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0)
- 2023(1405)
- 2022(1087)
- 2021(1039)
- 2020(853)
- 2019(1951)
- 2018(1946)
- 2017(3169)
- 2016(1762)
- 2015(1957)
- 2014(1938)
- 2013(1912)
- 2012(1729)
- 2011(1770)
- 2010(1793)
- 2009(1517)
- 2008(1530)
- 2007(1313)
- 2006(1277)
- 2005(1195)
- 学科
- 企(7767)
- 企业(7767)
- 管理(7747)
- 业(7213)
- 济(5721)
- 经济(5715)
- 技术(3368)
- 教学(2897)
- 理论(2793)
- 技术管理(2675)
- 方法(2620)
- 学(2373)
- 业经(2346)
- 策(2219)
- 和(2146)
- 划(2131)
- 教育(2106)
- 经营(1992)
- 决策(1907)
- 计划(1905)
- 科学(1817)
- 计算(1599)
- 算机(1593)
- 计算机(1593)
- 机化(1571)
- 计算机化(1571)
- 中国(1542)
- 财(1455)
- 数学(1409)
- 数学方法(1330)
- 机构
- 大学(27916)
- 学院(25307)
- 管理(11949)
- 理学(10221)
- 理学院(10076)
- 管理学(9929)
- 管理学院(9871)
- 济(8712)
- 经济(8464)
- 研究(8284)
- 京(5994)
- 范(5769)
- 师范(5752)
- 中国(5229)
- 教育(5207)
- 师范大学(4924)
- 科学(4689)
- 江(4442)
- 中心(4125)
- 财(3834)
- 所(3817)
- 北京(3734)
- 研究所(3413)
- 州(3377)
- 财经(3045)
- 技术(2935)
- 信息(2861)
- 商学(2851)
- 商学院(2801)
- 院(2799)
共检索到418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铁芳
古往今来,知识走向德性主要体现为两种基本路径:一是从柏拉图到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再到纽曼,重在寻求以知识的完整性来促成个体存在的完整性的路径;二是以苏格拉底、杜威为代表的教育路径,也即将知识还原于过程之中,以对知识的追求与自我探究来达成个体德性。知识走向美德,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一是知识本身,这主要涉及知识的性质与知识的秩序;二是个体置身学习中的生命状态,即个体以何种方式置身知识学习情境之中。不管何种方式,知识转向的根本立足点乃是个体自身,转识成智,化识为德,都需要立足个体生命的提升。
关键词:
知识 德性 教育整合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志毅
本文通过对知识形态的课程与生命形态的课程的对比分析 ,围绕着对课程、知识、教学、师生互动等涉及课程变革基本因素的理解和重新认识 ,提出了课程变革的方向就是要实现从知识形态的课程到生命形态的课程的转变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春玲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花蕙
外经贸行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也无需讳言,外经贸行业同时又是一个很传统的行业,它目前和知识经济的相融度很差。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方红 王帅
关涉生命幸福是知识教育的应然追求,当前知识教育改革虽已取得诸多成就,但在关注个体生命幸福上还存在差距。教育对"知识"的误读,会导致对生命的扭曲,进而可能给个体带来不幸。"知识幸福观"是对知识教育的一种新认识,它不仅实现了物性、功利和威权知识教育机制的转换,而且深化和明确了知识教育"以人为本"的真正内涵。"本真"的知识教育必然是回归生命本性、以个体生命幸福为旨趣的教育。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个体生命幸福的所有问题都能通过知识得到完满解决,面对知识,只有恰当地、有限度地表达自己的期望,才能准确地把握实践的方向与任务。
关键词:
知识 生命 个体幸福 知识幸福观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傅王倩 莫琳琳 肖非
我国培智学校课程建设已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历史。本文通过对培智学校课程改革价值取向的分析,试图厘清不同阶段课程设计的根本出发点,为今后培智学校课程发展提供参考。文章认为培智学校的课程改革是一个从国家主导到学校主体的发展历程,其背后的价值取向由"知识学习"走向"完满生活"。具体而言,课程中心从知识到生活,并且在生活化课程的发展进程中,出现了自"适应生活"到"完满生活"的内生性发展。
关键词:
培智学校课程 价值论 课程价值取向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方建都
本文通过厘清对知识的多种分类方法 ,阐释多种不同的知识的特点 ,个人的隐性知识转变为企业的知识 ,使企业能够更好的利用和管理知识 ,使知识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企业。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小会 侯爱萍
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即美德",而美德由教育而来。以知识、善、恶为起点,围绕美德与教育,在分析我国大学生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前提下,遵循人性向善,弥补家庭与学校人文教育的缺失,改善社会不良风气,加强国家道德践行的力度,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思想对我国大学生德育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
知识 美德 大学生德育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中世
"美德即知识"已经成为千年流传的名言警句,在哲学界被公认为是苏格拉底的重要哲学命题。哲学价值就在于对问题的不断反思与解释。以当前哲学界对此命题的研究为基础,以哲学认识论的观点,在肯定"美德即知识"命题是苏格拉底的哲学观点的判断下,从社会政治、思想价值、哲学风格三个方面重新对此命题进行真伪辨析,进而对这一命题的哲学内涵进行了论证和阐述,肯定"美德即知识"的内在统一性及其积极意义,德性伦理在现代哲学认识论中受到更多关照,追求向善的幸福生活便成为一个永恒的主题。
关键词:
苏格拉底 美德即知识 历史性考察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薛晓阳
在知识社会中 ,知识构成人的主要生存处境 ,“知识生存”成为人的基本生存方式。学校教育的全部意义在于维护知识环境 ,关注知识环境是使教育真正与人的生存相统一的基础。从人的生存处境出发 ,思考人与知识的关系 ,这是知识社会探讨知识观的根本出发点。人如何与知识相处 ,是教育不能回避的问题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燕良轼
理性主义知识观与经验主义知识观之间尽管存在着许多分歧和对立,但它们都在人类认知视阈中表述知识,它们在主客二分这一点上毫无二致。实用主义知识观表现出对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超越,它看到了知识的相对性和可变性,但因其过分重视知识的工具价值而背离生命。生命知识观则从一个新的视角解读知识,认为生命知识是人的内在自我经验,是过程性、主观参与性和多元化知识。
关键词:
传统知识观 生命知识观 生命知识的特征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静 李从东
根据知识在集群中所处的状态及作用将知识生命周期划分为产生、培育、扩散、重构四个阶段。文章分析了各阶段知识活动及其演化特征。对影响集群知识管理的四个要素:知识辨识,知识流通的非正式系统、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分析,指出应结合不同阶段的特点,对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
关键词:
知识管理 知识生命周期 集群知识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琪
从认知心理学关于知识分类的角度探讨了研究方法的知识属性,指出研究方法在本质上是一种程序性知识。根据程序性知识习得的规律,对研究生如何学习研究方法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关键词:
研究生 研究方法 知识分类 程序性知识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召存
近代知识论哲学受实证主义的影响,追求知识的实证性和力量化,遮蔽了知识对人意义世界的关照,而自20世纪以来的当代知识论则充分认识到了知识对人精神生命的价值,使得知识的意义性不断凸显出来。因此,因应时代的发展,走向意义关照的课程知识观,必须实现主题的转换,从认识关系取向转到意义关系取向上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