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65)
- 2023(14331)
- 2022(12203)
- 2021(11263)
- 2020(9665)
- 2019(22016)
- 2018(21679)
- 2017(42539)
- 2016(22980)
- 2015(25737)
- 2014(25254)
- 2013(25374)
- 2012(23124)
- 2011(20499)
- 2010(20465)
- 2009(19009)
- 2008(18978)
- 2007(16649)
- 2006(14796)
- 2005(13181)
- 学科
- 济(100702)
- 经济(100588)
- 业(94809)
- 企(86273)
- 企业(86273)
- 管理(82782)
- 方法(48771)
- 数学(39239)
- 数学方法(38891)
- 财(32022)
- 业经(31813)
- 农(30144)
- 务(23730)
- 财务(23665)
- 财务管理(23638)
- 中国(22600)
- 企业财务(22460)
- 农业(21704)
- 技术(20807)
- 理论(18789)
- 和(18354)
- 制(17956)
- 地方(17479)
- 学(17218)
- 划(16917)
- 贸(16672)
- 贸易(16666)
- 易(16138)
- 策(16127)
- 环境(14090)
- 机构
- 学院(332663)
- 大学(329808)
- 管理(140741)
- 济(135928)
- 经济(133243)
- 理学(122060)
- 理学院(120917)
- 管理学(119249)
- 管理学院(118661)
- 研究(101149)
- 中国(77305)
- 京(69203)
- 财(64737)
- 科学(61036)
- 财经(52237)
- 农(51886)
- 所(49301)
- 江(48463)
- 业大(48159)
- 经(47558)
- 中心(45910)
- 研究所(44482)
- 北京(43274)
- 农业(40701)
- 经济学(40214)
- 范(40091)
- 师范(39748)
- 州(39232)
- 财经大学(38752)
- 商学(38342)
- 基金
- 项目(224384)
- 科学(178500)
- 研究(167235)
- 基金(164463)
- 家(141112)
- 国家(139856)
- 科学基金(122936)
- 社会(106369)
- 社会科(100950)
- 社会科学(100926)
- 省(87905)
- 基金项目(87699)
- 自然(79639)
- 自然科(77838)
- 自然科学(77821)
- 自然科学基金(76507)
- 教育(76016)
- 划(72497)
- 编号(68575)
- 资助(67489)
- 成果(54453)
- 部(49836)
- 创(49223)
- 重点(48901)
- 发(47080)
- 课题(45527)
- 创新(45240)
- 业(43702)
- 国家社会(43554)
- 教育部(43388)
- 期刊
- 济(148469)
- 经济(148469)
- 研究(97725)
- 中国(56781)
- 管理(54761)
- 财(51512)
- 农(47458)
- 学报(46969)
- 科学(44756)
- 大学(36311)
- 学学(34350)
- 农业(33264)
- 教育(33166)
- 技术(30585)
- 融(26892)
- 金融(26892)
- 业经(26407)
- 财经(25804)
- 经济研究(22965)
- 经(22002)
- 问题(19403)
- 业(19200)
- 技术经济(18824)
- 现代(16465)
- 理论(16235)
- 科技(15913)
- 图书(15863)
- 商业(15733)
- 财会(15427)
- 实践(14658)
共检索到4796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邹国庆 孙婧 贺胜德
文章基于权变的观点围绕着知识基础与企业吸收能力(潜在吸收能力与现实吸收能力)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知识基础对获取、消化、转化及利用能力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
知识基础 潜在吸收能力 现实吸收能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崔志 于渤 郝生宾
本文以我国黑龙江地区企业为调查对象,对企业知识吸收能力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竞争优势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对企业竞争优势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在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4个构成维度中,企业知识利用能力与企业竞争优势存在直接的显著相关关系,企业知识获取能力、知识消化能力及企业知识整合能力等3个维度与企业竞争优势不存在显著的直接相关关系,而与企业知识利用能力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本文结果为培育和提升面向企业竞争优势的企业知识吸收能力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
知识吸收能力 竞争优势 结构方程模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学工 帅惟
文章选取在沪、深两地上市的制造业类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并以其2005年公开披露的经营数据为研究基础,对于我国企业集团化、吸收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集团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不显著,吸收能力对于企业集团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关键词:
企业集团化 吸收能力 企业绩效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孙耀吾 常逢梅
基于联盟框架构建的企业知识整合风景模型,揭示基于吸收能力的知识整合机理和规律,以TD-SCDMA联盟企业为样本的实证检验表明,吸收能力对知识整合的作用具有周期性和波动性,在一个周期内,随着吸收能力的增强,知识整合水平逐渐提高,当知识整合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随着吸收能力的增强知识整合水平出现递减效应。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邓春平 毛基业
离岸IT服务外包是一个知识密集过程,从海外客户到国内供应商的有效知识转移是成功的关键。然而,针对客户的不同控制模式和供应商的吸收能力对显性和隐性知识转移的不同影响,以及这两种知识转移对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还极其有限。本文基于一项问卷调查,发现客户的正式控制对显性知识转移的影响比非正式控制的作用更强。隐性知识转移比显性知识转移更依赖于供应商的吸收能力,显性知识转移对隐性知识转移有积极促进作用。研究还显示,正式控制对离岸IT服务外包绩效有直接影响,但知识转移对外包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韦小柯
企业多角化的过程,是知识吸收能力发挥作用的过程,较强的知识吸收能力便于企业开展多角化经营。企业的吸收能力有路径依赖的特性,因此受吸收能力影响的多角化也是路径依赖的和演进的,多角化目标业务与核心业务的距离、多角化的速度和模式都与吸收能力密切相关。
关键词:
吸收能力 多角化 知识 演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许小虎 项保华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它可分为信息搜寻、知识吸收、创新与应用三阶段,不仅取决于内部的知识积累还取决于外在的社会网络环境。社会网络通过关系要素、结构要素、社会资本等对吸收能力的搜寻、吸收和应用阶段都产生影响。
关键词:
社会网络 知识吸收能力 知识转移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董勋
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组织惯例构成,组织惯例是吸收能力、发挥作用的支持和保障,吸收能力是企业执行组织惯例的结果体现。本文根据知识吸收能力的作用结果不同对与之关联的组织惯例进行划分,构建基于吸收能力的组织惯例内容框架,分析基于吸收能力的组织惯例作用机理及惯例间作用关系。
关键词:
吸收能力 组织惯例 组织学习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曹勇 程前 杜蔓
[目的/意义]知识搜索、吸收能力已成为创新理论和企业管理实践的关注焦点。[方法/过程]基于已有研究的评述,本文推演出外部知识搜索策略与企业吸收能力之间关系的理论假设,并通过问卷调查和回归分析来实证检验。[结果/结论]结果发现:企业外部知识搜索宽度与探索式学习、转化式学习及利用式学习之间均存在倒U型关系;企业外部知识搜索深度与转化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但外部知识搜索深度对探索式学习产生正面影响。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蒋再文 江积海
吸收能力是后发企业技术学习和知识转移以实现创新的重要能力。本文着重探讨吸收能力的组件及形成过程,研究影响提升后发企业吸收能力的内外部知识特征、企业间的关系、企业内员工的心智模式、运作流程和组织结构、企业发展战略等结构性因素,结合吸收能力的形成过程详细分析了各种因素的作用机理和作用方向,从而为进一步设计促进后发企业吸收能力的不同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后发企业 吸收能力 知识传导 结构性因素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晏 杨保军
吸收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老字号企业利用社会网络资本获得有价资源和信息所创造价值的大小。通过对甘宁青地区的32家老字号企业实地调查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网络嵌入对企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吸收能力在网络嵌入与企业绩效之间起到中介作用,本文研究成果对老字号企业适应消费市场变化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网络嵌入 吸收能力 老字号 企业绩效
[期刊] 预测
[作者]
马国勇 田国双 石春生
本文以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载体,基于PLS-SEM算法研究高新技术企业吸收能力影响因素,并解释影响因素对吸收能力的作用机理。通过问卷调查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对本文提出的影响因素作用假设进行验证和检验。研究发现:(1)内源影响因素方面,研发活动、知识存量、组织学习和组织创新气氛均对绝对吸收能力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研发活动和知识存量的影响程度极为显著;(2)外源联结因素方面,网络规模和网络强度均对相对吸收能力具有正向作用特征,其中网络强度的影响程度明显大于网络规模;(3)绝对吸收能力和相对吸收能力间存在相互促进作用,二者均对企业整体吸收能力存在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侯广辉 张键国
基于企业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绩效产生异质性效果的分析框架,引入吸收能力调节作用来揭示出现差异的原因及其受制条件。结果表明,企业的社会关系资本对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纵向关系资本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横向关系资本则没有显著影响;企业的知识应用能力正向调节纵向关系资本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扭转了其在不考虑吸收能力时所产生的消极影响的格局。企业要时刻注重对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通过流程的优化来增强知识应用能力。否则,仅仅靠强化与政府的关系只会损害技术创新绩效。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涛 黄兰兰 周正
利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四川省成都市与陕西省汉中市的150家企业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吸收能力作为中介变量条件下,外部创新源的六个子分类即供应商、竞争对手、客户、研究机构、中介机构、政府部门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关键词:
外部创新源 吸收能力 创新绩效 中介变量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韦影
本文针对我国企业社会资本影响技术创新的机制问题展开分析,从企业社会资本的特征维度出发,引入吸收能力的视角,提出了基于吸收能力的企业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绩效的概念模型。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对我国企业社会资本如何影响技术创新的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吸收能力作用的情况下,企业社会资本的结构、关系和认知等三个维度的水平对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均具有积极显著的作用;企业社会资本三个特征维度的水平通过提高吸收能力进而正向影响技术创新绩效;其中,认知维度在结构维度和关系维度发挥效应中承担中介变量的作用。为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建议以知识的获取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