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
- 2023(1)
- 2021(1)
- 2019(2)
- 2018(5)
- 2017(6)
- 2016(2)
- 2015(4)
- 2014(1)
- 2013(5)
- 2012(2)
- 2011(2)
- 2010(1)
- 2008(2)
- 2006(2)
- 2004(1)
- 2001(2)
- 2000(1)
- 1999(1)
- 1997(2)
- 学科
- 地方(13)
- 济(9)
- 经济(9)
- 事业(5)
- 地方经济(5)
- 书馆(4)
- 图书(4)
- 图书馆(4)
- 工作(3)
- 方法(3)
- 理论(3)
- 研究(3)
- 管理(3)
- 业(2)
- 中国(2)
- 企(2)
- 企业(2)
- 政(2)
- 教学(2)
- 数学(2)
- 数学方法(2)
- 科学(2)
- 科学研究(2)
- 读者(2)
- 财(2)
- 财政(2)
- 专利(1)
- 世界(1)
- 业经(1)
- 产品(1)
- 机构
- 学院(23)
- 大学(15)
- 书馆(9)
- 图书(9)
- 图书馆(9)
- 京(7)
- 济(6)
- 理学(6)
- 理学院(6)
- 经济(6)
- 技术(5)
- 研究(5)
- 科学(5)
- 管理(5)
- 管理学(5)
- 管理学院(5)
- 中山(4)
- 北京(4)
- 广东(4)
- 港(4)
- 职业(4)
- 东莞(3)
- 交通(3)
- 交通大学(3)
- 农(3)
- 北京交通大学(3)
- 南京(3)
- 发(3)
- 大学图书馆(3)
- 家(3)
共检索到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秋禾
一 2005年东莞“首届读书节”巡礼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全称为World Book And Copy—right Day“世界图书与版权日”),提出“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让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已有超过10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金波
新莞人是东莞市的一个主要弱势群体,是建设和谐文明新东莞不可忽视的因素。文章在对新莞人生存状况和知识贫困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论述图书馆应制定切实可行的知识援助策略,采取实际有效的措施,向新莞人提供真正产生实际作用的知识援助。
关键词:
新莞人 弱势群体 知识援助 图书馆 东莞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曾燕芬
东莞历史上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公共图书馆——东莞博物图书馆,与现时东莞唯一一所以文史艺术类图书和古籍收藏为特色的镇街公共图书馆——莞城图书馆之间,有着一条穿越时空的人文纽带。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剖析东莞博物图书馆的建馆历程、兴衰发展及其文化担当,并结合莞城图书馆的特色定位、文化使命及工作成果,从人文理念、文献保护与出版、文化传扬与创新等方面论述莞城图书馆对东莞博物图书馆的文化传承,梳理和还原东莞一段文脉的传承与赓续。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兆晖 李劼 徐红罡
旅游业的发展为传统手工艺的保护、振兴和传承提供了新的场景和机遇,但现代化与商品化下的原材料与生产技艺创新可能与其原本的物质性形成张力和矛盾。文章从社会-物质视角出发,以东莞传统手工艺莞香为研究对象,探讨旅游地建设与旅游业发展情境下传统手工艺可持续发展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对沉香文化博物馆、牙香街、莞香小镇等旅游场景下现代莞香种植、加工与贸易的参与式观察以及对30位行动者的深度访谈,研究揭示了传统手工艺作为重要的物质本身如何在与旅游结合发展过程中得以振兴与改变,以及由其物质性产生的争议和矛盾。研究发现:1)莞香结香时间长、结香条件苛刻和自带独特的香味等物质特点使其生产离不开东莞的地理环境、地方香农总结的特定技艺,莞香生产与制作的传统手工艺成为东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旅游地建设背景下,与旅游相结合的发展使得莞香相关技艺、文化和产业得以振兴,并在其商品形式、制作技艺、传承场景和香市贸易上产生了符合旅游需求与现代生产的创新与转变;3)莞香的物质特点引发了关于植物保护与开采、质量与效率、独特性与标准化、具身性与品质和价值等一系列矛盾,对莞香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挑战。文章引入新物质主义哲学思想下的物质性概念深化了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传统手工艺研究,揭示了物质性对其保护、传承与发展的独特作用,有助于在实践上推动莞香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宋丽娟 余泳泽
在创新文化体系中,图书馆是开展前沿领域原始性创新的主力军,也是技术要素市场中的重要供给方。创新主体在图书馆文化交流中能够获得更多的隐性知识,从而在产业研发和技术外溢等活动中有更好的表现。利用城市公共图书馆和工业企业专利引用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城市公共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对于工业企业创新知识溢出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表现为提升了所在城市企业的专利引用数量。这种溢出效应在东部区域、大型城市以及大型企业中表现更为明显。城市公共图书馆建设所带来的创新知识溢出效应主要通过两个机制实现,一方面,公共图书馆的知识集聚功能促进了产学研合作,进而带来创新知识溢出;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建设能够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带来人力资本流入,从而实现创新知识溢出。此外,互联网的发展进一步强化了城市公共图书馆的知识溢出效应。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卢毅锋 刘磊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汪海
为克服深圳空间狭小困境,可在深圳北部、东莞南部和惠州西部设立深莞惠国家级新区,建设深莞惠都市圈。深圳是世界级高科技制造业中心,依托深莞惠都市圈加强粤港澳合作,能建设像旧金山大湾区那样的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香港是国际金融贸易中心,以深圳前海蛇口自贸区为平台推动深港合作发展,可打造像纽约大湾区那样的世界级现代服务业中心。深莞惠都市圈与香港深化合作,可共建像东京大湾区那样的港深莞惠世界级大都市圈,有力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汪海
为克服深圳空间狭小困境,可在深圳北部、东莞南部和惠州西部设立深莞惠国家级新区,建设深莞惠都市圈。深圳是世界级高科技制造业中心,依托深莞惠都市圈加强粤港澳合作,能建设像旧金山大湾区那样的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香港是国际金融贸易中心,以深圳前海蛇口自贸区为平台推动深港合作发展,可打造像纽约大湾区那样的世界级现代服务业中心。深莞惠都市圈与香港深化合作,可共建像东京大湾区那样的港深莞惠世界级大都市圈,有力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邢虎松 刘凯 邓元慧
随着深圳、东莞、惠州三市区域一体化的不断发展,深莞惠区域物流合作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首先梳理总结1994—2011年深莞惠区域物流合作发展的阶段与现状;然后以整体性、关联性和均衡性三个目标指标为基础,建立深莞惠区域物流合作及一体化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以深莞惠区域物流合作为例,运用模糊物元模型评价历年来其合作及一体化程度,得到深莞惠区域物流合作及一体化程度较低、处于准备阶段的结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袁荫贞
新型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其实质是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通过分析新型城镇化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东莞以及新莞人市民化的成本,主要关注的是政府所承担的公共服务成本,测算得出新莞人市民化的人均成本约为2万元/年。研究有助于为其他城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分析提供借鉴。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新莞人 市民化成本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帕特丽夏·J·加姆波特 李春萍
美国研究型大学遇到了挑战 :在经济与政治环境变化的情况下与知识变革保持同步 ,这要求它们在政府拨款以外创收并展示出对经济的直接贡献。基于一个跨度较大项目的比较个案研究 ,本文阐明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合法性基础如何在 2 0世纪最后 2 5年间发生变迁。在这个时代里 ,学术重构的组织话语开始进入一种产业逻辑 ,这一逻辑补充并在某些情况下成为“社会制度”逻辑的可行性选择。几种因素促成了产业逻辑获得优势 :资源匮乏的作用 (无论是实存的还是察觉的 )、政治行动者和广大公众对责任制需求的增长、重新阐释服务传统使技能训练和经济发展处于优先位置、管理科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凸显、对于知识之适当价值的认可以及市...
关键词:
大学 知识 智力城 学科 研究领域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毛凌文
2013年7月广东省文化厅组织专家对深圳、东莞、惠州地区公共图书馆开展第五次评估定级工作。复评结果显示,深莞惠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总分馆建设模式成熟,办馆条件较好,自动化、信息化程度较高,读者活动活跃,服务效益明显,但也存在着内部差异,以及人才队伍建设、基础业务工作薄弱等突出问题。评估标准有必要给予各省区灵活的细化空间,并适当引入服务成本核算的理念。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阳结南
深莞惠经济圈正逐步向深莞惠创新型经济圈转变,其建设过程中也存在协调机制障碍明显、创新主体薄弱、创新网络亟待完善等问题。为提升深莞惠经济圈创新发展能力,需建立具有实质约束力的协调机制,主动适应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统筹布局产业层级,并顺应产业层级,合理布局创新主体,强化创新核,推进创新网络建设与融合。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陈新华 董立山
近年来,我国环境法律体系逐步丰富和完善,但环境法律实施薄弱的问题仍较突出,其中,地方政府在推进环境法律实施的过程中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是原因之一。在深莞惠一体化进程中,深莞惠3市地方政府在环境公共政策方面做出了及时应对并对环境法律实施产生了积极影响。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阳结南
深莞惠经济圈正逐步向深莞惠创新型经济圈转变,其建设过程中也存在协调机制障碍明显、创新主体薄弱、创新网络亟待完善等问题。为提升深莞惠经济圈创新发展能力,需建立具有实质约束力的协调机制,主动适应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统筹布局产业层级,并顺应产业层级,合理布局创新主体,强化创新核,推进创新网络建设与融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