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04)
- 2023(4910)
- 2022(4138)
- 2021(3771)
- 2020(3339)
- 2019(7778)
- 2018(7645)
- 2017(13840)
- 2016(7094)
- 2015(7711)
- 2014(7486)
- 2013(7469)
- 2012(6993)
- 2011(6508)
- 2010(6701)
- 2009(6008)
- 2008(6134)
- 2007(5793)
- 2006(5446)
- 2005(4987)
- 学科
- 济(28885)
- 经济(28861)
- 管理(23487)
- 业(19458)
- 企(18015)
- 企业(18015)
- 方法(10152)
- 业经(8323)
- 中国(8114)
- 理论(8025)
- 学(7890)
- 财(7804)
- 数学(7388)
- 数学方法(7167)
- 农(6727)
- 地方(5670)
- 技术(5536)
- 务(5446)
- 财务(5404)
- 制(5403)
- 财务管理(5397)
- 和(5396)
- 企业财务(5214)
- 信息(4991)
- 策(4956)
- 农业(4576)
- 划(4520)
- 贸(4383)
- 贸易(4378)
- 教育(4257)
- 机构
- 大学(104702)
- 学院(100290)
- 管理(41204)
- 济(37254)
- 研究(36415)
- 经济(36258)
- 理学(34012)
- 理学院(33674)
- 管理学(33013)
- 管理学院(32812)
- 中国(27134)
- 京(23573)
- 科学(21953)
- 财(18851)
- 所(18385)
- 中心(16993)
- 江(16496)
- 研究所(16443)
- 农(16305)
- 北京(15167)
- 范(14584)
- 业大(14489)
- 师范(14450)
- 财经(14049)
- 州(13291)
- 院(13091)
- 经(12667)
- 农业(12610)
- 省(11943)
- 师范大学(11823)
- 基金
- 项目(65235)
- 科学(51042)
- 研究(48891)
- 基金(46784)
- 家(41732)
- 国家(41412)
- 科学基金(35223)
- 社会(29680)
- 社会科(28128)
- 社会科学(28119)
- 省(24774)
- 基金项目(24486)
- 自然(22478)
- 教育(22367)
- 自然科(22005)
- 自然科学(21993)
- 自然科学基金(21597)
- 划(21431)
- 编号(21229)
- 成果(19163)
- 资助(18382)
- 重点(14666)
- 项目编号(14430)
- 部(13885)
- 课题(13577)
- 创(13487)
- 发(13441)
- 一(12907)
- 国家社会(12778)
- 创新(12592)
共检索到1679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志毅
关于知识基础设施,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没有一个非常完整的描述。我的理解,就是为促进知识的创造、创新、运用,以及推广等等而建立的基础设施,
关键词:
基础设施 信息工程 素质化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冯伟 徐康宁
在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经济增长分析框架中,交通基础设施是个助推性因素。本文试图从理论溯源中寻找交通基础设施研究的经济学基础,从现代文献的进一步拓展中梳理交通基础设施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功能作用主要体现在外部溢出效应、效率改进效应、产业集聚效应、区域发展效应和现代化效应等5个方面。最后,本文认为,现代化交通体系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效率量化等方面的影响是值得重视和深入研究的领域。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经济增长 区域协调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闫先东 朱迪星
在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下,基础设施投资是地方政府稳增长的主要着力点。近年来,无论是政策倾斜还是资金流动都呈现出一种从工业制造业向基础设施领域转移的趋势,这种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可能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和长期效率产生影响。本文对基础设施投资经济效率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主要关注基础设施投资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和效率,以及基础设施投资本身的决策机制两个方面。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长期的效率改善上,但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也会由于虹吸作用、投资瓶颈、挤出效应以及市场失灵等因素对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另一方面,
关键词:
基础设施投资 经济增长 地方政府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金虎
基于2008—2020年全国30个省份样本数据,测度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及其空间差异来源与结构差异来源,并采用关系数据分析范式考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均衡化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全国整体及各区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呈明显上升态势,区域间存在较大差异,但呈均衡化趋势;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非均衡化主要源于区域间差异;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差异是引致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非均衡化的主要因素;各维度差异的影响情形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新型应用基础设施差异—融合基础设施差异”问题最为突出,中部地区的新型行业基础设施差异贡献率最高,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差异影响力度最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蔡龙 章波 黄贤金 翟文侠
城市基础设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生产和生活的环境,更是城市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城市的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努力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的运转效率是现代城市的迫切需要。文章构建了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和特尔斐法分别建立评价函数,对我国主要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在验证了主成分分析和特尔斐法用于城市基础设施水平评价的可行性的基础上,发现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具有从沿海向内陆地区梯度递减的趋势和规律,具体表现为东南沿海新兴开放城市的水平最高,其次为基础较好、有悠久历史的老牌城市,再次为内陆和东北省会城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金虎
基于2008—2020年全国30个省份样本数据,测度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及其空间差异来源与结构差异来源,并采用关系数据分析范式考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均衡化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全国整体及各区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呈明显上升态势,区域间存在较大差异,但呈均衡化趋势;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非均衡化主要源于区域间差异;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差异是引致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非均衡化的主要因素;各维度差异的影响情形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新型应用基础设施差异—融合基础设施差异”问题最为突出,中部地区的新型行业基础设施差异贡献率最高,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差异影响力度最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培丽 陈畅
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我国推出的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以及目前的"微刺激"政策都主要针对铁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但这种试图以基础设施投资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的做法是否奏效,以及如何操作等问题,都亟需给予理论回答。本文从国外文献综述的视角,尝试回答基础设施投资是否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基础设施投资能否引致私人投资、基础设施投资的最优规模如何确定、基础设施投资的最优投向是什么,以及基础设施投资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投融资模式等问题,以为我国探讨这一问题提供理论和经验研究借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娜 夏永久
从道路交通、给水能源、信息通讯、环境卫生和排水排污5个方面构建了宁波市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选取1997~2003年有关统计数据对宁波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结合宁波市城市建设实际,分析了宁波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中的主要建设绩效和存在的问题,利用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对宁波市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近期2005年宁波市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综合指数将达到83.8%,初具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雏形;中期2010年,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综合指数将达到95.0%,具有较高的建设水平,但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任务仍较艰巨。提出4点加快宁波市城市基础设施...
关键词:
城市基础设施 现代化 评价 预测 宁波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焕焕 朱明江 褚先行
文章从新发展理念出发,构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基于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度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在此基础上,利用核密度估计、空间相关性分析、社会网络分析、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等方法分析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时空演进特征及区域差异来源。结果显示:在考察期内,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呈现明显的波动上升趋势和显著的区域非均衡特征;各省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具有显著的全局空间关联性,局部上呈现“高高相邻”“低低相邻”的空间集聚特征;在网络关联上形成了以北京、江苏、广东为核心,以东北和西南地区为边缘的核心-外围结构;此外,通过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发现,区域间差异是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马茜 廖甍 张红兵
网络基础设施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中枢节点”和“传输纽带”,对激活城市包容性增长与绿色偏向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宽带中国战略视为网络基础设施的外生政策冲击,并利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非期望产出的Super-EBM模型,对知识流动与包容性绿色增长效率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从知识流动视角对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索。研究发现,第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该作用在非资源型城市更为明显;第二,知识流动是网络基础设施促进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重要中介机制,该中介机制通过地形起伏度、方言多样性指数等工具变量系统识别后仍然成立;第三,绿色创新与创业活力是网络基础设施驱动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调节中介机制,两者均能够强化知识流动对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促进作用;第四,城市间知识流动能够进一步推进市场有效整合,使得网络基础设施对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机制影响存在明显的链式传导作用。上述结论更深层次地打开了知识流动传导机制黑箱,能够为网络基建规划与城市转型方案提供重要借鉴和政策启示。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鄢百其 金晓祥 伍文杰 陈敬红
知识经济时代即将来临 ,国家知识基础设施 (NKI)的开发将上升到社会发展的中心。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 (CNKI)的建设为我国信息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 ,并将推动信息资源全社会的共享。本文讨论了国家知识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各种问题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庄序莹
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规模究竟是否恰当已日益成为关注焦点。而采用何种科学的经济学方法来评价公共品最优规模在现实中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通过引入MDP税收分配机制,我们能较好地促使经济主体显示其对公共品的真实偏好,从而达到公共品的最优配置规模。根据MDP机制,我们还可以对城市各项公共设施规模进行检验,以促进公共品的有效配置。
关键词:
城市基础设施 最优规模 MDP机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惠 沈尚贤 翟拉
随着现代城市复杂性和精细化治理需求的增加,智慧社区建设中数字基础设施的有效供给已然成为落实城市纵深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实践中因为数据整合不足、利益协调困难、信息沟通不畅以及合规程序复杂等问题引发了大量隐性交易成本,成为数字基础设施供给效能提升的重要阻碍。为了回答如何通过制度设计有效降低合作供给中的交易成本这一研究问题,构建了基于交易成本的分析框架,通过对G市三个典型案例的比较分析,在将数字基础设施合作供给视为一个系统性交易过程的基础上,探究如何通过制度设计减少多元主体合作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研究表明,可以从明确数据共享标准、引入利益协商机制、改进信息传递方式、优化合规细则与流程四个方面来降低合作供给中的交易成本。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严华东 丰景春 薛松 李欣蓬
PPP模式已经成为公共供给的主要工具之一,PPP项目的补偿问题是PPP模式可持续应用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对准经营性基础设施PPP项目进行了经济学解释,并详细分析了目前PPP项目补偿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从PPP项目补偿主客体、补偿的目标定位、补偿的基本原则、补偿机制的实施等方面提出补偿机制的实施框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PPP项目 准经营性 基础设施 补偿机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卢扬帆 郑方辉
城市综合基础设施发展动态比较是衡量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关键指标。基于文献回顾及数源约束,构建了城市综合基础设施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交通运输等5个维度共12项指标。并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取得了珠三角9市2001—2012年的实证结果,对比发现:穗、深、莞、中4市综合基础设施指数不断提高,其余5市指数不断下降;虽然经济区基础设施总体水平在过去12年间有所提升,但其内部差距呈明显扩大趋势,尤其是中心城市群指数是其他城市群的2倍有余,且三大经济圈仅有一个内部差距略有减小。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日益分化的事实与珠三角一体化政策导向形成了强烈反差,折射出经济增长与人口集聚等的复杂机制,是关系到发展质量与国民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