17333)
- 理论(16377)
- 划(16227)
- 策(15829)
- 银(14404)
- 机构
- 学院(340090)
- 大学(337558)
- 济(141881)
- 经济(139085)
- 管理(135138)
- 理学(116613)
- 理学院(115414)
- 管理学(113721)
- 管理学院(113099)
- 研究(110595)
- 中国(85044)
- 京(70144)
- 科学(69664)
- 农(68020)
- 财(64818)
- 所(57257)
- 业大(55080)
- 农业(54004)
- 江(52691)
- 研究所(52068)
- 财经(52000)
- 中心(51429)
- 经(47254)
- 经济学(43244)
- 北京(43092)
- 州(41168)
- 范(40685)
- 师范(40152)
- 经济学院(39494)
- 院(39017)
- 基金
- 项目(227836)
- 科学(179422)
- 基金(166591)
- 研究(161521)
- 家(147203)
- 国家(145895)
- 科学基金(125074)
- 社会(104948)
- 社会科(99528)
- 社会科学(99496)
- 省(90131)
- 基金项目(89099)
- 自然(81796)
- 自然科(79994)
- 自然科学(79967)
- 自然科学基金(78632)
- 划(75101)
- 教育(72081)
- 资助(66214)
- 编号(64490)
- 成果(51118)
- 重点(50981)
- 创(50315)
- 部(49580)
- 发(49405)
- 业(48042)
- 创新(46422)
- 科研(44210)
- 国家社会(43973)
- 课题(42977)
- 期刊
- 济(156879)
- 经济(156879)
- 研究(92405)
- 中国(62865)
- 农(62737)
- 学报(57618)
- 财(53026)
- 科学(51599)
- 管理(50968)
- 大学(42439)
- 农业(42184)
- 学学(40342)
- 融(30109)
- 金融(30109)
- 技术(28702)
- 业经(28098)
- 教育(26214)
- 财经(26063)
- 业(25109)
- 经济研究(24824)
- 经(22497)
- 问题(21402)
- 技术经济(19178)
- 图书(17724)
- 版(17223)
- 商业(17015)
- 贸(16917)
- 现代(16176)
- 科技(16151)
- 世界(15596)
共检索到4973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邵慧敏 秦德智 咸丰茂
知识服务业的发展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有积极的影响。文章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动因进行了分析,运用Hansen的门限回归思想,设计门限回归模型,并将我国31个省份的知识服务业发展指标的面板数据作为门限变量值。测算结果表明:当知识服务业发展到一定水平,使其发展指标跨过某个门限值时,地区城镇化率增速水平显著提高。并提出完善知识服务产业体系、提升创新驱动模式、优化知识服务业环境及建立和完善知识服务人才培养和流动政策等相应对策。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知识服务业 门槛效应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尚娟 董李媛 刘丽丽
我国新型城镇化已成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升级的新思路,新型城镇化进程产生的诸多绩效是产业升级的强大动力。本文系统阐述了新型城镇化影响产业升级的作用机理,并基于数据可得性以带状选取东中西部各3个省份,每个省选取3个中大型地级市20042015年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将新型城镇化和产业升级之间关系图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合,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分析新型城镇化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结论表明:在时间上,20052011年,两者有负相关关系,20112015年,两者有正相关关系;在空间上,东部新型城镇化对产业升级有正向影响,中西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宗益 伍焓熙
本文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标体系,将新型城镇化划分为人口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经济城镇化以及环境城镇化4个方面;然后利用产业结构高级化率来衡量产业结构升级,并引入控制变量建立动态面板模型;最后通过GMM估计分析东、中、西部地区各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经济城镇化正向推动3个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社会城镇化正向推动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而环境城镇化正向推动东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此外,科学文化财政支出对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正向效应;金融业发展积极推动东中部地区产业发展;前一期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各地区产业发展都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而市场化程度对各地区产业发展的作用却截然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吕蕾 任栋
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也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近年来流通规模的持续扩大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结构调整,因而流通业正逐步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驱动力。同时流通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流通业发展的基础,而流通业则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推手。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加速推进必将为流通业创造新的发展空间,因此有必要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影响流通业发展的效应进行深入分析,这有利于各地方政府、相关企业有针对性地制定发展战略,从而高效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流通业发展。研究结果显示: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够显著促进流通业发展;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影响流通业的发展过程中,创新效应、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公共服务水平发挥中介效应。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郝爱民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我国城镇化有积极的影响,且存在着显著的门槛效应。运用Hansen的门限回归思想,设计门限回归模型,并将2005—2013年我国31省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指标的面板数据作为门限变量值。测算结果表明:当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到一定水平,使其发展指标跨过某个门限值时,地区城镇化率增速水平显著提高。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为 伍世代
新型城镇化和服务业发展水平,是小康社会的两个重要标志。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强化服务业战略地位,是中央政府经济施政方略中最优先的两个选项。新型城镇化与服务业相互作用,城镇化驱动服务业发展,服务业支撑城镇化发展,新型城镇化根植于服务业加快发展。福建服务业发展滞后,规模不大、比重不高、结构不优、层次不高,供给能力和水平还难以满足生产和消费的需求,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加快福建服务业发展应该多放少管,释放服务业创新发展活力;多予少取,增强服务业快速发展动力;多帮少诿,提高服务业健康发展实力;持续改善服务业发展环境、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鼓励发展新型服务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小康社会 服务业 福建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佳佳 罗能生
利用2003—2012年城市面板数据,基于超效率DEA,在测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基础上,通过双门槛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城镇化进程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整体较低,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东、中、西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差异较大。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区间效应,且呈现负相关,但是随着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城镇化进程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负向影响在急剧增加;而产业结构、土地市场开放程度、土地价格以及单位土地资本投入都从不同方面影响着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韶华 柳杨
文章基于目前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门槛模型就我国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非线性特征,两个门槛值分别为0.312和0.471。(2)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在中国并不成立,只对处于特定城镇化水平的省份才成立。(3)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政府通过干预经济和扶持农村来缩小城镇收入差距的作用不显著,且对处于较高城镇化水平的省份还起到了扩大收入差距的作用。
关键词:
城镇化 城乡收入差距 门槛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锋 王影
"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要求我国在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应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在以人口城镇化衡量城镇化水平的基础上,提出以城镇人口密度指标同样表征城镇化水平以突显新型城镇化中的"集约"特点。基于2000—2016年29个省级面板数据,使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从人口城镇化和城镇人口密度两个角度分析城镇化对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能耗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人口城镇化、城镇人口密度对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能耗均存在显著的双门槛效应。从人口城镇化的角度看,城镇化能够控制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能耗增长并且两者之间的弹性系数因所处门槛区间不同而存在差异。从城镇人口密度的角度来看,其对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能耗会产生抑制作用,并且这种抑制作用会因其跨越门槛值而减弱。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方齐云 许文静
构建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的评价方法计算我国各省的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数,采用EBM-Window模型测度我国各省的绿色经济效率,然后利用面板数据的向量自回归方法和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别分析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本省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本省的绿色经济效率影响为负,且具有较强的持续性,但由于空间溢出效应的存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绿色经济效率影响的总效应显著为正,即撇开地域性,从总体上看,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够促进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因此,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时,各地不能单打独斗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方齐云 许文静
构建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的评价方法计算我国各省的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数,采用EBM-Window模型测度我国各省的绿色经济效率,然后利用面板数据的向量自回归方法和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别分析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本省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本省的绿色经济效率影响为负,且具有较强的持续性,但由于空间溢出效应的存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绿色经济效率影响的总效应显著为正,即撇开地域性,从总体上看,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够促进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因此,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时,各地不能单打独斗,而应多地联动、协同发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绿色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满凤 谢晗进
本文通过建立工业化与城镇化双门槛效应模型,以及对环境经济集聚的空间效应分析,验证了经济集聚与污染集聚之间表现为"N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且工业化与城镇化存在双门槛效应。当工业化率介于41.76%与44.89%之间或城镇化率高于88.50%,经济集聚产生的负面效应最小,EKC曲线中改善的"拐点"值最小,恶化的"拐点"值最大,即经济发展可以迅速跨过越发展越污染的拐点,进入再发展少污染的轨道,并推迟下一个拐点的到来。在分析"十二五"时期各省市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现状和"拐点"特征基础上,提出"十三五"时期各省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即优先推进江浙沪的协同发展;以北京和天津为引领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大背景下推进广东与福建的协同发展,深化闽粤经济合作;依托环渤海与京津冀经济圈的区位优势实现山东与辽宁的协调发展,以此重点突破东北困境。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高文静 柳亚琴 潘明清
在低碳经济领域,能同时兼顾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和产出增加的一个核心指标是碳生产率。本文利用1984—2013年数据分别对工业部门与国民经济总体的碳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发现工业碳生产率始终低于国民经济总体的碳生产率。经理论分析,提出工业化、城镇化对工业碳生产率均存在着"门槛效应"的假说,继而运用门槛回归方法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工业化、城镇化均是决定工业化、城镇化与工业碳生产率关系的重要门槛。在工业化水平较低阶段,工业化显著促进了工业碳生产率的提高;而在工业化水平较高阶段,工业化则抑制了工业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高文静 柳亚琴 潘明清
在低碳经济领域,能同时兼顾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和产出增加的一个核心指标是碳生产率。本文利用1984—2013年数据分别对工业部门与国民经济总体的碳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发现工业碳生产率始终低于国民经济总体的碳生产率。经理论分析,提出工业化、城镇化对工业碳生产率均存在着"门槛效应"的假说,继而运用门槛回归方法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工业化、城镇化均是决定工业化、城镇化与工业碳生产率关系的重要门槛。在工业化水平较低阶段,工业化显著促进了工业碳生产率的提高;而在工业化水平较高阶段,工业化则抑制了工业碳生产率的提高;在城镇化水平较低阶段,工业化显著促进了工业碳生产率的提高;在城镇化水平较高阶段,城镇化对工业碳生产率则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满凤 谢晗进
本文通过建立工业化与城镇化双门槛效应模型,以及对环境经济集聚的空间效应分析,验证了经济集聚与污染集聚之间表现为"N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且工业化与城镇化存在双门槛效应。当工业化率介于41.76%与44.89%之间或城镇化率高于88.50%,经济集聚产生的负面效应最小,EKC曲线中改善的"拐点"值最小,恶化的"拐点"值最大,即经济发展可以迅速跨过越发展越污染的拐点,进入再发展少污染的轨道,并推迟下一个拐点的到来。在分析"十二五"时期各省市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现状和"拐点"特征基础上,提出"十三五"时期各省市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