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95)
2023(16708)
2022(14456)
2021(13709)
2020(11367)
2019(26251)
2018(25999)
2017(50342)
2016(27125)
2015(30320)
2014(30200)
2013(29261)
2012(26740)
2011(23858)
2010(23854)
2009(21436)
2008(20680)
2007(17713)
2006(15461)
2005(13304)
作者
(73952)
(61598)
(60869)
(58307)
(39288)
(29342)
(28016)
(24258)
(23428)
(21952)
(20825)
(20500)
(19401)
(19181)
(19007)
(18923)
(18451)
(18380)
(17638)
(17505)
(15062)
(15059)
(14897)
(14210)
(13841)
(13588)
(13521)
(13418)
(12237)
(12131)
学科
(103447)
经济(103329)
管理(79650)
(74506)
(62550)
企业(62550)
方法(49575)
数学(43121)
数学方法(42523)
(28908)
(28613)
中国(27517)
(23435)
贸易(23427)
业经(23410)
(22848)
(21876)
地方(20527)
农业(19137)
理论(18834)
(18225)
技术(17644)
(17405)
财务(17331)
财务管理(17293)
(16745)
企业财务(16308)
环境(16032)
(15937)
(15131)
机构
大学(370339)
学院(369742)
管理(150365)
(147602)
经济(144382)
理学(130845)
理学院(129452)
管理学(127149)
管理学院(126480)
研究(118836)
中国(88596)
(77218)
科学(72298)
(68202)
(57208)
中心(55212)
(54904)
财经(54793)
(53819)
业大(53263)
研究所(52106)
(50061)
(49867)
师范(49462)
北京(48198)
经济学(44152)
(44119)
(43628)
农业(42707)
财经大学(40929)
基金
项目(257932)
科学(204051)
研究(192561)
基金(187337)
(161663)
国家(160273)
科学基金(139316)
社会(120985)
社会科(114661)
社会科学(114635)
(100028)
基金项目(99193)
教育(90167)
自然(89986)
自然科(87912)
自然科学(87891)
自然科学基金(86312)
(84021)
编号(79703)
资助(76981)
成果(64367)
(57629)
重点(57121)
(54373)
课题(54239)
(53925)
教育部(50114)
创新(50110)
国家社会(49545)
项目编号(49367)
期刊
(155870)
经济(155870)
研究(108132)
中国(68055)
管理(54657)
学报(54405)
(51329)
科学(50875)
(49080)
教育(46391)
大学(42639)
学学(39645)
技术(34375)
农业(34343)
(30856)
金融(30856)
业经(26553)
财经(25827)
经济研究(25044)
(22078)
图书(21418)
问题(20328)
理论(17823)
(17578)
科技(17525)
(17487)
技术经济(17477)
实践(16432)
(16432)
(16403)
共检索到5344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皛  
在政府决策科学化的治理诉求下,越来越多的学者作为顾问参与到政府的政策活动中,但理论研究者与政策实践者知识建构方式的不同造成了学术研究和政策实践的鸿沟,学界与政界的制度差异进一步强化了两个领域的隔阂。当代中国学者在资政实践中具备旁观者与行动者的双重身份,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是其成为行动者的前提和基础。在由官员主导的政学交往过程中,学者应坚守自己的专业承诺和学术良知。学术自主性的确立和学术制度的建构是知识得到认可、学者获得尊重的前提;同时,知识的理论传统只有与实践传统相结合,形成既有概念和理论支撑,又有清晰的问题源流和充分经验证据支持的研究进路,学术研究才能有效地指导政策实践。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冒澄  操太圣  
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得大学的服务职能日益突显,与此同时,财政紧缩成为大学面临的重大问题。面对这种局面,西方大学纷纷进行变革,在运作机制、核心活动和组织特性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最终形成"创业型大学"的模式。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徐虹  
酒店业是我国旅游业的先驱和支柱。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初期,酒店业最早与国际接轨,辅助承担来华外宾、华侨等的外事接待事宜。改革开放以来,酒店业更扮演着旅游业排头兵的角色。从行业特征来看,酒店业是一个高度经验化的行业。在产业实践层面,由于酒店提供的是高度接触性的服务,服务的不可分割性导致酒店更加青睐有实践经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徐虹  
酒店业是我国旅游业的先驱和支柱。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初期,酒店业最早与国际接轨,辅助承担来华外宾、华侨等的外事接待事宜。改革开放以来,酒店业更扮演着旅游业排头兵的角色。从行业特征来看,酒店业是一个高度经验化的行业。在产业实践层面,由于酒店提供的是高度接触性的服务,服务的不可分割性导致酒店更加青睐有实践经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戴学峰  
伴随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在国际上地位的提升,中国旅游研究也应该取得更多的成就,在国际上发出更多的声音,并对旅游业实践发挥更好的指导作用。基于上述目的,本刊特意组织了主题为“为中国旅游研究出谋划策”的笔谈,欢迎大家就此话题进行讨论,各抒己见。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勇  邵松林  
指出高校要突破学校行政体制和制约,通过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和教育国际化,来适应研究生教育的超常规发展,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提高国际竞争力。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思遥   黄亚婷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探究了博士毕业生非学术职业选择的形成机制。通过分析13所“双一流”建设高校1333名博士毕业生的调查数据发现,经济压力、导师指导及就业环境是形塑博士毕业生物质偏好和职业前景认知的重要因素。经济压力并不能直接作用于博士毕业生的非学术职业选择,而是通过影响他们的物质偏好产生间接作用;导师指高于女性博士毕业生。导师指导对博士毕业生物质偏好及非学术职业选择的影响在30岁以下博士毕业生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东部地区就业环境对博士毕业生物质偏好和非学术职业选择的影响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可以通过鼓励博士生树立多元化的职业价值观、为他们提供结构化的职业认知渠道和有针对性的就业支持等措施,帮助博士生理性应对不断变化的就业环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章仁彪  
"走出象牙塔"后的大学的功能和责任都在扩展。严格地说大学的"职能"与"功能"是有区别的,但又是相互联系与转化的。继教学、研究、服务之后,"交往"正在成为现代大学的第四功能。现代大学的概念具有多义性,也是发展着的。守护大学理念,创新大学制度,是大学薪火传承的根本保证,也是大学应有之社会责任。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鲍威  王嘉颖  
高校教师是教学运作和学术研究的第一线实践专业人员,如何强化其职业发展和学术产出成为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但与此同时,新管理主义和学术资本主义在高校组织管理体制中的渗透、社会环境与科学技术的急速变迁,高校规模扩大以及由此带来的院校组织内部的一系列变化,导致高校教师处于高度压力之下。本研究利用2007北京市高校教师调查数据,尝试从组织环境与个体特质两个层面,揭示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内涵与影响因素,探讨过度压力对高校教师职业发展所形成的冲击效应。研究发现:(1)高校教师面临不同层次的教学、科研和经济压力。在教师职业生涯轨迹中,40岁以下为高压期,41~55岁为缓压期,56岁以后为低压期。(2...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冀生  
早期的西方大学曾经具有与社会保持一定距离 ,以维护其学术研究和教学自由的历史传统。随着社会的发展 ,大学逐步走出了“象牙塔”,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同时也使大学面临一种艰难的选择———如何既适应社会又崇尚学术 ,怎样才能在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服务的同时保持大学应有的独立品格和价值追求。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全球化时代 ,时代强烈呼唤大学不仅要走出“象牙塔” ,还要超越“象牙塔” ,全面承担起时代赋予大学的教育责任、学术责任、既要服务又要引导社会前进的责任以及国际责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蔡先金  
大学与象牙塔在语言指称与意义联系方面存在着许多混乱,诸如大学为何被称为象牙塔、象牙塔有何蕴涵与意义、大学人对象牙塔有何情结。大学与象牙塔之间有着历史渊源,象牙塔是大学的精神家园。但在当代,象牙塔遭遇到了现实危机和重建派、走出派等不同的态度派别。其实,大学的象牙塔取向和向社会开放的取向之间并不存在必然冲突,而是可以互相促进的,这一点对于大学而言就意味着要走“内圣外王”之路。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嘉在《教育评论》第2期撰文指出,作为人类社会创造和创新源泉的大学,面对当前的金融风暴很难置身事外而袖手旁观。大学是否也存在越界现象呢?如果越界,会给大学带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高耀明  
我们常用"象牙塔"一词来比喻和形容大学",象牙塔"意味着大学是那种摆脱外界束缚、放弃暂时利益、保护师生进行知识探索的场所";象牙塔"固守着大学校园中不受外界喧嚣侵扰的那份宁静。但现实中论文剽窃、教学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克里斯汀·伦威克·门罗  孔海娥  
性别不平等在当前的美国学术界普遍存在,与男性相比,女性在这一领域人数较少、报酬过低。实际上,通过雇用合格的女性担任领导职位、设置职业导师、制定工资平等计划、发布男女教工工资差别数据、聘请公平顾问、加强性骚扰敏感性培训、建立专业的人际网络、设立儿童托管服务以及伴侣雇佣九种方式可以提高女性在学术界的地位,促进两性平等。女性难以在学术界取得成功的原因并不是因为知识的缺乏或难解的生理因素,而是偏见、性别刻板印象等文化因素所造成的,这直接导致了一些拥有较好天赋的女性被剥夺了展示的机会。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林曾  
在滚滚的社会流动浪潮中,大学教授的社会流动显得特别耀眼。这种流动的耀眼之处在于,它打破了大部分"地位获取"模型中家庭背景具有明显影响的魔咒,断然宣称,教授的社会流动并无家庭背景的显著影响。以职称、收入和发表文章的数量作为社会流动的指标,把家庭背景、人口统计特征以及个人成就作为影响学术职业流动的三大动因,用三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中美之间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结论是,学术职业是突破社会流动中家庭背景局限性的一条通道。中美两国是两个在发展程度上有巨大差距的国家,然而,教授社会流动的类型却有惊人的相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