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94)
- 2023(13614)
- 2022(11767)
- 2021(10960)
- 2020(9230)
- 2019(20915)
- 2018(20632)
- 2017(39325)
- 2016(21703)
- 2015(24220)
- 2014(23792)
- 2013(23624)
- 2012(21536)
- 2011(19522)
- 2010(19231)
- 2009(17224)
- 2008(16657)
- 2007(14361)
- 2006(12483)
- 2005(10656)
- 学科
- 济(82896)
- 经济(82804)
- 管理(62474)
- 业(59374)
- 企(48777)
- 企业(48777)
- 方法(41022)
- 数学(35504)
- 数学方法(35142)
- 农(22931)
- 中国(21066)
- 学(20801)
- 财(20048)
- 业经(19216)
- 地方(16098)
- 贸(15834)
- 贸易(15823)
- 农业(15729)
- 易(15371)
- 技术(15203)
- 理论(14180)
- 制(13449)
- 环境(13430)
- 和(13405)
- 务(12691)
- 财务(12630)
- 财务管理(12610)
- 划(12185)
- 企业财务(11939)
- 教育(11556)
- 机构
- 大学(308536)
- 学院(305566)
- 管理(123010)
- 济(116759)
- 经济(114240)
- 理学(108216)
- 理学院(106976)
- 管理学(104979)
- 管理学院(104461)
- 研究(102162)
- 中国(73525)
- 科学(68606)
- 京(65654)
- 农(59257)
- 业大(53638)
- 所(52409)
- 财(50258)
- 研究所(48676)
- 农业(47164)
- 中心(46215)
- 江(43216)
- 财经(41269)
- 北京(40656)
- 范(39830)
- 师范(39308)
- 经(37731)
- 院(36801)
- 州(35181)
- 经济学(34298)
- 技术(33286)
- 基金
- 项目(222146)
- 科学(173463)
- 基金(161477)
- 研究(154911)
- 家(144225)
- 国家(143045)
- 科学基金(121749)
- 社会(96936)
- 社会科(91848)
- 社会科学(91823)
- 省(87154)
- 基金项目(86905)
- 自然(82613)
- 自然科(80724)
- 自然科学(80699)
- 自然科学基金(79272)
- 划(74172)
- 教育(70683)
- 资助(65745)
- 编号(62028)
- 重点(49862)
- 成果(48402)
- 部(47789)
- 发(46728)
- 创(46726)
- 创新(43561)
- 科研(43212)
- 计划(42729)
- 课题(42101)
- 大学(40412)
- 期刊
- 济(119894)
- 经济(119894)
- 研究(83957)
- 学报(58682)
- 中国(55825)
- 农(52507)
- 科学(50589)
- 大学(43013)
- 管理(42608)
- 学学(40593)
- 农业(36678)
- 财(35654)
- 教育(32309)
- 技术(25091)
- 融(21294)
- 金融(21294)
- 业经(20617)
- 经济研究(19556)
- 财经(19152)
- 业(19044)
- 图书(18340)
- 科技(17420)
- 经(16325)
- 业大(16300)
- 问题(15710)
- 版(15680)
- 理论(15204)
- 技术经济(15048)
- 实践(14181)
- 践(14181)
共检索到4282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路文杰 庄炜玮 李明芳
在文献研究基础上,采用问卷调研的方法,对知识工作者生产率影响因素的50个因素进行分析,由此得出结论:知识工作者生产率的影响因素有三类,即个人因素、工作因素、管理因素。运用回归分析,从影响因素之间的密切程度及影响关系出发,得出知识工作者生产率的三类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三类知识工作者生产率影响因素中,工作因素和个人因素通过管理因素影响生产率,管理因素是中介变量,直接影响生产率,所以知识工作者生产率的提升首先应该从管理因素入手。
关键词:
知识工作者 生产率 影响因素 作用机理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黄卫国 宣国良
本文首先对知识工作者生产率管理进行分析与界定;然后依据老子的“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思想,运用知识价值链模型来设计知识工作者生产率测评方法;最后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如何应用该测评方法。
关键词:
知识工作 知识价值链 知识工作者生产率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超 付金梅
本文围绕知识工作者知识分享问题,研究企业中人际信任、情感与工具性关系、组织公正、直接主管赋权使能、个体知识分享以及学习能力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前四个变量的确可以影响并预测个体知识分享水平,而知识获取与分享行为亦会正向影响个体学习能力,因果关系存在。
关键词:
知识工作者 知识分享 影响因素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刘子斐 覃正
在金融创新日趋活跃的今天,金融业工作者的效率提升为金融业实践及理论界所关注。金融业是知识密集型行业,金融工作者作为典型的知识型员工,是金融业最重要的资本。金融工作是一项无形的、知识性、非规律性、协同性、创新性的智力活动,其过程较难监控,并且结果难以计量,其工作效率的提高会受到工作者自身因素、工作任务因素、组织管理因素和组织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有效设计工作环境、优化工作流程、引入先进科学技术以及科学的管理方法成为金融工作者效率提升的有效途径,金融实践案例和相应的数据提供了佐证。
关键词:
金融业 金融工作者 作业效率 招商银行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艳梅 马丽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管理工作日趋重要。社区工作者作为社区管理工作的主要执行者,为其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已成为重中之重。通过对社区工作者的开放式访谈,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通过三重编码,找到社区工作者的激励因素集,它包括内部激励因素(认同、成长和工作因素)和外部激励因素(保障和环境因素)。并从管理实践的角度提出了对社区工作者内外结合的激励措施。
关键词:
社区工作者 激励因素 扎根理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丹
近年来,过度劳动在我国呈快速上升趋势,而知识工作者正成为"过劳死"的高危群体。为了有效预防和干预知识工作者过度劳动导致的社会问题,有必要从理论上说明其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本文根据经济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将影响因素划分为前因变量、决定变量和调节变量三类,构建过度劳动形成机制的概念模型,从知识工作者的群体特征和个体特质出发,分析各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总体而言,个人因素和管理因素对知识工作者的过度劳动动机、意愿和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直接影响,工作任务因素、社会文化、经济和制度层面等深层次原
关键词:
知识工作者 过度劳动 人力资源 管理理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上海
民营企业的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创新、技术研究方面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吸引和留住人才,民营企业成为管理活动的重要工作。基于此,文章通过对重庆地区的民营企业科技工作者的就业影响因素调查研究,发现"公司发展有前景"是人才择业的首选因素。由此,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民营企业 科技工作者 就业 科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宇飞 万江红
探讨农村社会工作者择业和离职的动机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推动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为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借鉴场域理论和阿兰·图海纳对于主体概念的解释,对21个农村社会工作者的案例分析发现,这一职业群体可按择业动机分为三类:生存生活型、职业发展型和利他反思型。总体来看,他们既有对于生存和生活的现实诉求,也渴望获得意义感,成为具备创造性乃至利他性的主体。而农村社会工作作为职业场域,其中的行业、机构、政府或政策以及农村社区等环境性要素既有一定的特殊性,其部分优势满足了具备特定动机的农村社会工作者主体性生成的需要;也存在与城市社会工作相似的诸多限制,推动了农村社会工作者离职意愿或行为的产生。因此,提出不仅要着力提升农村社会工作者的待遇福利,更要为其提供更多的行动空间以及社会参与和自我实现的机会;也应当开发可以测量社会工作者改造社会、践行利他主义和反思主流价值观等意愿强度的量表,并将其应用到对该职业群体的考察中。
关键词:
农村社会工作者 择业动机 离职动机 场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宇飞 万江红
探讨农村社会工作者择业和离职的动机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推动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为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借鉴场域理论和阿兰·图海纳对于主体概念的解释,对21个农村社会工作者的案例分析发现,这一职业群体可按择业动机分为三类:生存生活型、职业发展型和利他反思型。总体来看,他们既有对于生存和生活的现实诉求,也渴望获得意义感,成为具备创造性乃至利他性的主体。而农村社会工作作为职业场域,其中的行业、机构、政府或政策以及农村社区等环境性要素既有一定的特殊性,其部分优势满足了具备特定动机的农村社会工作者主体性生成的需要;也存在与城市社会工作相似的诸多限制,推动了农村社会工作者离职意愿或行为的产生。因此,提出不仅要着力提升农村社会工作者的待遇福利,更要为其提供更多的行动空间以及社会参与和自我实现的机会;也应当开发可以测量社会工作者改造社会、践行利他主义和反思主流价值观等意愿强度的量表,并将其应用到对该职业群体的考察中。
关键词:
农村社会工作者 择业动机 离职动机 场域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李彦怡 袁天一 饶培伦
研究旨在以外卖骑手为代表,探索零工工作者的算法感知因素及其对于工作满意度和未来工作意愿的影响。研究首先通过田野调查及文献调研设计了问卷。通过实地走访与滚雪球,研究者向外卖骑手群体发放了共计458份问卷,回收了313份有效数据。通过因子分析,研究总结出8个不同维度的算法感知因素,建立了外卖骑手的算法感知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使用回归分析探索了人口学特征及算法感知因素对工作满意度和工作意愿的影响。性别、户籍、算法监控、算法透明度、准入门槛等因素均会对满意度及工作意愿产生影响。外卖等零工众包平台在设计算法时,除了考虑效率,还应当考虑工作者对算法的感知,关注骑手的经验与感受,实现行业的积极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零工 外卖 外卖骑手 算法感知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沥幻 张金昌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理论,对生产力的新质特征做出了高度概括,也为学术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本文基于新质生产力理论,使用2012—2022年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用实证方法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发现当用全要素生产率度量新质生产力时,劳动者高素质化、劳动工具数字化升级、劳动对象绿色化对新质生产力提升有显著影响,且这三方面因素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存在边际贡献递增趋势。从生产关系角度来看,国有企业的所有制优势、企业间竞争激烈程度加强、企业间合作程度加深、政府的调控这四个方面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起到正向促进影响。异质性分析发现,经济发达地区的劳动者高素质化、劳动工具数字化升级和劳动对象绿色化对新质生产力的提升作用会更加明显;高污染行业的劳动对象绿色化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而低污染行业的劳动者高素质化和劳动工具数字化升级的推动力更加显著。这就要求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需关注地区或行业的差异,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政策。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沥幻 张金昌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理论,对生产力的新质特征做出了高度概括,也为学术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本文基于新质生产力理论,使用2012—2022年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用实证方法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发现当用全要素生产率度量新质生产力时,劳动者高素质化、劳动工具数字化升级、劳动对象绿色化对新质生产力提升有显著影响,且这三方面因素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存在边际贡献递增趋势。从生产关系角度来看,国有企业的所有制优势、企业间竞争激烈程度加强、企业间合作程度加深、政府的调控这四个方面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起到正向促进影响。异质性分析发现,经济发达地区的劳动者高素质化、劳动工具数字化升级和劳动对象绿色化对新质生产力的提升作用会更加明显;高污染行业的劳动对象绿色化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而低污染行业的劳动者高素质化和劳动工具数字化升级的推动力更加显著。这就要求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需关注地区或行业的差异,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政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石长慧 黄莎琳 张文霞
职业倦怠是职业压力的一种,指个体由于长期处于工作压力状态下而出现的一种身心消耗过度、精力衰竭的综合症状。本研究采用修订的MBI职业倦怠量表,对2759名科技工作者的职业倦怠状况进行了测量,研究发现:科技工作者整体工作状态良好,职业倦怠程度低;中老年人,博士学历,正高职称,有过流动经历的科技工作者,职业倦怠程度更低;工龄在5年以内的科技工作者存在"工龄两年倦怠现象",即工作2年左右的科技工作者的职业倦怠程度较高,需要特别关注。
关键词:
科技工作者 职业倦怠 MBI量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孔令英 郑涛 刘追
基于对新疆兵团598位基层科技工作者的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基层科技工作者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年龄、政治面貌、月收入、职称、每月阅读电子期刊时间、2011—2013年所获科技奖励、单位对科协或学会的参与、进修学习的需求认知、知识产权受侵时向科协或学会反映变量呈显著正向影响;成果转化收益、科技奖励的社会示范效应、科研资源分配过程公平性、学术道德与诚信缺失变量呈显著负向影响;性别、学历、工作年限、每年单位组织培训时间变量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张敏 赵雅兰 严炜炜
以基本心理需要理论为研究框架,从自主需要、归属需要和能力需要等分析视角出发,深入剖析科研工作者知识利用行为的内部动机,可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和理论模型。对于该模型,可利用SmartPLS 2.0,以科技引文行为这一类典型的知识利用行为为研究情境。采取情境实验结合问卷访谈的方法收集552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检验,结果显示,任务重要性正向影响愉悦感和满足感,感知领导意愿正向影响愉悦感和满足感,学术共同体意识正向影响愉悦感和满足感,知识利用自我效能正向影响愉悦感和满足感。愉悦感和满足感正向影响知识利用意愿。知识利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